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體檢市場的風險與機遇

中國體檢市場行業簡介:

1.國內健康檢查市場規模及分類

根據2017年中國衛生年檢最新數據,中國廣義健康檢查總市場規模達到約4億人次,如此看來中國國內的體檢市場規模已經超過了美國的人口,是世界最大的市場。那麼這個市場是怎麼構成的呢?它的結構是怎樣的?其中競爭的企業都有哪些呢?

中國國內健康檢查市場是由公立醫院,鄉鎮醫院,社區醫院和民營體檢機構所構成的,其中公立醫院約佔40%,社區佔14%,鄉鎮醫院佔40%,民間醫療體檢機構只佔7%。

中國體檢市場的風險與機遇

中國體檢市場的風險與機遇

我國健康體檢人次逐年增長,但總人口的體檢覆蓋率依舊很低,隨著我國的城鎮化率不斷提升,健康體檢的需求還將進一步提升。

2015 年我國體檢全行業市場規模940 億元,增速達25.5%。預計2020 年將達到2400 億元市場空間,維持20%左右的高速增長。其中民營體檢2015 年僅佔體檢全行業的17.6%,預計2020 年佔比將提升至22.9%。

中國體檢市場的風險與機遇

同發達國家比較,我國的體檢覆蓋率明顯偏低,2013 年僅有27%的覆蓋率。同樣為人口大國的美國體檢覆蓋率達到我國的一倍以上。預計我國體檢市場在2020 年將有機會達到2400 億元的市場空間,其中民營體檢有望達到549 億元。隨著中國人健康理念的持續深入,民營體檢機構至少還有一倍的增長空間。

2.體檢行業競爭情況

目前來看,整個健康體檢行業競爭主要是圍繞著公立體檢醫院和民營體檢機構之間展開的。現在公立醫院體檢仍然絕大部分的中國體檢市場份額,民營機構只佔據了其中的一小部分。但是,隨著民營體檢機構的發展,以及普通群眾對於健康體檢意識的進步,民營專業體檢機構正在逐步崛起。

民營專業體檢機構和公立醫院在服務上各有優勢,但是誰能夠給用戶提供更好的服務呢?

首先,公立醫院憑著歷史上的公信力,較早的起點,優質的專家資源和強大的政府背書佔據了絕大多數的中國體檢市場,市佔率達到了72.3%,而民營機構佔比不到20%。但是,公立醫院的體檢套餐千篇一律,個性化服務較少。

民營體檢機構可以提供階梯化和個性化的體檢套餐,實現差異化服務,滿足客戶的最大需求。傳統公立醫院受限於單點營業,這些各個醫院的客戶體檢數據無法貫通,不能利用大數據這個資源。民營專業體檢機構連鎖化可以實現數據打通,全國所有網點的客戶健康數據和記錄都是共享的,也就是說民營體檢機構在蒐集大數據方面要遠遠強過公立醫院。

中國體檢市場的風險與機遇

公立醫院的體檢中心定價受到國家政府對於物價的管控,因此很難再提供檢測服務的同時還兼顧到服務質量。民營專業體檢機構可以通過套餐和不同體檢項目的市場化定價的方式,實現差異化服務。公立醫院的核心服務功能還是在於提供醫療服務,因此在公立醫院體檢會不可避免的與病患共用一個醫療環境,交叉感染的風險大。而民營體檢機構則是專業的體檢機構,因此可以大大減少暴露在感染環境的風險和問題。

中國體檢市場的風險與機遇

我國的民營體檢行業市場分析:

隨著國人財富越來越充裕,大眾對於身體的健康也越來越重視,中國體檢行業在最近幾年中呈現了加速增長的趨勢。人們也逐漸地認識到,與其在疾病顯現的時候採取亡羊補牢式的治療,不如及早發現及早治療,防患於未然。

目前,中國體檢行業市場的競爭格局大致如下:

中國體檢市場的風險與機遇

現在的中國民營體檢市場主要是以各個小型體檢機構所組成,這些小的體檢機構佔據了60%的民營體檢市場。絕大多數都是屬於地方性質,業務很少跨省,甚至跨市。這些地方體檢機構,業務量和規模都比較小,服務水平參差不齊,沒有一個標準的業務發展模式。

中國體檢市場的風險與機遇

除此以外,還有剩下的市場份額幾乎被幾個行業巨頭所壟斷,其中愛康國賓,瑞慈體檢,慈銘體檢和美年健康屬於其中的佼佼者。在2016年,美年健康收購了慈銘體檢72%的股權,成為慈銘健康的最大股東。美年健康的最終目標是完全收購慈銘體檢,以此佔據24%的民營體檢市場的份額和佔據最多的門店數量成為整個民營體檢行業的絕對巨頭。

美年健康公司戰略計劃:

一邊收購成熟門店,一邊開新店。在新設門店方面,公司多采用參股的模式,除了地方負責經營銷售外,其他管理宣傳採購等問題跟總部一致。之後成熟一家吸收一家。

1.可以減輕前期資金壓力,預計到2018年底,公司門店將會擴充至500家,每家新開門店成本成本約為3000萬。

2.可以規避一些潛在的經營風險,一般初期由合作方控股經營,可以充分利用當地人脈和醫療資源,之後公司可以在門店盈利後回購股權,逐步實現控股。

除此以外,美年健康通過收購和分類管理各個分支機構,來為不同層級的客戶提供所需的服務。這種戰略管理發展方式可以有效地提高美年健康的服務質量和客戶滿意度,也能最大限度的佔有市場滿足發展需要。

中國體檢市場的風險與機遇

美年健康在不同的發展階段的競爭優勢主要有三點,第一是隨著客戶資源的積累,門店的增加,體檢量達到相應規模,具備一定的規模協同效應。第二是品牌效應,特別是通過高端旗艦店的建設。第三是像健康管理領域延伸。競爭優勢越強,毛利率越高。

美年健康現在正在逐步完善核心優勢的第一點,即在協同發展期逐步擴大門店數量和業務覆蓋地區,實現規模效應。另外,對於第二點,美年健康通過收購各個同行業中的優質品牌,在加速門店擴張速度的同時,也獲得了一些高端品牌增加了自己的品牌效應,逐步過渡到高端經營期(通過收購美兆體檢和慈銘體檢,利用這兩個品牌已經建立的良好口碑進一步的提升自己的品牌實力)。

中國體檢市場的風險與機遇

在完成以上兩點之後,美年健康將進入產業鏈延伸期,幫助客戶實現專業化和平臺化的健康管理和數據服務,美年健康的一些收購目的便是為了在未來能夠實現產業鏈的延伸。

財務模型:

美年健康財務數據及盈利預測

中國體檢市場的風險與機遇

美年健康併購與收購的一些啟示:

中國體檢市場的風險與機遇

美年健康在2015-2016年期間,通過一些股權購買,併購收購以及簽署合作協議建立了一個立體的服務平臺系統。公司通過在行業內的橫向收購,大幅增加了美年健康的門店數量,佔據了大量的市場份額,而這也是現在體檢市場爭奪最激烈的部分。之後,公司又通過購買股權或者縱向收購的方式,加強的公司業務的深度和業務範圍,完成了在行業內的長期佈局。

公司通過對美兆體檢和慈銘體檢的收購,實現了對行業的橫向拓展,對最大的競爭對手愛康國賓是一個巨大的挑戰。美兆體檢和慈銘體檢之間,也形成了一套高低搭配的組合。美兆體檢利用其品牌效應和頂級的私人定製服務來吸引高端客戶,而慈銘體檢則利用它的親民價格以及眾多的門店負責普通客戶。

在另一方面,國內的體檢行業服務同質化嚴重,體檢套餐提供的內容逐漸趨同,與公立醫院所內提供的服務差不太多,所以這也是之前民營體檢機構發展緩慢的一個原因。美年健康通過縱向收購,提升了公司的業務深度,為客戶提供了一些別的公司所不能提供的服務。公司追求的差異化和專業化的目標,有利於在未來讓美年健康在眾多公立私立機構中脫穎而出。

