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之中著名手槍有哪些?

老牛140945780


簡單介紹一下9個國家的16款手槍

1.美國 M1911A1



M1911A1是1924年對M1911的改進型號,全型號自1911年以來在美軍服役長達74年,第二次世界大戰時總產量達到250萬支,僅美軍裝備的就有270萬支,它也是有史以來產量最大的一款半自動手槍。



M1911最大的特點是使用了殺傷力和停止力非常優秀的.45ACP手槍彈,在近戰時尤為有效。而且槍械構造簡單,可靠性很好,多重保險機構使得它不易走火。

2.德國 魯格p08



魯格p08是世界上第一把制式軍用手槍,於1899年研製成功,1900年投入生產,1908年被選為德軍制式手槍,1942年停產,總產量205萬支。



魯格最大的特點是優秀的人機功效、精度以及優美的外形,尤其是使用了革命性的9×19mm帕拉貝魯姆手槍彈。但是它的缺點很致命,一是工藝複雜,零部件多,導致成本很高,對環境非常敏感,並不適合戰爭使用,二是單動式的魯格比較容易走火,這一點在美劇《英雄連》也有體現。

3.德國 瓦爾特 p38



瓦爾特於1938年被選為德軍制式手槍,被用於替換魯格p08,二戰期間生產了100萬支,在戰後其衍生型仍繼續生產。



瓦爾特P38是歷史上第一種採用閉鎖式槍膛的手槍,而且它使用了雙動式發射機構,安全性要高於前輩p08,而這種擊發方式也同樣運用於現代手槍。p38也因外形美觀、性能穩定、動作可靠以及工藝先進等特點,成為最有名的手槍之一。

4.德國 瓦爾特pp/ppk手槍



瓦爾特pp手槍(Polizei Pistole警用手槍)於1929年推出,而1931年又在pp手槍的基礎上推出了ppk手槍(Polizei Pistole Kriminal刑警用手槍),ppk的長度要比pp手槍短了18mm,而這兩者是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手槍。



pp系列手槍創新性的把轉輪手槍的雙動發射機構,與自動手槍有機地結合在一起,這種結構理念從此運用在了幾乎所有現代手槍上。



而pp系列手槍最大的特點就是極為小巧,安全性非常好,機構相當可靠,最使得它風靡全球的,恐怕就是007電影了。

5.德國 毛瑟m1896/m1932



毛瑟m1896是於1896年生產的全自動手槍,採用了固定彈倉,其使用了短後座原理,雖然增加了子彈初速,但是導致大量火藥在槍口爆燃,再加上槍的構造不合理,導致槍口上跳嚴重。此外巨大的槍身並不適合隱蔽攜帶,因此只有13.5萬支被提供給德軍用於補充。



m1932則是該系列的最後一款型號,在工藝和材料上十分優秀,而且採用了20發彈匣供彈,比m1896更加方便。



毛瑟系列手槍在西方一直沒有大量裝備,但在中國一直是廣泛使用的可靠武器,而且一直得到仿製。

6.英國 韋伯利VI



韋伯利VI型轉輪手槍於1915年列裝英國部隊,使用的主要彈藥類型是.455韋伯利,但是也有其他口徑。韋伯利轉輪也是英聯邦國家的主要手槍。



韋伯利轉輪手槍作為轉輪手槍已經比較落後,但是仍然堅固耐用,在極端環境下也比較可靠,甚至被評價為最好的軍用轉輪手槍,但是有不少人對這把槍的射程相當不滿意。不過這把槍仍然堅持到1954年後才被勃朗寧M1935取代。

7.意大利 伯萊塔M1934



伯萊塔M1934是意大利陸軍於1934年選定的制式手槍,採用單動式發射機構,具有結構簡單,堅固,可靠和成本低廉的特點,一直生產到1950年左右。

8.比利時 勃朗寧M1935



勃朗寧M1935是比利時FN公司受法國軍方要求,於20世紀20年代開始研發的手槍,其原型便是勃朗寧所作。



勃朗寧M1935同樣是世界最具影響力的手槍之一,它的彈容量達到13發,大大超過同時期手槍7發的彈容量。不僅如此,它非常結實耐用,精度良好,人機工程出色,在70年時間裡仍然受全世界許多國家青睞,甚至中國也訂購了一批。

9.芬蘭 L35米拉蒂



L35於1935年獲得專利,並被芬蘭軍隊採用,和索米衝鋒槍一樣,L35製作非常精良,而且生產速度相當緩慢,數量也相當少。



L35最大的特點是和魯格p08外形十分類似,但是握把指向性更好,整把槍密封性相當好,還加裝了槍機加速器,使得這把槍在惡劣的環境下相當可靠。而這把槍也被出口給丹麥,瑞典等北歐國家,一直使用到80年代左右。

