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山史韻」特殊的水碾房

慶祝改革開放40週年·自治區成立60週年

「灵山史韵」特殊的水碾房
「灵山史韵」特殊的水碾房

上世紀20年代,在靈山縣佛子鎮馬肚塘村邊的淡村江建有一間水碾房。這間水碾房與其他水碾房表面看無什麼區別,但深究下去,其實有大的意義和作用在裡面。

上世紀20年代建這間水碾房的主人,就是馬肚塘村的劉義壽。劉義壽看到馬肚塘鄰近的佛子嶺、鴨子遼、羅狄塘、象棋塘、譚家營等村的村民用人力整天都在家裡“噠、噠、噠……”的舂米,一天最多能舂50市斤稻穀,費時又費力。劉義壽粗略估算了一下,6個村共有200多農戶約200畝田,產稻穀約有8萬斤。他想,如能建一個水碾房便可緩解不少村民舂米難的問題。於是,在1925年,他就選了一處離本村外約一公里的水渠邊,建一間房子作碾米,利用淡村江紅泥塘水庫流出來的水,做一個大水車,帶轉小輪來碾米,約兩個半小時可碾100斤稻穀,全天可碾400至500斤,碾一百斤谷收2斤米作加工費,來碾米的人絡繹不絕。就當時的條件來講,有了這間水碾房,大大緩解了周邊群眾舂米難的問題。

1939年,由於劉義壽在村裡經常幫人家做紅白事的禮儀事務很忙,無暇顧及水碾房的工作,便把水碾房交由本村的劉義方接管經營。

1947年的一天下午6點鐘左右,來水碾房碾米的人都離去了,劉義方準備要回家去,這時突然來了一位客人,此人頭戴草帽,衣著普通,講本地話,與農民的打扮一模一樣,對劉義方說:“大哥,還未回去嗎?”“準備囉,有何關照。”“沒什麼,見你快收工了,來這裡玩玩的。”這位客人接著就靠近劉義方耳邊低聲自我介紹說:“我姓陳,是本縣共產黨地下組織的交通員,是屬於梁振威領導的大隊。”接著就聊到正題。陳說:“現在,國民黨反動派對共產黨地下組織查得很嚴,很難找個合適的地方作聯絡點,我想在你這裡建立一個聯絡點,不知大哥你肯冇?”劉義方回答說:“哎呀!我這處不安全啊,每天來碾米的人許多,出出進進,容易暴露呢,萬一有什麼閃失,我們性命難保啊!”陳說:“你不用怕,我瞭解你的為人,你是村裡人際關係很好的人,我相信無人會揭你,並且我們的工作是相當秘密的,不輕易暴露的,我們是以你這水碾房碾米作為掩護,分散敵人的注意力,便於我們工作聯繫。”經過陳交通員的一番耐心解釋,打消了劉義方的顧慮,劉義方最終答應了以此房作為聯絡點,在此開會、上傳下達信息、研究工作、互通情報等發揮了重要作用。

有一次,上級黨組織派一名交通員到佛子鄉轉達上級指示精神,國民黨反動派不知從哪裡得知這一情況,便派出一幫人手拿這名交通員的照片到佛子鄉各村去搜捕,唯獨水碾房不去搜捕,結果搜了一天也搜不到他而灰漏漏地回去了。搜捕隊萬萬沒想到,交通員就隱藏在水碾房裡安然無恙,順利地完成了上級指派的任務。

進入上世紀60年代後,由於水資源的短缺,該水碾房已經無法正常碾米而停業,碾米加工已由譚蒙山的水碾房所取代。隨著年代的變化,後來水碾米由柴油、交流電碾米取代了。(本文根據劉義宣口述、中共靈山縣黨史大事記整理)

「灵山史韵」特殊的水碾房
「灵山史韵」特殊的水碾房「灵山史韵」特殊的水碾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