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上公認的五代機有哪些?

-Beyond-


五代機是目前空軍科技的鼎盛產物,是一個國家工業生產水平和軍事實力尖端的象徵。不少國家擠破了頭都想進入五代機俱樂部,並且,中國開了一個壞頭:中國似乎一夜之間生產出來的殲20讓世界上很多自命不凡的國家產生了“既然中國能製造五代機那麼我也能”的錯覺,生產出一堆類似五代但是又相差甚遠的戰機。那麼目前國際上有哪些公認的真·五代機呢?在這裡不妨給世界上的五代機做一個排名。當然,在其中肯定有我們國產戰機殲20的大名的。

五代機第一當然是美國生產的f35閃電戰鬥機,它擁有出色的機動性,航電系統以及智能化信息化作戰水平。是目前美國空軍最為驕傲的利刃,雖然價錢略微昂貴。而接下來,就是我國的殲20,這架雙發戰機擁有五代機中獨特的鴨翼設計,可以擁有更好的機動性以及更為優秀的翼面性能。並且,殲20的彈倉非常大,足以容納更多的彈藥進行攻擊。

而排在第三的則是老驥伏櫪的f22猛禽,這是世界上第一架五代機,可以說是引領了一個時代的存在,美國為了保持其先進性,專門出臺法令禁止出售任何國家,包括自己最親密的盟友。但是f22是上世紀九十年代設計製造的的機型,過去這麼久了難免其設計思路和航電設備會跟不上時代,所以 屈居第三。第四則是俄羅斯的t50,這架飛機雖然也是五代機,但是還沒有透露過具體消息,一切都是未知,甚至有人質疑其隱身性能是否足以稱得上是四代機。


思遠軍事


國際公認的,戰後應該共四代,而不是五代。叫亂了套,緣自前蘇聯米格-23和米格-27,本身是二代戰鬥機,或二代半,然而為了高出別人一頭,稱為三代機,以後就亂了,蘇俄米格-29和蘇-27就化身四代,蘇-57這樣就成了五代,然而國際上仍使用四代的劃分方法,所以為不致於叫起來混亂,中國現在還是以四代的劃分方法。那麼國際上公認的四代機有哪些呢?不多正有五款,美製F-22和F-35,中國殲-20和殲-31,俄羅斯的蘇-57,都是妥妥的四代,沒有問題。可是仍有爭議,爭議來自四代機的定位。我們知道,美國最先發展出四代機F-22,定下了一個4S標準,即超低雷達探測面積(隱身),超機動飛行,超音速巡航和超短距起飛,就是美國自己,對4S的認定也不是很規範,如最後一個S即超短距起飛,美軍內部意見是超信息優勢,或超視距攻擊,可見人為認定還是有不一的地方,但對前3個S沒有不同聲音。就依前3個S來認定,美軍兩型四代機都做到了嗎?明顯也是不足的。所以人為的設定,只是一家之言。

隱身是最大的標準。沒有隱身能力不能稱四代,美軍兩型戰鬥機,沒問題;中國殲-20和殲-31都是好的,只有蘇-57,世人對它多所詬議,原因在於對它認定的RCS值為0.4平方米,而F-22這一數據是0.001平方米,F-35為0.005平米,中國殲-20也是0.002的水平,殲-31因還未打造成形,暫不做評論,但一般認定隱身能力還是不低的,明顯也要好過蘇-57。魂舞大漠覺得這樣評價俄尚未入役的實驗飛機,首先有失公證,實驗機達不到要求的設計目標,這很正常,如果達到理想狀態了,也就不再叫實驗機了,所以對蘇-57的RCS值認定,還是有待於觀察的。

