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克蘭如此的混亂,是美國造成的,還是俄羅斯造成的?

幸福地帶2


在當前的俄羅斯和烏克蘭衝突中,烏克蘭始終沒有還手之力,被普京用各種手段反覆收拾。但烏克蘭也曾是軍工大國,眾所周知1991年底蘇聯解體後烏克蘭繼承了蘇聯留在其境內的全部核武器,僅僅核彈頭就有1272枚,各種用於發射核武器的洲際導彈數量驚人。還有蘇聯空軍留在烏克蘭境內的19架圖-160“海盜旗”戰略轟炸機,這是世界上威力最強大的戰略轟炸機,每架可以攜帶12枚空射戰略核導彈,完全不在美國的B-52戰略轟炸機之下。然而,如此龐大的核武庫今天早已蕩然無存。人們問:這些武器都哪裡去了?

答:被美國人用援助作為誘餌,讓烏克蘭自己全拆掉銷燬了。

如此龐大的核武庫,讓美國人寢食難安。至於烏克蘭,自己也因為蘇聯解體後極端的經濟困難,無力維持。俄羅斯同樣有心無力,經濟更差。於是,美國人開始動手了。1994年,美國總統克林頓與時任烏克蘭總統克拉夫丘克、俄羅斯總統葉利欽簽署協議,開始了用援助作為誘餌,讓烏克蘭“自廢武功”。然而,這些援助實際兌現了多少,說起來真是讓烏克蘭和俄羅斯痛心疾首,大呼上當。

根據美國人的協議,烏克蘭的核彈頭裝箱運回俄羅斯境內,由俄羅斯負責拆卸和處理。至於洲際導彈、戰略轟炸機之類的核武器載具,全部在烏克蘭境內就地銷燬。美國人要求,對於SS-24之類的固體導彈,烏克蘭要採用引爆法或發射法,對液體導彈則採用切割法。所謂引爆法,就是將一枚或數枚導彈集中到一起,用炸藥引爆。所謂發射法,就是將導彈直接發射到人煙稀少的地區。切割法跟切割銷燬飛機相似,順帶要將導彈上的貴金屬拆下來回收。一枚枚冷戰時期原本要射向美國和西歐的洲際導彈,就這樣被美國人全部報銷。

美國還要烏克蘭將導彈發射井全部爆破炸燬。這些銷燬工作持續了數年,然後是更悲壯的階段——銷燬前蘇軍的戰略轟炸機。由美國國防部官員在場監督,一架架圖-160“海盜旗”戰略轟炸機被切割成5段,切割部位由美國專家嚴格確定,以防被切割後再度組裝。

最悲壯的時刻是2001年5月17日,烏克蘭最後一架圖-95“熊”戰略轟炸機在美國官員的監督下被切割成5塊。4塊進一步切割,然後送往烏克蘭冶金公司作為報廢金屬重新回爐。剩下一塊竟然作為展品被運往美國,陳列在華盛頓一家博物館中供人觀賞。許多烏克蘭軍人,包括戰略轟炸機的機組成員,親眼目睹了最後的拆解過程。許多人流下了淚水,然而無可奈何。這些先進裝備能賣給中國該多好,真的讓人只能嘆息,淚流滿面……

根據協議,作為對等交換,美國也應該銷燬600架B-52戰略轟炸機中的515架。美國卻根本就沒打算遵守協議,而是將這些B-52戰略轟炸機絕大部分都保留了下來。無論伊拉克戰場還是阿富汗戰場,這些B-52依然發揮作用。可是,這個世界上誰又能去監督美國人?

今天的烏克蘭動盪不堪,任人宰割,誰能說這不是當初被美國人騙得“自廢武功”才落到的下場呢?是不是隻要向美國屈服,就能得到美國的信任?這個問題相信讀者們自有答案。參考資料:斷劍——解密烏克蘭變局中的武裝力量

關注微信公眾號:戰爭史,多位專家將在公號中將繼續為您解讀。獨立專業,有種有料,請用微信搜索公眾號:戰爭史,收看全部戰爭史政治軍事歷史系列文章。


戰爭史


在蘇聯解體和東歐劇變後,烏克蘭迫不及待的引入了西方的三權分立和多黨政治,短期內讓烏克蘭成為東歐富國之一,然而由於水土不服,烏克蘭沒有成功找到一條適合自身發展的道路,導致國內的凝聚力和國際上的影響力都日漸式微,進而陷入到了現如今的亂局。

