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朝的皇帝爲什麼大多壽命都很短?總共90多年,卻換了11位皇帝

自古以來,中原就是兵家的必爭之地,少數民族對中原的覬覦就從來沒有停止過。例如元朝,就是蒙古族進軍中原,統治天下的。但是元朝雖然統治的疆土最大,但是統治的時間卻很短,而且換了有十幾位皇帝,這是什麼原因呢?

元朝的皇帝為什麼大多壽命都很短?總共90多年,卻換了11位皇帝

元朝的前身是大蒙古國,由鐵木真統一蒙古部落,之後開始對外擴張,佔領了中原,向西擴張,建立了一個橫跨亞歐大陸的帝國。後來忽必烈改國號為元。但是就是這個盛極一時的帝國,僅僅統治了97年,卻有十幾位皇帝。為什麼會造成這樣的現象呢?有三點原因。

元朝的皇帝為什麼大多壽命都很短?總共90多年,卻換了11位皇帝

第一就是皇位的繼承。元朝雖然武力強盛,但是在文化,制度等方面是完全落後於漢人的。相比漢人的嫡長子繼承製,元朝的皇位繼承製度明顯的不完善。元朝的繼承製度分為兩種,就是親中選賢的大汗推舉制和“幼子守灶”的財產繼承製。

這種選賢的推舉其實就是按照誰的實力強誰就上位,那麼這就暗示其他人只要實力強大,那麼追都可以做這個汗位。而幼子守灶,就是讓小兒子來繼承這個皇位,這原是對小兒子的偏愛,但是這些年幼的皇子即位了,但是他們手中沒有實權,所以最後免不了會被實力強大的首領取而代之。

元朝的皇帝為什麼大多壽命都很短?總共90多年,卻換了11位皇帝

第二個原因就是政治制度不完善。元朝時期,科舉制幾乎是被廢止的,他們的官員的選任是實行世襲制、恩蔭制和推舉制。這種選官制度,只是讓官職在蒙古人手裡更換,漢人幾乎沒有機會到朝廷做官的。

在中央,元朝統治者實行一省兩院制,即中書省、樞密院和宣政院。中書省管理政事,樞密院管理軍事,宣政院管理佛教和吐蕃地區。這使得中書省官員的勢力極大,他們後來甚至可以左右皇位的繼承。因為皇位,各方勢力互相傾軋,使得朝堂不穩。

元朝的皇帝為什麼大多壽命都很短?總共90多年,卻換了11位皇帝

第三個原因是元朝的民族制度。元朝統治者在自己原來舊有的法令和漢人的法律之間分裂,導致國家沒有統一有效的法律條文,這些衝突自然加劇社會的不穩定。他們將國家華為四等人制,從上到下分別是蒙古人、穆斯林、漢人和南人。

等級越低的所受的壓迫越重。而且漢族的文人沒有機會在朝為官,施展抱負。這說明蒙古人民是抵制漢文化的,這使得蒙古人沒有受到漢族禮儀文化的薰陶,所以還是野蠻執政。

元朝的皇帝為什麼大多壽命都很短?總共90多年,卻換了11位皇帝

第四個原因是元朝的奴隸制度。元朝的制度其實是歷史倒退,他們實行領主分封制和工奴制,這具有典型的奴隸制社會的特徵。因為四等人制,所以地位低的等級自然成為了奴隸,漢人受到了元朝統治者的殘酷壓迫。歷史的倒退使得大家為了利益互相爭鬥。皇位怎麼會穩定呢?

元朝的皇帝為什麼大多壽命都很短?總共90多年,卻換了11位皇帝

元朝的暴政使得它的統治時間還不足百年就被推翻了,但是卻有十一位皇帝執政。而元朝的制度也決定了每位皇帝的執政時間很短。這個混亂的朝代最終終結在了朱元璋的手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