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銀行並非軟銀股東,爲什麼很多人還不斷強調軟銀是工行控股?

人間曾伏虎


答案非常簡單,因為這符合國人的心裡預期,引起國人的情懷共鳴!

坊間有兩個關於工行的傳聞:工行是阿里、騰訊的真正幕後大老闆

中國互聯網,甚至可以說整個中國企業界來說,都有這樣的傳聞,工商銀行是騰訊大股東的控股股東,放佛就是一個連環效應,那就是工商銀行是騰訊背後的實際大老闆。

軟銀的問題是一樣,大家都知道阿里巴巴的大股東是孫正義的軟銀集團,當年在阿里最缺錢的時候,是軟銀給了阿里巴巴2000萬美金,而且後續還不斷追加,慢慢地就成了阿里的第一大股東,可是慢慢地也有了傳言,說軟銀的大股東是中國工商銀行。

其實這都是謠言,在騰訊的控股鏈中,騰訊的大股東是南非的MIH,而MIH的控股股東是naspers集團,而這家南非報業媒體集團的大股東是PIC基金,而並不是傳言中的工行作為大股東的南非標準銀行,所以說騰訊跟工行沒有任何關係。

阿里就更簡單了,工行根本不是軟銀的主要股東,軟銀的大股東一直都是孫正義,而且排在前面的五家大股東全是日本的公司,跟工商銀行沒有任何關係。所以這兩個傳言總結起來就一個結論:全是謠言!

謠言止於智者,但是為什麼還要以訛傳訛

我們都說謠言止於智者,但是謠言從來都沒有真正止於智者。這個問題能夠以訛傳訛,更大的原因還是因為這樣的謠言符合大家的心裡預期,並且能夠引起大家的情懷共鳴?

為什麼符合大家的心裡預期?為什麼會引起國人的情懷共鳴?

像阿里巴巴、騰訊這樣的大企業,市值數千億美金,不僅是中國優秀的互聯網公司,而且是世界級的互聯網公司,全球知名,如果說這種公司是外國資本的相信每一個國人都不好受吧!但是如果說這個企業是我們自己的,而且絕對是我們自己的,相信這非常能激起大家的民族情懷、愛國情懷。就好像華為、中興一樣,就一個名字就能引起大家對民族科技的自豪感。而如果阿里、騰訊都是如傳言一樣,真的最終都是由我們自己的企業來控制的,那自然會讓大家舒服很多。

不管是馬老師還是小馬哥,都牢牢把持著阿里、騰訊的控制權

其實我覺得大家根本就不用擔心這件事,我可以負責任的給大家說,不管是阿里、還是騰訊,包括百度等等科技公司,雖然外國資本佔據了很大的比例,但這些公司都是我們中國人自己的企業,不值得懷疑。

騰訊大股東MIH出於對於馬化騰的信任,早就把投票權全權委託給馬化騰了,阿里巴巴則是有特殊股權的保護,阿里巴巴有合夥人制度,並且只有合夥人才能提名合夥人,而阿里的合夥人都是阿里系自己的高管、員工來擔任的。

可以這麼說,不管是阿里、還是騰訊,控制權都牢牢掌握在國內管理團隊手裡,即使有外資大股東,依然不影響這個結果。


EmacserVimer


我們喜歡神秘色彩,所以陰謀論也比較盛行,現在軟銀要控制全世界有影響力的互聯網公司了,之前的雅虎,現在的阿里巴巴,未來的滴滴,背後都有軟銀巨大的身軀。

傳言工商銀行控股軟銀,從而間接控制阿里巴巴,傳言工商銀行間接持有騰訊極大的股份,那多牛呀,因為工商銀行是宇宙第一行呀,更是國有企業呢。喜歡強調工行控股軟銀,就喜歡強調我們是地球最強大國家一樣,我們有自豪感呀。

但簡單思考,都知道這是不可能的。

一般而言,只要接近核心層的高管,都知道一家公司的幕後老闆是誰,阿里巴巴吧和騰訊幕後老闆要是工商銀行的話,早就傳遍了,而且工商銀行也沒必要搞得那麼複雜,故意隱瞞。

那麼阿里巴巴的會議,騰訊的會議,工商銀行的領導參加時,怎麼安排呢,那管著工商銀行的那些上級部門領導,參加國內AI兩大帝國的相關活動時,怎麼安排呢?

