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何車臣非要從俄羅斯獨立呢?

高儀明


車臣和俄羅斯的恩怨超過200年之久,剪不斷理還亂,導致車臣這個民族在心理上強烈抵制俄羅斯。

早在18世紀晚期,隨著俄羅斯人的勢力擴張到了高加索地區,車臣人當時就降了沙俄軍隊,大家彼此大致的相安無事。

但隨著沙俄擴張的加劇和隨心所欲,尤其是1817年俄軍在尤登金村對不服從命令的山民進行屠殺之後,雙方的關係就變得惡化了。

高加索的山民向來就桀驁不馴,有仇必報的性格,面對俄國人的屠殺,他們開始聯合起來,組織反抗。

整個19世紀,俄羅斯和車臣民族之間就是一部殺來殺去的歷史。

車程和其他一些民族組成了反俄的政教合一的“車臣尼亞”,選出了自己的首領,開始進行有組織的反抗。

俄軍展開大規模的鎮壓,並掃蕩了一個又一個村莊,而車臣人則進行報復,襲擊一支又一支俄軍部隊。

此後數年,雙雙打的不可開交,戰事進入膠著狀態。

1836年,車臣大敗俄軍,並把12名俄軍將領處死。隨後車臣宣佈建立“高加索伊瑪目國”,並在1845年把再次趕來的俄羅斯遠征軍一舉擊敗。

眼看著經營上百年的高加索地區要失去,尼古拉沙皇不得不宣佈全國總動員。

沙皇投入了比車臣多10倍的軍隊,兵分四路,準備一舉拿下車臣。

面對具備絕對優勢的俄軍,車臣軍隊漸漸吃不消了。

不過好像老天爺也要幫車臣人,不久席捲歐洲的1848年歐洲革命爆發,沙皇下令撤軍。

又過了10年,沙皇再次出動13萬軍隊對車臣展開徵服,這次終於成功了,車臣宣佈降服,沙皇則允許車臣自治,保留伊瑪目頭銜。

雖然車臣從此至少表面上歸順了沙俄,但幾十年的戰爭使得車臣人對沙俄充滿了刻骨仇恨,即使俄軍保持善意,他們依然視俄軍為異教徒、侵略者。

由於沙俄駐當地官員的橫徵暴斂,沙俄地方政府與車臣人的衝突始終不斷。

蘇聯時期的車臣人,境遇悲慘,整個民族被流放、

車臣人的反抗之心從來沒有停止過。

二戰時期,車臣人密通德軍,並發動了長達4年的起義。

當然,對於一個山地民族來說,沒什麼國家大義,只有民族的拯救。

但蘇聯人不這麼看,戰時通德,這個罪行很嚴重,戰後蘇聯把幾十萬車臣人全部用火車流放到了西伯利亞。

一直到赫魯曉夫當政後,這些被流放了十多年的可憐人才又被允許返回家鄉,估計回來的只剩一半。

此後30多年,在蘇聯框架內,車臣人小心翼翼地過著日子,但時刻依舊不忘獨立建國。

蘇聯解體,俄羅斯千瘡百孔,車臣人乘機獨立建國。

1990年代2場車程戰爭,這個大家很熟悉,很多人對那段歷史也很瞭解了。

大致就是俄羅斯衰弱的太厲害,車程人迫不及待地宣佈獨立了。

此後車臣內部也是各種折騰,直到1994年底葉利欽恢復了元氣來鎮壓車臣的獨立運動。

這場仗打了近2年,彈丸之地的車臣卻讓俄軍傷亡慘重,死傷超2萬,而車臣人死亡超過10萬,最後俄軍不得不撤出車臣。

此後的車臣,實際上已經擁有了獨立地位,它也事實上嘚瑟了三年。

到了1999年,車臣武裝侵入了達吉斯坦,並在俄國境內加緊製造恐怖事件。

這時他們遇上了強人普京。

最終,經過大半年的苦戰,俄軍在付出7千多人的陣亡後,重新控制了車臣,車臣軍民死亡超5萬。

時至今日,車臣在俄國的控制下略顯順從,但這種順從是暫時性的,就像車臣總統卡德羅夫所說:他只服從普京總統,他願意隨時為普京而死。

車臣,這個幾十萬人口的小民族,對上億人口的俄羅斯民族,始終是個剪不斷理還亂的問題。


雲中史記


就算是對政治不感冒的人,也一定聽說過俄羅斯和車臣之間的問題,他們之間的深仇大恨,今天就簡單的給大家梳理一下。

車臣人世代居住在北高加索地區,這個地方地理位置很重要,算是“兵家必爭之地”吧。凡是這種地方,最大的特點就是亂,經常打仗。

整個高加索地區還有一個特點,那就是民族多,有50多個民族。那個地方土地也不算很肥沃,,所以早期住在這裡的人,除了種種地放放牧,時不時出去到別人的地盤搶點東西,也很正常。

