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祕:慈禧中年懷孕打胎背後的歷史真相


咸豐皇帝死後,正值青春年華的慈禧雖說寂寞難耐,偶爾會弄出些風流韻事,但因為有御醫的細心照料,倒也一直沒鬧出啥笑話。後來光緒皇帝即位,已到虎狼之年的慈禧大權在握,便開始更加的為所欲為了。 有道是“智者千慮必有一失”,終於在她46歲那年鬧出了事兒。

這一年,慈禧突然就患上了一種怪病,不但渾身不適,懶散犯困,而且茶飯不思,噁心嘔吐。慈禧畢竟是過來人,自己身體向來都很好,而且一直也都保養得很好,這次的突發情況讓她心中一驚,莫不是自己不慎懷上了?於是就找來御醫為自己診治。御醫們對慈禧的風流韻事多少有些耳聞,雖說隔著好幾層紗簾,但在為其把過脈之後,啥都明白了,可又不敢明言,只好開些滋補養顏的方子以求自保。這樣一來的結果自然也就可想而知了。

見自己久治不愈,慈禧又下令各省舉薦名醫前來為自己診治,這其中就有直隸總督李鴻章舉薦的一位無錫名醫,薛福辰。 有道是行家一出手,就知有沒有,薛福辰來到京城為慈禧搭過脈之後,心中瞬間就明白了,慈禧是真的有喜了。但他為人精明,心想慈禧的丈夫咸豐皇帝早就死了,怎麼說她有喜呢,於是就編了套說辭:“太后為國操勞,心力交瘁,氣血阻滯,積於腹中,只需清淤活血,鳳體自然會康健無恙。”


聽到薛福辰這般說道,慈禧多日來的愁容立馬就散去了一半,讓他趕緊給開方下藥。薛福辰是真精明,立馬雙膝跪地說:“啟稟太后,臣有個不情之請,我們祖上曾立下個規矩,但凡為王公大臣診病,一律只配藥不留方。太后貴為老佛爺,自然例外,但藥方也只能您一人親覽。而且太后此病當用臣的祖傳秘方,需臣回去親自配藥煎熬,三十六個時辰之後再親自奉上。” 薛福辰的這番話正好說到了慈禧的心坎裡,再看其所開的藥方,更是不由得暗自

誇獎其良苦用心。就這樣,慈禧最後吃了薛福辰給配製的藥,渾身上下雖是香汗淋淋,心中的一塊石頭卻是終於落了地。薛福辰這才鬆了一口氣,在得到慈禧的恩准後,趕緊連夜趕回了老家,一到家立馬就裝死,並叫家人大辦喪事。 慈禧原本就是生性多疑的人,過了幾天這才緩過神來,這才開始擔心薛福辰會將自己的醜事給傳出去,所以立馬就派人追殺薛福辰。當幾大大內高手趕到無錫,得知薛福辰從京城回來後就暴病而亡,且又尋到了他的新墳

時,只好回京交旨。慈禧聽聞後,也就不再追究了。其實啊,這個故事只不過是來自野史的民間傳說,實際上薛福辰從未為慈禧打過胎。那既然如此,民間又怎會有這樣的傳說呢?大家總不可能憑空臆想出來吧?其實,這不過是以訛傳訛的結果罷了。 薛福辰,祖居無錫縣西漳寺頭,清末外交官薛福成的長兄,幼年聰慧過人,7歲能試作文章,曾在李鴻章幕府供職。他在辦公之餘自習醫書,歷時五六載,竟精通諸家醫書。


公元1880年,慈禧身患重病,下詔遍徵名醫,薛福辰由李鴻章等舉薦,入宮為慈禧治病。此時,宮廷內外皆知慈禧所患的是“血蠱”症,醫者僅以治血蠱劑進,久不得愈。而薛福辰在把脈過後,也認為是“血蠱”,而所用藥物皆是疏通補養之品,故能奏效。血蠱,也稱血鼓,因跌僕墜墮後誤用補澀所致腹脹膨滿之證。《證治匯補》中說:“墜墮閉銼、氣逆、氣鬱,誤行補澀則瘀蓄於胃,心下脹滿,食入即吐,名曰血逆;瘀蓄於脾,大腹膨脹,漸成

鼓滿,名曰血蠱。” 因血蠱病症所引起的腹脹,形似懷孕,民間聯想豐富,於是便以訛傳訛,薛福辰為慈禧打胎的傳說便不脛而走,以致成為流傳至今的茶餘飯後的談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