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藏版」你應該知道的涿鹿歷史沿革

「珍藏版」你應該知道的涿鹿歷史沿革

涿鹿

涿鹿縣歷史悠久。據《史記·五帝本紀》載:黃帝“與蚩尤戰於涿鹿之野”,而“邑於涿鹿之阿”(涿鹿即今礬山一帶)。

公元前1766年至1120年

商代以河南的商邱為中心,擁有現今的山東,河南及河北省大平原。涿鹿那時是商代北方的疆土,屬於冀州。

《史記·五帝本紀》

公元前1122年

周武王討紂勝利後封召公於燕。直到戰國時代,涿鹿這一帶一直是燕國疆土稱獨鹿。縣東南的內長城,就是戰國時代,燕國為防範異族入侵修建的。那時還出現了“上谷”這個名稱。甘羅傳:“趙攻燕,得上谷三十城”。

「珍藏版」你應該知道的涿鹿歷史沿革

涿鹿縣境內長城

三公元前221年

秦始皇統一天下,分天下為三十六郡,第十五郡便是上谷郡,郡治設在沮陽(今懷來縣大古城),涿鹿那時屬於上谷郡

「珍藏版」你應該知道的涿鹿歷史沿革

上谷郡遺址

四公元前206年

西漢時開始設縣。

✿現今的涿鹿縣城西側,那時名下落縣(東漢名下洛);

✿現今礬山,那時名涿鹿縣

✿現今保岱,那時名潘縣

✿現今的張家堡東側,那時名茹縣,均屬上谷郡。

《水經注》記載:“下落東北去雞鳴山三十里,下落東南去涿鹿六十里”。

「珍藏版」你應該知道的涿鹿歷史沿革

古上谷郡

公元220年

三國時期,涿鹿是曹魏的廣寧郡

公元265年

西晉時期,涿鹿曾為廣寧縣,後改廣寧郡。轄下洛、涿鹿,潘三縣。

公元316年

出現了五胡十六國的混戰局面,這一帶遭受戰爭摧殘,屢為北方落後部落的氏族所統治。

「珍藏版」你應該知道的涿鹿歷史沿革

五胡十六國地圖

六公元439年

北魏時,涿鹿為廣寧郡,屬於燕州

公元550年

北齊時,改為北燕州,下轄長寧,永豐二郡。

公元581年

隋朝統一全國,這裡為懷戎縣(今保岱)屬於涿郡

公元618年至907年

唐朝的時候,最初為北燕州

貞觀八年,改為

媯州;穆宗長慶二年,改為新州治永興縣,並領有永興,礬山、龍門、懷安四縣。

七公元907年以後

進入五代時期。

後梁時

涿鹿為沙陀突厥李克用所盤踞。

後唐時

新州。

公元936年

仍為五代時期,石敬塘投降契丹,建立後晉,燕雲十六州給契丹,新州便是其中的一州。從那時起,契丹改國號為遼。公元938年,遼改新州名為奉聖州轄永興縣。

「珍藏版」你應該知道的涿鹿歷史沿革

奉聖州

公元960年

這裡仍屬遼國。下花園曾是遼國蕭太后種花的地方。

公元980年至986年

宋將楊業先後抗擊遼軍。並收復朔、寰,應、雲諸州。

公元986年(宋太宗雍熙三年)

奉聖州又改為德興府,下轄德興、縉山,望雲、礬山,龍門等五縣。

九公元1122年

宋徽宗宣和四年,東北的女真族,(國號金)攻打遼國,逼遼行宮,遼國皇帝逃往大同,將傳國玉璽掉在桑乾河裡。這年十月,金人佔領了奉聖州。境內礬山縣(包括今北京市房山、門頭溝、淶水縣一部分)屬弘州。

公元1211年(宋寧宗嘉定四年)

北方的蒙古族(國號元)進攻金,11月佔領德興府。1233年,元聯合宋朝軍隊滅金,涿鹿地帶又入了元朝版圖。

公元1268年(宋慶宗鹹淳四年)

又將德興府改為奉聖州。同年,因地震和桑洋溢害,又將奉聖州改名為保安州

「珍藏版」你應該知道的涿鹿歷史沿革

保安州地圖

公元1368年(明洪武元年)

明朝推翻了元朝的統治,建都北京,保安州便是京畿的一個防守重鎮,元將擴廓帖兒盤踞山西太原,率兵經保安州去居庸,企圖攻北京。明將徐達、常遇春襲擊太原,擴廓回師保安州,遭受夜襲,乘十八騎逃往北京。

公元1391年(明洪武二十四年)

保安州改名為保安衛,屬於山西行都司。

公元1415年(明永樂十三年)

又由保安衛改為保安州,屬於北方行都,重修保安城。

公元1449年(明正統十四年)

