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雲大戰長阪坡,爲何曹操麾下一流悍將卻集體沉默而不挺身而戰?

mongchan


在漢朝末年,曹氏一族出現了很多武將,被稱為“八虎將”,計有曹仁、 曹洪 、曹純、夏侯惇、夏侯淵、曹真、曹休、夏侯尚,都是宗親,位高權重。此外,曹操用人不拘一格,唯才是舉,外姓將領也有很多,比較有名的是“五子良將”,張遼、樂進、于禁、張郃、徐晃。這些都是在《三國志》中出現頻次很高的將領。按照曹操寫給孫權的信,說自己麾下有戰將千員,曹操在赤壁之戰時,權勢達到頂峰,距離統一全國只差一步之遙。

曹操兵多將廣,猶如雷霆之力,劉備偶有小勝,也在這種大勢面前不能支擋,帶著眾多百姓往江陵退去。曹操派出輕騎,四處略地,因此一時間各軍隊伍都被打散,曹軍、劉軍混在一起,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還有為數10多萬的平民百姓扶老攜幼追隨劉皇叔的政治難民。

劉備屢次遭逢戰亂,妻子多次被擄,對此早有預案,派出了心腹部隊保護家小,趙雲當時已追隨劉備10年有餘,深受信任,武藝高強,被委此重任,成為了主公家眷的守衛者,要穿過曹軍厚重的封鎖線,到達己方陣營。

回合一:

卻說趙雲自四更時分,與曹軍廝殺,往來衝突,殺至天明,尋不見玄德,又失了玄德老小....回顧左右,只有三四十騎相隨。

剛剛出場時,趙雲應該還是帶領著一支騎兵分隊,在曹操勢力區域裡進行機動作戰。雖然沒有後方,也沒有支援,好在是騎兵,機動能力足夠,難度不大。於是天亮時分,顧不上疲憊的趙雲就四處打聽,有沒有誰看見過劉備家眷。趙雲從凌晨1點殺到天亮,回頭一看,卻發現任務包丟失了。

回合二:

趙雲拔槍上馬看時,面前馬上綁著一人,乃糜竺也。背後一將,手提大刀,引著千餘軍。乃曹仁部將淳于導,拿住糜竺,正要解去獻功。趙雲大喝一聲,挺槍縱馬,直取淳于導。導抵敵不住,被雲一槍刺落馬下,向前救了糜竺,奪得馬二匹。雲請甘夫人上馬,殺開條大路,直送至長坂。

趙雲這時看到糜竺,整備曹軍將領淳于導捉住要獻功。趙雲挺槍來刺,淳于導不是主要人物,他的出場時為了帶出糜竺,而糜竺的出現是要給趙雲接下來的活動提供路線圖。此時,任務已經完成一半,但是還有少主陷在敵陣。

回合三:

言罷,引數騎再回舊路。正走之間,見一將手提鐵槍,揹著一口劍,引十數騎躍馬而來。趙雲更不打話,直取那將。交馬只一合,把那將一槍刺倒,從騎皆走。原來那將乃曹操隨身背劍之將夏侯恩也。

趙雲帶著人數更少的小分隊去完成接下來的任務,奪得騎兵青釭劍。

回合四:

……將阿斗抱護在懷,綽槍上馬。早有一將,引一隊步軍至,乃曹洪部將晏明也,持三尖兩刃刀來戰趙雲。不三合,被趙雲一槍刺倒,殺散眾軍,衝開一條路。

趙雲此時已是單騎,刺倒晏明,衝開了一條路,得虧是步兵,缺少弓箭,不然此時趙雲也難免被暗箭所傷。

回合五:

.....正走間,前面又一枝軍馬攔路。當先一員大將,旗號分明,大書“河間張郃”。雲更不答話,挺槍便戰。約十餘合,雲不敢戀戰,奪路而走。背後張郃趕來,雲加鞭而行,不想趷躂一聲,連馬和人,顛入土坑之內。張郃挺槍來刺,忽然一道紅光,從土坑中滾起,那匹馬平空一躍,跳出坑外。

這次遇到的是五子良將裡的張郃,個人武藝要在此前出現曹營眾將之上。趙雲與之相戰十多合,跑路的過程中,跌入土坑,張郃也不客氣,挺槍來刺。如果不是主角光環,趙雲此時在劫難逃。但是劉禪是42年真命天子,有龍氣護體,張郃不敢逼近,放走趙雲。

回合六:

後面趕的是馬延、張顗,前面阻的是焦觸、張南,都是袁紹手下降將。趙雲力戰四將,曹軍一齊擁至。雲乃拔青釭劍亂砍,手起處,衣甲平過,血如湧泉。殺退眾軍將,直透重圍。卻說曹操在景山頂上,望見一將,所到之處,威不可當,急問左右是誰。曹洪飛馬下山大叫曰:“軍中戰將可留姓名!”雲應聲曰:“吾乃常山趙子龍也!”曹洪回報曹操。操曰:“真虎將也!吾當生致之。”遂令飛馬傳報各處:“如趙雲到,不許放冷箭,只要捉活的。”

