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人,這些升糖指數的認識誤區你中了嗎?

隨著糖尿病患者越來越多,關於糖尿病的相關知識的普及也顯得愈加重要。首先來了解一個非常重要的概念——升糖指數(GI)。

升糖指數全稱為“血糖生成指數”,是指在標準定量下(一般為50克)某種食物中碳水化合物引起血糖上升所產生的血糖時間曲線下面積和標準物質(一般為葡萄糖)所產生的血糖時間下面積之比值再乘以100,它反映了某種食物與葡萄糖相比升高血糖的速度和能力。

糖尿病人,这些升糖指数的认识误区你中了吗?

關於升糖指數,

人們有哪些認知誤區呢?

01

關注所有食物的GI值

誤區

食物有很多,每個都有不同的GI值,只需要關注那些含澱粉或糖的食物的GI值就可以了。如果一種食物裡面既沒有什麼澱粉,也沒有什麼糖,那麼這種食物的GI值一定很低了,關注它的GI值也沒有什麼意義。

02

只要GI值低,就適合糖友吃

誤區

這是不一定的哦!主食、薯類和水果選擇GI值低的沒錯。但是有些就不適用了,比如有的食品加了很多油脂,消化比較慢,血糖上升也就會減慢。像曲奇、薯片、鍋巴、油條之類,就比米飯饅頭GI值低,但是營養價值低,熱量和脂肪過高。這樣的東西,健康人都要少吃,何況糖友呢?

所以,凡是營養價值低、油脂太多的食物,無論GI多低,都不建議糖友吃。

03

食物的GI值是固定不變的

誤區

糖友一般喜歡吃全谷雜糧,因為它們GI值低。但是它們的GI值也不是一成不變的,烹飪方法不同GI值也會有變化。

對同一種食材來說,煮得質地越軟爛、越易咀嚼,則消化得越快,GI值越高。

比如說,對燕麥來講:整粒煮的GI值最低,壓片煮其次;速食燕麥片就比要煮的生燕麥片高;都是速食燕麥片,用冷水沖泡比沸水沖泡低;如果燕麥先烤熟再打粉再衝泡成糊糊,GI值就能高到80以上,就和白米飯差不多了。

04

主食會升糖,所以不吃

誤區

很多糖友因為擔心吃多主食後血糖高,每天就吃一小碗甚至半碗。但是主食吃不夠,也會出現問題:碳水化合物來源不足,熱量缺乏。

此時,吃進去的肉、蛋、奶等蛋白質類食物就會被轉化為熱量消耗掉,造成了對蛋白質的極大浪費。

同樣,吃不夠主食,也會讓糖友精神焦慮、情緒波動。長此以往,交感神經興奮,次日早上的血糖反而會升高。

所以,該吃的飯還是得吃。糖友可以根據自己的血糖、胃腸情況及個人喜好選擇適合自己的主食。

升糖指數可以分為高(GI>=70)、中(GI 值56~69)及低(GI<= 55) 。

高升糖指數的食物進入胃腸後消化快,吸收率高,轉化為葡萄糖的速度快,血糖迅速升高。

升糖指數<55為低升糖指數食物,它們在胃腸中停留時間長,吸收率低,轉化為葡萄糖的速度慢,血糖升高慢,人體有足夠時間調動胰島素的釋放和合成,使血糖不致於飆升。

飯後血糖控制不佳者,可多選擇低升糖指數食物。

下面列舉了一些生活中常見的食物,看看以升糖指數為標準它們屬於哪一類。

升糖指數

類別

食物品種

低升糖指數

糖、糖類

果糖、乳糖、巧克力

精製穀物及其製品

麵條(強化蛋白質,細,煮)、細麵條(實心,細)、意大利麵、通心麵(管狀,粗)、麵條(小麥粉,幹,扁,粗)、大米(即食,煮1分鐘)、黏米飯、印度薄煎餅、米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