10.西班牙 阿斯特拉M300/ M400/ M600



M400是西班牙陸軍於1921年選做制式手槍,最大的特點是可以幾乎通用所有9mm手槍彈,在當時德國也購買了不少M400。但是後果是擊發會出現問題。而M300則是M400的袖珍版本,發射.32和.38ACP彈。



M600則是專供納粹德國的版本, 在尺寸和威力上比較平衡,機構簡單,比較可靠,因此國內軍工廠受到轟炸之苦的德軍也買了不少M600。第一批M600於1944年5月交付,總共交付了約一萬支,後因盟軍無法繼續交付。但是這款手槍在戰後仍然發揮了一段時間的餘熱,甚至出口國外。

11.蘇聯 託卡列夫 TT33



託卡列夫TT30/33手槍是蘇軍裝備的第一種自動裝填手槍,於1930年設計出來,1930年被蘇軍採用,後來經過改良後,TT30/33改稱TT33於1936年生產。



該槍由於威力大,精度高,穿透力高,結構簡單緊湊,動作可靠,使用方便,被大量提供給蘇聯,東歐,北朝鮮和中國使用。而我國的54式手槍就是仿自TT33。

13.蘇聯 M1895納甘轉輪



M1895是比利時人納甘發明,在1895~1899年被俄羅斯帝國軍官採用,但一直在比利時代工。1899年引進了製造權,一直生產到1945年。



M1895結實耐用,封閉性比其他轉輪手槍要好,雖然轉輪手槍在二戰已經落後,還存在殺傷力不足,射速慢的毛病,但是為了補充託卡列夫手槍,M1895產量依舊很大。

14.日本 南部14式



南部14式是1925年生產的日本陸軍制式武器,主要裝備將校級軍官,採用殺傷力非常高的8mm南部式子彈。



但是這款武器雖然與魯格p08外形相似,但是性能相當糟糕,大多數文章已經介紹過它的性能,這裡不多贅述。

15.日本 南部94式

這是一款我懶得認真介紹的手槍,起源於1934年,因為日本覺得14式造的慢,所以就弄了這種造型巨醜,安全性極差,用料少造的快的手槍。

要問性能如何,日本人自己這麼說的:與其說是拿來作戰,倒不如說是拿來自殺、避免被俘用的。就這破槍,居然還生產了7萬支。

16.日本 一式手槍

這把手槍資料少的可憐,但可能是日本唯一能拿出來的手槍,主要提供給軍官佩戴用,也就是禮儀用槍,仿自勃朗寧M1910,性能還不錯,就是產量非常低,只有幾千支,還不是制式手槍。

基本上,日本軍人在二戰,能繳獲手槍,尤其是美軍的勃朗寧,就一定會扔掉自己的手槍。日本人甚至還裝備了不少毛瑟手槍,甚至生產了該類型子彈。


視聽團仔


德國P08手槍。P08手槍使用的是9毫米手槍彈,整體性能中規中矩。而雖然P08手槍是一戰中就已經裝備使用的一種武器,但是二戰中依然在德軍中有很大的裝備量。由於魯格手槍做工精良,所以繳獲一支魯格手槍,成了當時很多盟軍士兵的夢想,這在《兄弟連》中也有所反映。

美國M1911手槍。M1911不僅在二戰中,在此後的多場戰爭中也有很大的發揮,可以說是世界上最成功的手槍了,其諸多設計至今依然沒有落後。二戰中很多美軍士兵使用的就是M1911手槍,成了其在危急關頭保護自己的最後手段。

蘇聯TT33手槍。蘇聯的TT33手槍在一定程度上參考了M1911手槍,不過相對來說更加簡化,便於生產,其也是二戰中蘇軍最常見的手槍。其使用的是7.62毫米馬卡洛夫手槍彈,威力很大,而且結構簡單,是一款十分可靠的武器。而其中國版,就是大名鼎鼎的五四式手槍。

毛瑟手槍。這可以說是抗戰,乃至很長時間內中國人最熟悉的手槍,碩大的體積,俊朗的外觀,巨大的威力,成就了這款手槍,而當時雖然中國已經無法從德國得到這種手槍了,但是當時國內不少兵工廠都仿製有這種手槍,因此實際裝備量不容小覷,該槍也成了抗戰中的功臣之一。


戰爭之王


太多了,很多人喜歡德國小巧精緻的p38,蘇聯大一些的t33,美國中性的m1911,甚至有人喜歡鬼子的王八盒子手槍,也就是南部十四式...但是二戰中在我們抗日的前線,經常出現的還是被德國自己棄用的毛瑟c96盒子炮,今天主要說說它:

從彈倉容量上說——早期的毛瑟手槍都是固定彈倉,彈倉容量絕大多數10發,極少數有6發和20發的。但這時的20發手槍,沒有快慢機,只能半自動射擊。

兩款早期六發裝的駁殼槍


曾任蔣介石衛隊士的宓熙回憶,他在大革命時期的廣州護衛蔣介石時,就使用一支20響的駁殼槍。這時,後來風靡全中國的M712快慢機和西班牙各型的20響手槍都還沒有問世,想來他使用的應該就是早期半自動的20響駁殼槍。

