赞叹福生,作念祸生,烦恼病生

一、 称赞感慨,福气就来了

1852年秋天,屠格涅夫有一次上山砍柴打猎时,无意中捡到了一本《现代人》的杂志。

杂志很旧了,他随手翻了几页,发现其中有一篇名为《童年》的小说实在是精彩极了,虽然作者是个名不见经传的新人,却也忍不住一读再读。

屠格涅夫经过几番寻找,终于找到了作者的姑母。屠格涅夫告诉其姑母,“您一定要让你的侄儿坚持写下去,他的前途不可限量!

姑母很快就写信告诉自己的侄儿,“你的那篇《童年》引起了很大的轰动,就连大名鼎鼎的屠格涅夫也逢人便称赞你呢!”

作者收到姑母的信后惊喜若狂,于是一发而不可收地写了下去,一位世界伟人由此诞生。

赞叹福生,作念祸生,烦恼病生


列夫·托尔斯泰


他就是列夫·托尔斯泰。

1882年屠格涅夫与世长辞的噩耗传来,托尔斯泰无比悲痛。他在给妻子写的信中说道,“我总是怀念着屠格涅夫,我深爱着他,我想把他的作品都读一遍……”

马克·吐温曾经说:“靠一句美好的赞扬我能活上两个月”。

屠格涅夫之于托尔斯泰,不仅仅是前辈,更是慧眼识英的伯乐。用真诚的称赞和鼓励,屠格涅夫也不仅收获了声望,更是与之结下了一生的友谊。

千万不要小看赞美,因为赞美不仅可以激发自信和希望,还可以在不经意间为自己种下福报的种子。

所以,让我们注意发现他人身上的优点和长处吧,不要吝惜你的赞美,你赞美了,收获的远远不止感恩。

赞叹福生,作念祸生,烦恼病生


屠格涅夫


二、 心生歹念,祸事就来了

“三言二拍”中曾经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

浙江嘉兴有个金富翁,生性吝啬,大家都叫他金剥皮。他特别不喜欢僧人,认为僧人只会伸手找人要东西,所以金剥皮视僧人为眼中之钉,舌中之刺。

金剥皮的妻子久久没有孩子,心下着急,于是去求了福善庵老僧,希望能求得子嗣一二。佛门有应,果然连生二子,且是俊秀。于是金剥皮的妻子就经常给福善庵的老僧一些柴火和米粮。

时间长了,金剥皮不能忍受妻子老是布施福善庵的和尚,于是心生歹念,把砒霜夹在点心的馅里,打算给和尚吃。

谁承想,老僧拿了那四个饼子没有舍得吃,金的两个九岁的儿子恰巧放学,到庵中顽耍。

赞叹福生,作念祸生,烦恼病生


图片源于网络

老和尚想道:“金家两位小官人,时常到此,没有什么请得他。今早金阿妈送我四个饼子还不曾动,放在橱柜里。何不将来热了,请他吃一杯茶?”于是就让徒弟把饼子热了热,一人两个,都吃了。

不一会儿,两个孩子一时齐叫肚子疼。急忙把两人送回家去,讲清缘由,金剥皮顿时就明白是怎么回事了。在须臾之间,孩子们七窍流血,呜呼哀哉,做了一对殇鬼。

毒死了两个孩子。金妻悲愤难抑,悬梁自缢。金富翁本人也又悲又惊,“得病上床,不勾七日,也死了”。

金剥皮歹心为恶、为富不仁,但是作恶灾祸必至,一家子骨肉活生生被拆散。“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辰未到。”虽说善恶报应不一定同步,但是歹念但凡一起,灾祸不管早晚,都会到来。

赞叹福生,作念祸生,烦恼病生


图片源于网络


三、 烦恼忧愁,疾病就来了

前段时间去医院,发现竟然有了心身疾病科。那么问题来了,身心疾病是什么?

护士告诉我,心身疾病是指心理因素在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的躯体疾病。也就是说,假如你因为工作学习压力过大,心理上时刻处于紧绷的状态,就觉得自己哪里都不舒服,后来就真的生病了,这种病就是心身疾病。

《五台山养生格言》有一条是这么说的:心意不端正,外邪就会侵入身体。外邪侵入身体的人多烦恼和埋怨。烦恼和埋怨一多,疾病就会发生

总而言之,负面情绪累积才是病症的根源。俗话说“养生先养心”就是此意。

赞叹福生,作念祸生,烦恼病生


图片源于网络


我们身体的病苦,大多都是因为心有所郁结,派遣不开,于是生了烦恼;而烦恼,就是冤亲债主。心里压抑着太多东西,看谁都不顺眼,给别人带去的也全都是烦恼,那么生活的主色调一定是灰暗阴翳的。

相反的,心病摘除,心结打开,所有纠结的、烦恼的、郁闷的全部排出去了,身体想不健康都难。

曾经看过一个令我印象深刻的采访,记者问一位百岁老人为什么能够健康长寿,那位精神依然矍铄的老人居然反问人家:“天天过这么开心的日子,为什么不健康长寿呢?”

所以要切记:人不可一直思绪万千,否则夜不能寐;人不可一直烦恼忧愁,否则疾病不约而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