面積不大,但是地形複雜(有山有平原)、民族複雜、性格也彪悍,不太好對付。

車臣人世代生活在這裡,也相對比較封閉,各民族語言不通,跑遠一點就沒法和別人交流了。所以,據說最早來這裡做生意的人,都要帶著幾十個翻譯才行。



到了十八世紀的時候,俄羅斯人出手了。這個地方地理位置重要,必須拿到手。俄羅斯也是彪悍的民族,搶地盤的辦法比較直接,直接殺過來,不聽話就殺光!雖然車臣人表面上臣服了,但心裡總有個疙瘩,從那以後,只要有機會就要反抗一下。

車臣人反抗的方式是動用武力,俄羅斯人鎮壓的方式也是動用武力。而且,雙方都在比狠,屠村這種事兒時不時就會發生。所以,這算是扯不清的血海深仇了。

但是,俄羅斯畢竟體格龐大,經常把車臣人打的找不著北,所以車臣地區基本上都是俄羅斯在統治著。還有,因為俄羅斯和土耳其之間老掐架,所以土耳其也時不時在車臣地區找點麻煩,推動個起義造反啥的。

到了二戰期間,車臣人為了獨立出來,秘密找到了德軍,讓他們支持自己。這事兒讓當時的蘇聯很惱火啊!你是屬於我們國家的,現在和納粹德國偷偷聯絡,那就是叛徒啊,就是“俄奸”啊!

所以,二戰打贏之後,蘇聯騰出手來就開始清算他們。斯大林直接把車臣地區接近五十萬人強行押上火車,遷往中亞和西伯利亞地區。這明顯就是要把車臣人全部整死,整個“流放”的過程中,大概有14萬車臣人死於寒冷、飢餓和疾病等原因。

對於車臣人來說,這是絕對忘不了的恥辱和仇恨。



多年以後,流放的車臣人才慢慢回到家鄉,當然,也帶回來了充滿仇恨的一代人。他們一直在等待機會,再一次用子彈和鮮血證明自己的存在。

很快,1991年,蘇聯解體了。

車臣人趕緊趁機宣佈獨立,建立自己的共和國。這個“伊奇克里亞車臣共和國”的領袖,就是大名鼎鼎的車臣“獨立之父”杜達耶夫。杜達耶夫就是從小被強制流放,長大後才回到車臣。

趁著蘇聯集體,杜達耶夫武裝推翻了當地的蘇維埃政權,開始反抗俄羅斯。但是,杜達耶夫的獨立做的有點過了,各種種族排斥和驅逐,連車臣人都受不了了,自發組織起來反對杜達耶夫。總之,車臣陷入了一片混亂。

俄羅斯在幹什麼呢?主要是蘇聯解體,一片大亂,根本騰不出手來處理車臣這邊的問題。直到3年之後,1994年,站穩腳跟的葉利欽總統終於宣佈出兵,發動了車臣戰爭。

但是,此時的俄羅斯還沒有緩過來勁兒,打起仗來協調不好,指揮也不行,再加上山地戰和巷戰經驗比不上車臣人,被狠狠的修理了一頓。幸好,打了一年多之後,不小心暴露行蹤的杜達耶夫被兩枚導彈炸死了。

杜達耶夫的死雖然是個很有價值的勝利,但是並沒有迫使車臣人放下武器,尤其是車臣首都格羅茲尼的爭奪戰,更是血腥殘酷。

後來車臣人跑到俄羅斯先後製造兩起重大劫持人質事件後,葉利欽撐不住了,宣佈停火撤軍。

所以,這次車臣戰爭根本沒有解決任何問題,俄羅斯和車臣依然矛盾重重,車臣還時不時搞個激進的恐怖襲擊。



直到1999年10月1日,普京來了,他宣佈了對車臣的攻勢。

這次打的依然慘烈,但是效果明顯,車臣分裂勢力被一舉粉碎,雖然恐怖主義事件還有,車臣叛軍游擊隊也經常出沒。但是,俄羅斯總算終結了車臣的“獨立”,實際上控制了這一區域。