這是一個顯然不存在的事。

但不可忽視的一點,現在有些公司所謂的董事長、大股東,的確不是實際控制人,這些人只是代理人,背後有更大的大佬,有更大的集團。這些事實的存在,讓我們的聯想空間就大了許多,那些神秘色彩的東西,陰謀的東西,都有了肥沃的生長土壤了。

如果你不說阿里巴巴、騰訊這樣的陽光產業的陽光公司,各種資料都相對公開,你說其他某類上市公司,估計可信度還是高些。

這些傳言,就當做是娛樂笑話吧,或者當做我們運籌帷幄的最有自信而又荒唐的證據吧。

公司公開募股了,IPO了,本質上就是公眾公司了,很多行為就要受監督,所謂的大股東,所謂的絕對控股,都沒有絕對權力了。

還是好好想想,從管控到自由的事,個人對公司的管控會越來越弱,管理制度,經理人制度會越來越健全,我們還是喜歡如阿里巴巴、騰訊之類的透明化公司。

不是那麼喜歡工商銀行這類不太透明的公司。


財經作家邱恆明


對於說軟銀是工行控股這點,我只能說謠言不可信。

大家都知道阿里的大股東是軟銀,但是從軟銀的官網上來看,並沒有任何的跡象可以看出其背後的大股東是工行。

下圖是我從軟銀的官網上截取的前十大股東。

從軟銀官網的股東結構中可以看出,其第一大股東是Masayoshi Son,也就是大家熟知的孫正義,持股佔比21.22%。然後,下面的股東均是日本的一些投行機構、公司集團等,沒有任何外來資本的跡象。其前十大股東的總持股比例為47.04%。

而傳言中所謂的軟銀大股東是南非標準銀行,這點更是無跡可尋。唯一值得懷疑的就是外資持股比例了。

從官網上,我們可以看到這個外資持股比例佔了39.47%,這個數據是軟銀目前最新的更新數據,是截止到2018年3月的股東結構數據。但是,眾所周知,一般外資持股佔比都是多家甚至是數家國外投資機構的合計持股比例的反映,所以一方面,實在沒有任何的證據可以證明南非標準銀行是軟銀大股東一事兒是否屬實;另一方面,即使南非標準銀行參股了軟銀,其所佔比例也未可知,但肯定沒有上述十大股東的合計佔比高。

故而,雖然工行參股了南非標準銀行並是其大股東,但實在說不上,南非標準銀行是軟銀的第一大股東,這個傳言有點“自大”了。

此外,關於騰訊也有類似的傳言,但是筆者同樣查閱了騰訊大股東MIH的股權結構,發現其是Naspers的全資子公司,但是Naspers的官網上和軟銀一樣並沒有南非標準銀行參股的跡象,故而也實在說不上騰訊背後是工行。

以上就是我對於該問題的看法,個人觀點不代表君銀投顧官方觀點,如有不同的想法或是建議,可以直接在下方留言或是關注我的頭條號進行交流。


君銀投顧


按照傳聞:

阿里巴巴第一大股東是日本的軟銀,軟銀的第一大股東是南非標準銀行,南非標準銀行的第一股東是中國工商銀行(持股比例60%),中國工商銀行的第一股東是中央財政部。也就是說,阿里巴巴實際上還是會受到工行的控股。

但實際是不是這樣呢?

先來看一下阿里巴巴的股權結構:

阿里巴巴第一大股東是軟銀,持股29.20%,第二大股東是雅虎,持股15%。

孫正義持股21.23%是最大的股東,公開的十大股東合計佔股45.95%,而且都是日本人或者日本企業,上圖的右上角還有一個“外國法人等”佔股38.8%!外國法人是誰?根據傳聞是南非標準銀行,而南非標準銀行的最大股東是工商銀行,持股比例達到60%。

那麼問題的關鍵在於軟銀的最大股東是否是南非標準銀行。

根據百度的結果來看是這樣的,但是目前沒有更為

更為重要的是騰訊的最大控股股東是南非報業,而南非報業的控股股東是南非標準銀行,而南非標準銀行的控股股東是工商銀行。

也就是說,工商銀行是騰訊和阿里背後的那一隻手


以股易金


日本軟銀是一家上市公司,有規範的信息披露。根據其公開的前十大股東名單(已經有答主把表格翻譯成中文了,大家自己去看中文版也可以)。最大股東是孫正義本人,佔比超過21%,其餘的基本都是日美的金融機構。傳說中的南非某公司對軟銀,沒有任何影響。持股低於1%,甚至可能根本就沒有股份,純屬杜撰。而工行並沒有控股軟銀的主要股東中的任何一家,而且軟銀股權分散,被控股一家也不代表工行有能力干預軟銀。因此,阿里巴巴屬於工行,壓根就是事實錯誤。

資本沒有國界。只要是符合法律規範的投資行為都應該受到尊重。很多人,沒有基本的經濟學和商業常識,喜歡用狹隘的民族主義去評價企業行為。

阿里巴巴一年帶動的經濟效益非常驚人,幾萬名工作人員,大量稅收,以及服務的群體,主要都是造福中國人的。

而作為股東,軟銀只不過可以分到一點盈利分紅而已。雖然看起來數字很大,相比於阿里巴巴的龐大規模和對中國人帶來的巨大便利,根本算不上什麼。主要的經濟收益在中國人手裡。

