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羽敗走麥城,爲何馬超見死不救?原因在這,你知道嗎?

當年劉備、關羽和張飛三位仁人志士,為了共同幹一番大事業的目標,意氣相投,言行相依,選在一個桃花盛開的季節、選在一個桃花絢爛的園林,舉酒結義,對天盟誓,有苦同受,有難同當,有福同享,最後關羽死的地方,離益州只有20裡,關羽為何堅持了大半年還是沒能盼來一兵一卒呢?

關羽敗走麥城,為何馬超見死不救?原因在這,你知道嗎?

以當時關羽軍的實力,其實關羽要想逃的話呂蒙還真的困不住關羽!在當時,呂蒙兵兩萬,關羽兵兩萬多,呂蒙在兵力上不佔優勢,更別說包圍關羽了。當然也有差別,呂蒙守著城池,關羽在野外露營!也就是說,關羽如果自己不任性,玩命攻打呂蒙想要重奪荊州,那麼根本就不會敗上加敗!

關羽敗走麥城,為何馬超見死不救?原因在這,你知道嗎?

關羽丟了荊州,敗走麥城,被殺後,首級被送給了曹操。荊州之戰,對於蜀漢政權來說是致命的,同時也意味著諸葛亮精心設計的《隆中對》戰略規劃未能實現,“興復漢室”最終化為了泡影,蜀漢也因此一蹶不振。

有人說,關羽兵敗時,為何諸葛亮等人不願意出手相助,尤其是馬超,“以超為平西將軍,督臨沮,為前都亭侯。”關羽敗走麥城,最後逃到臨沮被吳將馬忠所殺。

臨沮屬於荊州,屬於關羽管轄。如果讓馬超實實在在地領兵駐守在臨沮,那麼馬超應該聽從關羽的指揮。但是翻遍史書,也沒有任何關於馬超聽命於關羽的記載,所以馬超這個督臨沮只是個虛職,馬超也就談不上見死不救了。

關羽敗走麥城,為何馬超見死不救?原因在這,你知道嗎?

關羽的死就是魏蜀吳三分天下的犧牲品,劉備也是忍痛割愛,大家也知道關羽一直都反對劉備稱帝的,他忠於漢室,這也是他為什麼一直喜歡漢壽亭侯這個稱號的原因,那麼劉備又想實現諸葛亮三分天下的計劃,他認為諸葛亮一步步實先了隆中的計劃,統一天下是有可能的,所以只能犧牲關羽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