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色六語鳥—紅子

三色六語鳥—紅子

三色六語鳥—紅子

三色六語鳥—紅子

紅子是老北京的一項雅玩,據說京劇名家金少山曾在自己養的一隻河南紅子的叫聲中悟得翻高音兒的唱法。紅子身上並無紅毛,其得名主要是因其啼鳴。

紅子籠,內有四個罐外加抹子。紅子籠的造型有方形和圓形,籠條數目大多為64根。在過士行的話劇《鳥人》中,被主人公奉為珍寶的即是紅子。紅子籠的套子多用白布。

溯源

紅子,學名沼澤山雀。是一種飼養已久的鳴叫類籠鳥,它叫聲細柔,音色多變,而且還是多種籠鳥的重要叫口之一。

所謂“萬鳥學紅子”,很多鳴鳥都以學會紅子的鳴叫為上,紅子因其在自然界中便已經形成的本音受到愛鳥人士的推重。

北京是全國飼養紅子最主要的地區(玩家按照紅子的產地為之分類,其中以南路紅子特別是邢臺所產的為玩家首選),不但歷史悠久,而且講究頗為複雜,但是相當一部分(器物、排音等)早已失傳。

“何鳥鳴叫?”皇帝在御輦之中輕輕跺腳三次,隔著挑開的轎簾向官道旁的綠樹叢中張望。

清晨的陽光明亮異常,隨行大臣手搭涼棚望向鳥聲傳來的地方,轉而奏稟:“啟稟聖上,依臣之愚見,此乃‘三色六語’鳥。”

“何謂‘三色六語’?”

“回皇上,此鳥黑頂白腹而灰翅是為‘三色’;其鳴曰‘西西紅’、‘西西紅’,此乃六語。”

小野鳥攀上乾隆高枝

這是乾隆去承德避暑山莊消夏途中,在河北某處四面環山的林地間與紅子的第一次邂逅。

深宮大內之中,多的是珍禽異獸,從入關起,滿人從東北老家帶入關內的百靈更是以複雜多變的十三套言語而深得帝王權貴們的寵幸。

但這一次偶然傳來的鳥鳴,卻別有一番悠然和婉轉,頗是惹動了乾隆好奇的“龍心”,這才有了他和宰相劉墉之間的上述一番問答。

但是,劉墉話音剛落,小鳥又立刻轉換了另一副腔調———“西西水,西西水”。

乾隆接著問道:“愛卿所言甚合朕意。但不知何故改鳴‘西西水’?”劉墉從容應對:“回皇上,今天干氣燥,此鳥改鳴‘西西水’是為查聖上之路途勞頓,為聖上祈雨解暑之舉。”

乾隆龍心大悅,當即命令隨行太監捉捕,說要帶進宮去,“百倍伺候”。太監們在劉墉的帶領下在樹林中奔波了一整天,直到天黑下來,撐起宮燈,才終於逮到,順手放進了隨行帶的百靈籠子之中。

第二天一早,裝著紅子的百靈籠子呈送到乾隆面前。只見小鳥在籠中飛來飛去,四處亂撞。乾隆問:“此鳥為何如此不安?”

劉墉應答:“天下萬物誰敢與聖上對視?何況一隻小鳥?”正說話間,只見紅子一縮翅膀,居然從籠條間鑽出,飛逃而去。

紅子專享“64根”籠

乾隆自然下令再逮,並立刻派人返回京師,諭令造辦處打造飼養紅子的專用籠子。造辦處的工匠們也沒有見過紅子,只是聽傳令人的描述,說紅子的體形要比百靈小巧,而且正是從百靈籠子奔逃出去的,因此他們加密了百靈籠子的籠條,從原來的48根改為72根。

新籠子送到乾隆跟前,乾隆命人將紅子放進去,仔細一看,仍然很不順眼:這下紅子倒是跑不了了,可是籠條太密,看著擋眼,並不適合賞鳥。於是,把籠子打回造辦處,重新設計製作。造辦處的師傅們結合紅子與鳥籠之間的比例關係,終於設計出了64根籠條的專用紅子籠。

“64根也是流傳至今仍然最為通行的紅子籠規格。”家住豐臺區的紅子玩家和鳥籠收藏者聶健奇說。

不過,他也表示,野史關於乾隆邂逅紅子、並命人專門設計紅子籠的傳言似乎也未盡可信。生於清末的北京民俗學家金受申在其《老北京的生活》一書中就曾明確寫道:紅子籠清末民初為九寸直徑,後來改為九寸二三分;籠條則有60根、64根、72根三種之分。

鳥中雅玩雄踞茶桌

至於北京飼養紅子的起始時期,歷史文獻中並沒有明確的記載,聶健奇從牛街一位回族紅子玩家口中聽到的這段野史則是他聽說的最早的時間起點。

不過,他在玩物市場卻也見過時間更早的紅子專用食罐,底款上清楚印著“康熙年制”。

“如果這件最終被鑑定為真品,那麼北京養紅子的歷史看來至少還要提前幾十年。”聶健奇說,“而且基本可以確認的是,自清代定都北京以後,紅子應該是第一個進宮的地方鳥種。”

