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級計算機和廣東有若「魚和水」

超級計算機和廣東有若“魚和水”

“黑箱子”是深圳超算中心的主機系統——曙光超級計算機。南方日報記者 魯力 攝

■開欄的話

今年是改革開放40週年,廣東走到了從各個突破到系統創新的關鍵節點,最需要做好的是由高速增長轉向高質量發展。高質量的科技供給,是高質量發展的強大動能,我省要實現從創新大省到創新強省的轉變,必須強筋壯骨、強核補芯,推動科技創新能力從量的積累向質的飛躍、從點的突破向系統提升轉變。目前,在廣東,一批科技大裝置、國家重點實驗室正在搶抓新一輪世界科技革命浪潮的機遇,攀登全球價值鏈的最高端。從今日起,南方日報“向上突圍”融媒體項目將推出“來自實驗室的一線報告”系列報道,走進實驗室現場,帶來科技前沿的一線報告,尋找我省新一輪改革開放中的創新動力。敬請垂注。

登記完證件號碼,帶上“來訪人員證”,超算中心市場部的工作人員便將記者帶到一棟四層樓高的方形深灰色建築前,這是國家超級計算深圳中心(下簡稱“深圳超算中心”)的核心所在地——機房大樓。穿過幾道玻璃門,走上二樓,越過“系統運行監控室”,記者便來到灰色大樓的“心臟”——機房。走進去,機器轟鳴聲接連不斷,一排排高大的“黑箱子”上紅綠指示燈閃爍不停。

這些“黑箱子”便是深圳超算中心的主機系統——曙光超級計算機,實測雙精度浮點計算超過千萬億次的超級計算機。未來,每秒可進行百億億次計算的超級計算機——E級計算機也將落戶深圳超算中心,計算能力可提升1000倍。

作為深圳建市以來政府投資建設的最大科技基礎設施,看起來有些神秘的超級計算機能做什麼呢?

憑藉強大的計算能力,深圳超算中心在廣東可謂“如魚得水”,其計算資源被廣泛應用於氣象預報、科研、基因測序、工業仿真等關鍵領域,不僅使預報高級別颱風預警信號的時間從“提前2個小時”提升至“提前10多分鐘”,助力深圳成為行車平均速度最快的一線城市,還成為華大基因、華強動漫、大疆創新等深圳創新標杆企業的動力引擎,堪稱粵港澳大灣區的科技創新“加速器”。

計算資源綜合利用率全國最高

超級計算機是計算機中功能最強、運算速度最快、存儲容量最大的一類計算機,多用於國家高科技領域和尖端技術研究,其運算能力也是一個國家最高科研水平的重要標誌之一。

當前深圳超算中心所使用的曙光6000,是實測雙精度浮點計算超過千萬億次的超級計算機,其最大浮點性能達1271萬億次/秒,雙精度浮點處理性能超過每秒2400萬億次,系統總內存容量232TB。在近期擴容升級完成後,該中心將形成千臺四路機架式服務器和GPU服務器的服務器集群,超過20PB的全新存儲系統。

“換句話說,這臺超級計算機運算能力,相當於20萬臺個人電腦能力的總和,而其存儲能力相當於80個國家圖書館的藏書量。”深圳超算中心工作人員介紹。

然而,擁有超算能力和能充分利用超算是兩回事。深圳超算中心的計算資源利用率有多高?

“目前我們超級計算機的計算能力利用率已經完全飽和,綜合利用率全國最高,已經是滿負荷運轉了。”深圳超算中心相關負責人介紹。深圳超算中心堅持“有所為、有所不為”的市場策略,現已成為全球唯一向社會提供高性能計算、雲計算和IDC等多元化業務服務的超算中心,計算資源廣泛應用於氣象、科研、工業等關鍵領域。

服務大灣區城市群公共事務

據悉,深圳超算中心即將推出國內第一個超級計算雲平臺——深圳市城市公共服務雲平臺,致力於為粵港澳大灣區,乃至全國的政企單位、科研機構、個人用戶提供高可靠的雲計算服務和高性能計算服務。

近年來,依託高性能計算,深圳超算中心創造性的將超算資源應用於雲計算服務,並獲2013年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除了深圳市雲計算公共服務平臺外,深圳超算中心已開發完成政務雲、健康雲、教育雲、以及電子賬單和應用商店等“十三雲一單一店”,為政府機構、企事業單位、家庭和個人提供安全的虛擬網絡空間以及各類豐富的雲應用服務,機構用戶超過2萬家,個人用戶超過1200萬人。

這也意味著,置身於粵港澳大灣區城市群,不論是上學讀書、家長互動,還是交通出行、去政府部門辦事、看病掛號,都和深圳超算中心脫不開干係。

更值得一提的是,藉助功能強大的雲平臺,深圳超算中心還大幅降低廣大中小企業信息化建設准入門檻。

為技術創新插上堅強的翅膀

“作為全球創新高地,超級計算機與廣東有若‘魚和水’,有效利用超級計算機支撐、引領技術創新,將大大提高技術創新效率,為技術創新飛越死亡谷,插上堅強的翅膀。”國家超級計算深圳中心主任馮聖中表示。

深圳作為科技創新之城,建設了鵬城實驗室、南方科大等一大批頂級科研機構,他們在產業、科研和公共服務方面對高性能計算需求巨大。深圳超算中心作為國家最早成立的國家級超級計算中心之一,現已成為國內計算資源利用率最高的超算中心。

在馮聖中看來,科技創新包括知識創新、技術創新、產品創新和商業模式創新等多個層面。改革開放40年來,國家在知識創新、產品創新和商業模式創新方面成就顯著,商業模式創新已成為全球學習的樣本。但在技術創新方面與美、歐、日等發達國家和地區還存在差距,部分領域差距還有進一步加大的趨勢。如何促進技術創新是落實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關鍵,也是未來中國發展的核心問題。超級計算機多用於國家高科技領域和尖端技術創新,是技術創新的重要基礎設施,也被稱為“技術創新和科學發現的加速器”。

自成立以來,深圳超算中心在科學計算、工程計算、雲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以及動漫渲染等領域做出了卓越的貢獻。但目前中心計算資源已超負荷運轉,遠不能滿足深圳和粵港澳大灣區的科技創新發展需求。

據馮聖中介紹,目前深圳超算中心正在積極籌劃參與國家科技部E級計算機研發項目,並有望成為科技部首批E級計算機聯合研發城市,E級機落戶深圳後,運算能力千倍提升,對粵港澳大灣區的發展將提供強力的支撐。

南方日報記者 李鳳祥 杜豔

策劃:謝思佳 盧軼 統籌:袁佩如

■實驗室數據

●深圳超算中心佔地1.2萬平方米,建築面積4.34萬平方米,變壓器總容量26200KVA,由三路市電接入,配備由18臺UPS組成的不間斷電源系統和與總容量相等的備用柴油發電機組,電力持續供應保證達99.999%,被工信部評為全國首批5A級機房。

●深圳超算中心累計申請國內專利和知識產權36項,發表論文32篇,承擔國家和省市級科研項目37項,曾獲2013年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深圳超算中心已開發完成政務雲、健康雲、教育雲、工業雲、測試雲、檔案雲、氣象雲、備份雲、警務雲、招標雲、渲染雲、血液雲、工程大數據雲以及電子賬單、應用商店等“十三雲一單一店”,為政府機構、企事業單位、家庭和個人提供安全的虛擬網絡空間以及各類豐富的雲應用服務,機構用戶超過2萬家,個人用戶超過1200萬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