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戰國名將小早川秀秋是怎麼擊敗明軍和朝鮮聯軍的?

音樂大獅


小早川秀秋是豐臣秀吉之妻北政所(寧寧)的哥哥木下家定之第五子,出生後便過繼給秀吉做為養子。當時日本之天下人的豐臣太閣的第二順序繼承人。

日本各種書籍中對小早川秀秋的記載並不好,認為這是個“資質愚鈍”、“暗愚之輩”,關原戰場上,立場更是搖擺不定。關原之戰開始後德川家康開炮逼小早川秀秋表態,猶豫不決的小早川秀秋竟背叛了西軍~表現像個膽小癟三的樣子。

但在此之前小早川秀秋可是日本徵朝鮮陸戰決定性的蔚山大會戰戰勝中韓聯軍的第一大將。

此事要追憶到慶長三年,隨著日本豐臣政權與大明王朝談判的最後破裂,盛怒之下的秀吉再次下達對朝鮮的討伐令,依舊以文祿之役的八陣合計十四萬一千餘人發動對明軍的瘋狂攻勢,也就是日本史料上記載的“慶長之役”。

小早川秀秋就是在這種情況,被任命為西路軍的總指揮官,率領六萬四千人的大軍,向全羅道挺進。同時,秀吉的另一位養子,宇喜多秀家率領東路軍四萬餘人自東向西,目標是忠清道。西路軍的先鋒隊是日本名將加藤清正,他在八月中旬功陷黃石山,進入全州,八月底攻克公州,兵鋒直指京都。

但緊接著,在稷山之役中黑田長政部為明軍所挫,日軍的補給也已經進入底線,西路軍被迫開始鞏固陣地。與此同時,明軍為了挽回顏面,發動了聲勢浩大的蔚山戰役。

萬曆二十五年西元(1597年)十一月,明軍兵分三路,分別以楊鎬、李如梅率明軍步騎一萬二千人,朝鮮軍四千;麻貴、李芳春率明軍一萬一千,朝鮮軍三千;高策率明軍一萬一千,朝鮮軍五千。

楊鎬、麻貴率軍夾擊孤軍突出的西路軍,高策負責牽制東路宇喜多軍的行動,決心通過一次大規模的會戰,徹底結束連綿數年的朝鮮之徵。直到十二月二十日,一切均如明庭預料般的順利,本來就無心戀戰的宇喜多秀家東路軍,很快就放棄了宣寧一帶的陣地,小西行長先退守全州,再敗退南原。

而在西路,加藤清正(秀吉麾下的頭號大將)雖然擁有1萬五千人的兵力,並如願與明軍正面野戰,但仍然不敵楊鎬的萬餘明軍,被迫放棄了慶州,退到了堅固的蔚山城與毛利秀元(西國頭號大名毛利家的軍師)協防死守,同時向小早川秀秋的本隊提出增援的請求。

小早川秀秋竟然對來求援傳令兵說叫加藤清正、毛利秀元“就戰死在那裡吧!”無視麾下將領們的苦苦哀求。

蔚山的圍城戰整整進行了十日,雖然加藤清正仍擁有近萬人的軍隊,在數量上與楊鎬部相若,但被打到膽寒的日軍完全不敢出城與明軍交手。由於朝鮮的特殊地形,明軍沒有攜帶重炮,而野戰炮在攻城戰中無法發揮作用(明軍的野戰炮是典型的霰彈炮,將火藥和大量鐵釘、鐵砂倒入炮口,具有近距離的絕對殺傷力),強攻數日不下後,為避免太大的傷亡,楊鎬採用了部下提出的斷水源的計策。

就在斷水八日後,加藤軍行將崩潰的前夕,小西行長、黑田長政、島津義弘率領援軍五萬陸續趕到。戰場形勢立刻發生變化,明軍由攻勢轉為守勢。尤其是小早川秀秋率領輕騎一夜強行軍八十餘里,長途奔襲的小早川軍奇蹟般的在淩晨出現在明軍的背後。

久戰之下,士氣渙散的楊鎬部遭在突如其來的襲擊下,中韓聯軍大亂,一路潰退三十里路才得以收拾部隊。但在與麻貴部會合後,再次被銜尾追擊的小早川軍擊潰。

此役中韓聯軍苦戰失利,明軍傷亡1萬1千餘人,其中陣亡7千餘人,傷4千餘人,朝鮮軍傷亡近4千人。但破大明朝、韓國聯軍的小早川秀秋被人密告不支援友軍,為化解日軍內訌被豐臣秀吉調回日本以示懲戒。、石田三成還建議豐臣秀吉讓小早川秀秋切腹自殺,幸德川家康說情而免一死。這可能導致小早川秀秋在關原之役關鍵時刻背叛西軍的重大原因。在關原之役戰後,對西軍背叛的指責,甚至是對小早川秀秋的人身攻擊,精神受措,小早川秀秋沉迷於酒色當中。不久,小早川秀秋的精神開始不正常,以為看見大谷吉繼的靈魂。

最後,在沒有子嗣繼承下病死,小早川氏正式滅亡。是德川政權以來第一個因為沒有子嗣而改易的氏族。


大獅


其實小早川秀秋個人在朝鮮戰爭中並沒有多麼出彩的表現,他在朝鮮時和家臣不和倒是不爭的事實。在蔚山之戰爆發時,小早川秀秋正駐兵於釜山,不可能第一時間率援軍趕到。倒是他的家臣山口宗久帶著幾千人前去支援。蔚山之戰加藤淺野等人有一萬一千人,毛利秀元 黑田長政 小西行長為首的援軍共計一萬六千多人。小早川秀秋並不在援軍之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