實際上,車臣雖然鬧了這麼多年獨立,還一度組建“獨立”的共和國。但是實際上他們一直都是俄羅斯聯邦中的一員,俄羅斯從不承認它的獨立。

俄羅斯和車臣之間的矛盾,是一直以來積累出來的,不是一朝一夕能解決的。


七追風


車臣是一個古老的遊牧少數民族,在伊斯蘭教崛起興盛後,車臣族人也逐漸信奉伊斯蘭教。然而,當時的沙俄信奉的是東正教,加之沙俄逐步蠶食車臣原有的居住地——高加索地區,俄羅斯與車臣人就爆發了曠日持久的衝突。雖然沙俄很快吞併了高加索,但這並不意味著車臣人妥協了,車臣經常性爆發針對俄羅斯的起義。進入到現代世界後,車臣起義的口號也具備了時代特徵,就是訴求獨立,不承認自己是俄羅斯的一部分。

為了同俄羅斯鬥爭,凡是入侵俄羅斯的外國軍隊幾乎都是車臣的盟友,特別是二戰德國法西斯入侵蘇聯的時候,車臣人很快就和德國法西斯打成合作,調轉槍口打擊蘇聯。二戰後期,斯大林鐵腕針對車臣,強行命令所有車臣人離開原居住器,集體遷往中亞地區。遷居過程中,大量車臣民眾死在途中,俄羅斯與車臣的矛盾進一步加深。時至今日,車臣仍是俄羅斯境內恐怖主義分子主要的來源地,幾乎成為了俄羅斯政治的“頑疾”。


法大庶吉士


本就不是一家人,何苦非要一家親?車臣只是俄羅斯的盲腸,歷代領導人,說拉攏就拉攏,說打你就打你。這樣的北極熊,誰願意親近?為自由而戰!

▲ (車臣共和國的美麗女子)

車臣是一個民族,不是俄羅斯族,而是俄羅斯境內的少數民族,跟俄羅斯這個國家的關係說簡單也簡單,說複雜也複雜,我們簡要回顧一下兩家人的歷史,就知道為啥他們要鬧獨立。

俄羅斯境內有190多個民族,主體民族是俄羅斯族,其他都屬少數民族。民族多了,信仰不同,利益複雜,就難免有矛盾衝突,而歷代領導人處理方式是不同的。

車臣民族生活在高加索地區,人口不多,日子過的一直很安穩。

15世紀,強悍的土耳其奧斯曼帝國到處征服,車臣人也成了他們的目標,經過頑強抵抗,車臣人還是不行被強幸,轉而信仰伊斯蘭教,投向了穆斯林陣營。


但信仰伊斯蘭教的車臣人離阿拉伯世界很遠,跟俄羅斯、格魯吉亞很近,信奉基督教的格魯吉亞人、信奉藏傳佛教的蒙古卡爾梅克人和哥薩克人等卻看他們不順眼,彼此之間隔三差五打仗,衝突不斷升級。

車臣人很頑強,也能打,矛盾衝突一直持續到18世紀,終於還是被強大的北極熊——俄羅斯帝國征服,之後一直作為俄國的一部分,屬於俄國這個統一國家,著實消停了一段時間。

1917年,俄國爆發十月革命,成立俄羅斯聯邦,車臣倒是很乖,繼續留在俄聯邦。

1922年,蘇聯成立。鑑於很多車臣人加入紅軍,且在十月革命期間及以後作戰英勇,表現良好,列寧讓車臣人所在地區成立了車臣自治州,隸屬俄羅斯聯邦。

車臣實行的是民族自治政策。如果一直這樣下去,車臣人可能不會鬧獨立。

但列寧去世後,繼任的斯大林沒這麼好說話。

斯大林的民族政策是高壓統治,他知道車臣人不好搞,就強行把車臣自治州和同屬俄羅斯聯邦的印古什自治州合併,成為一個自治州,後來又把自治州單獨出來,搞了一個“車臣-印古什蘇維埃社會主義自治共和國”,並且隸屬到俄羅斯聯邦的北高加索聯邦之下。

