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林琪:爲法治發聲,她一直在路上

每一段路都是一種領悟

她,是一名未檢人

是法律的守夜者

為法治發聲

她一直在路上

「人物」林琪:为法治发声,她一直在路上
「人物」林琪:为法治发声,她一直在路上

林琪

先後榮獲了

全國第三屆“關愛明天,普法先行”

青少年普法教育優秀輔導員、

市三八紅旗手、

市未檢業務標兵、

區優秀共青團員等多項榮譽。

「人物」林琪:为法治发声,她一直在路上

從問題的根本入手

「人物」林琪:为法治发声,她一直在路上「人物」林琪:为法治发声,她一直在路上
「人物」林琪:为法治发声,她一直在路上

許多父母忙於務工,疏於對孩子的監管,因缺少有效的監護而走上歪路的未成年人不在少數。那麼,如何能夠從根本解決涉罪未成年人監護缺失的問題?如何保證監護在案後也能夠持續以預防未成年人再次犯罪?如何下手處理清官都難斷的家務事?

在深思熟慮下,林琪提出了一個大膽的方案:將未成年人的監護人納入幫教範圍!在貴州籍的留守兒童小武盜竊案中,小武因與父母爭吵而離家出走,經過5個月的流浪結識了社會青年後參與他們的盜竊活動,盜竊金額達數千元。為了讓小武的父母深刻認識並承擔監護職責,林琪多次撥打小武父親電話進行溝通,小武父母終於答應向親戚借錢前往莆田與小武會見。由於小武父母在莆田沒有工作也沒有住所,林琪將其納入幫教範圍,由幫教基地為小武及其父母提供就業機會,為其家庭監護提供切實的保障。小武的家庭矛盾在林琪的疏導下逐漸化解,一家人在莆田開始了新的生活。

全心守護每個孩子

「人物」林琪:为法治发声,她一直在路上「人物」林琪:为法治发声,她一直在路上
「人物」林琪:为法治发声,她一直在路上

對於那些主觀惡性較小、無逮捕必要的外來未成年人,如果不逮捕,在他們無力繳納保證金、無法提供保證人、無固定住所的情況下,誰來承擔起對他監管幫教的責任?如何確保刑事訴訟正常進行?

有人說,給外地人取保,萬一跑了怎麼辦?只要有罪就可以逮捕。但林琪卻不這麼認為,她堅持要把少捕慎捕、重幫教挽救的理念落到實處,提出參考上海模式的合適保證人機制。依法針對無逮捕必要的小江等3名“三無”涉罪未成年人適用非羈押措施,邀請合適保證人參與感化教育,讓小江等人與本地人共享“同城待遇”。小江等人在入駐基地後,按時學習法律知識、參加適合的勞動,與其他員工同住同吃,同工同酬,去除標籤化的對待讓他們很快就融入正常的工作生活。而該3人對應的合適保證人將對他們的思想動態、表現情況進行跟蹤、記錄,截止目前小江等人順利通過附條件不起訴考察期限,無一再犯。

叩開孩子內心的門

「人物」林琪:为法治发声,她一直在路上「人物」林琪:为法治发声,她一直在路上
「人物」林琪:为法治发声,她一直在路上「人物」林琪:为法治发声,她一直在路上

“林阿姨、林老師再見。期末考完我再跟你們說說知識比賽的情況。”電話那頭的聲音稚嫩卻又歡快。這是一起強姦案的受害人小花,案發時她年僅9歲。現在上小學的她在未成年人心理矯治基地的幫助下,漸漸走出了陰影。

為了能夠更好的幫助未成年被害人走出案件陰影,林琪向單位申請並建立全市首個設立在檢察院內的心理諮詢室,聘請了三名國家級心理諮詢師免費為涉案未成年人提供專業的心理疏導服務。同時,為了充分發揮校方心理諮詢室等專業設施優勢和檢方法制宣傳及預防教育優勢,將事前預防與事後矯治緊密結合,林琪提出“全市首家”檢校共建未成年人心理矯治基地方案,並代表秀嶼區檢察院與莆田十中確定了共建600平方米的心理矯治基地的合作,從源頭上防控未成年人犯罪的發生

但“回到家”的,不僅僅是小花。林琪將心理矯治對象範圍從涉罪未成年人、被害人逐步擴大到犯罪嫌疑人、被害人的未成年子女,實現了涉案未成年人心理矯治的全面覆蓋。

不忘初心守護正義

「人物」林琪:为法治发声,她一直在路上「人物」林琪:为法治发声,她一直在路上
「人物」林琪:为法治发声,她一直在路上

從起草第一份文件、做第一份筆錄、整理第一本卷宗、審查第一起案件開始,林琪始終高起點定位、高標準要求,邊學習邊實踐邊總結,一步一個腳印,逐步累積辦案經驗,豐富專業學識,熟練掌握了文件起草、審訊記錄、報表統計、案件審查等多項檢察業務。為了辦好一個案件,她不知疲倦的走訪、取證,在她的時間表裡,八小時工作制的界限早已經模糊。記不清有多少個深夜,是辦公室裡的一盞燈,桌上一摞摞卷宗陪她一同度過。案件沒有辦完,即使躺在床上,她的思緒還是停留在卷宗裡的這份筆錄、那份書證中。但她從來沒有抱怨過,總是保持著火一般的熱情,以堅強的毅力和無私奉獻的精神踐行著自己的入黨誓言和人民檢察官的職業操守。

「人物」林琪:为法治发声,她一直在路上

這,便是她

為法治發聲

她會一直走下去……

「人物」林琪:为法治发声,她一直在路上

秀嶼檢察

崇法尚德檢察心 忠誠擔當湄嶼情

長按識別二維碼 加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