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爾羌汗國(四):伊斯蘭聖戰,葉爾羌的擴張之戰!

伊斯蘭教教規中,教徒必須要行的義務被稱為"五功",也就是念,即唸誦"清真言";禮,即禮拜;齋,即每年伊斯蘭教歷九月(熱麥丹月)齋戒一個月;課,即繳納天課,也就是繳納宗教稅;朝,即朝覲,凡身體健康,旅途方便,並具有經濟能力的男女成年穆斯林,一年中至少應去麥加朝覲一次。這五功相對於佛教、基督教來說,除了朝覲是稍微麻煩了一點,其餘的,並不繁頊。而且也沒什麼侵略性。可是,伊斯蘭教從誕生之日開始,便政教合一,用武力將教義推廠到阿拉伯半島,是宗教使統一得以實現。因此,與佛教、基督教早期是憑藉僧侶和教士靠著信仰和毅力自下而上一步步傳播,逐漸為人們所接受不同,一手拿著《古蘭經》,一手拿著彎刀來擴展伊斯蘭國土,是穆斯林最行之有效的傳教方式。對於伊斯蘭教徒來說,用"聖戰"向真主傳達敬意,比"五功"更能表現虔誠。而聖戰可以問心無愧討伐異教徒,可以心安理得地佔有戰爭所獲得的財物,可以以此凝聚人心,可以以此鞏固國家。對統治者來說,有百利而無一害。

葉爾羌汗國(四):伊斯蘭聖戰,葉爾羌的擴張之戰!

薩亦德汗和他的後繼者們,自然不能不對真主表示最崇高的敬意。何況,作為遊牧國家的首腦,沒有顯赫的戰功,是不能長久維持下屬的敬畏的。薩亦德汗的第一個聖戰目標,是蒙古斯坦。那本是滿素爾汗的領地,但因為在東方受到衛拉特人的進攻,滿素爾汗已經沒有餘力經營這片西部疆土,這裡,已經是吉利吉思人的天下。這些遊牧部落不信仰伊斯蘭教,並經常搶掠費爾乾地區。雖然,費爾幹現在是烏茲別克汗國的領土,和薩亦德汗沒有關係,但想要收復自己的家鄉,擴大領土的他仍然宣佈"決意不是任何穆斯林受折磨,不讓一個異教徒猖狂橫行",開始了長達五年的聖戰。1522年,薩亦德汗命長子拉失德為統帥,阿里·塔海為副帥,在英吉沙爾之戰中投效的吉利吉思首領馬黑麻為先鋒,出兵蒙古斯坦。

葉爾羌汗國(四):伊斯蘭聖戰,葉爾羌的擴張之戰!

早期,在馬黑麻的招撫下,吉利吉思人紛紛投效,戰局進展順利。可不久,哈薩克的塔希爾汗介入到了蒙古斯坦的戰事當中。相對於半耕半牧的葉爾羌汗國來說,還是純粹遊牧的哈薩克汗國對於吉利吉思人更有吸引力,連馬黑麻最後都意圖投靠塔希爾汗,雖然被薩亦德汗發覺後囚禁,但初期的大好局面再也沒有出現過。吉利吉思人的反抗連續不斷,哈薩克人也成群結隊進入蒙古斯坦定居。1526年底,薩亦德汗不得不承認對於蒙古斯坦的聖戰失敗,他再也不能回到魂牽夢繞的故鄉了。這次的失敗,使得薩亦德汗的威望下降,汗廷內部的權力鬥爭激烈起來,一些開國元勳如火者·阿里、沙馬黑麻等都死於非命。所幸有著能臣賽義德的鼎力支持和協助,薩亦德汗穩定了局勢。為了安撫內部,也為了恢復威望,他又開始籌措下一次的聖戰。

葉爾羌汗國(四):伊斯蘭聖戰,葉爾羌的擴張之戰!

