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細講述關於紫砂壺全面知識(值得收藏)

細細講述關於紫砂壺全面知識(值得收藏)

【紫砂壺原料】

紫砂陶,簡稱紫砂,又叫紫砂器或紫砂陶器。紫砂茶具,造型簡練、大方,色澤淳樸、古雅。用其泡茶,使角的年代越久,壺身色澤就愈加光潤古雅,泡出來的茶湯也就越醇郁芳馨,甚至在空壺裡注入沸水都會有一股清淡的茶香。

根據科學分析,紫砂壺確實保有茶湯原味的功能吸收茶汁,總括來說,紫砂陶有五大特點:

第一、紫砂陶是從砂錘鍊出來的陶,既不奪茶香氣又無熟湯氣,故用以泡茶色香味皆蘊。

第二、砂質茶壺能吸收茶汁,使角一段時日能增積“茶鏽”,所以空壺裡注入沸水也有茶香。

第三、便於洗滌,日久不用,難免異味,可從新開壺清洗後就可以從新使用。

第四、紫砂壺長久使用器身會因撫摸擦拭變得越發光潤,從而給壺友帶來愉快的心情。

第五、紫砂壺的壺型多樣壺,可供壺友們挑選自己中意的一款作品, 光器,花器,方器,筋紋器等。

細細講述關於紫砂壺全面知識(值得收藏)

再論它的實用性,紫砂壺是用於泡茶注茶的。對於紫砂壺的性能“色香味皆蘊”過去早有定論。而且,科學機構也對砂壺的“暑月越宿不餿”一事,角砂壺與陶瓷做了詳細測試,的確證實了砂壺較陶瓷優越了許多,這一結論是基於紫砂原料的獨特性。紫砂壺實用性強,乃在於它具有比較高的氣孔率,使其具有透氣性好的優點。據《中國陶都史》第394頁記載:紫砂泥料“其特點是含鐵量比較高…¨,紫砂器的顯微結構中存在大量的團聚狀”,它的氣孔有兩種類型,一種是團聚內部的氣孔,另一種是包裹在團聚體周圍的氣孔群,且大部份屬於開口型氣孔,紫砂器良好的透氣性,可能與這種特屬的顯微結構有關。據宜興陶瓷公司對各陶土的理化工藝性能測定,發現紫砂泥的氣孔率高達10%以上。因而又說明了透氣性好當然就是“泡茶色香味皆蘊”和“暑月夜宿不餿”的主要原因了。紫砂泥的可塑性和結合能力好,則是其有利於工藝裝飾的原因。再則紫砂泥的焙燒溫度範圍也寬,為攝氏1100度到1270度,這是紫砂製品不滲漏,不老化,越使用越顯光潤的又一原因。以上均說明了,這種粉質細砂岩的紫砂土,是“宜陶宜壺”的最佳泥料,也是陶都宜興特有的寶藏。

現在有很多人誤以為凡是陶壺都是紫砂壺,其實不然。用江蘇宜興紫砂陶土燒製而成的紫砂陶茶具,才是正宗的紫砂壺。

細細講述關於紫砂壺全面知識(值得收藏)

【紫砂壺式樣】

一把紫砂壺準確地說共有鈕、壺蓋、壺腹、壺把、流嘴、足、氣孔等七個部位。而從製作的工藝上細分,足有圈足、釘足、方足、平足之分;鈕有珠鈕、橋式、物象鈕等三種。壺蓋有嵌蓋、壓蓋、截蓋;把有單把、圈把、斜把、提樑把,其形真可謂紛繁多樣。

歷代流傳的紫砂壺型制都有一定名稱,至今還有數十種流行。如洋桶、一粒珠、龍蛋、四方、八方、梅扁、竹段、魚兒龍、壽星等,仍普受歡迎。現代人較注意紫砂壺的收藏價值,單從其收藏價值考慮,紫砂古壺價值連城、寸柄之壺則更珍貴。

細細講述關於紫砂壺全面知識(值得收藏)

【紫砂壺的鑑定】

評價一件紫砂壺的內涵,必須具備三個主要因素:美好的結構,精湛的製作技巧和優良的使用功能。所謂形象結構,是指壺的嘴、扳、蓋、紐、腳,應與壺身整體比例協調。精湛的技藝,是評審壺藝優劣的準則。優良的實用功能,是指容積和重量的恰當,壺扳的便於執握,壺的周圓和縫,壺嘴的出水流暢。同時要考慮色地和圖案的脫俗和諧?