很明顯,車臣人的地位被降低了,他們很不服氣。“任何一個車臣人都沒有在任何地方企圖向領導討好過,他們在領導面前總是驕傲的,甚至是公開抱有敵意的。……車臣人只尊重敢於反抗的人。”

這樣看來,車臣人最不服的就是斯大林這種領導,以至於蘇聯境內其他190多個少數民族都在這種高壓政策下屈服了,惟一不肯屈服的就是車臣人,開始醞釀搞獨立。

不過,斯大林無比強大,車臣人沒有實力獨立。直到蘇德戰爭爆發,蘇聯慘遭德國“閃電戰”打擊,險些被德國幹掉,車臣人也很不地道,抓住機會與納粹德國

合作,謀求獨立。

斯大林對關鍵時刻倒戈的車臣人絕不客氣,他撤銷了車臣自治共和國地位,把近百萬車臣人像放羊一樣趕到一起,用了6000個火車皮,強行遷到哈薩克斯坦境內和西伯利亞。

此舉無疑是火上澆油,車臣人強壓怒火,但遲早會爆發。

赫魯曉夫上臺後,一反斯大林政策,恢復了車臣共和國自治地位,並允許車臣人迴歸。

這個政策是人性化的,緩解了民族矛盾,但無法從根本解決問題。特別是到了80年代末90年代初,隨著蘇聯局勢動盪,民族分離勢力在車臣等地迅速膨脹,他們開始武裝獨立鬥爭,直至爆發大規模戰爭。

1994年,第一次車臣戰爭爆發,時任俄羅斯總統葉利欽是個強權人物,打的車臣毫無還手之力,甚至造成一場10萬人死亡的屠殺慘劇,進一步加劇了雙方矛盾。

車臣人硬打俄羅斯打不過,又堅持要獨立,使得內部一些伊斯蘭原教旨主義分子得勢,開始使用極端手段進行反擊,逐漸形成恐怖主義勢力,向俄羅斯境內不斷髮動恐怖襲擊。


1999年,車臣人偷襲俄內務部隊哨所,挑起第二次車臣戰爭,時任俄羅斯總統普京也是一強硬漢子,堅決打擊叛軍行動,再次出兵車臣,以絕對優勢碾壓分離勢力。這次,俄軍直搗黃龍,攻下車臣首府格羅茲尼,取得決定性勝利,宣告車臣共和國仍是俄羅斯聯邦領土。

但打不死的車臣人不甘心失敗,他們把反抗手段全面轉向恐怖襲擊,雙方互相指責,俄羅斯指責車臣是“分裂國家的恐怖分子”,車臣把俄羅斯斥為“殘暴的殖民者”,仍然衝突不斷。在這場曠日持久的衝突中,沒有誰是真正的勝利者。

我是專注歷史文化的狄飛驚,歡迎關注我!


狄飛驚


車臣危機已經延續了兩個多世紀,車臣問題鬧得非常兇,製造過多起駭人聽聞的恐怖襲擊,到最近幾年才平息了不少。


但是這個曾經流血漂櫓的地方,要癒合深深的歷史傷痕並非易事,命運多舛、好不容易走上正軌的車臣還有漫漫長路要走。


為什麼車臣非要從俄羅斯獨立?主要是與俄羅斯的仇恨太深。為什麼這樣說呢?我們來了解一下車臣與俄羅斯到底有怎樣的仇恨。


一、車臣本是獨立國家,後被沙俄強行征服。


自古以來,車臣就是高加索地區的一個獨立王國。後來,被沙俄征服了。儘管俄羅斯佔據車臣,但車臣的民眾卻始終不願意屈服於俄羅斯。



所以,俄羅斯就對車臣民眾進行瘋狂的鎮壓,凡是反對者都被處死。沙俄的瘋狂掠奪和奴役,使得民族矛盾和仇恨積怨非常深。


二、對車臣民眾非常粗暴,仇恨矛盾越積越深。


十月革命後,俄羅斯對待車臣依舊是十分的粗魯。而且對車臣採取高壓的民族政策,企圖改變整個車臣人民。而且在車臣粗暴強制的執行土地集體化,使得車臣大量失去土地,哪裡有壓迫與剝削,哪裡就有反抗。