1527年、1529年,薩亦德汗分別向博洛爾(在今克什米爾巴基斯坦控制區北部)和巴達克(今日阿富汗東北部和塔吉克斯坦東部)發動戰爭,均取得勝利,汗的權威獲得了恢復。雖然取得了勝利,但單純依靠戰功穩定汗權讓薩亦德汗感到很不安全,為了找到更可靠的支持,他拜納克什班底教派的第三代教長阿赫拉爾之孫玉素甫為師,希望依靠宗教的力量提升威望。這位玉素甫號稱"和卓"。這個稱呼來源於波斯語,最初用來稱呼市民中的顯貴,但不知為什麼後來專指宦官。幾經演變,在中亞和新疆的伊斯蘭教用語中意思為"聖裔",也就是阿拉伯帝國哈里發阿布·巴克爾和烏馬爾的後裔,還有說是阿里除和法蒂瑪以外的其他的妻子所生子孫的後裔。

葉爾羌汗國(四):伊斯蘭聖戰,葉爾羌的擴張之戰!

總之,是代表神聖的血統和身份玉素甫的和卓身份是否屬實,既沒有可靠資料來認證,也沒有可靠證據來否定。但在中亞的伊斯蘭教徒中,卻是對這位"聖裔"深信不疑。薩亦德汗也不能例外,甚至表示願意放棄汗位追隨其去做苦行僧希望擴大教權的玉素甫,當然不能讓支持自己的汗退位,他對薩亦德汗言道:"統治權是接近真主的最佳捷徑,……王者一句話所給予的恩賞,比苦行僧終身所給予的恩賞還要高。"薩亦德汗接受了老師的話,決定在王者的位置上,對真主更加盡心竭力。他的作為,便是對身邊最大的"異教徒"實行征服——進攻藏傳佛教的中心烏斯藏。

葉爾羌汗國(四):伊斯蘭聖戰,葉爾羌的擴張之戰!

1532年,薩亦德汗命賽義德的兒子馬黑麻·海達爾為先鋒,自己統帥主力從和田出發,開始了他最後一次聖戰。馬黑麻海達爾便是著名的《拉失德史》的作者,不但史學成就斐然,而且還是卓越的軍事指揮官,很快攻下了努布拉。薩亦德汗隨之趕到,但高原氣候使他患上了高原病,難以繼續進兵。後由馬黑麻海達爾繼續前進,自己則前往巴爾提駐紮,收服了那裡的頭人。馬黑麻海達爾一路上攻城略地,進入克什米爾地區,1533年攻陷其首府斯里納加。這裡的統治者無法抵抗,只得向葉爾羌汗國稱臣,獻上大量珍寶,並將自己的女兒嫁給薩亦德汗的次子亦斯干達爾王子。

葉爾羌汗國(四):伊斯蘭聖戰,葉爾羌的擴張之戰!

馬黑麻海達爾取得勝利後,率軍返回巴爾提受到薩亦德汗最高規格的獎賞。此時的薩亦德汗還沒有從上次的高原病中恢復過來,繼續前往烏斯藏無異於自殺,於是,他將"摧毀衛藏的偶像廟"的任務交給了馬黑麻·海達爾和自己的兒子亦斯干達爾王子,自己返回葉爾羌養病。在翻越崑崙山的時候,嚴酷的氣候使得薩亦德汗的高原病急劇惡化。部隊日夜兼程,希望能夠儘快趕到地勢較低的地區,可這一回,真主的保佑沒有再一次降臨到他的信徒身上,1533年7月9日,在離"高原病不大流行的地方"只有不到二十公里的時候,這位戎馬一生的可汗撒手人寰,享年四十五歲。

葉爾羌汗國(四):伊斯蘭聖戰,葉爾羌的擴張之戰!

薩亦德汗的一生磨難不斷,憑藉自己的毅力和百折不回的精神才建立功業。成為可汗後,沒有在汗宮中安享清福,而是屢屢親自領軍繼續征戰,最後英年早逝,馬革裹屍。不論他發動的戰爭正義與否,努力不懈的精神則足以讓人欽佩因為突然的去世,使薩亦德汗沒有時間安排自己的後事,自己的兒子們和汗國的將軍們能否將功業繼續下去併發揚光大,只能靠他們自己的選擇和真主的賜福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