如果抽象地講紫砂壺藝的審美,可以總結為形、神、氣、態這四個要素。形,即形式的美,是指作品的外輪廓,也就是具象的面相;神即神韻,一種能令人意會體驗出精神美的韻味;氣,即氣質,壺藝所內涵的本質的美;態,即形態,作品的高、低、肥、瘦、剛、柔、方、圓的各種姿態。從這幾個方面貫通一氣,才是一件真正的完美的好作品。但這裡又要區分理和趣兩個方面。若壺藝愛好者偏於理,斤斤計較於壺的容積的宜大宜小,嘴的宜曲宜直,蓋的宜昂宜平,身段的或高或矮,側重於從沏茶名飲的方面為出發點,那就只知理而無趣。一種藝術的欣賞應該在理亦在趣。一件作品不管它是大是小,壺嘴是曲是直,蓋子是昂是平,形制是高是矮,都在乎有趣,趣才能產生情感,怡養心靈,百玩不厭。所以觀賞一件新的造型,應該在領悟倒美的本質以後才能加以評點。從這樣的審美態度做出發點,才能贏得愛好壺藝者的共鳴。當然,作為一件實用工藝美術品,它的適用性也非常重要的,使用上的舒服感可以愉悅身心,引起和諧的興致。因此,也就是依據飲茶的習慣、風俗,有選擇的考慮壺體的容量,壺嘴的出水流暢,壺把的端拿省力舒適等等。這些都是必須做具體範圍的內容考慮的?

細細講述關於紫砂壺全面知識(值得收藏)

當今,鑑定宜興紫砂壺優劣的標準歸納起來,可以用五個字來概括:“泥、形、工、款、功”。前四個字屬藝術標準,後一字為功用標準,分述如下:

一是“泥”:紫砂壺得名於世,固然與它的製作分不開,但根本的原因,是其製作原材料紫砂泥的優越。近代許多陶瓷專著分析紫砂原材料時,均說起其為含有氧化鐵的成份,其實含有氧化鐵的泥,全國各地不知有多少,但別處就產生不了紫砂,只能有紫泥,這說明問題的關鍵不在於含有氧化鐵,而在紫砂的“砂”。根據現代科學的分析,紫砂泥的分子結構確有與其它泥不同的地方,就是同樣的紫砂泥,其結構也不盡相同,有著細微的差別。這樣,由於原材料不同,帶來功能效用及給人的官能感受也就不盡相同。

功能效用好的則質優,不然則質差;官能感受好的則質優,反之則質差。所以評價一把紫砂壺的優劣,首先是泥的優劣。泥色的變化,只給人帶來視覺觀感的不同,與功用、手感無濟。而紫砂壺是實用功能很強的藝術品,尤其由於使用的習慣,紫砂壺需要不斷摸索,讓手感舒服,達到心理愉悅的目的。所以紫砂質表的感覺比泥色更重要。紫砂與其它陶泥相比,一個顯著的特點即是手感不同。一個熟悉紫砂的人,閉著眼睛也能區別紫砂與非紫砂,這就是摸非紫砂的物件,就如膜玻璃質器物--粘手,而摸紫砂物件就如摸豆沙--細而不膩,十分舒服。所以評價一把紫砂壺,壺質表的手感是十分重要的內容。近年來時行的鋪砂壺,正是強調這種質表手感的產物。

細細講述關於紫砂壺全面知識(值得收藏)

二是“形”:紫砂壺之形,是存世各類器皿中最豐富的了,素有“方非一式,圓不一相”之讚譽。如何評價這些造型,也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因為藝術的社會功能即是滿足人們的心理需要,既然有各種各樣的心理需要;大度的愛大度,清秀的愛清秀,古拙的愛古拙,喜玩的愛趣味,人各有愛,不能強求。因為紫砂壺屬整個茶文化的組成部分,所以它追求的意境,應是茶道所追求的意境是:“淡泊和平,超世脫俗”,而古拙正與這種氣氛最為融洽,所以古拙為最佳。許多制壺藝人,都明白這個道理,就去模仿古拙,結果是“東施效顰”,反而把自己的可愛之處丟掉了。要知道,藝術品乃是作者心境之表露,修養之結果,不是其他所能替代得了的。所以,大可不必模仿。

