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禧攻略》混得最好的漢人,兩代帝王都愛他,乾隆卻恨得牙痒痒

“流水的康雍乾,鐵打的張廷玉”,這是清史中的一句話。關於張廷玉此人大家應該都聽說過,在今年的清宮劇中,張廷玉似乎一直出現在皇帝的口中,不管是雍正還是乾隆,張廷玉的出現幾率都是很高的,在主要演繹後宮紛爭的影視劇之中經常聽到一個外臣的名字,可想而知他的重要性了。

《延禧攻略》混得最好的漢人,兩代帝王都愛他,乾隆卻恨得牙癢癢

他曾經擔任禮戶吏三部尚書,內閣首輔,首席軍機大臣,還曾擔任一眾皇子的老師,三朝元老,並且是唯一一位得以配享太廟的漢人。在清朝以滿人為主的朝堂之上,張廷玉算是一個另類的存在。

《延禧攻略》混得最好的漢人,兩代帝王都愛他,乾隆卻恨得牙癢癢

張廷玉出生在安徽桐城,出身宰相世家,父親張英是康熙時期的禮部尚書。張廷玉幼時便展露出驚人的天賦,他讀詩書,連張英都贊他比自己有出息多了。不過張廷玉雖然出身顯赫,但是這個身份並沒有為他帶來什麼好處。張廷玉第一次參加科舉,因為主考官是自己的父親,本著舉賢避親的原則,張廷玉不得不缺考了。而第二次要參加科舉的時候又正好趕上髮妻病逝。直到康熙39年才考中進士,成了翰林院庶吉士,這年他29歲。

《延禧攻略》混得最好的漢人,兩代帝王都愛他,乾隆卻恨得牙癢癢

張廷玉文采出眾,又精通滿文,被康熙欽定篡修《親征平定朔北略》。康熙四十三年,成為四品御前行走,入職南書房,從此成為天子近臣。不過張廷玉真正開始發光發熱是在雍正時期。張廷玉的好文采好本事得了雍正的賞識,即便是在篡位之說四起的時候,張廷玉仍舊在為雍正乃真命天子一事奔走。據傳他還特地為雍正寫了一本《大義覺迷錄》,來為雍正正名。

《延禧攻略》混得最好的漢人,兩代帝王都愛他,乾隆卻恨得牙癢癢

張廷玉在雍正年間就是明君與名臣的組合,張廷玉被雍正視為自己的左膀右臂。在雍正死後,張廷玉被作為四大顧命大臣之一,成了乾隆朝的重臣,同時還賜予了他配享太廟的資格。乾隆作為新帝,在一開始對於張廷玉等顧命大臣還是很尊敬的,隨著自己慢慢掌握大權之後,他便覺得顧命大臣說是輔佐,實為掣肘,看著張廷玉和鄂爾泰百般不順眼。

《延禧攻略》混得最好的漢人,兩代帝王都愛他,乾隆卻恨得牙癢癢

乾隆的治國才能不值一提,但是一手製衡之術玩兒的可謂是爐火純青,將同為顧命大臣的張廷玉和鄂爾泰挑撥的水火不容,然後自己穩坐釣魚臺。而鄂爾泰死後乾隆就真正覺得張廷玉是個禍害了。他千方百計的打壓張廷玉,身為當事人的張廷玉當然感受了乾隆的不滿,曾經多次請辭,但是都被乾隆以各種理由拒絕了。

《延禧攻略》混得最好的漢人,兩代帝王都愛他,乾隆卻恨得牙癢癢

張廷玉晚年著實有些老糊塗,多次得罪乾隆還不自知,最終被乾隆褫奪爵位,連配享資格也一併罷免了。張廷玉晚景淒涼,於八十四歲卒於家中,不過最後乾隆還是恢復了他的配享資格,讓他得以陪伴雍正左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