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江匯集處,現50米高大象,象鼻山旁打卡語文課本配圖

桂林,簡單的兩個字,卻包含了太多太多的情感。

小時候,桂林是一首歌:我想去桂林呀我想去桂林,可是有了錢的時候我卻沒時間。

上了小學,桂林是一篇課文:灕江的水真靜啊,靜得讓你感覺不到它在流動;灕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見江底的沙石;灕江的水真綠啊,綠得彷彿那是一塊無瑕的翡翠。

再長大些,桂林是20元人民幣的背景,一汪清水,層巒起伏的高山,還有那江上的一葉扁舟。

學了攝影之後,桂林是灕江邊上優美的風景,還有那夜幕降臨,一葉扁舟上的點點漁火。

兩江彙集處,現50米高大象,象鼻山旁打卡語文課本配圖

這次的桂林之行,不僅是送給娃的開學禮物,更是讓自己夢想成真的圓夢之旅。

揚泰機場很湊巧的有直接飛桂林的飛機,中間省去了許多轉車的麻煩。現在想想,距離去年第一次帶她出遠門去香港,好像正好整整一年,而且上次也是從揚泰出發,勾起了不少的回憶。

兩江彙集處,現50米高大象,象鼻山旁打卡語文課本配圖

兩江彙集處,現50米高大象,象鼻山旁打卡語文課本配圖

兩江彙集處,現50米高大象,象鼻山旁打卡語文課本配圖

悶熱、潮溼,桂林的氣候給我的第一感覺就很像我們那的梅雨季節。來這之前看天氣預報,幾乎天天下雨,而且都是中到大雨。看似非常不適合出行拍照,但桂林的朋友告訴我,這裡大多都是陣雨,就像那句歌詞裡唱的一樣,藍天白雲,晴空萬里,忽然暴風雨。

為了第二天去往陽朔方便,特地把賓館選在了桂林汽車站的附近,而且與幾個景點的距離非常近。放下行李,稍事休息,便前往這次旅行的第一個目的地——象鼻山。

兩江彙集處,現50米高大象,象鼻山旁打卡語文課本配圖

兩江彙集處,現50米高大象,象鼻山旁打卡語文課本配圖

兩江彙集處,現50米高大象,象鼻山旁打卡語文課本配圖

灕江、桃花江、榕湖、杉湖、桂湖、木龍湖組成的環城水系是桂林市的標誌,而我們就住在桃花江的旁邊。出了酒店,就是桃花江的岸邊。沿著岸邊前行,一路上遇見不少桂林的老人。現在還是下午時分,應該是一天中比較繁忙的時間,而這些老人們或在岸邊擺開楚河漢間兩軍對戰,或擺放好一排邊的魚竿等待著願者上鉤,或大筆一揮,以水為墨,以地為宣,揮毫潑墨起來。更多的桂林人則是三五成群地坐在大榕樹下,聊聊天,發發呆。

都說揚州是一個慢節奏的城市,十分適合老人養老,但這一路走來,真心發現桂林比揚州更加的宜居,這裡的節奏比揚州還慢上兩拍。

兩江彙集處,現50米高大象,象鼻山旁打卡語文課本配圖

兩江彙集處,現50米高大象,象鼻山旁打卡語文課本配圖

兩江彙集處,現50米高大象,象鼻山旁打卡語文課本配圖

沿著桃花江往東走沒多遠,一座高大的山峰坐落在江水中間。這座高聳的山峰全身長滿了植被,被綠色所包圍。這就是象鼻山,而看到的就是這座大象的屁股。

象鼻山位於灕江與桃花江的交界處,原本只是江心的一座小島,山因酷似一隻站在江邊伸鼻豪飲灕江甘泉的巨象而得名。象鼻和象腿之間是面積約一百五十平米的圓洞,江水穿洞而過,如明月浮水。坐落西岸的象山水月與灕江東岸的穿月岩相對,一掛於天,一浮於水,形成“灕江雙月”的奇特景觀。

兩江彙集處,現50米高大象,象鼻山旁打卡語文課本配圖

兩江彙集處,現50米高大象,象鼻山旁打卡語文課本配圖

兩江彙集處,現50米高大象,象鼻山旁打卡語文課本配圖

遠遠見著一座石塔像一個花瓶聳立在象背上,這座塔建於明朝,用以供奉菩賢菩薩,是中國兩座供奉菩賢的佛塔之一,另一座在四川的峨眉山。

放飛無人機,從空中俯視象鼻山,已然找不到語文課本中的場景。由於城市的發展,曾經四周的青山早已變成了城鎮,只剩下這頭大象站立在水中央。

兩江彙集處,現50米高大象,象鼻山旁打卡語文課本配圖

兩江彙集處,現50米高大象,象鼻山旁打卡語文課本配圖

兩江彙集處,現50米高大象,象鼻山旁打卡語文課本配圖

剛從黃山回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在那裡發揮的淋漓盡致。但不同的是,那裡主要是地殼與風的作用,而象鼻山是水流沖刷的作用。成年累月的水流沖刷與灕江河岸、河床高度的變化造就瞭如今的大象飲水,也造就了桂林市的標誌。

去年,位於馬耳他海岸、《權力的遊戲》的取景地“象鼻山”倒塌,讓無數人都為之心痛。再看看眼前這座,大象本就近水而生,希望桂林的這頭象不要再被周圍的城市變化所影響,長長久久的矗立下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