因此,車臣的反抗也從來未停止過。而有反抗就有戰爭和殺戮。這樣一來,形成惡性循環,彼此的仇恨越積越深,甚至已到了無法調和的地步。



三、曾企圖尋求德國幫助,車臣遭到清算損失慘重。


曾在二戰爆發時,車臣趁機投靠了德國法西斯,企圖利用德國的力量幫助自己獨立。這使得戰後車臣人遭到了清算,被整體定為叛國罪。


於是,車臣開啟了死亡之路。在那個嚴寒的冬天,蘇聯出動十萬大軍,包圍車臣,將車臣人全部趕上列車,毀掉他們的家園。


直接舉國遷移到荒無人煙的中亞,西伯利亞。不願意走的,不是被殺,就是被付之一炬。而被遷移的因為嚴寒以及虐待,最後也死了一半。這是車臣歷史上最悲慘的一刻。仇恨又被成倍疊加。



四、在經濟上長期壓迫,使車臣一直處於落後狀態。


因為車臣人很不安分,總是製造麻煩,所以,蘇聯在經濟發展上對其進行長期打壓,使得車臣經濟長期落後。


到80年代末,由於當地的民族矛盾、高失業率、土地問題等多種原因,車臣是蘇聯最落後的地區之一,多種矛盾在之前蘇聯政府的高壓下暫時沒有爆發,卻似地下的滾燙岩漿一般湧動。


可以說,車臣和俄羅斯有著幾百年的血淚恩怨,難以調和。因此,蘇聯的解體,讓車臣有了可乘之機,想要立刻趁機獨立出來。



但是,俄羅斯不承認車臣獨立只承認其實俄羅斯加盟共和國之一,另外,由於車臣地理位置重要,而且還有大量石油,對俄羅斯來說地理和戰略位置十分重要,所以俄羅斯是絕對不允許車臣獨立的。因此,後來又發動了兩次車臣戰爭。


現在,雖然戰爭結束了,大規模襲擊衝突也沒有了,但是車臣仍是一顆定時炸彈,隨時都有流血衝突發生。軍事行動只是一種武力手段,而且還會造成百姓傷亡流血事件,不能解決本質問題。


面對這種問題,最根本,最有效,最人性的解決方法,還是要從政治經濟等方面入手。


幸生


中國有句話叫做“沒有無緣無故的恨,也沒有無緣無故的愛”。車臣之所以非要獨立,主要其與俄羅斯的仇恨太深,整個車臣歷史,就是一部血淚史。第一,被征服。車臣自古就是高加索地區一個獨立的王國。而且民風彪悍。雖然人口幾十萬,但是沙俄征服它足足打了上百年。而且俄羅斯為此付出了慘重的代價。因此,俄羅斯佔據車臣後,對其進行瘋狂的鎮壓,凡事是反對者都被處死,而車臣人成為沙俄的奴隸。沙俄在此瘋狂的掠奪。民族矛盾非常深,血與淚的凝聚。



第二,長期的高壓。十月革命後,蘇聯對待車臣依舊是十分的粗魯。他們採取高壓的民族政策,企圖改變整個車臣人。而且在車臣粗暴的執行集體化。使得車臣大量失去土地,車臣的反抗更是從未停止。有反抗就有殺戮。因此,仇恨更加堆積。



第三,死亡之路。在二戰爆發後,一直尋找機會的車臣人投靠了德國法西斯,企圖利用德國的力量幫助自己獨立。因此,車臣人充當德國的嚮導,為德國人刺探情報甚至直接組建軍隊來參戰打擊蘇聯。這使得戰後車臣人遭到了清算。戰後,車臣被整體判為叛國罪。而且被集體搬遷到西伯利亞,中亞。於是車臣開啟了死亡之路。在哪個嚴寒的冬天,蘇聯出動十萬大軍,包圍車臣,將車臣人全部趕上列車,毀掉他們的家園。直接舉國遷移到荒無人煙的中亞,西伯利亞。而不願意走的,不是被殺,就是被付之一炬。而被遷移的因為嚴寒以及虐待,最後死了一半。這是車臣歷史上最悲慘的一刻。仇恨無以復加。



第四,恢復家園。車臣人被遷移走後,蘇聯遷移了大量俄羅斯人,烏克蘭人進駐車臣土地,企圖徹底換種。而到了1958年,新上臺的赫魯曉夫為車臣人平反,准許他們返回家園,於是在中亞沒死的車臣人紛紛回到家園。於是與佔據此地的俄羅斯和烏克蘭人爆發了激烈的戰爭,最後又奪回了家園。