造成烏克蘭現今的混亂局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最主要的原因有以下三方面:

第一,烏克蘭國內的政客和金融寡頭之間的矛盾。烏克蘭獨立後的改革相對比較激進,這就造成了國家的經濟命脈被少數金融寡頭所把持,這些人靠鯨吞國家的國有資產一夜暴富,為了維護自己的利益,他們會選出能夠更好的服務自身利益的政治領袖,這些領袖上臺後最關心的就是這部分人的私立,對於國家的前途和利益則不管不顧。這樣就使得國家的內政和外交嚴重脫節,同時腐敗問題也愈演愈烈。

第二,西方地緣政治不斷擴張。最明顯的例子就是發生在烏克蘭的“橙色革命”。事件起因是2004年進行的總統選舉時,時任總理亞努科維奇以微弱優勢獲勝。但是其競爭對手維克托·尤先科不承認選舉結果,並聲稱亞努科維奇存在舞弊的現象,橙色革命隨之爆發,在隨後的再次大選中,維克托·尤先科最終獲得勝利。在這一過程中,美歐等國直接接入,並最終影響了選舉結果。

第三,俄羅斯與美歐的競爭矛盾。自從蘇聯解體後,北約不斷的向東蔓延擴張,且已形成了包圍之勢,現在的俄羅斯西部的緩衝地帶僅有芬蘭、白俄羅斯和烏克蘭,美國在烏克蘭的擴張自然引起俄羅斯的強烈反應和回擊。

所以說,烏克蘭現如今的混亂局面,西方國家有著一定的責任,但是最根本的原因還在於烏克蘭自己本身。


環球網


烏克蘭從2012年由於國內矛盾不斷惡化,導制國內爆亂上升到武裝衝突,矛盾的的發生主要由以下幾點造成。

第一點,烏克蘭國內領導無能,不能正確協調各方面關係,當時克里米亞和東部頓涅斯克等幾個洲要求自治,烏克蘭政府沒允許,再到後來要求獨立。起初由於一些內部矛盾演變成敵我矛盾,以致於政府軍隊和東部各州之間發生武裝衝突。

第二點,從蘇聯解體後,烏克蘭的經濟不見起色,烏克蘭當時在蘇聯時期航空工業非常發達,軍用大型運輸機及大型轟炸機工廠就在烏克蘭,安一225、伊爾78、伊爾76等大型軍用飛機是蘇聯時期的代表作品,解體後烏克蘭經濟陷入困境,這些廠子陷入停頓狀態,大批科學精英流入國外。

第三點國外滲透,2013年以來烏克蘭內戰擴大到東部幾個洲,其中由美國的長期介入不無關係,因為烏克蘭是俄羅斯的西大門,美國為首的北約東擴,烏克蘭是重點之一,烏克蘭總統波蘿申科親美,一旦納入北約對俄羅斯是致命打擊,為此,美俄博弈在烏克充分體現。2014年6月份俄羅斯一夜奇兵奪取克里米亞,後來俄羅斯又向烏克蘭東部幾個州提供武器,烏克蘭政府軍隊的武器由美國提供,烏克蘭下政府軍和東部武裝戰爭持續兩年之久。

在2016年達成明吉斯克停火協議,雖然烏克蘭政府和東部停火兩年多。但是美國始終沒有停止對烏克蘭的干涉,派軍隊進入烏克蘭並給烏克蘭政府軍提供進攻性武器。

內因是變化的根據,外因是變化條件,烏克蘭政府管理不善及總統無能是主要原因,美國的野心膨脹和長期滲透導致烏克蘭動亂的根源。


張書明8023


是烏克蘭的咎由自取造成的。本來,烏克蘭是僅次於羅剎的前蘇聯時期的二號加盟共和國,擁有發展工農業的優良條件,和大量的高素質人才。但是作死的烏克蘭親西方勢力,在獨立後掌握了國家的權力。出於對大俄羅斯主義的擔憂和憤怒,烏克蘭歷屆政府都採取了對西方唯命是從的國家戰略。烏克蘭對西方的盲從程度,猶如伊斯蘭教徒對麥加聖石,視如神明、頂禮膜拜。而西方利用烏克蘭對它的盲從,忽悠擺佈烏克蘭,使烏克蘭成為了西方與羅峙對峙冷戰的馬前卒、應聲蟲。而烏克蘭對西方的叱斥,總是不加選擇的接受……天朝古語:“天作孽,猶可活;人作孽,不可活!”而烏克蘭,正是這麼的自作孽的一群愚人。(圖片來源於網絡,圖片版權屬牙首發媒體及圖片創作人。)








