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4年的灌縣影像(現都江堰市)


【灌縣古城鳥瞰】都江堰市原名灌縣,因灌江得名。因地處都江堰首,故名灌縣。一說今縣城古名灌口,戰國時秦國李冰治水,江水自此以灌平陸,為灌之口而名。三國蜀漢置都安縣,北周又增置清城縣。唐代兩縣分別改名為導江縣和青城縣,元朝合併為灌州,明朝降州置灌縣。1988年5月,經中國國務院批准撤銷灌縣設立都江堰市,以李冰父子建造的都江堰而得名。

【奎光塔】奎光塔始建於明朝,毀於兵火後重建於清道光十一年。奎光塔為17層密簷式六角磚塔,是中國現存層數最多的古塔。清道光年間縣令周因培為點綴江山、振興文風而建。通高52.67米,附屬建築周公祠系邑民紀念週因培的專祠。現為奎光塔公園。2013年3月5日列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伏龍觀】伏龍觀位於岷江都江堰段離堆北端的最高處,奉祀中國戰國時修建都江堰的李冰父子,川主信仰宮觀建築。該觀始建於晉代,原為紀念青成隱士的範賢館。傳說李冰父子治水時,曾降服江中的孽龍,鎖在離堆下的伏龍潭中。到北宋初年便改範賢館為伏龍觀,改祀李冰。1982年2月24日公佈為第二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伏龍觀內景】清人陳月舫在《伏龍觀避暑記》中記載:“又前有堂。旁有小室,對聯雲:‘一粒粟中藏世界;數重花外見樓臺’。”圖中可見此楹聯內容,及其上匾額“澤溥諸山”。中坐著為德國昆蟲學家E.Fünke,彼時正在四川科考。

【二王廟“功施萬禩”牌樓】二王廟座落於岷江東岸的玉壘山麓,與都江堰渠首隔內江相望,奉祀著川主李冰父子,是一座四川本土川主信仰宮觀建築。1982年2月24日公佈為第二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八級大地震, 二王廟古建築群損毀嚴重。修繕工作將盡量使用建築的原有材料,按原圖紙在原地進行修復,工程已於2011年完成。

【灌縣古塔】Hugo Weigold為德國鳥類學家,1914-1919年隨Walter Stötzner探險隊赴川西科考。足跡遍佈長江沿岸及成都、灌縣、汶川、松潘、雅安、康定、道孚、德格、巴塘、德欽、樂山、宜賓等地。並收穫動物標本約3800件。但因受一戰爆發影響,在中國滯留至1919年才得以回國。


【灌縣廊橋】Weigold除了做動物學考察,對地理、建築、植物等亦投入很多關注,各類橋樑及河谷地貌的影像也常出現在他的記錄中。

【灌縣木橋】Weigold除了做動物學考察,對地理、建築、植物等亦投入很多關注,各類橋樑及河谷地貌的影像也常出現在他的記錄中。

【河谷施工】Weigold除了做動物學考察,對地理、建築、植物等亦投入很多關注,各類橋樑及河谷地貌的影像也常出現在他的記錄中。

【扁舟疊巒】Weigold對灌縣十分喜愛,既是出於對此地豐富動物資源的渴求,也是對此地自然風光的迷戀。此行中weigold在灌縣停留月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