第五,長期的壓迫。鑑於車臣人的不安分,蘇聯在經濟發展上對其打壓,使得車臣經濟長期落後。失業率高企,車臣收入全蘇聯最低。這些使得車臣更加離心離德,因此蘇聯解體,其立刻獨立,才有了近幾次的車臣戰爭。可以說,車臣和俄羅斯有著幾百年的血淚恩怨。因此,難以調和。除非車臣人都死了。



歷史真相背後


車臣從俄羅斯獨立可以從兩個方面來說,一是內部因素,主要是雙方的歷史恩怨以及俄羅斯內部混亂;二是外部因素,主要是美國等國暗中對其進行支持,提供各種援助。

從歷史上來看,俄羅斯人和車臣人的恩恩怨怨很早就有了。早在沙俄時期的時候,車臣便是沙俄在高加索地區最為強硬的對手。沙俄整整花了40年的時間才征服了車臣。即使如此,車臣人的抵抗也是一直沒有停止的。不過俄羅斯也不是吃素的,1864年的時候,沙皇就曾經對車臣人進行了大遷移。80年後,1944年斯大林對車臣人的流放更是車臣人達到了痛苦的極點。被流放的車臣人和印古什人總數是46萬人,其中14.5萬人(也有說是23萬人)死於流放的途中。

整個車臣的歷史文物和各種人才都損失殆盡,極大影響了他們的發展。在斯大林去世以後,車臣人在1957年終於得以返回故鄉。不過,他們的故鄉已經已經住滿了人。許多車臣人珍愛自己的故土,把流放途中死去的親人屍骨運回了故鄉。

等到蘇聯解體以後,整個車臣地區出現了權力真空。加上當時分離主義的流行,在這種情況下,以杜達耶夫為首的車臣人紛紛建立自己的武裝部隊,意圖獨立建國。葉利欽執政的俄羅斯長期政治動盪,經濟危機嚴重,慢慢失去民心。在這種情況下,車臣人必然會抓住這千載難逢的機會。

本身車臣地理位置本身就十分重要,加上該地區有豐富的石油資源。即使葉利欽時代的俄羅斯已經頻頻向西方示好示弱,但是美國等國還是暗中支持車臣。他們希望借住車臣叛亂分子的力量能夠獨立建國,從而進一步削弱俄羅斯的力量。比如以車臣出現大批難民併發出人道主義災難,要求俄羅斯停止在車臣的軍事行動。

特別是車臣還得到了宗教勢力的大力支持。這些人希望在車臣等地建立國家,所以他們為車臣提供資金,武器,武裝當地的人員並從各國召集了很多僱傭軍以及極端勢力。


對此問題你有什麼不同的見解呢?

歡迎在下方留言評論,別忘順手點個贊哦~

更多精彩請關注歷史是什麼!


歷史是什麼


1999年10月中旬,在俄羅斯欲收復車臣的第二次戰爭中,普京如從天降,毫無徵兆的抵達車臣,並對當地的居民表示:“俄軍將戰鬥到底”的新聞畫面有書君至今記憶猶新。


車臣地處海拔4493米的北高加索山區,不僅連接著俄羅斯同南高加索三個共和國的石油管道和鐵路幹線,而且和周圍的幾個穆斯林人口比較多的共和國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素有"聯結外高加索的生命線"的說法。所以,其地理位置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

那車臣為什麼非要從俄羅斯獨立呢?

1.從車臣的歷史上來看,在俄羅斯強佔其前,多次被侵略,但從未被征服。

車臣的歷史就是一部血淚史。


據360百科查證,由於車臣戰略地位的重要性,外敵不斷入侵,車臣人從13世紀開始日子就不好過了,起先是遭受蒙古-韃靼人的侵襲;14世紀末又遭到中亞帖木兒帝國軍隊的蹂躪;15世紀被奧斯曼帝國入侵,此後開始不斷抵禦外敵;在17至18世紀之交,又很不幸地成為波斯、奧斯曼、俄羅斯三大帝國爭奪的對象,於是,戰亂不斷,一打就是兩個多世紀。

雖然不斷被侵略,但性格彪悍的車臣人為了保住自己的獨立主權,一直不屈服於外來侵略者,世代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的頑強抵抗。

