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大學教授更願意生孩子?答案你想像不到!

來源 / 新浪財經

作者:斯坦福大學經濟政策研究所資深研究員李宏彬

為什麼大學教授更願意生孩子?答案你想象不到!

最近,各地統計局開展了“全面二孩”政策實施效果的調研,已公佈調查結果的地區普遍呈現人口出生數量下降的趨勢。大家生育意願不高,鼓勵生育的政策再次成為近期的新聞焦點。

但根據我的觀察,大學老師這一群體,情況似乎有些不同。

在生孩子、尤其是生育多胎變得越來越罕見的今天,這些在大學裡教書做研究的知識分子,普遍有更強的生育意願。

無論是我過去任職的香港和北京,還是現在任職的美國學術圈,似乎都是如此。為什麼呢?這裡面有沒有值得借鑑的經驗呢?

香港的生育率是全球最低的之一,2017年平均生育率僅為1.19,也就是說平均每位女性一生只生育1.19個小孩。如果不包括新移民,生育率甚至會低於1。

與此對比鮮明的是,香港學術界的同事大部分都有至少兩個孩子。我有一個好朋友,老大都上大學了,我們以為他們可能是朋友中唯一的只生一胎的家庭。最近,他們傳來喜訊,生了老二。

不僅是香港,北京也有類似的情況。

由於學界工作的特殊性,如果女性讀完博士再生頭胎的話,年齡至少也接近30歲了。我在清華的同事們,生孩子都很晚,可是很多都會生二胎,有些人甚至要了三胎。有些年齡偏大懷孕有困難的同事,會選擇利用試管嬰兒等方式輔助生育。據說服務於大學老師的北醫三院,做試管嬰兒的科室總是人滿為患。

美國的教授同樣有很強的生育意願,很多人都有兩三個孩子,少有不生或者只生一個的,而且他們更喜歡自己帶孩子。我有一對常青藤大學的教授朋友,一共生了四個女兒。來中國開會的時候,他們也會帶著孩子們。常常是一隻手抱著孩子,另一隻手忙著操作電腦做演講。

有人可能認為,大學老師之所以有這麼強的生育意願,是因為他們工作穩定、比較清閒,而且一年有兩次長假,從而有充足的時間和精力來生孩子和養孩子。

其實大學老師並不比其他工作悠閒,也同樣經歷著他人經歷的焦慮和辛苦。

美國和香港的大學普遍實行的常任軌(tenure-track)制度,是國際通行的教職人員學術考核制度,清華北大現在也都引進了這種制度。博士畢業後從助理教授做起,需要在第七年通過考核獲得晉升,拿到終身教職(tenure),否則就被解僱。好的大學終身教職的評價標準極高,成功者寥寥無幾。比如斯坦福的要求是在本領域世界領先;香港的學校、清華、北大的標準是中國領先。很多同事發表一篇論文、或者拿到終身教職比中了六合彩還要開心,因為這的確和中獎的概率差不多。

可見,大學老師同樣也是一份競爭激烈、成功率很低、而且非常殘酷的職業,大家其實都是在沒日沒夜地工作。

在同樣嚴酷的工作條件下,為什麼大學老師仍然有更高的生育意願呢?在同樣的現象背後,各地區都有獨特的原因。

對美國大學老師來說,除了生孩子固有的產假之外,更重要的是,每生一個孩子可以把評終身教職的時間推後一年。這個政策不僅適用於女性,而且適用於男性,這樣也鼓勵了男教授們花時間照顧孩子。所以對他們來說,生孩子的時間成本大大降低,甚至有好處。

生兩個孩子可以把評終身教職的時間從7年變為9年,有更多的時間發表論文,從而達到評價標準。

在香港,最重要的養育成本其實在於房子。香港有專業化的、低費用的菲傭帶小孩,而且公共醫療和教育全部都是免費的。但在香港,住宿費用是最大的支出。香港的房價動輒每平方米20-30萬,2000萬買的房子看上去室內面積也就70平方米。很多人的房間勉強放一張床,四面靠牆,進門其實也就是跳上床。狹小的空間降低了大多數港人的生育意願。但香港的大學老師卻不用擔心。我博士畢業後,第一份工作在香港中文大學,住的是250平方米的房子,帶保姆間,每月只需要付一點點租金。所以對香港的教授來說,居住成本很小,所以他們的生育意願比其他香港市民更強。

在北京,孩子的教育可能是父母們更加關注的。父母希望孩子能從小進入名校,在激烈的競爭環境中獲得優勢。然而,由於“優質”教育資源的缺乏,市場競爭導致其“價格”直線上升。可以說,教育變成了養孩子的重要成本之一。大學老師就不用擔心這件事。

大學有自己的附屬幼兒園、小學和中學,而且這些學校教育質量一流。據說海淀區最有名的教育機構是清華幼兒園、北大附小和人大附中,而不是這三所大學。這些可能言過其詞,但是有一點是確定的,大學老師的孩子往往能夠免費、免面試地進入大學附屬的教育機構。

很多老師甚至說,這麼好的資源,不多生幾個孩子就虧了。

實際上,三地大學老師都有很強的生育意願,其原因雖然表面上看起來不同,但本質是相同的。

職場中對女性、甚至男性在生育階段給予的保護和支持,為其子女提供免費的、高質量的教育,為家庭提供廉價的住房,其實都是在降低生養孩子的成本。

大學也許是無心插柳,但是這些特有的福利政策讓教授們“生得起、養得起”,他們自然會多生孩子。這一點和梁建章在《提升生育率應該靠減稅增收》一文中所提出的通過減稅、補貼的方法降低生養成本的邏輯是一致的。

大學老師雖然經歷著與其他職業從業者相同的焦慮和辛苦,但他們是一群幸運的人。至少在生孩子這件事情上,他們可以更加任性。

如果能讓更多人享受到同樣的幸運,對於一個國家、一個民族來說,也許是一件最大的幸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