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是十三朝古都,爲什麼人們總是提六朝古都南京?

雨定塵


“六朝古都”南京之所以比“十三朝古都”西安的稱號更有名,主要是“六朝”比“十三朝”更有名。

“六朝”古都是什麼情況呢?因為公元229年—589年,有六個王朝相繼定都在南京。其中包括孫吳(222—280)、東晉(317—420)、南朝宋(420—479)、南朝齊(479—502)、南朝梁(502—557)、南朝陳(557—589)。當然,南京還曾是其他政權的都城,比如明朝洪武建文、太平天國政權、南京國民政府等都定都南京。

但是隻稱南京為“六朝古都”,主要是因為“六朝”已經成為一個歷史名詞。《宋史·張守傳》說:“建康自六朝為帝王都。”古代不少詩歌都用“六朝”,比如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懷古》的“六朝舊事隨流水,但寒煙衰草凝綠”。不少學術專著也使用“漢魏六朝”這個概念,即把“六朝”作為整個三國兩晉南北朝的代名詞。

所以,把南京稱為“六朝古都”,可以說是有深刻歷史淵源的。

至於西安的“十三朝古都”,其中包括西周、秦朝、西漢、新朝、東漢、西晉、十六國前趙、十六國前秦、十六國後秦、北朝西魏、北朝周、隋、唐十三個政權,它們在歷史上都曾在今天西安一帶定都。可見西安歷史也是源遠流長,但“十三朝古都”主要是現代城市宣傳提出的概念,所以名氣不如“六朝古都”當然也正常了。


林屋公子


首先我不知道你所謂的人們總是提六朝古都南京,而不提十三朝古都西安這個言論是怎麼得出來的?你所處在什麼地域,什麼環境下人們總是提六朝古都南京而不提十三朝古都西安。我想這個應該和你所接觸的外界環境以及網絡環境都有關係。你可能在南京或者南京周邊,平時接觸到肯定更多是關於隊南京的評價而非以安。還有你接觸的網絡信息,肯定更多的也會時來自南京的資訊!



南京是我比較喜歡的幾個城市之一,每年基本都會去幾次。這是一座低調而又內涵,從不張揚的一座實力雄厚的歷史古都!而西安更是我喜歡的城市,兩者都為歷史古都,在我國曆史上都留下精彩的痕跡!



若從歷史角度分析,十三朝古都西安,應該更被世人所知。周秦漢唐雄風,影響了中國上千年的發展。世界四大古都,更是被世界所眾知。許多國家的元首到訪我國都會把西安作為重要一站,進行友好訪問。



古都長安、金陵不分高下,共同進步!


周秦漢唐


西安去過,道路和商業都還是不錯的,就是人口素質有問題,少數民族相較東部地區多很多,手腳不乾淨的多,公家車擁擠,出租車不好打,建築物有中有西,佔地寬廣,綠化覆蓋率低。旅遊景點名氣大但其實不好看,博物館名氣大但文物多以陶,玉,三彩為主,不夠精美,兵馬俑名氣大,但其實就一個大坑,有些陶俑在土坑中,又是排隊又是坐車的,遠還沒看點,繞場一週跟遺體告別是的,其實我覺得就3分鐘就夠了,不能下坑觸摸,連穿越的機會都不給[捂臉]!總之西安總體感覺大而土,雜且亂,不具備發展的核心要素。南京要相對精緻的多,有值得仔細品味和融入的機會和空間,文化上也要精緻些,缺點是地方小,偏於一角,靠近安徽,不能四面輻射,做省會不合適,直轄或可以帶動安徽,更有價值!


眼看過去未來


貌似犬戎是從西邊來的吧!3000萬陝西人800萬河南人,從劉邦到大唐你陝西蛋能住皇城?估計現在西安城沒有純種的陝西蛋吧!你祖上是不是河南人有待商榷……陝西從不出產文化底蘊,西安不過就是有文化底蘊的去建個行宮僅此而已,譬如諸子百家四大發明……這底蘊恆古至今…秦都西安?我們歷史都白學了嗎?按你那不要臉算法洛陽城東劃給鄭州城南劃給南陽,整個河南都是九朝古都了?五胡亂華正統王朝還在,陝西犬戎認胡人為都其心可誅。就這還搶華夏文明的起源?搶河圖洛書河洛文明?搶中原?搶華夏正統?還比底蘊?用你一百個陝西換諸子百家你問問華夏子孫換不換,不懟你你就不知道自己什麼底蘊忘了祖宗。西安這個古都協會你是真不要臉。漢獻帝被挾你也算一朝?慈禧太后逃走,還跑不了首都,乾隆御賜洛陽九朝古都,你要是知道九在古時候是什麼含義,就算你加到100朝也是垃圾。再有對於歷史和今天的行政區劃,洛陽就很守規矩,過去嵩山少林寺是洛陽的,後來有了鄭州市,登封劃歸鄭州,洛陽就沒再說過去都是洛陽地區的。有句話叫以戰止戰,對犬戎就要狠不狠它就一直咬你。那些罵河南人的陝戎請原諒我的對付流氓很流氓。不如我們握手言和共同發展,你要是想繼續搶繼續黑那要看你有沒有那底蘊。能比的城市都比了下一站北京歡迎你!


