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火車的「大醫生」

修火車的“大醫生”

王開文(後)與同事檢修設備

這些年,王開文多次被同一個噩夢驚醒。在夢裡,他乘坐的火車失控從軌道上猛衝下來……

“這大概就是職業病吧!”作為機車(火車頭)調試和故障判斷方面的專家,28年來,王開文檢修了上千輛機車,但他依舊如履薄冰,不敢心懷一絲僥倖。

前不久,年近半百的王開文獲得了交通運輸部頒發的“全國交通技術能手”稱號,同批經評選獲得此榮譽的,全國只有167人。

4年前,山西人王開文從中國北車集團太原軌道交通裝備有限公司,來到神華鐵路貨車運輸有限責任公司滄州機車車輛維修分公司,彼時,這裡還未開展過維修機車(火車頭)的相關業務。

而今,作為公司技術扛鼎人,王開文帶領團隊先後開展“電制動記錄檢修”“機車故障顯示屏深度檢修”等多項創新項目,年節省檢修成本百萬元以上,更讓從零起步的滄州機車車輛維修分公司成為國家能源投資集團唯一具有承擔電力機車大修能力的基地,躋身國際一流行列。

為機車“做手術”

朔黃鐵路上,黃驊港直通神池南折返段,一列列滿載煤炭的火車晝夜往返不息。

據此幾百米處,便是機車的“手術室”——滄州機車車輛維修分公司的檢修聯合廠房。

機車經過一定時期的運轉,各零部件都會發生磨耗、變形或損壞,為使機車在良好狀態下穩定可靠地運行,延長使用期限,有計劃地檢查和檢修必不可少——這就是王開文的工作。這一行,他已幹了28年。

5月27日一早,調車機啟動,兩節身長33米、重達92噸的機車沿軌道緩緩駛入檢修聯合廠房,分解區、清潔區、塗裝區……各區域有條不紊地運轉起來。接下來的38個工作日裡,這兩個龐然大物在王開文及同事們手下,將迎來又一次的重生。

身穿工作服,頭戴安全帽,王開文認真進行著每一道工序:“根據機車不同公里數和行駛年限,機車檢修分為輔修、小修、中修和大修。此次檢修,是機車檢修中工作量最繁重的大修。”

如果把機車大修比作一臺手術的話,那“醫生”王開文所要做的,就是讓這些龐然大物“脫胎換骨”。

碩大的機車由不計其數的大小零件組成,“手術”中,王開文要將這些一一拆解下來,甚至要精細到每一顆螺絲。再經過清潔、車體檢修、塗裝、轉向架檢修、組裝、調試、試運等一系列環節,並將這些零件重新組裝。

自此,機車獲得重生。

修火車的“大醫生”

如履薄冰

在王開文創新工作室裡,經過5個小時的作業,3D打印機成功完成了一個直徑5釐米的圓柱形機車零部件。它將被放至機車關鍵部位,用來防止異物進入管路,防患於未然。

“小部件能解決大問題,也能成為大問題。”在碩大的機車面前,這個小小的零部件雖然毫不起眼,卻一度讓王開文頗為頭疼,“這個零部件在市面上沒有成品,過去要向其他公司定做,且數量有限。不但成本高,還延長了工作週期。”

想到利用3D打印技術的,正是成立於2016年,以王開文名字命名的創新工作室團隊成員們。

這些年,以王開文為主導的創新工作室,成為公司進行機車檢修的智囊團——先後完成“B R4B”型電制動記錄儀的深度檢修、輪緣潤滑控制器檢修、琴鍵開關檢修等多個自主檢修項目;多次解決“S S4B”型機車“主接地”誤動作、機車“無顯示跳主斷”等疑難電氣故障;研究制定交、直流機車的重聯試運方案;開展“S S4B”型機車在線診斷系統科技創新項目……

然而就在4年前,王開文剛剛來到滄州機車車輛維修分公司時,這個公司對於機車維修還是個“門外漢”。維修工作只能委託給其他單位,要把機車運到洛陽、太原等地,路途遠、週期長、交接工作繁瑣。

翌年,王開文帶領團隊開始機車試修,在成千上萬的零部件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才成就了現在的成績。

王開文常說:“廠內是質量,廠外是安全。”這些年,他多次被同樣的噩夢驚醒,在夢裡,他乘坐的火車失控從軌道上猛衝下來……“這大概就是職業病吧!”作為機車調試和故障判斷方面的專家,王開文檢修過上千輛機車,但他依舊如履薄冰,不敢心懷一絲僥倖。

修火車的“大醫生”

付出與回報

修理機車,王開文駕輕就熟,甚至只憑聲響,就能準確判斷機車工作狀態,找出問題所在。

公司裡的年輕人嘖嘖稱奇,而瞭解他的人知道,這些年,王開文沒正經休過週末,“不是在車間,就是在去往車間的路上”;過去,“B R4B”型電制動記錄儀的檢修工作,只能委託其他單位進行,王開文帶領團隊成員,在車間裡呆了20多天,拆解、研究、設計圖紙、反覆試驗,最終破解出自主檢修密碼;女兒高考那年,他直到忙完手頭工作,才在高考頭一天趕回家;去年大年初一,父親突發疾病被送往醫院急救,而王開文事後才得知,只能在他鄉的工廠裡心憂、祈禱……

任何付出,都會在恰當的時候收穫回報。

如今,滄州機車車輛檢修分公司技術日臻完善,設計年大修電力機車120臺,鐵路貨車廠修3000輛,車輛段修12000輛,不但實現了“S S4B”型電力機車和神華號“HX D1”型電力機車的自主檢修,還成為國家能源投資集團唯一具有承擔電力機車大修能力的基地,躋身國際一流行列。

每天,王開文依然要面對層出不窮的技術挑戰,“精益求精,心無旁騖。”王開文把這條看似簡單的信念貫穿於職業生涯,付出著艱辛和汗水。流淌的歲月裡,王開文帶領他的工作室團隊,在技術海洋裡輾轉騰挪,為機車解決“疑難雜症”,讓機車重獲新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