英宗在土木被瓦刺也先俘虜到雷家站,以後又北去,即歷史上有名的“土木之變”。1451年(明景泰二年),

保安州治遷移到雷家站,雷家站改名為新保安。以後又將州治遷回,新保安設衛。1452年11月(明景泰三年),曾經為了恢復生產實行移民屯懇,將山西、山東、湖廣的一部分人民遷來保安州。

公元1635年

清兵第一次入關,沿長城西土,7月攻陷保安州,整個清朝一代,涿鹿都叫保安州。屬於宣化府。1693年(康熙32年)3月屬宣化府,新保安屬懷來縣。

「珍藏版」你應該知道的涿鹿歷史沿革

清代保安州區劃略圖

十一 公元1913年(民國2年)

改保安州為保安縣,屬直隸省口北道。

公元1914年(民國3年)

改保安縣為涿鹿縣。

公元1910年(民國9年)

涿鹿縣,改屬察哈爾省。

公元1928年(民國17年)

涿鹿縣屬直隸省。

公元1930年(民國19年)

口北道十縣劃為察哈爾省,涿鹿縣又改屬察哈爾省。

「珍藏版」你應該知道的涿鹿歷史沿革

察哈爾省地圖

十二 公元1937年(民國26年)

7月7日,日本帝國主義發動全面侵華戰爭。8月25日,日軍飛機轟炸涿鹿城

。駐守涿鹿城的國民黨當局棄城。不久,涿鹿縣建立日偽政權,原國民黨涿鹿縣教育局長吳方洲出任涿鹿縣偽縣長。9月4日成立偽察南自治政府於張家口,涿鹿縣屬偽察南自治政府。1939年(民國28年)9月屬偽蒙疆聯合自治政府察南政廳(1941年改為宣化縣)。

「珍藏版」你應該知道的涿鹿歷史沿革

9月4日偽察南自治政府成立典禮紀念

十三

1938年(民國27年)

4月間,成立中共宣涿懷地區黨委會,工委負責人:郭永明,白抵中。並在抗日救國聯合會的基礎上,成立了宣涿懷聯合縣政府,縣政府設於礬山,縣長王巍(原朝鮮人,原名樸一羽,曾任朝鮮內務省外相),宣涿懷聯合縣包括懷來縣西南地區,涿鹿縣的礬山和大堡及宣化的楊家坪,並擁有兩個排的地方武裝。

十四 1939年(民國28年)

五月,宣涿懷聯合縣實行民主選舉,由下而上實行平等的、直接的、普遍的選舉。參加選舉的人數佔全體人民的85%。選佟旭野為縣長,並通過了國民公約十二條。趙振中任工委書記。

「珍藏版」你應該知道的涿鹿歷史沿革

涿鹿紅色文化

十五 1943年(民國32年)

3月,成立中共懷涿工委,併成立辦事處。懷涿縣成立後,接連開展三次較大的群眾運動。

1945年(民國34年)

8月30日,涿鹿全境解放,成立涿鹿縣人民政府,屬察哈爾省察南專署。縣委書記于敏之,縣長袁德文。縣轄1個涿鹿市13個區。

1946年(民國35年)

7月戰略轉移,到1948年12月6日涿鹿又全境解放。

解放後,涿鹿縣屬察哈爾省察南專區(公署在宣化)。第一任縣委書記王野洲,縣長楊普澤,年底開始土改。

初級社

十六1952年

察省撤消,涿鹿縣劃歸河北省張家口地區所屬。當年成立互助組。

1954年

初級社,全縣有8區、一鎮、67鄉。1956年發展為高級社

1958年

9月1日成立人民公社,11月15日懷涿併為一縣,全縣共12個公社、77個管理區。

1961年

5月1日懷涿分縣。1961年蔚縣的三里棚、易縣的大河南、淶水縣的蟒石口三個公社劃規涿鹿縣管轄。

「珍藏版」你應該知道的涿鹿歷史沿革

高級社

十七1967年

12月22日,成立縣革命委員會,全縣27個公社,412個大隊。

1981年

3月25日,通過民主選舉產生了涿鹿縣人民政府,全縣設有1個區,1個鎮,26個公社,412個大隊。

「珍藏版」你應該知道的涿鹿歷史沿革

現今的涿鹿縣城

十八 1982年初至1982年6月底

全縣完成了建立鄉政權工作。

2006年

全縣設1區,8鎮,9鄉,373個行政村。

應廣大網友要求,本期為大家介紹了“涿鹿縣歷史沿革”。文章整理自《涿鹿縣誌》、《涿鹿五千年》、《涿鹿風土人物》等書籍,部分圖片來源於網絡,文章內容不免疏漏,望廣大讀者見諒並提寶貴意見。此文來自千古文明開涿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