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年機器人十大新興應用領域

8月19日,世界機器人大會上,世界機器人大會專家委員會委員王田苗發佈《機器人十大新興應用領域2018-2019研究報告》。十大新興應用領域分別為倉儲和物流機器人、消費品加工製造、外科手術機器人、樓宇和室內配送、智能伴侶與情感交互、複雜環境與特殊對象的專業清潔、城市應急安防、影視娛樂拍攝與製作、能源與礦產開採、國防與軍事。

2018-2019年機器人十大新興應用領域

一、倉儲及物流

近年來,機器人相關產品及服務在電商倉庫、冷鏈運輸、供應鏈配送、港口物流等多種倉儲和物流場景得到快速推廣和頻繁應用。倉儲類機器人已能夠採用人工智能算法及大數據分析技術進行路徑規劃和任務協同,並搭載超聲測距、激光傳感、視覺識別等傳感器完成定位及避障,最終實現數百臺機器人的快速並行推進上架、揀選、補貨、退貨、盤點等多種任務。

二、消費品加工製造

工業機器人開始呈現小型化、輕型化的發展趨勢,使用成本顯著下降,對部署環境的要求明顯降低,更加有利於擴展應用場景和開展人機協作。目前,多個消費品行業已經開始圍繞小型化、輕型化的工業機器人推進生產線改造,逐步實現加工製造全流程生命週期的自動化、智能化作業,部分領域的人機協作也取得了一定進展。

三、外科手術及醫療康復

在外科手術領域,憑藉先進的控制技術,機器人在力度控制和操控精度方面明顯優於人類,能夠更好解決醫生因疲勞而降低手術精度的問題。通過專業人員的操作,外科手術機器人已能夠在骨科、胸外科、心內科、神經內科、腹腔外科、泌尿外科等專業化手術領域獲得一定程度的臨床應用。在醫療康復領域,日漸興起的外骨骼機器人通過融合精密的傳感及控制技術,為用戶提供可穿戴的外部機械設備。

四、樓宇及室內配送

不斷顯著增長的即時性小件物品配送需求,為催生相應專業服務機器人提供了充足的前提條件。依託地圖構建、路徑規劃、機器視覺、模式識別等先進技術,能夠提供跨樓層到戶配送服務的機器人開始在各類大型商場、餐館、賓館、醫院等場景陸續出現。目前,部分場所已開始應用能夠與電梯、門禁進行通信互聯的移動機器人,為場所內用戶提供真正點到點的配送服務,完全替代了人工。

五、智能陪伴與情感交互

以語音辨識、自然語義理解、視覺識別、情緒識別、場景認知、生理信號檢測等功能為基礎,機器人可以充分分析人類的面部表情和語調方式,並通過手勢、表情、觸摸等多種交互方式做出反饋,極大提升用戶體驗效果,滿足用戶的陪伴與交流訴求。

六、複雜環境與特殊對象的專業清潔

採用機器人逐步替代人類開展各類複雜環境與特殊對象的專業清潔工作已成為必然趨勢。在城市建築方面,機器人能夠在攀附在摩天大樓、高架橋之上完成牆體表面的清潔任務,有效避免了清潔工高樓作業的安全隱患。在高端裝備領域,機器人能夠用於高鐵、船舶、大型客機的表面保養除鏽,降低了人工維護成本與難度。在地下管道、水下線纜、核電站等特殊場景中,機器人能夠進入到人類不適於長時間停留的環境完成清潔任務。

七、城市應急安防

可用於城市應急安防的機器人細分種類繁多,且具有相當高的專業性,一般由移動機器人搭載專用的熱力成像、物質檢測、防爆應急等模塊組合而成,包括安檢防爆機器人、毒品監測機器人、搶險救災機器人、車底檢查機器人、警用防暴機器人等。

八、影視作品拍攝與製作

目前廣泛應用在影視娛樂領域中的機器人主要利用微機電系統、慣性導航算法、視覺識別算法等技術,實現系統姿態平衡控制,保證拍攝鏡頭清晰穩定,以航拍無人機、高穩定性機械臂雲臺為代表的機器人已得到廣泛應用。

九、能源和礦產採集

隨著機器人環境適應能力和自主學習能力的不斷提升,曾經因自然災害、環境變化等緣故不再適宜人類活動的廢棄油井及礦場有望得到重新啟用,對於擴展人類資源利用範圍和提升資源利用效率有著重要意義。

十、國防與軍事

世界各主要發達國家已紛紛投入資金和精力積極研發能夠適應現代國防與軍事需要的軍用機器人。目前,以軍用無人機、多足機器人、無人水面艇、無人潛水艇、外骨骼裝備為代表的多種軍用機器人正在快速湧現,憑藉先進傳感、新材料、生物仿生、場景識別、全球定位導航系統、數據通信等多種技術,已能夠實現“感知-決策-行為-反饋”流程,在戰場上自主完成預定任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