淄木1


南京是六朝古都嗎?嚴格意義上講,南京連一朝都沒有,就一個明朝,卻被北京佔去了風頭。所謂幾朝,指在中國歷史上實現了大一統的朝代。按照這個說法,南京能算幾朝?

西安則不同,周秦漢隋唐,哪個不是響噹噹的朝代?連地球人都知道西安在歷史上的名氣比南京大,你卻說人們只知道南京,不知道你的觀點從哪兒來的?

西安是世界四大文明古都之一,是中國四大古都之首,是中華民族重要的發祥地,也是中華民族充滿自豪和驕傲之地,是絲綢之路的起點,中國大地的原點,是世界瞭解和認識中國的窗口,連老外都知道東方有個長安(西安),你怎麼說人們很少知道西安?

西安有五、六千年的文明史(半坡文化、藍田古猿人),三千年的建城史,一千多年的輝煌史,連外國人都講,要了解中國,首先必須從瞭解西安開始,怎麼作為一名中國人,你怎麼還不知道西安?

三十年中國發展看深圳速度,一百年中國繁華看上海十里洋場,五百年中國變遷看北京紫禁城內,一千年中國看西安歷史滄桑。西安在中華民族的歷史長河中佔有絕對的地位,西安對中國歷史所做的突出貢獻每個中華兒女不應該視而不見。

當然,南京在中國歷史上是僅次於西安和北京的中國四大古都之一,在歷史上尤其是民國時期給人們留下了深刻印象,南京也是中國有名的旅遊勝地之一,也是中國人不可忘記的歷史名城。


知未是也


其實,我對題主的提問表示懷疑,是值得商榷的。在十三億中國人中,或者全球六十多億人口中,知道南京的人比知道西安的人多?對西安和南京的認同,我想具有一定的地域差異,如果地處長江三角洲地區,很多人肯定會提六朝古都的南京,可能會忘卻有十三朝古都之稱的西安,而生活在中西部的人們,在生活可能會更多的提及西安。如果題主正好生活在長三角一帶,可能會給他留下人們總是提及南京的假象。如生活在長三角的人,在放短假時,更多的會選擇去南京。

從歷史來看,西安的名氣比南京大,秦漢、隋唐都定都西安地區,而這些朝代在中國的歷史上影響很大,不管是對中國的政治制度,還是文化,都產生了巨大的影響,這點是南京無法比擬的。

西安有“世界八大奇蹟”之稱的秦始皇兵馬俑。1978年,時任法國總統希拉剋在參觀兵馬俑留下這樣的讚詞:“世界上曾有七大奇蹟,秦俑的發現,可以說是‘第八大奇蹟'了,不看金字塔不算真正到過埃及,不看秦俑不算真正到過中國。”,足見兵馬俑在世界文化遺產中的位置之高。

西安是四大古都之一,是“世界歷史名城”,被美媒評選的世界十大古都之一。 已經有兩項六處遺產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它們是:秦始皇陵及兵馬俑、大小雁塔、唐長安城大明宮遺址、漢長安城未央宮遺址、興教寺塔。另有西安城牆、鐘鼓樓、華清池、終南山、大唐芙蓉園、陝西曆史博物館、西安碑林等著名景點。當走到西安的大街小巷,總能感受到一種古典的文化氣息。

總之,不管是從歷史來看,還是從現實遺存來看,亦或從作為古都的時間來看,西安都在南京之上,這點是無疑的。題目的那種錯覺,可能是受到地域文化的影響。


沙漠孤狼2017


南京六朝古都的稱謂自古就有,唐朝的江南才子們寫詩經常寫,往前看三國 晉 南北朝,連續六朝定都南京,隋從大興(長安)遷到洛陽,江南才子寫詩歌頌或者追思建業好像沒什麼不妥吧,而詩辭最容易讓人印象深刻,所以六朝古都為人所熟知也沒什麼不妥吧,至於長安在歷史地位上不言而喻,但一味抬槓沒有多少意義,西安,洛陽,北京,南京同作為四大古都,對歷史文化來都是不可或缺的一環,扯皮沒意義,所以說不是長安不偉大,而是北方整體詩辭歌賦水平不如南方吧。自古就是,今亦如此