美國四代有無問題?問題的答案是肯定的,不但有問題,且大有問題。作為航空工業強國,第一代到三代,哪架哪型不是公認的國際範呀,長期以來正是世界戰鬥機發展的引領者,到了4代不知什麼原因,也是讓世人真醉了,居然發展而出兩型不倫不類的玩意,F-22不用外人評說,連他自己也是醉了,作為四代機主力,造了200架即關掉了生產線,主力戰機哪會有這麼小的數量,夠幹啥用的?是蔥花還是醬油?要在它開始設計定型時,正是“冷戰”最瘋狂的時期,只為蘇制米格-29和蘇-27而生,那意思,只要幹掉它們就可以滿足,腿短,飛行性能不佳,即便如此,到現在百病纏身,正有沒完沒了的問題,一直強調的高維護性又在哪裡?飛一個小時即要幾十個小時維護,真成了機庫皇后。F-35不消說得,連F-16的飛機設計師也甚為輕蔑,說它笨得像條死狗,根本就打不了仗,就是這,還要賣遍盟友們,狂遭世人吐槽。

看中國的。中國貨不為此,不為亂七八糟的性能所困,發動機雖說眼下有點不太給力,但用起來沒那麼多事,裝備入役一年多來,不也挺好的。都說呀,隱身能力不錯,也做到了高維護性。縱觀世界各國空軍戰鬥機發展,莫不是自家作戰思想下的產物,仗怎麼打即有什麼樣的裝備,是主流空軍戰鬥機裝備的鐵律,比如米格-15強調垂直爬升能力,中國一用之,在朝鮮戰場打得F-86大敗而潰。美國發展F-5,偷偷取消了機炮,又被暴打得慘不忍睹,因是到了三代,乃致四代,又悄然裝上了機炮,是血的教訓一次次喚醒了美國人,它的三代主力重殲F-15就特別強調垂直爬升能力。從一代到四代,中國在仿製了多年以後,從三代即開啟了自主設計生產,給殲-10裝上鴨翼,又在四代繼之,一時廣受詬議,到現在如何呢?美國五代即有鴨翼設計,是否在師從我們?也未可知的。


魂舞大漠


現在國際公認的五代機就三款;

F22A、F35系列及殲20,其中F22與殲20同屬於“重型制空第五代先進戰鬥機”,F35屬於“聯合戰鬥攻擊機”,是一種帶有隱身空戰能力的“攻擊機”,在制空能力上要比F22、殲20差一些。

而俄製蘇57的問題在於在其立項之初就定製了一個錯誤的“方向”;

蘇57原自於“未來前線戰鬥機項目”(PAK FA),而這個項目的定製指標是以俄羅斯對未來空戰的理解、美國“ATF”(F22)項目錯誤的技術跟蹤和未來空戰環境情況制定的。

在俄方的未來空戰理論基礎中,“絕對隱身”並不是第一要求,只要“適當隱身”來相對降低對方雷達發現距離,並通過電磁干擾來壓制對方雷達體統、武器系統,就可以在最後通過超機動近距格鬥來取得對對方戰鬥機的壓制。

而俄方對美國F22的錯誤技術跟蹤也證實了這一點,當時PAK FA項目的總師“達維.登科”甚至認為美國F22的正面雷達散射截面積(RCS)有0.3-0.4㎡,比現在公認的F22(RCS)大了一個數量級都不止。


所以PAK FA在原型機“T50”的設計指標要求中,隱身性能僅排在9個關鍵技術指標中的倒數第二位,僅強於短距起降能力,所以蘇57的最終就造成了這個任人吐槽的不隱身的樣子。

而殲31的問題則在於310項目沈飛到底有沒有取得空軍指標,如果沒有取得空軍指標,僅還是沈飛“給青年團隊練手”的項目的話,那殲31一輩子都不可能成為合格的“五代機”,但如果殲31被空軍認可,那就不同了,有很大的可能最終發現成為一種類似“F35”這種兼顧空戰能力的“攻擊機”。



當然,最終的結果還是要看軍隊的選擇了!


天真小科普


第5代戰鬥機,是個高科技的玩意,用老美的標準來概括,要具備最起碼的4S性能,即隱型、超機動能力、超音速巡航能力、超級信息優勢等。

按老美劃設的標準,目前來看,俄羅斯曾在敘利亞戰場偶爾露了一回臉的蘇57戰鬥機,都不一定夠標準,因為其隱身性能存在較大的爭議,並非真正意義上的隱身戰鬥力。

(美F22)

