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脫貧攻堅」付出汗水終見彩虹~

慶祝改革開放40週年·自治區成立60週年

「脱贫攻坚」付出汗水终见彩虹~

見到靈山縣檀圩鎮華屏村村民勞祥先時,他正在牛棚裡忙著清理牛糞,忙著用剛割回來的新鮮牧草喂牛。勞祥先不時充滿愛憐地摸摸小牛犢的背、大母牛的頭,口裡喃喃地道:“吃多點,要爭氣啊,我們全家人的希望全靠你們了。”說著,擦了擦滿頭的淋漓大汗,高興地笑笑。

「脱贫攻坚」付出汗水终见彩虹~

勞祥先有4個女兒兩個兒子,在2015年底精準識別確定為“十三五”貧困戶時,他的兩個大女兒外嫁把戶口遷出華屏村了,所以家裡的戶口本上只剩下勞祥先夫妻倆和兩個兒子、兩個女兒,共6口人。而勞祥先的愛人於2013年患糖尿病和腦梗塞,至2015年時已經住過3次院,把家底掏空,並借債10萬元。當時4個兒女有3個在讀書,特別是大兒子勞開武,2013年考上欽州學院,每年學費和伙食費要兩萬元左右,生活舉步維艱。

因病因學致貧,勞祥先感受到生活的巨大壓力,一時手足無措。

如何摘掉“窮帽子”,讓一家人走出生活困境?勞祥先思考這個問題。面對困難,他拒絕“等靠要”,決心依靠自己的雙手和黨的好政策,用實際行動實現脫貧致富。

「脱贫攻坚」付出汗水终见彩虹~

當時派駐華屏村第一書記的市安監局幹部葉復科是勞祥先一家的幫扶人,看到勞祥先2015年時就養有母牛,葉復科動員勞祥先養肉牛。

雖然缺乏資金,但勞祥先立志脫貧的決心矢志不移。2016年,在市、縣、鎮脫貧幫扶人的指引下,勞祥先養起3頭黃牛,當年除本收入7000元。2017年,他獲得政府產業獎補2.5萬元,再從朋友那裡借來幾萬元,建起了一個50平方米的牛場,擴大養殖規模,又養起黃牛14頭。勞祥先勤學養殖技術,借鑑他人的成功經驗,為了讓牛快長體壯,他日夜奔波,又是種草割草,又是清欄消毒。功夫不負有心人,付出總有回報,這一年他僅養牛一項就純收入1.8萬元。當年年底,勞祥先家摘掉貧困帽,生活向他家展開了微笑。“很感謝市、縣、鎮政府的幫扶和支持,要不然,養牛場能不能建起來,牛能不能養起來,還要打個問號。”勞祥先說。如今他4個子女除了1個還在讀書之外,有3個已畢業到了廣東打工,年收入也有8萬多元。

記者採訪他時,他說:“以前一直為生活發愁,現在養牛賺了錢,簡直不敢相信。”問起他下一步的打算,他說:“去年14頭牛賣了11頭,留了3頭,後來又補充了兩頭,變成了5頭。不久將增加5頭,發展到10頭,牛場要由原來的50平方米擴大到100平方米。”

隨著收入的增加,勞祥先一家人的生活條件日益改善。已經脫貧致富的勞祥先不忘回報社會,幫助其他村民脫貧致富。他告訴記者,他將向同村及其他村民傳授養牛經驗,並幫助他們聯繫買家。(陸銘)

「脱贫攻坚」付出汗水终见彩虹~

脫貧榜樣

「脱贫攻坚」付出汗水终见彩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