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媽媽手中的縫紉機,滿載著全家人的幸福與希望

農村媽媽手中的縫紉機,滿載著全家人的幸福與希望

隨著歷史的沉澱,幾十年間,一些傳統的老物件幾乎都不見了蹤影,唯獨媽媽經常用的那臺彌足珍貴的縫紉機還一直跟隨著她。

上世紀80年代,農村生活物資匱乏,身處海拔1700米的小鄉村更是缺衣少食,一家老小穿的衣服,幾乎是老大難的問題,由於山大溝深,交通不便,很多年份一件衣服修修補補就是1-3年,可想而知當時有一臺縫紉機是多麼珍貴。

母親的那個年代,農村物質生活極其匱乏,大物件就是:手錶,收音機,自行車,縫紉機。媽媽擁有的這臺縫紉機,是經過多年省吃儉用買來的。那個時候誰家裡能買一臺縫紉機就算很了不得了,相當於現在家裡置辦了一臺洗衣機,平板電視機什麼的?真是不好比較,因為這件東西得來的太不容易了,因而對它非常珍貴寶貝起來。

農村媽媽手中的縫紉機,滿載著全家人的幸福與希望

後來,媽媽就用這臺縫紉機為全家人縫補製作衣服,要知道,這是一件多麼值得炫耀的事啊,有多少農村人家兒買不上縫紉機,穿的衣服只能用手針一針一針地縫製。

記得那時媽媽除了白天下地幹活,晚上閒暇時就坐在縫紉機旁,將蒐集來的舊衣服,舊布塊拿來為全家人縫補衣服,可能是那個時候,大家的生活水平都不算高,每個同齡的農村小朋友穿的衣服都帶著補丁,只要乾淨整齊就行,就沒有更高的要求了。

隨著時間的推移,媽媽操作縫紉機的技能也提高了,所以,會找來舊衣服,舊布塊,用綵線往窗簾、門簾上繡上喜鵲、蝴蝶、牡丹等圖案,這臺縫紉機跟隨了我的童年、少年、青年,有許多農村回憶都可以在它的身上尋找到痕跡。

農村媽媽手中的縫紉機,滿載著全家人的幸福與希望

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農村童年時代冬天穿的棉衣棉褲,都是媽媽用它做的,還有就是那時候用舊衣服為我們改制的書包,玩的沙包等,想想看,值得讓人動情、讓人回憶、讓人深思的東西怎麼捨得丟棄呢。它不僅為全家人帶來了溫暖,更給全家人帶來了喜悅。

掐指一算,農村這臺縫紉機已經有30多個年頭了,現在還在使用,而且一樣非常好用,縫補箇舊衣服,織個褥單、被罩、枕頭套的經常會用到它,看著我們驚喜的樣子,母親也會抿著嘴將笑意掛在臉上。與此同時,讓人不僅又回想起那個物資匱乏的年代裡,媽媽用這臺縫紉機給全家人帶來的溫暖和喜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