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過去6年共資助學生5.2億人次 投入8864億元

新華網北京9月6日電(薛濤)今日,教育部新聞發佈會介紹2018年秋季開學前全國學生資助工作有關情況。教育部財務司副司長趙建軍表示,黨的十八大以來的6年間,全國共資助學生5.2億人次,資助經費總投入8864億元,資助經費成為國家一項重大的民生支出。

去年資助經費總投入1882億元

趙建軍表示,我國已經建立起覆蓋學前教育至研究生教育的、具有中國特色的學生資助政策體系。這些資助政策使學生資助工作做到了“三個全覆蓋”,即各個教育階段全覆蓋、公辦民辦學校全覆蓋、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全覆蓋,基本上實現了“不讓一個學生因家庭經濟困難而失學”的目標。

我國學生資助政策不是一成不變的,始終在不斷完善,體現在學生資助政策體系不斷完善、資助規模和經費保障能力顯著提升、資助內涵不斷豐富以及資助管理更加規範四個方面。

趙建軍說,“僅黨的十八大以來的6年間,我國新出臺資助政策6項,完善資助政策13項”。“2017年,全國資助學生9590萬人次,資助經費總投入1882億元,分別比2011年增長22%、92%”。

在會上,趙建軍呼籲媒體繼續關心關愛家庭經濟困難學生,關心學生資助事業的發展,擴大資助政策知曉度,“希望廣大家庭經濟困難的學生及其家長放心”。

“五個前移”“五個加強” 確保國家資助政策全面落地

全國學生資助管理中心主任田祖蔭介紹,今年,全國學生資助管理中心採取資助預警前移、宣傳時間前移、熱線電話開通時間前移、助學貸款辦理窗口前移和綠色通道前移五個措施,確保家庭經濟困難大學新生順利入學。

田祖蔭舉例說,在大學新生錄取階段,中心印發了984萬份《國家資助,助你飛翔——高校本專科學生資助政策簡介》宣傳摺頁,隨錄取通知書發給每一位高校新生,人手一冊。

“針對交通不便的山區、牧區等,以及貸款學生數量較多的縣、市(區),我們聯合國家開發行,將貸款受理點“下沉”至鄉鎮、村委、中心校、高中等,讓助學貸款辦理地點前移到學生家門口,既方便又快捷”,田祖蔭說。

此外,為了確保學生資助工作規範有序,全國學生資助管理中心對學生的個人隱私加強保護,對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認定工作加強指導,對辦理生源地信用助學貸款的學生和家長加強服務,對大學生合理消費加強引導,對學生資助各個環節工作加強規範。

例如,在助學貸款辦理方面,國家開發銀行為助學貸款辦理提供“三重保障”:各類學生全保障、貸款資金足額保障、已受助學生提前保障。

國家開發銀行扶貧金融事業部區域開發局副局長晁兵介紹:“今年我們貸款服務呈現三個特點,一是即來即辦,一次辦畢;二是無紙辦貸,手續簡便;三是助學助業無縫銜接”。

大數據成為精準資助的導航儀

在精準資助方面,山東省教育廳副巡視員荊戈介紹了該省的經驗:“從2017年起,我廳依託山東省標準化研究院提供技術支撐,啟動學生資助管理標準化建設,開展“學生資助行業標準化”研究,探索推進學生資助工作規範化、標準化管理,目前已經取得了初步成果,涉及行業管理和項目操作規範共34項標準,已發佈並實施”。

西安交通大學搭建了有智慧的大數據精準分析平臺。副校長鄭慶華稱,大數據平臺通過分析學生的消費金額、恩格爾係數、家庭經濟情況、致貧原因等26個指標,以及學生消費的位置參數和“貧困度”指數,提前發現新生中家庭經濟困難的學生,推薦資助標準,實行分檔資助,不讓一個家庭經濟困難新生掉隊。

“入學時,學校提前為325名申請綠色通道的新生髮放一份補助,鋪好一床被褥,還為張海迪式新生小嚴提前改造好愛心宿舍,讓困難新生無憂入學”,鄭慶華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