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8」百強開發商入開封盤點,誰打算靠品牌溢價割韭菜?

金九銀十要來了,大多數的購房者買不買房,就看這六十天。

當然也有少部分購房者,在等著年末抄底,即等待開發商最需求現金流的時候,降價出售或者變相團購等。

而在金九銀十期間,開封在售的品牌項目無一例外的會全部出動,頻頻出手。作為高房價下的購房者,在主流輿論已然定調“遏止房價上漲”的情況下,我們該如何看待進入開封的那些百強開發商?誰是來割韭菜?誰是來蓋好房子順便掙點錢的?在當下,相信大多數購房者已然心裡有數。

作為開發商,蓋房的目的是為了什麼?

毫無疑問,掙錢,這是做生意的本質。

為什麼這一輪百強開發商進駐開封?原因是因為在過去的一年,開封的房價上漲速度讓開發商看到利潤空間且同時鄭州持續升溫,開封距離鄭州近。於是這便有了百強開發商爭先進入開發商,紛紛拿地。

但相比17年年底和18年的熱鬧,現在多少已經冷淡下來。

去年如萬科,藍城(艮嶽)等開發商只是初步簽訂框架協議,碧桂園,保利,雅居樂三家百強不過是聯合拿了北區的國控項目。一番盤點下來,進入開封的百強開發商到底有多少?

恆大:恆大地產在開封佈局的有恆大未來城,恆大帝景,恆大文旅在開封佈局是恆大文旅城(童世界)。

碧桂園:在開封佈局的有鄭開碧桂園(已基本售罄),碧桂園國控保利城,碧桂園海龍合作項目和碧桂園大宏合作項目。

綠城:和新建投合作的桃李春風。另外綠城管理在開封亦有多個項目。

藍城:和新惠合作的藍城誠園,另外有藍城艮嶽,和藍城各個平臺在開封的多個項目。

康橋:和祥符地產合作的康橋九溪郡,位於復興大道,首期地塊打造純洋房。

北大資源:運糧河區域,打造科技住宅,售樓部近期開放。

永威:已開發的有永威梅隆公館,待開發的有梅隆郡,籌備的合作項目高鐵站項目。

建業:已開發的有東京夢華,籌備的合作項目為高鐵站項目,縣區佈局多個合作項目。

中南:和暉達合作的中南林樾,獨立開發的中南樾府。

綠地:十二大街綠地城暫無更多信息,綠地創客中心仍在售,擬傳北門外有合作項目。

富力:和楓華西湖灣合作楓華富力灣,位於龍頭區域,目前路網尚未完全打通。

藍光:和億乘等合作,土地平整。

在這些項目中,綠地在售商業,且綠地在售綠地城的時候,均價依然在4800-5200元/㎡之間,富力和藍光尚未在籌備中。那麼在剩餘的這些百強中,恆大,碧桂園,綠城,藍城,康橋,北大資源,永威,建業,中南,對於購房者來說,誰把品牌溢價放在首位,不妨從幾個角度來看。

百強房企拿地,選擇和本土房企合作,佔股比例不一。但即使是百強佔股49%,本土開發商佔股51%,營銷權依然在百強房企手中。這對於本地開發商來說,當然是好事,自己不用管太多,用百強標準化體系產品,肯定比自主開發賣的價格更高。雖然獲取利潤相對減少,但綜合算下來,這個賬,依然划算。

所以,對於購房者來說,當下買房,判斷是否為品牌溢價的第一個因素在於是否有樣板區。

請你放心,一個連樣板區都不捨得弄的百強開發商,不能說它不值得選擇,但一定不是第一選擇。如果你不信,可以回憶17年12月底的某全國知名品質開發商的首次開盤,直到過了年3月份,開放了樣板間以後,市場口碑才逐步逆轉。即使到現在,依然被海馬公館在品質上壓制著。

這個樣板區還包括了售樓部,樣板間等。一個不捨得在樣板區花錢的開發商,一樣捨不得在其它領域花錢。也許你會說,它開發的地塊小,不值當弄個樣板區。這一點說的當然沒錯,可你是否也應該考慮一下,地塊小,亦是對開封地區重視不夠,在高週轉的要求下,如果在市場銷售好的情況下,基本上是樓不封頂即售空。如果後續拿不到地或者與別人合作拿地,退出開封市場是必然。到時候,想去維權,你可能都得坐著高鐵?有些房企的總部,可能你還得坐個高鐵再轉高鐵。

你可知開發商在開封拿地有多難嗎?

首先他們要算賬,即這塊地能掙多少錢。其次,它們的城市公司或者區域公司(多半是鄭州或者中原區域公司)要與全國其他區域競爭和全省其它城市競爭。總之,和你買房一樣,他們買地的錢也有限,買了這塊就不能買那塊。最後,目前進入開封市場的主流形式,是大多數百強開發商也願意與本土房企合作,降低風險。

所以,本地房企並沒有消失,他們還在,只是換了另一種形式。

那麼,其實說到這,對於購房者來說,判斷是否為品牌溢價的第二個因素是,看它的項目有多大,後續是否還有地塊?

這兩點,基本上可以作為買房考慮是否為品牌溢價的關鍵因素了。

另外,你不要覺得,大開發商的房子,你去維權的時候,至少還能得到媒體曝光,或者得到開發商妥善解決。事實上,當你去維權的時候,如果你只是一個普通的購房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