歷史上遺留下來許多傳統造型的紫砂壺,例如石桃、井欄、僧帽、掇球、茄段、孤菱、梅椿、仿古等等,乃是經過年代的沖刷,遺留下的僅存的優秀作品,拿今天的眼光看,仍然在閃爍發光。現在許多藝人在臨摹,也是一人一個樣,各不相同。說起“形”,人們常把它與紫砂壺藝的流派相併提,認為紫砂壺流派分“筋囊”、“花貨”、“光貨”等,其實,這是極無分析的辦法。道理很簡單,就如戲劇表演家的流派分類,不能以他演什麼戲而定,而應以他在戲劇表演中追求趣味。藝術家在他們的藝術生涯中,一旦藝術成熟,必然形成他的個人風格,幾個相差無幾的個人風格湊在一起,就成了流派。藝術講究的是感覺。一把紫砂壺造型的優劣,全憑個人的感覺,作壺的講“等樣”、“等勢”就是造型學講的“均衡”。講許多的高深的理論,很可能越講越講不清。不是有句俗語:“只可意會,不能言傳”嗎?藝術上的感覺,全靠心聲的共鳴,心靈的理解,即所謂“心有靈犀一點通”。

細細講述關於紫砂壺全面知識(值得收藏)

三是“工”:中國藝術有很多相通的地方,例如京劇的舞蹈動作,與國畫的大寫意,是屬於豪放之列;京劇唱段與國畫工筆,則屬於嚴謹之列;而紫砂壺成型技法,乃與京劇唱段、國畫工筆技法,有著同工異曲之妙,也是十分嚴謹的。

點、線、面,是構成紫砂壺形體的基本元素,在紫砂壺成型過程中,必須交待的清清楚楚,猶如工筆繪畫一樣,起筆落筆、轉彎曲折、抑揚頓挫,都必須

交待清楚。面須光則光,鬚毛則毛;線,須直則直,須曲則曲;點,須方則方,須圓則圓,都不能有半點含糊。否則,就不能算是一把好壺。按照紫砂壺成型工藝的特殊要求來說,壺嘴與壺把要絕對在一直線上,並且分量要均衡;壺口與壺蓋結合要嚴緊。這也是“工”的要求。

四是“款”:款即壺的款識。鑑賞紫砂壺款的意思有兩層:一層意思是鑑別壺的作者是誰,或題詩鐫銘的作者是誰。另一層意思是欣賞題詞的內容、鐫刻的書畫、還有印款。紫砂壺的裝飾藝術是中國傳統藝術的一部分,它具有中國傳統藝術“詩、書、畫、印”四為一體的顯著特點。所以,一把紫砂壺可看的地方除泥色、造型、製作工夫以外,還有文學、書法、繪畫、金石諸多方面,能給賞壺人帶來更多美的享受。

細細講述關於紫砂壺全面知識(值得收藏)

歷來,紫砂壺是按人定價,名家名壺身價百倍。在商品社會尤其顯得突出。這樣市場上就容易出現許多模仿名家制作,偽造的贗品屢見不鮮,選購名壺尤其需要小心。

五是“功”:所謂"功"是指壺的功能美。近年來,紫砂壺新品層出不窮,如群星璀璨,目不暇接。制壺人講究造型的形式美,而往往忽視功能美的現象,隨處可見。尤其是有些制壺人自己不飲茶,所以對飲茶習慣知之甚少,這也直接影響了紫砂壺功能的發揮,有的壺甚至會出現"中看不中用的情況。

其實,紫砂壺與別的藝術品最大的區別,就在於它是實用性很強的藝術品,它的“藝”全在“用”中“品”,如果失去“用”的意義,“藝”亦不復存在。所以,千萬不能忽視壺的功能美。