2.俄羅斯通過戰爭、屠殺等高壓手段,剝奪了車臣獨立的權利。

在18世紀未的時候,俄羅斯葉卡捷琳娜二世發動了第五次俄土戰爭,擊敗了奧斯曼帝國,將勢力擴張到了北高加索。

1859年,車臣地區正式被併入到了帝俄版圖。但不甘心臣服的車臣人在車臣地區時常發生暴亂,於是沙俄勢力採用武力手段,通過大規模屠殺逼車臣人就範。車臣人的獨立權徹底被剝奪。

3.車臣人民在俄羅斯的統治下沒有享受到溫暖,反而結下了深深的仇恨。

俄羅斯通過暴政將車臣納入麾下,但卻沒有真正用心來治理車臣,通過經濟、文化、教育、醫療等全方位的提升讓車臣人享受到發展成果,體悟到加入俄的溫暖,看到加入俄後的希望。


所以骨子裡就具有反叛精神的部分車臣人在二戰期間,試圖與德國軍隊合作謀求獨立。

本應誰犯的錯懲罰誰,但斯大林領導下的蘇聯政府卻以車臣人同德國侵略者合作為由,將整個車臣民族強行遷出家園,車臣共和國沒了。

據說當時有38.7萬多車臣人被用悶罐火車拖到人跡罕至的中亞哈薩克和西伯利亞境內,很多人因惡劣的環境悲慘死去;還有的未上火車的人直接被火燒死或者被水淹死。

遷徙的舉動在車臣人民的心理埋下了對俄軍深深的仇恨。

直到13年後,即1957年,執政的赫魯曉夫才允許車臣人迴歸,車臣共和國才得以恢復。

很顯然的,迴歸的車臣人同時帶回的還有對俄的仇恨,他們一直隱忍著過日子,尋找集體反撲的機會。

終於機會來了,1991年蘇聯解體後,車臣人再次迫切的宣佈獨立。但被俄羅斯先後發動兩次戰爭,付出了死傷大量人員、遍地廢墟、許多居民流離失所的代價,最終還是功虧一簣。

縱觀世界上各國,沒有侵略就沒有傷害。但雖然受傷害的車臣非要從俄羅斯獨立,其真正要實現獨立的道路卻會很漫長。

有書君語:對此問題你有什麼不同的見解呢?歡迎在下方留言評論,別忘給有書君點個贊哦~關注有書君,私信回覆句子,有書君送你一句特別的話!


有書共讀


這裡面大約有三個因素:民族,宗教和政治

先說政治方面,在蘇聯解體的過程中,作為維繫蘇聯統一的蘇共從組織上瓦解,而作為共同意識形態的“科學社會主義”也被拋棄,那麼剩下的必然就是民族最能夠作為人們互相辨識的身份標籤,民族意識上升起來了,原本就“五臟俱全”而且從法理上有獨立根據的加盟共和國們必然產生分離主義情緒。這種情緒和帶來的事實上的獨立結果,還有一個很強的示範作用。

杜達耶夫作為車臣族第一個將軍,其個人能力來說顯然是很強的一個人,這樣的人抱有政治野心就毫不奇怪。在當時的俄羅斯體系裡, 他如果想攫取的權力最大化,去參與俄羅斯的政治體制顯然成本更高,而且成功的希望並不大,但是如果利用自己在家鄉的同族中威信,並且藉助前面提到的正在重新定位中的民族認同情緒,那麼顯然更容易成功。

再說說民族方面,車臣族跟俄羅斯主體民族之間的恩恩怨怨持續了百年不斷。可是單單強調歷史恩怨其實並不足以說明問題,並非所有的車臣人都熱衷於獨立,一開始車臣人也並非想著獨立。比如曾經風雲一時的俄羅斯第一任議長哈斯布拉托夫就也是車臣族,其人當時熱衷於參與俄羅斯的政治。被杜達耶夫用武力推翻的原車臣蘇維埃一方同樣對於獨立沒有太大興致。

可是那些民族恩怨在重新形成民族認同的時候,顯然不會起到正面作用,尤其是有人推波助瀾的話。杜達耶夫在奪取車臣政權的時候就是不斷地喚起車臣人的這個記憶,作為分裂主義的依據。

