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伯溫筆下最有名的六幅書法,最後兩幅直追「草聖」張旭

劉伯溫筆下最有名的六幅書法,最後兩幅直追“草聖”張旭

劉伯溫

劉伯溫,名基,真名劉基,伯溫是他的字。歷史上的劉伯溫,作為明朝皇帝朱元璋的一號軍師,可謂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是一個跟諸葛亮一樣的半神仙,正如民間流傳的一句話:“三分天下諸葛亮,一統江山劉伯溫;前朝軍師諸葛亮,後朝軍師劉伯溫。”他以神機妙算、運籌帷幄而著稱於世。

劉伯溫的書法存世的並不多,但都算得上是精品。他對真、行、草書都有所涉獵,並且特別擅長寫行草書,遒媚高雅、清麗秀美,他的書法受到趙孟頫和二王書法影響最為深遠。下面小編精選了劉伯溫筆下最有名的六幅最有名的書法,難得一見的真跡,最後兩幅草書直追唐代“草聖”張旭。

劉伯溫筆下最有名的六幅書法,最後兩幅直追“草聖”張旭

劉伯溫題跋

上面這幅字是劉伯溫給一件草書寫的題跋,他在文中說有人拿來草書飲中八仙歌請他題寫,但他只知八仙歌而不識草書,這話說得倒是很套路。

劉伯溫的這幅字寫得蒼勁樸拙,筆筆落在實處,很有顏體之風。沒有仙氣,倒是很接地氣。

劉伯溫筆下最有名的六幅書法,最後兩幅直追“草聖”張旭

明 劉伯溫《行書春興詩八首》

這幅字中有“劉基頓首”四字,是劉伯溫在元至正十六年春,自撰並用行楷繕寫的七律八首。那時候劉伯溫正羈管紹興,過的是“放浪山水,以詩文自娛”的生活。

從全書行文中可以看出,這幅字有著很強的趙孟頫行書之風,但也有劉伯溫的筆跡特徵。甚至有人將這幅字稱作是劉伯溫最牛行書。

劉伯溫筆下最有名的六幅書法,最後兩幅直追“草聖”張旭

明 劉伯溫《行書春興詩八首》

在金庸先生寫的小說中,最初朱元璋被稱作是明教的首領,所以後來才把國號定為了大明。其實,歷史中大明朝跟明教確實有幾分關係,但這層關係並不是來自朱元璋,而是劉伯溫。

劉伯溫在年輕的時候,得到過一部奇書,《六甲天書》,而這本書正是來源於明教這一組織。於是,他加入了明教,在明教組織中學到了許多類似奇門遁甲類的技能。“大明”正是劉伯溫投奔朱元璋後建議朱元璋改的這一國號。

劉伯溫筆下最有名的六幅書法,最後兩幅直追“草聖”張旭

劉伯溫書法

劉伯溫還是一個文學家,他寫的很多文章都有一種寓言味兒。而當他的名聲流傳至民間後,他寫的寓言竟然變成了預言,經過長時間積累,他也成了“前知五百年,後知五百年”的半神仙。

比如他有一篇文章叫《賣柑者言》,文中劉伯溫虛構了一個把已經壞掉的柑橘包裝得很好看的奸商,以此來諷刺當時的統治者。直到今天,劉伯溫描述的這種買柑橘的人竟然還真的存在著:奸商把壞掉的橘子裡面注入蠟,以次充好,坑害別人。

劉伯溫筆下最有名的六幅書法,最後兩幅直追“草聖”張旭

劉伯溫草書

就像劉伯溫這樣能預知未來的半仙,按理說一輩子應該活得很自在瀟灑。就像當初的張良,范蠡當初的功成身退一樣。劉伯溫其實也屬於這種人,大明朝建國後不久,被封為“誠意伯”後,他就辭官隱居,回到了老家浙江青天。

朱元璋封他為“誠意伯”確實沒錯,劉伯溫確實一個非常真誠,非常實在的人。然而,越是這麼實在的人,就越喜歡仗義執言,越容易得罪人。他得罪的正是最不該得罪的人。

劉伯溫筆下最有名的六幅書法,最後兩幅直追“草聖”張旭

劉伯溫草書

朱元璋想讓胡惟庸做丞相,於是他想聽聽劉伯溫有什麼看法,劉伯溫是實在人啊,於是劉伯溫就打了個比方,說丞相好比駕車的馬,讓胡惟庸駕轅,車沒準就翻了……

史實證明,劉伯溫的這次寓言也對了。然而,他的這份耿直實在的性格卻要了他的命。就在他65歲那年,得了一次風寒,後來被胡惟庸派去的御醫關照後,很快就一命嗚呼了。

死之前,他還讓兒子把那本天書交給了皇上,並要求劉家子孫從此以後不得再碰這門學問。

劉伯溫筆下最有名的六幅書法,最後兩幅直追“草聖”張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