兩款早期20響的半自動毛瑟手槍


毛瑟手槍的細節變化太多,除上面所說的辨識方式以外,槍綱環、表尺、保險機、抽殼鉤、減重槽、商標、槍號等等。下面的圖這支就是國內哪個不知名的小廠山寨的。長苗,有頭箍,小握把(不標準),沒有任何一款駁殼槍是這樣子的。


李三萬的三萬裡


美國M1911手槍。M1911曾經是美軍在戰場上常見的武器,經歷了一戰、二戰、朝鮮戰爭、越戰以及波斯灣戰爭。是美軍軍官的制式手槍。由於採用單行彈匣設計,使得裝彈量只有7+1發。可是,11.43毫米槍彈的威力是9mm槍彈無法比擬的。

德國瓦爾特P38手槍。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共生產了大約100萬支P-38式手槍。因外形美觀、性能穩定、動作可靠以及工藝先進等特點,使其在世界名槍的行列中有一席之地。



德國瓦爾特PPK手槍。採用自由槍機模式,慣性閉鎖結構·。套筒尾部設有防滑紋,帶手動保險,也可以看見彈膛指示器。使用的是7.65X17mm勃朗寧SR彈,一經推出即反響熱烈,可謂一舉成名。瓦爾特PPK在德國當做制式手槍,將軍使用的版本握把上帶有納粹鷹標誌,就連希特勒本人也有一把。



蘇聯TT-33手槍。7.62毫米TT-33手槍是蘇軍裝備的第一種自動裝填手槍,該槍長19.6釐米,重854克,容彈8發,戰鬥射速、25發/分,有效射程50米。該搶由於威力大,精度高,穿透力高,結構簡單、緊湊,動作可靠,使用方便,被蘇軍官兵稱為忠實的夥伴。在蘇聯衛國戰爭中,該手槍立過不少“戰功”。


金戈鐵馬


第二次世界大戰是人類經歷過最大規模的戰爭之一,飛機大炮成了二戰中武器裝備的主角,但是輕武器依然擔任著重要角色,是步兵最信任的武器。二戰中各個國家的步槍結構基本上從第一次世界大戰時延續下來的,但是不少手槍卻發生了變化。

蘇聯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的主要手槍是納甘M1895轉輪手槍,到了二戰中已經從轉輪手槍升級到了自動手槍,完成了質的飛躍。二戰中蘇聯的主要手槍是託卡列夫TT手槍,雖說如此,但由於產量問題納甘轉輪手槍依然有不少。那張著名的蘇聯政委舉著手槍鼓舞軍隊戰鬥的照片,蘇聯政委手持的就是TT手槍。

德國一戰時的手槍主要是盧格P08手槍,到了1938年,P08手槍就被瓦爾特P38手槍取代了,但是同樣因為手槍需求太大,P38滿足不了需求,德國只能繼續使用P08手槍。在二戰中P08手槍的名氣反倒是超過了P38手槍。

美國倒是一直在用M1911手槍,一戰的時候用,二戰的時候用,二戰結束後還在用,前幾年還在用(M45A1),直到最近才被M17取代。M1911手槍由槍械大師勃朗寧設計,性能優良,長久不衰,可是說是經典手槍的代表。

日本在一戰中主要使用的是二十六年式轉輪手槍,不過那時候南部手槍也已經出現了,只不過數量沒有二十六年式大。在二戰中就是著名的“王八盒子”南部十四年式手槍了,非常弱雞,和其他國家的手槍沒法比。

以上是我的回答,歡迎大家留言討論。我是輕兵器愛好者,熱愛輕武器與戰術文化,期待與你一起走進狂野的輕武器世界!


輕兵器愛好者


1.毛瑟c96。這種手槍經常出現在抗日神劇裡和真實的抗日戰爭中,被廣大抗日軍民親切地稱為“駁殼槍”“盒子炮”“自來得”“快慢機”“二十響”等等。這種手槍火力強(可進行連發射擊),容彈量大(一般為10發,有的可裝二十發),但全槍重量較大,攜帶不便,因此普遍被老外嫌棄。

2.美國M1911/1911A1。這種手槍中國也曾進口過一些當作軍官的佩槍,該槍威力大,但容彈量太少(僅僅7+1發),射擊精度不高,後坐力大,因此對略微瘦弱的軍官來說,簡直是個噩夢。

3.魯格P08。這種手槍是二戰時期最好的手槍之一。這種手槍後坐力小,射擊精度高,但這種手槍有一處致命傷,槍機的人機工程。據一些德國老兵回憶,光靠手是無法給魯格手槍上膛的,必須用一根小鐵鉤鉤住槍機前沿,向後一拉再迅速取出鐵鉤才可以上膛。因此到了戰爭中後期,德國開始生產人機工程更好的瓦爾特P38與PPK來代替魯格P08。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