壽寧視點之清華才女「詩讚」西浦

“兩岸農家煙漠漠,十橋風景柳依依;金鐘山下流芳遠,攬勝遊蹤客忘歸。”

這裡是福建省壽寧縣的西浦村,被稱為“廊橋水鄉,狀元故里”,據說南宋時期出過一個狀元,歷朝歷代共還出過18位進士,這裡經久不衰的文化奠就了古意盎然的人文風物,也留下了許多名勝古蹟和經典民居。初到西浦,我就被這裡悠久的歷史,特有的風物和淳樸的民風地吸引了。

寿宁视点之清华才女“诗赞”西浦

枝壯蔭濃老樹身,狀元裁種史傳真。後昆到此猶難忘,勵志當如祖輩人。

這棵樹就是傳說中南宋繆蟾進京趕考前為了不讓母親過度思念自己而種下的,後來繆蟾高中狀元這棵樹就被稱為了狀元樹,如今,西浦村的村民仍然以本村的狀元為榮,也用狀元的故事來激勵後代勤奮學習,勵志當如祖輩人。

梨花朵朵綴房前,山雀聲聲喚柳間。流水不知興廢事,潺潺逝去幾華年。

西浦村“五步一柳,十步一橋”,永安橋是壽寧最長的石板橋,不僅連通西浦兩岸,更為壽寧通往浙南泰順的要道,走在橋上兩岸旖旎風光盡收眼底,水中鯉魚色彩斑斕、自由自在,與兩岸風景和諧的融為一體。

金鱗擺尾戲溪中,一躍龍門萬丈虹。為報張生情義重,痴心寄愛與君同。

走進小巷,看見了一條清澈的小溪流,放養著上千條色彩斑斕的鯉魚。這條小溪被稱為鯉魚溪。西浦村把鯉魚供為神魚,不會去傷害他們,這讓我想起了明代傳說中張生放生鯉魚後來鯉魚報恩的故事。這裡也同樣有著天人合一,人魚同樂的理念。

這座“背倚金鐘山,面迎鯉魚溪”的民俗博物館的之前是一座古民居,是建造“永安橋”的首事之一——繆氏三十一代世祖繆肇詩建造的,至今有230多年的歷史了。他的後代是一位很有思想的80後,把家宅開闢為了民俗博物館,不僅彙集了明清時期各類的展品,老屋內還保存著石磨、合歡桌、箸簍、衣鞋架等閩東北地區古代生產、生活用品,讓遊客可以瞭解西浦、感受西浦文化。

耕織起居萃一堂,明清展品嘆琳琅。如今四海倡傳統,銘記鄉愁聚力長。

狀元祠是西浦的熱門景點之一,與其他祠堂不同的是這裡搭有一個戲臺,西浦人愛看戲,尤其愛北路戲,在戲裡:半真半假千古事,一顰一笑百季人。

寿宁视点之清华才女“诗赞”西浦

私塾書館育童生,博覽群書雅慧增。鯉躍龍門雲海外,藍天展翅化飛鵬。

躍魚軒是清代的一個書館。西浦村過去科舉及第不斷、人才輩出,想必這跟村裡自古以來重視教育密不可分,這兒之前就是私塾先生教學的場所。後來因鯉魚躍龍門之意取名“躍魚軒”以表達“詩書啟後人,勤儉振家聲”的美好期望。

這裡還是明代文學家、思想家、戲曲家馮夢龍做知縣的地方。馮夢龍他“才情跌宕、詩文麗藻、尤明經學”,在小說、戲曲、文藝理論上都做出了傑出貢獻,他著有“三言二拍”中的“三言”《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恆言》,縱觀馮夢龍的一生,可以說在壽寧的時期,正是他施展抱負之時,對賢明政治的憧憬就成為他施政的出發點。在任時,他改革吏治、明斷訟案、興利除害,為壽寧百姓做出了巨大的貢獻,而如今馮夢龍這個名字早已與壽寧融為一體,在壽寧形成了獨特的夢龍文化。

民間有一首詩這樣寫到:能承堂構立官廳,詩禮當年有娉婷。珍重先賢畄典範,更從吏治執明刑。

三排碇步奏琴聲,禮樂名村意匠宏。際此江南聞逸韻,兩溪交匯水澄泓。

剛來西浦的時候,最吸引我的就是“琴橋”了,這種造型別致的小橋學名“碇步”,因其狀如水中的鋼琴,所以也稱為琴橋。走在琴橋上有一種奇特的感受,耳邊是水聲潺潺,眼前是水流逐浪,就像是人在自然中彈奏出的動聽樂章。

閔茗醇醉萬斛清,行處濱涯雨露縈。西寨榜元歸故里,浦鄉再起古風情。

此次閩行來到西浦,被這裡的點滴所吸引,不僅因為“攬勝遊蹤客忘歸”的精緻風景,更因為這裡鍾靈毓秀、人傑地靈的濃郁文化氛圍,吟詩作賦、揮毫題詩,不經意間已融入其中,被古韻縈繞,這裡有山有水,更有我。

寿宁视点之清华才女“诗赞”西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