事實上,用4S這個尺度來衡量,這世界上已經服役或正在研發途中的隱身戰鬥機,也即第5代戰鬥機,也就老美的F22戰鬥機和F35聯合攻擊戰鬥機,以及國內空軍與今年春節前服役的殲20戰鬥機,也就區區三型戰鬥(攻擊)機而已。

(美F35)

由此可見,整個符合4S標準的戰鬥機,有多麼的艱難困苦,日本曾搞了“心神”戰鬥機,但從網上流露出的圖片判斷,這玩意怎麼看都不像是第5代戰鬥機,其尺寸大小,似乎與國內的小強差不了多少,外型也非常粗糙,不夠細膩光滑,能跑多遠呢,倘若整出個短腿先生,又沒有多少戰鬥力,那還不如不搞呢!

(日“心神”讓三菱重工心神不寧)

這架從外觀判斷是T4教練機水平的“心神”,估計讓日本人折騰得夠嗆,然後,然後三菱重工搞的所謂第5代戰鬥機,就沒有了下文,似流星劃過天空復歸黯淡。

(伊朗征服者號)

還是老歐洲明智,知道自己不是搞這玩意的料,乾脆就放棄了第5代戰鬥機的研發,伊朗整出來的那架所謂第5代戰鬥機“征服者”號,只不過成了軍迷們飯後茶餘的談資,倘若這玩意也叫第5代戰鬥機的話,那第5代戰鬥機也他媽太容易整了。

(俄蘇57)

至於國內沈飛的殲31,既未被空軍看中,也未被海軍採購,在沒有正式成軍前,貌似第5代戰鬥機,但終歸算不得真正上的第5代戰鬥機,幸好有成飛,整出了殲10和殲20,否則,與國外的距離就差遠了。

(國內殲20)

國平軍史總結,國際上公認的第5代戰鬥機,只有區區三個型號,而且都已經正式服役了,即老美空軍的F22戰鬥機,海軍與海軍陸戰隊的F35聯合攻擊戰鬥機,以及國內空軍的殲20戰鬥機。

(國內殲31)

俄羅斯的蘇57戰鬥機,由於隱身性能存疑,是否真正意義上的第5代戰鬥機,在國際上存在較大的爭議。

至於國內的殲31戰鬥機,在空軍沒想法,海軍未採購的前提下,要達到是第5代戰鬥機的普遍共識,看來有一定的難度,至少目前情況是這樣。

本文由“國平軍史”發佈,圖片均下載網絡,特此聲明。


國平軍史


目前國際上總共出現了5款具備五代機特徵的機型,分別是美國的F-22,F-35,中國的殲20,殲31以及俄羅斯的SU57。這五款機型中,目前只有F-22,F-35和殲20已經服役,蘇57即將服役,殲31則還處在試飛測試階段。如果說目前國際上(主要是西方)公認的五代機,那麼只有F-22,F-35而已。箇中緣由,聽小兵給您說道說道。
圖為F-22“猛禽”
隱形戰機

所謂五代機,是指具備4S能力,即隱形,超音速巡航,超機動性,以及超強態勢感知和信息融合能力的新一代戰機,相比第四代戰機(俄標),擁有很大的優勢。F-22是世界上第一款,也是目前唯一一款具備完整4S能力的五代機,即使是師出同門的F-35,目前也不具備穩定的超音速巡航能力,只有換裝了增推型F-119發動機,單發推力達到22噸之後才能實現。
圖為F-35“閃電”
戰機

那為什麼國際上(西方)唯獨不承認殲20和蘇57是五代機呢?

其實原因很好理解:一方面,是西方老牌工業強國不認為憑藉中俄的工業實力能搞出五代機,畢竟即使是歐洲都是買的F-35才有隱形戰機用,他們自己研製不出來。另一方面,就是目前蘇57和殲20各方面信息都透露得很少,沒有什麼直接資料能夠證明二者具備了4S能力。相比F-22和F-35,殲20和蘇57顯得保密了很多,也更讓西方國家覺得中俄是底氣不足。
圖為蘇57

但無論歐美國家怎麼看殲20和蘇57,這二者都將是未來空戰的佼佼者。歐洲那些自視甚高說殲20和蘇57不是五代機,卻最後連五代機的驗證機都沒搞出來的國家,更多的是酸葡萄心裡,嫉妒心在作祟。這一點上,中俄比歐洲強多了,輪不到他們指指點點

圖為殲20“威龍”
戰機


兵者詭道也


現代全球五代機一共有五款,美國f22.f35.俄羅斯蘇57.咱中國有殲20,殲31。中國近幾年進步飛快,在跑步前進!期待第六代機有領先地步!!!