然而很多人,不理解,企業是一個商業組織,是以經濟利益為衡量標準的組織。用權力機構的眼光審視,大談特談控制權或控股權。無非是權力高於一切的思想在作祟。

阿里巴巴是一家中國人創立的偉大企業,而且也可以說就是一家中國公司。儘管阿里巴巴有外資投資,並不影響阿里巴巴創造的大部分收益都就在了中國人手裡。

可是,有些人對企業的評價不是社會效益,不是經濟收益。是控制力和戰鬥力,莫名其妙。

他們無法接受阿里巴巴的外資比例這麼高,於是有人就開始造謠了。而人們總是容易相信自己願意相信的東西,阿里巴巴還是中國人的,工行天下無敵,這種論調滿足了很多人怪異的心裡訴求,所以非常流行。實則毫無根據。


錢事不妄


因為阿里巴巴八成股份在日本美國手裡,馬雲和中國創始人合夥持有7.2%!這是一個多麼明顯的外資買辦企業。而阿里控股微博,優酷,UC以及入股二十多家媒體,加上淘寶天然水軍,為了洗白阿里,把阿里包裝成一箇中國民族企業,故意混淆視聽,只能說明阿里的尾巴露出來了。狗腿們趕緊遮掩!華為用美國的系統和芯片,美國政府還禁止銷售。那麼壟斷網購和支付,並且掌握中國人民消費大數據的阿里這個外資企業,按美國的做法,該滾出中國!


老虎背


這事還得從頭說起,當年是孫正義的軟銀投資了阿里巴巴2000萬美金,幫馬雲扛過了互聯網泡沫破裂的那幾年,而後又投了4000萬美金,高峰時軟銀持有阿里巴巴股份接近40%,現在也有近30%,而馬雲及其團隊只持股10%左右,那大家得說,哪天咱們辛辛苦苦養大的淘寶再跟了小日本姓,其實這種擔心大可不必!

因為軟銀從根上論還真不姓日!大家可以去查,軟銀的控股股東是誰?!絕對不是孫正義,孫正義的形勢跟馬雲在阿里巴巴的形勢差不多,控股軟銀的是一家南非銀行-南非標準銀行,而南非標準銀行的控股股東(持股60%)在2014年變成了宇宙第一大銀行,中國工商銀行!所以大家說工行控股軟銀有道理,但不準確,應該說工行間接控股軟銀,而阿里巴巴似乎可以算央企!


心靈捕手8


都是某些阿里的媒體和馬雲個人崇拜者為了宣傳阿里不是外資控股所進行的輿論攻勢和辯解。,阿里到目前為止自己也沒敢明著說清外資控股這個事實,而是發動一些粉絲和水軍說雖然日資控股阿里,但是日資是軟銀控制,而工商銀行是軟銀大股東。這只是繞著彎回避股權屬性的輿論宣傳罷了。日資從阿里分走的利潤是最多的,這是改變不了的事實,日資控股所形成對阿里的控制權和決策權只是因為現階段分得的利潤巨大而沒有使用而已。


o鷹眼o


工行真是躺槍呀。

如果工行控股軟銀,股價至少也得50以上吧。

可惜再怎麼造謠,也拯救不了阿里被外資控股的身份。


1.謠言為什麼反覆出現?

阿里巴巴的最大股東是軟銀,如果工行控股軟銀,那麼阿里巴巴就不是外資控股的了,就變成國資背景的了。

2.真相是什麼?

邏輯是這個:工行→軟銀→阿里巴巴,還是:孫正義→軟銀→阿里巴巴?

我們看看實際情況是什麼樣。

把工行與軟銀扯上關係,主要是工行投資控股了南非標準銀行。

南非是混業經營,南非標準銀行曾經投資的公司,比如南非報業集團,又投資了一些互聯網公司,因此,工行、南非標準銀行與這些互聯網公司就都發生了關係,甚至傳出控股的緋聞。

也就是說,工行→南非標準銀行→……→軟銀→阿里巴巴。


不過,工行控股軟銀,只是個美好的願望而已。

軟銀集團官網公式的投資者關係欄中,主要股東並沒有南非標準銀行及其利益體或者任何中資/中資背景公司。

2017年9月,軟銀的十大股東構成如下:


即使南非標準銀行及其利益體投資了軟銀,也不在十大股東之列,更不可能控股軟銀了,更不要說工行是軟銀的實際控制人。

邏輯依然是:孫正義→軟銀→阿里巴巴。

……………………………………………

關注我,換個姿勢聊財經。


史晨昱


能不能不要安慰自己了!說一句難聽的騰訊就是外企!工商銀行控股的是南非標準銀行!而持有騰訊股份的是南非標準報業集團。雖然南非報業集團被南非標準銀行控股了!

但是隻要南非報業集團的股東不傻。都會把所持有的騰訊股份獨立起來。就像前兩年持有阿里巴巴股份的雅虎被美國威瑞森電信集團以44.8億美元收購。但是雅虎所持有阿里巴巴15%的股份仍歸上市股東所有,畢竟那15%的股份可是值600多億美元!

再說了!就算是南非標準銀行把騰訊的那一部分股份拿到手了又如何?畢竟工商銀行只是花了50多億美元才買了南非標準銀行的20%的股份。而南非標準銀行所持有的騰訊股份至少也值個幾百億美元!你們不要拿自己的智商去衡量別人好不好!那宛如一個智障!

所以不要意淫了好不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