孤獨的人209381559


烏克蘭問題是當前國際社會的焦點,也是美俄博弈的關鍵所在。

至於說,烏克蘭現如今的混亂局面,恐怕既不是俄羅斯也不是美國造成的,而恰恰是烏克蘭自身的外交政策所致。積極靠攏西方陣營,妄圖加入北約並依賴西方世界才是真正的烏克蘭危機的根源。


近年來,烏克蘭與俄羅斯漸行漸遠,尤其是在加入北約和歐盟的問題與俄羅斯產生了嚴重的分歧。自從冷戰結束後,北約東擴和歐盟東進已經成為俄羅斯與西方世界的戰略對抗,長期以來北約不斷吸收前蘇聯時期的加盟共和國,構成了對俄羅斯的戰略威脅,也一再擠壓俄羅斯的生存空間,這是俄羅斯所不能允許的。

尤其是在烏克蘭有意加入北約與歐盟之後,更是激怒了俄羅斯。美國為首的西方挑動烏克蘭遠離俄羅斯,使之成為一枚對抗俄羅斯的戰術棋子。近日,烏克蘭總統波羅申科更是向烏克蘭拉達提交了一份修憲提案,旨在將俄羅斯黑海艦隊軍事基地擠出,而希望北約組織能在接受烏克蘭之前進駐。可以說,烏克蘭在加入北約組織的進程上直線加速,擬定於2020年徹底完成與北約成員國的軍事裝備融合。這是向俄羅斯釋放出來的決裂信號,更是與俄羅斯水火不容的體現。



當前,隨著烏克蘭東部危機的驟然爆發,讓烏克蘭東部局勢再現危局,無論是俄方還是烏克蘭政府軍都已劍拔弩張,這是烏克蘭波羅申科政府想借機依靠西方勢力收復失地的愚蠢之舉。在克里米亞已經正式公投成為俄羅斯的一部分之後,烏克蘭東部的頓巴斯和盧甘斯克也相繼獨立並擬準備舉行國際社會公認的公投活動。當年的烏克蘭政府軍被打得丟盔棄甲,現在又妄想著剿滅東部民兵武裝也依舊是不可能完成的。如果繼續聽任西方世界的擺佈,恐怕烏克蘭東部危機永遠不會順利解決。目前波羅申科的支持率是所有競選人中最低的,不足17%,妄圖挑動東部危機來挽回自己的頹勢怕也是敗局已定。


東震木


烏克蘭混亂不堪,是美國還是俄羅斯造成的?可以說完全是烏克蘭執政者咎由自取造成的。

一丶不可饒恕的自廢“武功"。

蘇聯解體,烏克蘭佔得天時地利人和,是蘇聯時期的主要軍工、造船丶核彈基地。烏克蘭境內當時有核彈頭近1300枚,發射井(車)等發射裝置數十口(套);大型戰略轟炸機近20架;還有航母和正在建設的大型先進的大噸位現代軍艦。

烏克蘭執政當局卻聽信美國、俄羅斯的忽悠,將核彈頭拱手送給俄羅斯,核彈發射井悉數銷燬,發射車轉讓俄羅斯;戰略轟炸機在美國軍事專家的監督下,全數鋸毀撤卸不存;將航母和正在建設的大型先進軍艦撤毀和永久停工,以換得美國的“口頭保護”和資金補貼以及俄羅斯的不對烏克蘭使用核武的“承諾"。

烏克蘭執政當局自廢武功的愚蠢行為,導致瞭如今被欺負的局面。想當初,如果保存軍事實力,至今其核彈頭的擁有量和戰略轟炸機的擁有量仍可排在世界前5名前列,如此“雄厚"的軍事實力威懾,誰奈我何?!誰敢動我?!