這次趙雲是經過曹操了大本營,遇到的曹營兵馬越來越多。趙雲在山下廝殺,曹操見趙雲勇猛,讚歎“呂布之後,軍中再無此驍勇之將”,因此傳令不許放冷箭,要捉活的。曹洪是“八虎將”之一,多次充當曹操貼身護衛,下山後只是問了一遍趙雲姓名,就回來報告曹操了,並沒有跟趙雲廝殺。趙雲這一場殺,直透重圍,砍倒大旗兩面,奪槊三條;前後槍刺劍砍,殺死曹營名將五十餘員。

回合七:

鍾縉、鍾紳二人攔住趙雲廝殺。趙雲挺槍便刺,鍾縉當先揮大斧來迎。兩馬相交,戰不三合。被雲一槍刺落馬下,奪路便走。背後鍾紳持戟趕來,馬尾相銜,那枝戟只在趙雲後心內弄影。雲急撥轉馬頭,恰好兩胸相拍。雲左手持槍隔過畫戟,右手拔出青釭寶劍砍去,帶盔連腦,砍去一半,紳落馬而死,餘眾奔散。

趙雲已經殺出重圍,卻又遇到兩員曹營將領來送人頭,趙雲也因此一併笑納,至此,湊足了“七進七出”之數,算是趙雲長坂坡之戰的尾聲。

可見,趙雲長坂坡之戰,只在“回合六”時,才是重頭戲。曹操大本營人馬眾多,戰將也多,趙雲有曹丞相愛才之心護體,一連殺死50餘名戰將,可是除了曹洪下山亮了一嗓子之外,並沒有見到五子良將、八虎將這樣的成名已久的將領與趙雲單挑。許褚雖然沒有列在這13名將,但是這也是和馬超打過三百回合部分勝負的高手,而趙雲和馬超武藝當在伯仲之間,因此,曹營名將中肯定有與趙雲武藝匹敵的戰將。

之所以他們不下山與趙雲搦戰,背後的原因有幾條:

其一,被趙雲的氣勢所懾。趙雲從凌晨殺到天亮,早已血染徵袍,殺的興起,看得眾將心裡發毛。

其二,勝之不武。趙雲早已玩命了十個鐘頭,應該還沒有時間吃早點,這個時候被曹營大軍圍著,此時殺過去,打贏了趙雲,別人也不會覺得多麼厲害,要是打輸,就更丟人,以後就沒法在名將圈裡混了。

其三,名將手下不殺無名之鬼。趙雲在長坂坡之戰前,名聲不顯,比起關羽斬顏良誅文丑的戰功,趙雲還不算世之名將。如此身份不對等,一旦打輸了,平白成就了趙雲的名聲;要是打贏了,也得不到多少名聲,頂多是在丞相那裡高看一眼。

其四,曹丞相愛才之心已起,出戰多受限制。如果這時殺下山去,高手對決,那都是以命相搏,哪兒能留後手?可是曹丞相說要捉活的,這軍令簡直就是送人頭。要是一個不留神把趙雲殺了,曹丞相那兒不好交代;要是一個不留神被趙雲殺了,那可真算是陰溝裡翻船,不值當。

所以,趙雲前有後主龍氣護體,後有曹丞相暗中放水,因此才讓趙雲一戰成名,從此進入名將行列。至於曹營成名已久的名將之所以沒有與趙雲在長坂坡一見高低,他們可能有一個解釋:那天剛好出去打野了。


而知而行


常山趙子龍在長坂坡大戰曹軍,於百萬大軍中七進七出,斬殺五十餘名曹營偏將,且奪得曹操配劍——青釭劍!那麼趙雲真有這麼厲害嗎?曹營中就沒有人能制住他?我認為一方面是作者虛構了此戰,或者誇大了趙雲的戰績;另一方面曹操的一流悍將大部分都沒有參與此戰。綜合兩方面的原因作者成功塑造了趙雲的英雄形象,民間再添油加醋的一渲染,趙雲就成了無敵猛將。

《三國演義》第四十一回“劉玄德攜民渡江,趙子龍單騎救主”中寫道,曹操領兵五十萬徵徐州劉備,其軍隊佈置為:曹仁、曹洪為第一隊,張遼、張郃為第二隊;夏侯淵、夏侯惇為第三隊;于禁、李典為第四隊;曹操自領諸將為第五隊;每隊各引兵十萬;又令許褚為折衝將軍,引兵三千為先鋒。趙雲與曹操戰於長坂坡時諸一流悍將都沒有出手,只有一些不出名的將領在於趙雲相戰。

