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讓應急救援更科學高效

人民日报:让应急救援更科学高效

第二屆東盟地區論壇城市應急救援研討班落幕,與會各方在理論和實戰層面探討

讓應急救援更科學高效

身懸孤繩,穩健而上,猶如飛鴻在天!只見數條約100米長、直徑36毫米的白色繩子,從13層樓向下傾斜45度與地面相接。幾名中國消防員藉助安全鉤、安全繩等個人防護裝備,雙手緊握大繩,手腳交替向上攀登,僅用時約100秒,就順利“飛昇”到指定樓層。

7月12日,在廣西南寧市某消防訓練基地,面對眼前精彩的中國消防員高空救援彙報表演,現場中外嘉賓爆發出陣陣歡呼。

7月9日至12日,第二屆東盟地區論壇城市應急救援研討班在廣西南寧舉行,研討班設有學術研討、技術交流、大型石化滅火救援演練等多個環節,來自東盟地區論壇的12個成員國和4個國際組織代表共約600人參加。

學術研討,在理念碰撞中取長補短

隨著城市化發展和地質、水文和氣候的變化,以及新出現的人為危害,災難發生的種類更多、更為頻繁,也加重了災難的破壞和影響,成為當今世界面臨的共同難題。如何讓應急救援與緊急救護更好協同?如何提升災害防範預警能力?如何構建完善的災害管理體系?此次研討班上,這些話題引發中外與會嘉賓熱議。

“災害預防、應急救援和備災重建,這是一個系統性工程。”聯合國減災署項目管理官蒂莫西·威爾科克斯認為,如何在各類自然和人為災害發生前,建立起相應的防範應對機制,這對於降低災害發生率以及災害發生後的損失,顯得至關重要。“而在災害發生後的應急救援中,如何實施有效的具體救援,如何讓救援與救護銜接暢通,如何動員更多社會組織參與救援,這些問題都要求具備更科學高效的應急管理能力。”

“為進一步防範和化解重特大安全風險,加強防災救災、抗災救災體系建設,中國政府整合十個部門的13項職能,組建成立中華人民共和國應急管理部。”中國應急管理部消防局副局長魏捍東表示,中國著力構建統一指揮,專長兼備、反應靈敏、上下聯動、平戰結合的中國特色應急管理體制,不斷提高應急救援專業水平。

中方官員的相關介紹,引發與會外方代表的關注和認同。馬來西亞國家災害管理局後勤處助理威爾菲德表示,中國政府建立了一支專業化的應急救援隊伍,他們協作性很強,指令清晰準確,行動效率高,無論是技戰術運用還是救援理念,都帶來很多啟發。在相互交流的過程中,中方代表同樣感到受益頗多。“很多國家和地區在應急救援上有許多成功經驗。”廣西消防總隊總工程師徐學軍說。

◆ ◆

實戰演練,在技術交流中提升技能

7月10日,與會的各方救援隊伍和中國消防滅火救援專業隊聯合參與,就地震災害事故、道路交通危化品事故、地鐵與地下工程火災等應急救援實戰科目,進行了建築坍塌廢墟搜救、大角度斜向救援等16項現場技術交流。

遭遇地震等原因導致的樓房倒塌救援中,遇到被困人員處於傾斜、隨時可能倒塌的建築結構上層內,且附近無可以進入的救援通道時,怎麼辦?在“支撐向上破拆救援”演練中,記者得以一探究竟。

救援隊到達現場後,安全員針對開展搜索的環境,開展重點觀察並進行安全評估,偵查發現:由於樓體傾斜,伴隨樓板有裂縫,存在倒塌風險,且附近無可以進入的救援通道,只有一片裸露的鋼筋網。經評估,指揮員決定對樓板採取支撐防護措施,並派人員製作木支撐和平臺。

平臺和木支撐材料製作完成後,將其運送至操作區,放置於樓板裂縫位置,用方木進行支撐,用木楔子固定底座,並安排安全員對建築物進行全程不間斷地檢測。只見救援人員站於平臺上,利用液壓裝置對樓板裸露的鋼筋網進行破拆,最終成功開闢救援通道。隨後,隊員先通過樓板對被困人員進行對接溝通,探明被困人員情況,通過救援通道向上方輸送補給用品。

“被困人員”為一名中年男子,然而其因頸部受傷,難以進行直接運送救助。指揮員決定先對其頸部進行固定,為其佩戴上眼罩等護具,再合力將其固定至多功能擔架上,利用繩索配合將擔架下降至平臺,最終由下方運送人員送至急救車處。整個救援過程僅歷時約10分鐘。

實現更科學高效的應急救援,不僅需要思維理念的推陳出新,還有賴於實戰技術的強化提升,在與會中外嘉賓們看來,這正是聯合實戰技術交流的意義所在。馬來西亞國家災害管理局副局長扎因說,馬來西亞與中方進行了“聯合孤島橫渡救援”等演練,未來雙方要加強合作,不斷完善技能和培訓體系。在中國應急管理部消防局作戰訓練處處長代旭日看來,與外國救援人員進行技術交流的同時,也要學習他們的先進做法:比如馬來西亞在公路事故處置中非常重視程序、規範、標準化,有很多值得借鑑的經驗。

◆ ◆

浴火向前,勇當應急救援主力軍

此次研討班上,魏捍東公佈的一組數據引發了與會者的關注:“2017年,全國消防部隊共接警出動117.6萬起,出動官兵1185.2萬人次,營救遇險被困人員15.5萬人,相當於每分鐘接警出動2次、出動官兵23人次,每小時營救遇險被困人員18人。”

事實上,消防員不僅是面對火魔卻浴火向前的“逆行者”,還是一支承擔各類應急救援工作的主力軍。按照法律規定,中國消防部隊承擔火災撲救工作,並承擔重大災害事故和其他以搶救人員生命為主的應急救援工作,實行24小時執勤。“消防部隊改革轉隸以後,主要由原來的現役體制向更加專業化、職業化發展,這是與國際接軌,也是消防事業發展的總趨勢。”魏捍東表示,除了原來承擔的救災救助工作以外,消防隊伍還要針對各種特殊災害,打造出若干個特勤隊、攻堅組、專業隊,成為現代化、專業化、職業化的綜合應急救援主力軍和國家隊,來滿足各種複雜的特殊災害救援的需要。

研討班上,廣西消防總隊總隊長李偉民分享的一則中國消防隊伍馳援越南救火的事蹟,同樣令與會者動容:今年4月,越南廣寧省芒街市的一個棉花纖維原料倉庫突然起火,越方通過中國廣西東興市外事僑務辦公室向中方求助。經上級批示同意,廣西消防部門派出人員迅速出動趕到火場。現場指揮員命令60米舉高噴射消防車在火場南面出水控火,25米舉高噴射消防車在西面出水控火,其餘水罐消防車在東面用移動水炮控火併做好供水保障,越南的消防力量在火場北門及倉庫內部出水控火。此外,廣西防城港市調集4輛大型鉤機、2輛剷車到場協助救援。在中越雙方消防隊伍的共同努力下,歷經近24小時連續作戰,火魔終被撲滅,保全財產價值約2億美元。

通過此次研討班,與會各方紛紛表示,希望將城市應急救援研討班建成一個交流與合作、分享與提高、多方共同應對各類災害的國際關係平臺,提升彼此之間的應急救援合作和能力。

◆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