二、如今的混亂不堪,完全是烏執政者的賭徒性格造成。

烏克蘭政府執政者,不是認真檢討自己的國策失誤,不是認真調和與不同政見者的矛盾,不是努力平息國內糾紛,不是認真搞好國內經濟建設,改善國民生活。而是一門心思為了鞏固執政者的權利地位如何修改憲政,一門心思投靠西方,尋求西方的保護,惡化與俄羅斯的關係,隨同美國西方合力打壓俄羅斯。如此拙劣的表演,使俄烏關係水火不容,最後導致克里米亞“迴歸"俄羅斯,東部另兩州宣佈獨立,脫立烏克蘭。

烏克蘭的現今混亂不堪,客觀原因由美國俄羅斯造成,美俄的纏鬥使烏克蘭成為犧牲品。主觀原因,還是在於烏克蘭執政者的決策失誤,說白了,還是在於當政者為了鞏固自身的權力和利益造成的。烏克蘭從地緣上說,與俄羅斯“友好合作300年",從都是曾經的蘇聯兄弟來說,是鄰居是朋友,從親緣關係上講,是“同宗同祖"的親戚親人。烏克蘭當局只要在外交上保持中立,不選邊站隊,完全可以置美俄鬥爭與局外。悶頭搞好自己國家的經濟建設,即使政憲上有所變動,也不會受到美俄的干涉,也不會象如今老鼠鑽風箱一一兩頭不討好。

烏克蘭現今的混亂局面,完全是由現政府執政者的賭徒性格造成。


老狼48440790


烏克蘭的命運應了中國的俗語:天作孽猶可恕,自作孽不可活。與強國為鄰的生存之道就是小心謹慎若即若離。可惜烏克蘭一小撮政客把私利凌駕於全民族的國家利益之上,為藉助西方勢力上臺不惜把自己國家充當西方國家的馬前卒,落下被強鄰狠揍國家分裂的地步。


180070126


烏克蘭的的混亂就是四個字,自己作死。怨不得任何人。造成今天地步就是咎由自取。烏克蘭是前蘇聯十五個加盟共和國裡最重要的一個。二者合併長達3個世紀。烏克蘭,歐洲的糧倉。沒有烏克蘭的俄羅斯註定成不了帝國。而烏克蘭沒有俄羅斯,也就是一個沒有能力自我發展的孩子,就徹底淪為資源出售國。

烏克蘭,國家位於歐洲東部,東接俄羅斯、南瀕黑海,分別與白俄羅斯毗鄰、西與波蘭、斯洛伐克、匈牙利、羅馬尼亞和摩爾多瓦諸國相連。國土面積60.3萬平方公里,(包括克里米亞)面積世界排名45位。烏克蘭軍事和政治地理位置重要,無論是拿破崙和希特勒入侵俄羅斯都是經過烏克蘭入侵的。是歐洲聯盟與俄羅斯地緣政治的交叉點

烏克蘭之所以淪落到乞丐的地步,首先就是信仰的缺失。有了信仰,才算有了靈魂。所以才會努力,才能夠知道為誰奮鬥,當年建造瓦良格的廠長說過:“總之需要一個偉大的國家才能完成他。” 只不過這是偉大的國家是隻兔子,而不是蘇聯了。烏克蘭是民主了,符合歐美國家的民主標準。一人一票,上至總統總理,下至販夫走卒都是一樣的權利,烏克蘭分家的時候,得到了是蘇聯最精華的部分,而且工業體系完備,礦產豐富,耕地肥沃,人民教育水平高。有歐洲糧倉之稱,從核武器,航母,航天飛機,但現在是賣的賣,扔的扔,廢的廢。反正敗家敗的最徹底。

天的烏克蘭在經濟上必須高度依賴俄羅斯,但他在政治和軍事上卻想依靠美國和北約。想做抵抗俄羅斯的馬前卒,這種吃俄羅斯,罵俄羅斯的事情顯然的作死,而美國和北約就是想利用烏克蘭來制約俄羅斯,烏克蘭積極加入北約,俄羅斯立即進兵克里米亞,歐美立即強烈譴責,但就是罵大街,既不出兵也不救援烏克蘭。而且北約秘書長馬上宣佈,二十年裡烏克蘭年內不能加入北約。民主而偉大的烏克蘭欲哭無淚、這時候,他才知道自己就個棋子。他連下棋的資格都沒有,就是個被利用者。