按目前我國南方人(包括港臺)的飲茶習慣一般二至五人會飲,宜採用容量三百五十毫升為最佳。其容量剛好四杯左右,手摸手提,都只需一手之勞,所以稱“一手壺”。紫砂壺的高矮各有用處。高壺小,宜泡紅茶;矮壺大,宜泡綠茶,但又必須適度,過高則茶失味,過矮則茶易從蓋溢出,使風景大剎。剎風景的還有壺嘴出水不暢,幾粒很小的珠茶,到得壺中,均變成大葉,易把出堵住,現時作壺已根據飲茶人習慣把壺嘴改稱獨,使流水明顯比以前暢通。凡此種種,都屬功用標準。

細細講述關於紫砂壺全面知識(值得收藏)

【紫砂壺的保養】

紫砂壺的好處之一,是能“裹住香氣,散發熱氣”,久用能吸引茶香,更能散發油潤光澤。用得久愈值錢。日常保養宜注意以下幾點:

(一)用完後的紫砂壺必須保持壺內乾爽,勿積存溼氣。

(二)放空氣流通的地方,不宜放在悶熱處,更不可以為珍貴,用後包裹或密封。

(三)勿放近多油煙或多塵埃的地方。

(四)最好用完後把壺蓋側放,勿常將壺蓋密。

(五)壺內勿常常浸著水,應到要泡茶時才沖水。

(六)最好多備幾個好的紫砂壺,喝某一種茶葉時只用指定的一個壺,不可喝什麼茶葉都用同一個茶壺,應加識別,以免混亂。

(七)切勿用洗潔精或任何化學物劑浸洗紫砂壺,否則會把茶味洗擦掉,並使外表失去光澤。

(八)每次用完後用布吸乾壺外面的水份,接著倒出壺內三分之二的茶葉,留下約三分之一,衝進沸水,兩三次,衝過的水留用,然後清理乾淨。

細細講述關於紫砂壺全面知識(值得收藏)

【紫砂壺的挑選】

紫砂茶壺自古就受到文人雅士青睞,在眾多紫砂壺中,如何挑選到一把好壺?專家稱,應著重考量實用性、工藝性和藝術性三個方面。

優良的實用功能是指其容積和容量的恰當,壺把的便於端拿,壺嘴出水的順暢,讓品茗沏茶得心應手。因此,選購紫砂壺應依據個人的飲茶習慣,考量壺的容量,壺嘴出水的順暢,壺把執握的舒適等。因為,透過使用上的舒適感,可以產生情感,愉悅身心,百玩不厭,讓人珍愛有加。

一把好的紫砂壺除了壺的流、把、鈕、蓋、肩、腹等應與壺身整體比例協調,點、線、面的過渡轉折交待清楚與流暢。尚須審視其“泥、形、款、功”四方面的施藝水準。

細細講述關於紫砂壺全面知識(值得收藏)

評斷一把紫砂壺的優劣,首在於其用泥的品質。雖然泥色的變化,只給人帶來視覺感官差異,與其使用功能無關。但就使用的習慣而言,紫砂壺藉泡茶品茗不斷地撫摸,透過手感的舒服,則可達到愉悅心靈的效果。好的紫砂泥具有“色不豔、質不膩”的顯著特性。

“形”,也就是形狀樣式。紫砂壺是茶文化的組成部分,所以它所追求的意境,應屬茶道所追求的“滌淨煩囂,淡泊明志,超世脫俗”的意境。“古拙素雅”與茶道文化的意境最是融洽。

“款”即壺的款識。紫砂壺的署款,素來非常講究。它不同於一般作品的自屬圖章戳記式的格局。因壺藝的韻致格調和書法繪畫藝術同傳,所用印款,往往出自一代金石篆刻名家之手。鑑賞紫砂壺款有兩個意義:一是鑑別壺的作者是誰;一是欣賞鐫刻的詩詞書畫及印款。紫砂壺的裝飾藝術結合了中國傳統藝術“詩、書、畫、印”一體的藝術特點,給每一位壺友愛好者帶來更多美的享受。

“功”是指壺藝的功能美,有別於實用功能的訴求點。按目前一般家庭的飲茶習慣,一般二至五人聚飲,宜採用容量350毫升為佳,無論手拿手提都只需舉手之勞,所以人稱“一手壺”。(根據各人的喜好決定壺的容量的大小)

細細講述關於紫砂壺全面知識(值得收藏)

喜歡我的文章記得下方評論轉發支持一下小柒哦!很高興認識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