趙雲先是在亂軍之中與曹仁部將淳于導相遇,一槍刺死淳于導而救下了糜竺。接著趙雲遇到曹操的護劍將軍夏侯恩,幾個回合就刺死了夏侯恩且奪得青釭劍。趙雲找到阿斗後,曹洪的部將晏明殺來,三個回合,一槍刺死晏明;接著名將張郃趕來與趙雲相鬥,戰了十多個回合,趙雲不敢戀戰而撤走,不料戰馬掉坑裡了,張郃正要上前一槍結果了趙雲,不料戰馬一躍而起,如一道紅光沖天,把張郃嚇到了,故不再於趙雲相戰。

趙雲才避開張郃沒有走幾里遠,又遇到四將攔路,這四將分別是馬延、張郃、焦觸、張南。趙雲以一敵四,槍劍齊用,斬了不少士卒,馬延、焦觸、張南三將是生是死不得而知,但是張郃明顯是沒有死的。當此之時在山上的曹操看到此情此景,大是惜才,下令要活捉趙雲,不得放箭傷之,正因此故,趙雲得以生還。

此後趙雲連殺五十餘名不知名的曹將,終於衝破重圍逃出生天!正當趙雲衝出曹軍大陣後,又有曹軍兩翼的兩個大將前來送命,此二將就是鍾縉、鍾紳兩兄弟,兩人不到三回合就被趙雲刺死一個,砍死一個。這時趙雲就遇到張飛了,趙雲抱子而去,張飛則負責斷後。張飛則在橋上大喊三聲“我乃燕人張翼德也!誰敢與我決一死戰?”,“燕人張翼德在此!誰敢來決死戰?”,"戰又不戰,退又不退,卻是何故!此三聲驚死曹將夏侯傑,曹軍後撤。

長坂坡之戰成就了趙雲,也成就了張飛,至少56名曹將戰死於此。當時曹操身邊有曹仁、李典、夏侯惇、夏侯淵、樂進、張遼、張郃、許褚等一流悍將,他們為何不出手製服趙雲呢?我認主要有兩條原因:其一、他們沒有把握一人擊敗趙雲,又不能聯手去擊敗趙雲,畢竟他們都是出名的大將,而趙雲當時還是無名小卒,張郃都不能擊敗趙雲,他們單騎出戰很可能被趙雲反殺;其二、曹操沒有命令他們出手擒拿趙雲,沒有統帥命令,作為一方領兵大將不能主動下場跟敵將搏殺。


大秦鐵鷹劍士


為什麼曹操所有悍將在長坂的坡見到趙雲都集體保持沉默嗎?原因趙雲是羅貫中之愛將,何人敢得罪羅老先生呢,高覽就不知天高地厚,衝上去結果得罪了老羅,結果被趙雲一槍挑於馬下,其他眾將都知道老羅之利害,如果衝上去,羅老不知道要叫我怎麼個死法,還有何人敢上。


老林230627576


按照《三國志》的記載,長坂一戰,曹操派去追擊劉備的主力是曹純所率的五千虎豹騎;同時,讓文聘帶兵隨同曹純前往。曹軍的其他將領,當時都不在長坂坡,自然不會跟趙雲交戰了。

《三國演義》中,趙雲在長坂坡一戰殺了個七進七出。

第一戰,先救了簡雍;找到了甘夫人;殺了曹仁部將淳于導,救了糜竺。

第二戰,殺了夏侯恩,得了青釭劍。

第三戰,找到了糜夫人,救到了阿斗,殺死了曹洪部將晏明。

第四戰,殺退了曹軍大將張郃。

第五戰,使用青釭劍殺退了馬延、張顗、焦觸、張南四將。

就在此時,立於景山頂上觀戰的曹操派曹洪下山,詢問趙雲是誰,並且下令,不得放箭,要捉活的。

第六戰,殺死曹軍將領五十餘員,透出重圍。

第七戰,殺死了夏侯惇部將鍾縉、鍾紳兩將。

趙雲此時直奔長坂橋,曹軍大將文聘也緊隨而來。雲大呼曰:“翼德援我!”飛曰:“子龍速行,追兵我自當之。”

文聘趕到橋前,看到張飛背後樹林塵土飛揚,懷疑有疑兵,不敢近前。隨後曹仁、李典、夏侯惇、夏侯淵、樂進、張遼、張郃、許褚等曹軍名將全部趕到,曹操聽到消息也趕到陣前。

這才有了張翼德大吼三聲,嚇死夏侯傑,嚇退曹兵的英雄壯舉。

演義中,趙雲遇到了曹軍大將張郃。趙雲策馬奔跑時,不慎落入陷馬坑,又跨馬一道紅光,憑空躍出,嚇到了張郃。張郃認為趙雲天神附體,“大驚而退”。

除了張郃之外,曹營的其他悍將,曹洪、曹仁、夏侯惇等人不是在保護曹操安全,就是沒有碰到趙雲。

《三國演義》中直接稱讚趙雲“將軍因得顯神威”,神威將軍。


奕天讀歷史


原因無外乎!這幾點,

第一,部分武將弱於趙雲!自然不會上前送死,加上當時趙雲有Buff在,救主心切,視死如歸!

