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證了山城發展,承載著張垣人記憶的張家口解放橋實拍


上世紀30年代,張家口橋東和橋西車馬行人過河艱難。1930年冬,當時的察哈爾省決定在來往車輛較多的橋西大河套東口到橋東馬路街與北市場北端的大豁口處建橋。因當時財力不足,時任察哈爾省主席劉翼飛向張學良請求撥款相助,張學良很快撥來資金。

1931年,河道解凍後開始施工,但選定的地址河床太寬,財力依舊不足,只得從大河套東口定點,向東造了一座九孔八墩鋼筋混凝土橋,並取名“漢卿橋”,這是大清河上建起的第四座橋。

1939年,偽蒙疆政府在漢卿橋北20米處增建一座木排架橋,兩橋並用,分上下道,並改名“中央大橋”。 1945年8月,張家口市人民政府將“中央大橋”改名為“解放橋”。

隨後的歲月裡,這座貫通城市東西的橋幾經改造,特別是1987年9月20日至1988年9月14日改造後,南北兩橋合為一體,橋面全寬達38.6米,橋樑全長112.67米,共計14孔,每孔跨度為8.5米。

2009年,針對中心市區交通擁堵現象,張家口市政府再次對解放橋進行拓寬改造。在保留原橋結構基礎上,拓寬修整完善橋墩基礎及橋樑上部結構,橋寬增至44米。改建後,解放橋整體呈飛燕造型斜拉橋形式,更富時代氣息。

大家現在看到的就是幾經改建、擴建後的張家口解放橋及其附近的景觀照片。

解放橋見證了張家口由小到大、由弱到強艱難發展的歷史。 解放橋承載著許許多多張家口人或美好或心酸的往事的記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