海門特產蘆稷來了,太甜了,好吃來交瓜……

在海門有一個謎語,是這麼說的:“一棵樹,高又高,渾身掛滿綠綢條;砍一刀,往下倒,孩子樂得咧嘴笑。”你猜是什麼?謎底就是海門的特產蘆稷。

海門特產蘆稷來了,太甜了,好吃來交瓜……

蘆稷是高粱的一個變種,又稱蘆粟。在海門的農村,差不多每年家家戶戶都會種上一些,田裡的壟溝邊,溝灘頭,房前,屋後到處都可見。蘆稷全身碧綠,葉片長長的,很是飄逸,盛夏蘆稷成熟時,個頭相當高挑,可達3米多,但它頭頂的穗兒揚起黑紅黑紅的臉盤時,即可食之,其汁水甜而鮮。

海門特產蘆稷來了,太甜了,好吃來交瓜……

清明節前,一些農家就開始在暖棚裡培育蘆稷苗,秧苗長大後載移到田裡,到7月中旬就可砍來食用,這叫早蘆稷。中蘆稷8月底上市,晚蘆稷則在國慶節後陸續上市。與種甘蔗相比,蘆稷成本低花時少。從暑日蘆稷上市,直至冬前霜降為止,水靈靈的蘆稷在農家是就地可取的待客佳品。秋後挖土填藏,冬春時“醉蘆稷”吃起來格外鮮潔。

蘆稷渾身可用,葉子餵豬羊,根皮作柴火,穗頭晾乾褪籽後就成為扎掃帚的上等材料。

海門特產蘆稷來了,太甜了,好吃來交瓜……

蘆稷穗頭製作的掃帚

吃蘆稷先要“審”皮(審,海門方言,只用其音),就是將蘆稷的頂端咬住,然後將皮與杆分離開來。似篾片般的蘆皮很是鋒利,吃過蘆稷的人幾乎都有被蘆皮割壞手指流出血的記憶。

海門特產蘆稷來了,太甜了,好吃來交瓜……

海門特產蘆稷來了,太甜了,好吃來交瓜……

“審”皮時,一不小心皮兒就會在手上劃開一道口子,滲出殷虹的血來。當時還是小孩子的我們,在“審”皮時也有講究,有時“審”到節上不扯掉,只是往下掰,等一節吃完,再把皮還原過來,用線穿好,稍往下一壓,便形成了一隻燈籠的造型。

海門特產蘆稷來了,太甜了,好吃來交瓜……

夏日的夜晚,浩月當空,正是吃蘆稷的良辰。三五個納涼的人搖著芭蕉,圍坐在一起,一邊吃蘆稷一邊述說家常瑣事,直說到露水發涼、孩子發睏,蘆稷嚼得嘴巴發碎。

海門特產蘆稷來了,太甜了,好吃來交瓜……

可以說,在外的海門人無論你走得多遠,一到秋九八月,一想到蘆稷,想到少時吃蘆稷的那種感覺,思鄉的情緒會突然湧到前來,不能抑止。海門人你還記得上次什麼時候吃的蘆稷嗎?

查看更多南通本地精彩內容

請於應用市場下載“濠濱”APP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