最後要說說宗教方面的原因。車臣族多數信仰伊斯蘭教,在原本主導社會的馬克思主義消失之後,伊斯蘭教迅速填補了空白。這其中來自中東的極端性薩拉菲主義勢力在伊斯蘭教的擴張中尤為賣力。薩拉菲主義的興盛在一定程度上讓原本當地流行的蘇菲主義教派也不得不跟其比賽“純潔性”,唯有如此方能證明自己的“正確”。結果導致整個車臣社會迅速滑向了原教旨主義的氣氛。

既然原教旨主義來了,那麼當地通行的世俗化俄羅斯法律肯定就不對胃口了。可是要實行“教法”治國,那是無論如何不可能從世俗化的俄羅斯得到法理支持反而會被壓制和反對。想要建立政教合一的車臣社會,也就只有獨立一條路了。這個其實就正是後來在車臣發生的事實。目前車臣總統卡德羅斯的父親老卡德羅夫當年在第一次車臣戰爭中跟杜達耶夫並肩作戰就是因為這個,只是後來跟繼任杜達耶夫的馬斯哈多夫因為利益鬧翻才重新站到了俄聯邦政府一邊。

當然了,原教旨主義可不是僅僅就打算在車臣打住的,他們想要的是將“大地的代治者”的權威推廣到大地的所有角落,以前的哈里發時代阿拉伯帝國嘗試過,今天的ISIS也宣佈過這個算盤。在當時的車臣,他們斷然不能滿足只是在俄羅斯的框架內弄一小塊自己地盤,隔壁還有同樣是穆斯林居於多數的印古什和達吉斯坦等等外高加索地區呢。後來車臣武裝不斷去這些地區窮折騰也充分暴露了他們的這個心思。

所以說,他們折騰的車臣獨立不過是實現夢裡的“政教合一帝國”的第一步而已。

正是這三種主要的因素互相作用,最後演變出來殘酷的車臣戰爭。


千里巖


我是薩沙,我來回答。

車臣和俄國本來就是征服和反抗的歷史,非常血腥。

早在18世紀開始,信仰伊斯蘭教的車臣人就在反抗俄羅斯帝國的入侵。

從19世紀初期開始,車臣人和俄國人正式大規模開戰,戰爭持續長達百年。俄國人不斷血洗車臣,車臣人不斷叛亂。

最終,只有十幾萬人口的車臣被俄國征服,反抗的車臣人幾乎被俄國人殺光,但俄國人也付出了極大代價。

車臣首都格羅茲尼,在俄語中就是恐怖之城的意思,以記錄俄軍在這裡的遭遇。

蘇聯成立以後,首先是斯大林大清洗將車臣精英殺了個乾淨,隨後二戰中斯大林藉口車臣人和德軍合作,將他們全部流放到中亞不毛之地。直到戰爭結束後20年,部分車臣人才回到故鄉。

長達100多年的民族仇恨以及宗教問題,形成了車臣人對俄國的強烈仇恨。

車臣這個地方是以家族為單位,進而擴大到部落。這裡的男人個個驍勇善戰,懦夫是不可能在這裡生存的。

車臣人當年以畜牧為主,他們有句名言:不是每個車臣人都會放羊,但每個車臣人都會開槍(戰鬥)。

到了蘇聯解體以後,車臣藉機尋求獨立。當時葉利欽認為車臣只是人口50多萬的小國,哪裡有權力獨立,出動數萬俄軍進行進攻。

沒想到,車臣人拼死反抗,在第一次車臣戰爭中重創俄軍,實際取得了獨立地位。

俄國通過第二次車臣戰爭,幾乎將車臣反抗的男人殺盡,這才又控制了車臣。

在兩次車臣戰爭中,俄軍頗多濫殺、虐殺、搶劫、強姦行為,又引起車臣人刻骨的仇恨。

車臣戰爭結束以後,車臣族佔車臣人口的一半不到,俄國人認為這裡可以長治久安了。

誰知道,還不到20年時間,車臣人利用子宮武器,竟然將人口擴張到人口的百分之九十以上,再次徹底控制了車臣。

目前俄國扶持車臣軍閥控制這裡,但這小子其實也是自立為王,不理會莫斯科的命令,實際上基本是獨立的。

所以,車臣問題根本沒有解決,恐怕第三次車臣戰爭也就是時間問題。

大家看看下圖現役車臣軍人凶神惡煞的樣子,天生的戰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