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怒斥東歐盟友爲中國供應航空發動機:你們這是背後捅刀子


中國海軍航空大學某飛行團日前高調公開了新近接收的JL-10噴氣式高級教練機,這讓JL-10高級教練機重新成為外界關注的焦點。JL-10的批量入役,意味著該機的性能已經達到了中國海空軍的技戰術指標,今後將成為中國海空軍培養戰鬥機、艦載機飛行員的利器。眼看著JL-10愈發成熟並拿下國際訂單,美國媒體不樂意了,開始拐彎抹角地“碰瓷”中國的JL-10高教機。

日前,美國《華盛頓時報》刊發文章,對烏克蘭航空發動機製造商向中國供應JL-10所用渦扇發動機的行為進行了猛烈抨擊。美國前顧問威廉·特里普利特稱烏克蘭正在幫助中國解決軍用渦扇發動機的生產問題,但與此同時烏克蘭還在接受美國的經濟和軍事技術援助,這種行為“是在背後捅美國刀子”。除特里普利特外,美國國際戰略和評估中心的專家裡克·費舍爾也對烏克蘭的行為進行了指責

認為有必要對烏克蘭施壓,阻止烏克蘭繼續向中國提供航空發動機產品和生產技術。美國近些年對烏克蘭進行了大量的軍用裝備和技術援助,包括“標槍”反坦克導彈、軍用無人機等等,2018年以來美國空軍還派遣空中加油機、戰鬥機飛赴烏克蘭參加演習,幫助烏克蘭空軍提高戰鬥能力。美國對烏克蘭進行軍事援助,可以說是“你情我願”,美國有美國的目的,烏克蘭軍方也有自己的需求,可以視作一種利益交換,沒什麼好說的。


但要是強行把這種國家層面的援助和企業之間的跨國合作扯到一起的話,就有些說不過去了。《華盛頓時報》點名道姓指責的是烏克蘭最大的航空發動機製造商馬達西奇,但要知道馬達西奇是一傢俬人所有的企業,並非國營企業。作為私營企業,馬達西奇有權根據商業需求和任何國家的企業及用戶進行合作,過去馬達西奇也是這麼做的,例如向中國洪都飛機工業供應AI-222-25渦扇發動機、和中國天驕動力達成跨國合作協議。

都屬於再正常不過的國際商業合作行為,並非國家行為,美國無權對他國私企的正常商業行為進行橫加指責。實際上在這之前,美國已經迫使烏克蘭有關方面叫停了馬達西奇動力和中國天驕動力的股權轉讓事宜。

2017年有報道顯示馬達西奇動力向中國重慶天驕動力轉讓了48.8%的股權,並且計劃在中國重慶建廠投產D-18T渦扇發動機、AI-222-25渦扇發動機等多款航空發動機,美國在獲悉這一消息後施壓烏克蘭,隨後烏克蘭安全人員進駐馬達西奇動力,令中烏正常的航空技術合作受到了較大影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