公司收購的各個縱向行業平臺都有獨特的專業優勢。美唯口腔專門負責口腔檢查和醫療服務,提供洗牙,拔牙,種牙和矯正等全部口腔醫療服務。美因健康則是負責醫療檢驗,基因檢測尤其是無創DNA等現在比較火熱的檢測項目。涵蓋內容包括了易感基因檢測,腫瘤早期篩查,藥物敏感基因檢測和微生物基因檢測等“治未病”基因檢測服務。好卓數據則專注於大數據開發和利用。

公司建立的這一套完整的業務系統,更完善和全面的服務可以讓公司與其他同業競爭者分開。

風險分析:

1.財務風險

中國體檢市場的風險與機遇

首先,通過對美年健康進行的初步分析可以看出,公司的流動性在最近幾年呈現一個快速下降的情況,在2017年流動比率已經接近1。其次,債務與股權的比率也在快速升高,這都說明美年健康在最近大肆擴張的同時,其公司償債能力面臨相當的風險。

2.市場風險

目前,體檢市場的最大消費群體來自於企業公司的團檢業務和中老年人群的個檢。可是受到經濟不景氣以及市場上的流動性緊縮的影響,體檢市場未來增長的業務壓力逐漸增大,民營企業公司收到利潤下滑的影響,其團檢業務隱現減少態勢。同時,一般來說已經退休的中老年人會是個檢的主力人群,且隨著中國老齡化的不斷加劇業務增長應該會很快。但是由於近些年來各地的房價高企,不少老年人拿出多年的存款為子女購置房屋,因此這些人群的消費能力也大大削弱,對於體檢健康方面的開支也在減少。

3.行業風險

美年健康作為一個民營體檢機構,目前最大的競爭對手並非是民營公司,而是數量眾多的公立醫院。雖然,民營體檢機構近些年的發展態勢迅猛,但是公立醫院依然佔據著絕對的市場份額。其次,民眾目前對於公立醫院還是比較信任,美年健康等民營體檢機構如何爭取民眾信任還是需要一定的時間。另外,國家近些年在逐漸增加對醫療保險的財政支持力度,健康體檢行業也受惠於此。不過,現在國家的醫保項目主要還是被公立醫院所覆蓋,民營體檢機構得到的好處較小。

總結:

目前中國每年的體檢人次約為4億人次,按照全國平均客單價290元計算,整個現有市場規模龐大,約為1160億人民幣。公立醫院佔到約80%的市場份額即約930億人民幣的份額,民營機構只能佔據230億的份額。根據各家券商的預計,國內體檢市場增速約為20%,到2020年國內市場規模將會超過2400億人民幣,民營機構佔據的比例將會接近25%。在未來幾年,體檢行業競爭將會日趨激烈,尤其是民營機構將會迎來一個“大魚吃小魚”的時代。

對於未來的一些趨勢的判斷:

· 未來10年內,門店較多的民營機構發展的機會將遠遠大過門店較小的以及地方性的機構,小機構很有可能會被民營巨頭們逐漸吞併,並形成一個寡頭格局。

· 行業在未來幾年時間內,利潤增速會出現一些下滑,這主要是由宏觀經濟因素和行業競爭態勢所造成的,並不影響行業和公司長遠的發展。

· 目前來看,體檢行業需要有充足的資金才能夠進入,且需要時間和耐心才能實現投資目標。

· 民營體檢機構在進行行業橫向收購的同時,也會逐漸加強行業的縱向收購,尤其會青睞於一些擁有高效的先進檢測技術的中小公司。

數據資源均來自網絡公開信息,研值僅負責研究,介紹及展示分析成果。所有結果僅供您個人學習或研究,不得用於商業或者其他用途。否則,一切後果均由您自己承擔,研值對此不擔任任何法律責任。以任何方式登錄或進入公眾號或直接,間接使用上述信息資料,研值均視為您自願接受並完全同意本聲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