這種“高貴”的出身也決定了紅子在此後很長時間內的飼養群體。在清代和民國期間,除去宮廷以外,飼養紅子的主要是八旗子弟和文人墨客,玩紅子則是純粹的雅玩。

比如在茶館,紅子籠子可以上桌,而畫眉籠子則一定是掛在一旁。現年60歲的紅子玩家關勇忠說,而他祖上則是姓“瓜爾佳”的旗人,專職為宮廷服務,這也使得養紅子在他的家族中世代相傳至今。

冀魯豫———紅子進京路 

聶健奇認為,作為一種賞玩的鳴鳥,紅子與其他鳥類迥然不同:“一個最大的區別是,‘萬鳥學紅子’,很多鳴鳥都以習得紅子音為上,紅子卻絕不學任何鳥鳴,人們欣賞的便是它在自然界中便已經形成的本音。”

北京所養的紅子以產地而論,大致區分為“南路紅子”和“東路紅子”。南路紅子主要產於河北邢臺及河南等地;東路紅子的主產地則是山東。“南路紅子的叫音緩慢而嬌嫩,東路紅子則快音多。玩家喜歡聽的是慢音,所以南路紅子更為大家所珍視。

“最受玩家青睞的當屬邢臺紅子,它們多出自當地山谷,紅子的鳴叫因此悠遠異常;而山東紅子多產自平原地帶,沒有這種迴音效果,所以它們學到的腔調也更加短脆。一般的紅子均只能發兩個音,比如‘西西水’、‘西西紅’等,而邢臺的紅子卻可以連發三種音,比如‘衣滴紅’‘衣滴水’等等。”

除產地以外,以所養紅子的長幼而論,則分為“窩雛兒”和“過枝兒”兩種。所謂“窩雛兒”,即是剛孵出不久、黃牙口未褪、還沒長齊羽毛的幼鳥。窩雛買來後,需要專門學口,行話叫做“排音”。如果師鳥是南路紅子,排出來的自然是南路紅子音;如果師鳥是東路紅子,排出來的則是東路紅子音。

“過枝兒”是指已經長成,捕來時就已經能發音的成鳥。“過枝兒如果不出一年,仍然可以跟師鳥排音。一年以上,其聲音已經定型,便無法再排,這種又稱為‘老拍子’。老拍子的發音完全從自然環境中學來,所以購買時對於其聲音是否錯亂以及錯亂的程度須有相當的判斷能力。”

髒口、“病症”與思山“所謂‘錯音’,行話叫‘髒口’,並不是說紅子在自然界中形成的腔調有什麼不合其本性的地方,而是指某些發音不符合人們約定俗成的審美口味。”聶健奇說。一般來講,紅子的發音三個字節為一組,其中至少包含兩種發音,最後加上一個“坐音”(即重音),自然形成一種優美的韻律節奏,比如“腔腔紅兒,腔腔紅兒,腔”、“西西水兒,西西水兒,西”等等都是,除此以外,還要回避“啾”、“呼”兩種音節。

紅子的髒口,即被認為有毛病的發音主要有五種,總稱為“啾呼西垛單”。“啾”即叫聲為“啾啾兒,啾啾兒”,行話把這稱為“放鞭”。“呼”“西”與此類似,即叫成“呼呼兒,呼呼兒”或者“西西兒,西西兒”。

所謂“垛”,是指在正常的三個音節上再加上一個或一個以上的音,比如將“西西水兒”叫成“西西西水兒”、把“腔腔紅兒”叫成“腔腔腔紅兒”等。“單”與“垛”正相反,是指本來的三個音節中少了一個音,這樣,“西西水兒”便成了“西水兒”、“腔腔紅兒”變成了“腔紅兒”。

關勇忠認為,再好的紅子也不可能絕對避免髒口,高明的玩家與一般人不同的地方在於,他們對自己的紅子習慣髒口非常熟悉,知道在什麼情況下容易出現髒口,因此等髒口將要叫出的時候,及時地通過傾斜鳥籠或者掀開罩布等方法使紅子叫不出來,把髒口迴避過去,再接著就是正常的發聲了。“這一切全在玩家的手法上,看的是人和鳥之間的默契程度。”

除去發音上的髒口以外,聶健奇認為,因為野性較大,容易受到驚嚇等,紅子在體態上也有容易出現的五大“病症”,他將這總結為“抽顫撕翻鑽”,分別指抽搐、腦袋顫動、撕毛、在鳥杆上倒折跟頭、從鳥杆下鑽進鑽出。

除了以上“病症“以外,“最要命的毛病還要數‘思山’,也就是類似人想家的意思。這種情況是由於成鳥在發情或者孵化鳥卵期間被人逮走,紅子想念配偶或者念子心切而生的心理病。這些紅子即便帶回來也會不吃不喝,最終鬱郁而死。逮這種紅子,在玩家看來,也是非常不道德的表現。對紅子自身來說,這也恰恰是它的野性和個性所在。”

三色六語鳥—紅子

三色六語鳥—紅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