胖映裝機


這是真的,真有不知道西安的,西安西北部可知名度好點,你到中東部安徽,浙江,真的沒有知道西安的,我這安徽滁州的,因為討論歷史他問我長安在哪裡,我跟他說,就是現在西安,而且他更不知西安在哪裡。我又跟他解釋了下是在陝西省。所以有些人可能知道有長安,卻不知在哪裡。更不用提跟南京比較了。我也是到了高中才分得清陝西和山西,才知道原來西安就是以前長安。



豫見信陽


大部分民眾對城市的印象和認知受宣傳的影響很大,經濟越發達城市宣傳影響力越大。而任何城市宣傳都會多進行正面宣傳,避免負面宣傳。也就是說,多數普通大眾,對經濟越發達的地區認知越多,越正面,對經濟越落後的地區認知越少,越負面。而且不只是現在,任何時候都一樣。上海繁榮史不到兩百年,但很多人對上海的正面認知可能比斷續輝煌了上千年的西安要多很多。一些遠離西北的人對陝西甚至西安的認知竟然是黃土高坡。在一些人看來,現在經濟不夠發達的西安說自己歷史曾經很輝煌,叫只知道吹歷史,除了歷史還有什麼,那些胡都也叫都?也不看看西北經濟窮得跟什麼一樣。南京好啊,經濟發達,古都氣息,歷史文化厚重。經濟水平對城市的群眾認知影響實在巨大!

南京作為古都的影響,說得好聽,如某些人所說,叫拯救中華文明於危難;說得難聽,叫只能苟居江南。一旦北方重新統一,從北渡江,從西高屋建瓴順江而下,南京政權只能坐以待斃。元和清漢人政權不也亡國了,統治者如果想要焚燬史書,毀滅漢文明,又有誰攔得了呢?只能說,漢語文明從文化的角度來說足夠強大,得以延續幾千年。

再說說歷史。既然是互相比較,自然要從漢文明主體區域被納入同一個參考體系下開始,即以秦統一中國為開端。

說起對中國歷史的政治影響,南京是南方影響力最大的城市,這是無疑的。

說起悠久卻不然,中國開發最早的是哪些地方?

西漢末年,除了京城長安,王莽設五都,洛陽、邯鄲、臨淄、宛、成都。

“遂於長安及五都立五均官,更名長安東西市令及洛陽、邯鄲、臨甾、宛、成都市長皆為五均司市稱師。東市稱京,西市稱畿,洛陽稱中,餘四都各用東西南北為稱,皆置交易丞五人,錢府丞一人。” ——《漢書·食貨志下》

西漢人口戶數較多的城市:長安(西安)、成都、茂陵、雒陽(洛陽)、長陵、傿陵(鄢陵)、宛(南陽)、陽翟(禹州)。 ——《漢書·地理志上》。

可以說,長安和西漢五都(雒陽、邯鄲、臨淄、宛、成都)正是中國最早發達的6個大城市。

有些人就疑惑了,沒有自古繁華的江南?然而確實沒有。西漢淮河以南人口稀少,整個南方除了成都沒有其它全國性大城市,畢竟人口主要集中在北方,南方人口甚至不到全國的20%。

西漢江南是這樣的:

“總之,楚越之地,地廣人希,飯稻羹魚,或火耕而水耨,果隋蠃蛤,不待賈而足,地埶饒食,無饑饉之患,以故呰窳偷生,無積聚而多貧。是故江淮以南,無凍餓之人,亦無千金之家。 ​​​” ——《史記·貨殖列傳》

江南地廣人稀,生產方式落後,雖沒什麼乞討的,但也沒有很富的。

南京第一次作為都城是三國的東吳,而江南的繁榮則始於修建京杭大運河。隋朝之前長期繁榮的北方有長安、洛陽等,南方則只有成都。

提個小說,見仁見智,看看就好,畢竟是小說。《三國演義》中關羽稱東吳為江東群鼠,如果漢代江南存在感稍微高一些,關羽對東吳的態度都不會如此輕蔑。


韓玄老將軍


西安和洛陽都是我國的古都,他們在中國五千年曆史中,各有各的輝煌時期,各有各的重要意義。西安和洛陽在歷史上的輝煌,是代表著中國文化的共同輝煌。至於那個地方有多少朝代建都,那是歷史,上網一查不就知道 ,歷史上各朝代在不管在那裡建都,都是當時國家的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都 是中華民族的祖先共同創建的,不管那裡發生了什麼事情,我們中華民族是要榮辱與共。為什麼 非要爭個上下,說明我們的想法有點狹隘了,我覺得根據歷史,實事求是,西安的輝煌也有洛陽的一份,洛陽的輝煌同有西安的一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