汶川十年:當年全國湊出80架直升機,如今解放軍就有超1000架

2018年5月12日是一個令人難忘的日子,在十年前的這一天,汶川發生了8.0級強震。由於災區山高人稠,道路多被損壞,所以直升機就成為了打開生命之門的唯一鑰匙。當時直升機主要來自兩方面:各大軍區派遣的陸航直升機和民航系統的直升機。其中有80架直升機在救災期間飛行了4000多架次,既發揮出無可替代的巨大作用,也愈發凸顯我國直升機在數量和質量上的巨大短板。如今十年過去了,國產直升機無論數量還是質量,都取得了巨大發展。早在2016年8月,解放軍陸航部隊就舉行了第1000架直升機接裝儀式。而現在,據美國媒體報道,解放軍陸航部隊的規模已經兩倍於南亞某大國,成為世界第二大陸航強國。而在這成績的背後,卻有無數的人默默奉獻,造就了今天中國陸航的強大。

汶川十年:當年全國湊出80架直升機,如今解放軍就有超1000架

早在80年代,直升機機降部隊正式從空降兵部隊中分離,成為解放軍陸軍中的一份子。只不過在那個年代,中國陸航裝備十分落後,主力還是老舊不堪的直-5,唯一能上得了檯面的米-6直升機,數量卻只有個位數。隨著中美兩國進入蜜月期,解放軍終於有機會引進西方先進直升機。我國於1985年引進了24架美製S-70C“黑鷹”直升機。該機性能十分優越,雖然披著“民用”的外衣,但其性能和軍用型S-70基本沒啥區別,可以說從直-5到S-70的跨度,要比90年代從殲-7到蘇-27的跨度還要大。

30年來,憑藉其極高的出勤率、可靠性和高原性能,S-70幾乎參與瞭解放軍所有的高原演習和非戰爭重大行動。儘管在1991年,兩位將軍因天氣原因墜機身亡,但在歷次地震救災、高原雪災中表現優異,深受解放軍內部的好評。在米-17V5/V7到來前,“黑鷹”都是我軍執行高原任務的唯一選擇。如果不是國際形勢的變化,中國的“黑鷹”絕不止這24架。

汶川十年:當年全國湊出80架直升機,如今解放軍就有超1000架

90年代中俄軍貿的大門重啟,琳琅滿目的各式武器讓那一代解放軍軍人看花了眼。自然米-8家族就成為了這一時期中國陸航引進的重點裝備。不過這時出口的主力軍已是米-17系列。90年代初,解放軍首批引進了60架米-17,其中後35架更換為性能更好的米-171。但由於俄羅斯發動機技術不過關,導致這批飛機無法在高原執行任務。直到2003年米-171V5的引進,黑鷹直升機終於在高原地區有了“伴兒”。

隨著航空工業的不斷髮展,陸航部隊從2011年開始批量採購直-8B,和米-17系列配合使用,使得我軍大中型直升機總數接近300架。陸航的直-8B除了使用近似黑色的深墨綠色塗裝之外,在外觀上最大的特徵是取消了水上起降的浮筒以減輕重量,其內部航電設備比米-17系列有明顯提升。

汶川十年:當年全國湊出80架直升機,如今解放軍就有超1000架

2012年,互聯網傳出消息,中國新型通用直升機直-20在東北某機場首飛成功。從網上流傳的照片來看,該飛機採用了和黑鷹直升機一樣的低尾梁結構,相對於直-8系列來說擁有更強的野戰起降能力。同時機艙設計也和S-70直升機類似,採用了側門進出方式,雖然不像米-17、直-8那樣能在艙內搭載輕型裝備。但從美軍使用S-70直升機的情況上來看,這一點無傷大雅,畢竟直升機能裝下的東西,基本上都能吊運。

汶川十年:當年全國湊出80架直升機,如今解放軍就有超1000架

​但不可否認的是,解放軍陸航部隊無論在作戰經驗還是裝備數量上,與美國相比仍存在著巨大差距。解放軍陸航部隊直到現在都沒有經過實戰的洗禮,非常欠缺美軍在越南,蘇軍在阿富汗進行常規兵力投放的經驗。同時,我國大中型直升機需求仍然較大,單單依靠直8G(直18)根本滿足不了部隊的需求。不過小夥伴們也別擔心,我國的直-20已經在高原上進行試飛了。至於陸航部隊啥時候能擁有米-26這種大型直升機,那就看中俄聯合開發的重型直升機啥時候能完成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