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俗語「廳房堂一線,家敗人又亡」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俗語,又稱諺語或“俚語”,是流傳於農村的一種大眾喜聞樂見的一種語言藝術!它取自於農村的生活,通過不斷的提煉、加工,以幽默通俗的方式進行詮釋,在農民之間廣泛的傳播。比如說,“三分匠人,七分主人”意思是,幹活的人要聽主要的要求;還比如說“三朝媳婦,月裡孩兒”,意思是講,新媳婦和新生的孩子都要進行教育,以免嬌寵慣壞了。在農村,有些俗語很少聽見,大多隻有村裡長者知道,比如說以下的兩則俗語,你們知道它的含義嗎?

農村俗語“廳房堂一線,家敗人又亡”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一、寧可東高千仞,不可西出一分

在農村,房屋的建造,講究“尊卑有序,主次有別”。在北方的建築樣式中,所謂東四房,大致以“坐北向南”居多,其中對東西配房的要求嚴苛!主要原因在於,在農村,方位不同,代表的含義也不相同!農村以“東”為尊,主要是“日出東方”,有紫氣東來之意!在者,農村俗語有“東有青龍慶吉祥”,“東高不算高,西高壓斷腰”之說!那為何,西廂房不能建得太高呢?在老人眼裡,“西方”不好聽,因為有“駕鶴西歸”之說,在者,西方處於“白虎”位置,而白虎性“兇殘”,因此,西廂房太高,有“虎視眈眈”之意。因此,在農村房屋建造時,寧可東高,不讓西出!

農村俗語“廳房堂一線,家敗人又亡”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二、廳房堂一線,家敗人又亡

在農村,房屋建造時,不可與鄰居共用一牆!俗語“廳堂房一線,家敗人又亡”,的含義是說,如果兩家共用一牆,其中,兩家建造形制如“堂-房-堂”,這樣對兩家都不好!原因是,當一家臥室處於,兩家廳堂之間時,由於隔音問題,臥室內的私密容易通過牆壁,被別人聽到就尷尬了!再者,“房處兩堂中”,容易影響人的休息,畢竟廳堂作為兩家的娛樂會客的場所,有時很晚也有動靜!因此,久而久之,容易影響臥室主人的休息,也容易引起鄰里糾紛,甚至出現吵鬧或其他過激的行為,嚴重影響家庭的和睦!

農村俗語“廳房堂一線,家敗人又亡”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總之,在農村房屋建造過程中,一般人們都會根據一些俗語的解釋,進行合理佈置房屋的佈局,對於以上的這兩句俗語,您是如何看待的呢?歡迎大家發言,並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