關鍵是烏克蘭不知道自己該往那走。不知道國家的道路方向,再就是國內親俄和親美分別上臺,不僅讓烏克蘭國內民眾對立嚴重,也讓俄羅斯和歐美國家不知道烏克蘭的戰略走向。一個國家的戰略走向必須穩定長期,不能忽左忽右朝秦暮楚。這不是小孩子過家家。對於烏克蘭這樣的國家裡來說,或者中立或者親俄,親歐美是行不通的。沒有最穩定合法的國家性,有的只有政治、經濟和社會的長期動盪與對立;根本沒有能力解決國家內部存在的分歧,反而成為矛盾衝突的催化劑,國家的統一都受到威脅;它不僅不能推動經濟發展。烏克蘭自己把自己推到西方和俄羅斯逼入對決的第一線。歐洲的波黑髮生了類似的民眾抗議事件,結果西方一直站到政府一邊,支持強力恢復秩序。但同樣的事發生在烏克蘭,西方就站在抗議者一邊,甚至反對黨通過非法方式獲得政權,也迅速得到歐美承認,也就是因人而異。看人下菜碟。

我是清水空流,歷史的守望者。期待你的關注和點評。


清水空流


烏克蘭是前蘇聯加盟國,與俄羅斯為鄰,事關俄羅斯的核心戰略利益。俄羅斯絕對不會允許烏克蘭倒向西方,烏克蘭卻錯誤的選擇一邊倒向西方。如此一來,為了自身的國際利益,俄羅斯自然要攪亂烏克蘭。俄羅斯越是在烏克蘭投入過多的精力,烏克蘭在西方眼裡的價值就越高。俄羅斯與美國為首西方國家的博弈,會導致烏克蘭越來越亂。如果烏克蘭能夠明哲保身,在俄羅斯與西方之間保持平衡,也不至於落到今天的地步。

烏克蘭亂到了什麼程度?原屬於烏克蘭的克里米亞地區已經被俄羅斯“收回”,烏克蘭東部的頓涅茨克州和盧甘斯克州已經分別宣佈獨立,成立了頓涅茨克共和國與盧甘斯克共和國。事實上,烏克蘭已經從一個統一的國家、蘇聯剛剛解體以後的世界第三軍事強國,變成了四分五裂的國家!當然,有人會說,這一切都與俄羅斯脫離不了關係。俄羅斯強勢“收回”克里米亞,又大力支持頓涅茨克與盧甘斯克的親俄勢力,才導致今天的局面!國與國之間只有永恆的利益,一旦烏克蘭加入北約,俄羅斯人只能被北約堵在自己院子裡!為了自身的國家利益與烏克蘭的國家利益之間,俄羅斯人當然選擇自己的國家利益!

美國人也不是真心幫助烏克蘭。在克里米亞危機以後,美國人對俄羅斯採取了經濟制裁,對烏克蘭加大了各種援助。2018年7月20日,美國宣佈援助2億美元,幫助提升烏克蘭的防務系統!美國的幫助,更給了烏克蘭不切實際的幻想,以為可以與俄羅斯掰掰手腕。難道美國人是真心幫助烏克蘭嗎?烏克蘭只是美國遏制俄羅斯的棋子而已!

結論:烏克蘭如此混亂,主要責任在烏克蘭人沒有選擇一條政權的對外戰略,作為一個毗鄰俄羅斯的中等國家,想要完全倒向西方,勢必激怒北極熊!如果烏克蘭能夠保持不偏不倚的外交戰略,還會落到個四分五裂的慘狀嗎?


美國觀察室


烏克蘭如此的混亂,並不是因為美國,也不是因為俄羅斯,首先是因為顧客難自己。

烏克蘭自己的國內政治勢力對立非常嚴重,對外的政策完全不同意,而且非常的矛盾。當親俄羅斯的政治力量上臺後,親美的勢力,就極力的反對;當親美的勢力上來之後,親俄羅斯的勢力也同樣的激烈對抗造成的 。烏克蘭國內的政治矛盾,所導致了烏克蘭出現向東和向西看兩個極端的政治思想的碰撞,帶來了烏克蘭內部的混亂。

實際上,無論是俄羅斯,還是美國,對烏克蘭的國內政治走向都有一定的影響力,與烏克蘭的政治遙相呼應,也是致使烏克蘭內亂的一個另外的因素。這些是烏克蘭的外因,再加上烏克蘭的國內民族矛盾,地方矛盾,等等,促成了烏克蘭今天的混亂局面。總的來說,烏克蘭的混亂局面有國內的原因,有國外的原因,還有歷史以原因,有國際形勢變化的原因,而不能夠一味的說是哪一方的原因。可以說,烏克蘭的混亂是一個非常複雜的綜合性的原因,導致了今天的烏克蘭戰火連天,混亂不堪的局面。

個人觀點,切莫上心,謝謝閱讀,歡迎評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