老步購物網


所謂公認,不過是有飛機制造能力的國家認可而已。

話語權掌握在航空工業發達國家手裡。

美加巴西,俄德法英意西班牙瑞典,中日。話語權比重還是美俄英法德意


天明遙遙山海關


國際上公認,這個標準就不存在。雖說各國都有客觀、清醒、有自知之明又懂技術的人,但好些國家裡聲音最大的都是敝帚自珍甚至夜郎自大的人群。要他們承認美國的F-22和F-35不難,但條件一定是把自家的那個也算進去。這就沒有公認了。

其實,五代機這個標準就是俄羅斯為王婆賣瓜,強行把自己並不領先的機型硬算上去的結果。雖說它同時也將美國先進機型算上,但無非是做個獎牌一起掛。嚴格來說,世界戰鬥機的發展現在只是第四代。

沒辦法,俄國人太能吹,整個攪亂了世界評價標準,連美國人也跟著用六代機來稱呼自己的下一代計劃了。現有的自然就成了五代機,你總不能看著俄國人吹自己是五代,還承認自己手裡只是第四代,那怎麼向那些完全不懂技術的總統、部長和大臣們解釋你技術領先呢。

另外,戰鬥機性能標準的評價非常複雜,只是民間軍迷圈個個成了專家,看看外形都能比出結果來,那就純屬娛樂了,到底有些機型算不算,不實戰就永遠是個謎。這又助長了都拿五代金牌往自己脖子上掛,反正你要能搞到一手的詳實數據證明它不算,也就算犯了法了。


吳戈


五代機相對於四代機,本質區別是隱身。

四代機可以改進發動機,雷達,網絡,但無法改變隱形的氣動。最多把反射面積從3-10個平方降到0.5-1個平方。

所以:

F22是完全符合標準的。

F35.J20基本符合標準。

蘇57,看著那個肉眼都可以看見的發動機風扇,我真不知道該怎麼評價。


yyyysssswwww


先說一下怎麼會有五代戰鬥機這個劃分標準呢?對於歐美來說純粹就是被逼無奈。因為按照之前的戰鬥機劃代方式,諸如F-15和蘇-27之類的戰鬥機都被稱為三代戰鬥機,所以F-22A戰鬥機出來之後就理所當然的成為四代戰鬥機了,這個是被世界公認的。

但是偏偏有人出來攪局了,這就是俄羅斯,當俄羅斯的蘇-57或者說T-50正在研製的時候,俄羅斯把這款戰鬥機劃分成了五代戰鬥機,而蘇-27之類的機型也被升格為了四代戰鬥機。如此一來歐美的戰鬥機全部不俄羅斯的低了一檔,這個不行,最終歐美戰鬥機也不得不提了一檔,這就出現了歐美戰鬥機沒有第三代的型號了。

言歸正傳,如今世界公認的五代戰鬥機有三種,F-22A是開天闢地之作,F-22A猛禽戰鬥機的誕生設計了世界五代戰鬥機的標準:超音速巡航,超視距打擊,超機動能力和隱身能力。



美國除了F-22A之外還研製了新一代的五代戰鬥機,這就是洛克希德馬丁公司的F-35閃電II,這也是世界公認的五代戰鬥機,不過有一項能力卻不足,就是其中的超音速巡航能力。


除了美國的兩款機型之外,中國研製的殲-20戰鬥機也是公認的第五代戰鬥機,同樣具備F-22A設定的五代戰鬥機的標準。

最後還有一款蘇-57戰鬥機,這款戰鬥機算不算五代機有很大的爭論,主要是因為這款機型缺乏五代戰鬥機最主要的一個標準,這就是隱身能力,所以如果這個也算五代機,那世界上就有四款對應的機型了。


F-22A,F-35和殲-20是世界公認的五代戰鬥機,蘇-57比較有爭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