第二,曹操愛才,大部分武將看上這一點!如果上去活捉,表示以後很有可能在曹操面前爭地位!當時趙雲武功深得曹操欣賞!如若收入帳下,對一些大將未來的前途有影響!雖然當時對於武將來說是大功一件!對後期發展存在不利!武將內部存在爭戰功,爭大將位置,屢見不鮮!

第三,戰場不是你死就是我活!活捉代表束手束腳,容易丟命!何況是高手!如果一旦不小心殺了,曹操是個猜疑很重的人,對武將來說大忌!

第四,曹操愛才,如果殺之!當時趙雲救主留下美名!如果被殺曹操罵名也會廣為流傳!天下英雄投靠幾率降低!曹操不傻!

如果,我是曹操也會不殺!如果我是武將我也會不上!但是會希望趙雲死在戰場!雖然欣賞趙雲,但是為自己利益考慮!利大於弊!


碎難縫的心


因為阿斗本是北斗神龍轉世,趙雲懷抱阿斗,猶如神龍附體,自然萬夫不敵,而劉備陣前摔孩子,把小神龍下的從阿斗體內飛出來,鑽到趙雲懷裡了。還是趙雲懷裡安全點。從此趙雲馳騁沙場天下無敵。阿斗體內沒有了神龍,變成了白痴。趙雲在古稀之年還單騎救黃忠,70的時候一戰斬四將。身經百戰,從未負傷,開掛的人生。


洋哥不社會兒


很簡單。第一,大將各有崗位,不能擅離職守。所謂的機動部隊多是精銳,而沒有大將(以防止選秀某方面後將領決策權衝突),趙雲單騎救主是個絕對的突發事件,所以沒有預先應對計劃。假如阿斗落入曹操之手,相信曹操會做出相應事先安排,比如大將守護等

第二,趙雲單騎救主,等諸位大將到了之後,曹操又起了愛才之心,大將們皆不能出馬,曹操也沒想到趙雲依舊能逃脫。或許是曹操故意放走趙雲,帶路去捉劉備,不然不會幾十萬大軍能迅速行成追擊。只是後來遇到張翼德,想起來白馬之圍時候關羽說:某何足道哉,吾弟張翼德於百萬軍中取上將首級,如探囊取物爾!又見張飛身後山頭塵土飛揚,疑有埋伏,萬一中了埋伏,挫了銳氣,得不償失。所以退兵。

至此,成就了趙雲單騎救主,張翼德橫茅立馬,喝退曹操的傳奇故事!


姚啟賢123


曹操手下大將們也是久經沙場,豈有怕陣之說?!

只不過分為五部,每部兩人領十萬兵,又要追殺蜀軍各部,只有漫天遍野,分散開來。

再說趙雲,既然救的幼主,肯定是奪路而逃,又不是想跟曹營各位名將對決,找的就是曹營的空擋,哪裡人少對哪裡跑。

所以,只是在空隙處遇見了這些偏將牙將們,他們運氣不好,遇見殺氣騰騰的趙雲,只有送死而已。

真是曹營名將,就一個張頜,就差點讓趙雲沒走脫,雖然趙雲不為死戰只為逃脫,但是張頜還是顯示出曹營名將的水平。

最後說到曹操在山頂看到趙雲勇猛無比,但其他各將未必就能看到知道他的座標,再說各自有任務,也沒想啥都不幹了專門捉趙雲,估計也有大意的成分,想著千軍萬馬重重包圍之中,諒趙雲插翅難逃。所以,也就成就了趙雲七進七出,出人意料的神勇的突出重圍。


金145767666


首先曹操愛才,又自負。自認為有信心降服趙雲為己所用,不忍心傷害,不曾想失控。然後趙雲救主心切,誓死一戰。最後,曹操其他猛將沒有聚齊,分佈在其他要點,趙雲逃命自然是逃向防守薄弱的地方。也許作者為了讓趙雲突出,故意增加曹操的人馬數量。如果真是那麼多人圍堵一個人,怎麼可能堵不住?渾身是鐵能打幾根釘?


晴耕雨讀144044182


因為曹操要生擒趙雲,一線戰將進去要麼把趙雲打敗,那趙雲基本要死,要麼打不過趙雲,趙雲就不會留魏營的人的姓名了,縱觀歷史,既然是生擒,大多數都是讓小兵去圍剿活活累趴下對面主將!所以魏營大將何必送人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