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高祖劉邦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有故鄉的的皇帝嗎?

東野洛


當然可以這麼說了!


漢高祖劉邦被公認為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平民皇帝,也只有平民出身的皇帝才有家鄉的歸屬感。如果單從皇帝這個稱號來講,劉邦是中國自秦始皇以來第三個皇帝(第一個是秦始皇,第二個是秦二世,而秦王子嬰是不能算皇帝的)。

我們先從《史記》看秦始皇。秦始皇(生於約公元前259年—崩於公元前210年),嬴姓,趙氏,名政。秦莊襄王之子。出生於趙國都城邯鄲,13歲繼承王位,39歲稱皇帝,在位37年。是中國歷史上有名的政治家、戰略家、改革家,第一個完成華夏大一統的鐵腕政治人物。建立首個多民族的中央集權國家,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稱皇帝的封建王朝君主。 可以看出,秦始皇出身高貴,從小自己父親被當人質放到趙國邯鄲。要不是呂不韋出於自己的政治投資的目的,秦始皇的父親可能會在趙國終老一生,當然小秦始皇也只能在趙國過一個普通人的生活。對秦始皇來說,出生地趙國對秦始皇沒有任何感情。而秦始皇對自己祖先的居住地也沒有什麼概念,談不上什麼家鄉情懷。秦朝宮廷更是政治鬥爭的漩渦,沒有任何所謂家鄉的人情味。可以說秦始皇就是一個沒有故鄉的,冷酷的政治家的形象。秦二世從小在秦國深宮長大,當然也沒有故鄉這個概念。他的登臺本身就是經過了冷血的宮廷鬥爭才取得的。

根據著名歷史學者李開元的考證,漢高祖劉邦出生在公元前256年的楚國沛縣豐邑。劉邦出生正好比秦始皇晚了三年。也就是說,漢高祖劉邦完全是跟秦始皇同一代人。不同的是劉邦出生在楚國沛縣豐邑的一個普通人家裡。《史記 高祖本紀》記載劉邦早年生活,就是一個普普通通的平民的生活。雖然日子很清苦,但是畢竟有濃厚的家鄉味。劉邦很早就跟沛縣一幫好友廝混在一起,喝酒吃肉。到了成年後在縣裡謀得了秦朝泗水亭長的職務。這個泗水亭的得名很有趣。因為秦朝在沛縣縣城東岸設立了泗水郡。泗水西岸就是沛縣縣城。所以說這個泗水亭相當的重要,緊靠天子郡治所,就更有機會見世面,也因此結交更多好友。而且劉邦明媒正娶的第一個老婆,也就是日後的呂太后就是在沛縣泗水亭長任上去赴縣令的宴會上結交的呂太公(呂后之父)。

劉邦從進城到離開沛縣參加秦末農民起義,共在沛縣大約居住生活了30多年。幾乎所有日後他的功臣集團裡的得力干將都是這裡結交的。比如蕭何、樊噲、曹參、周勃、灌纓等人都成為西漢王朝開國元勳。也因如此,劉邦對家鄉感情深厚,對家鄉念念不忘。公元前195年,劉邦親自參加平定淮南王英布的叛亂,在返回途中特意回到故鄉沛縣。

在這裡慷慨激昂的唱起了《大風歌》:“大風起兮塵飛揚,威加海內兮歸故鄉,安得猛士兮守四方!”還賜沛為自己的湯沐邑,並世代復終身。並提出“吾雖王關中,然千秋後魂魄猶思沛!” 這也就是後來漢惠帝時在沛設立“漢高祖原廟”的原因。家鄉父老後來建立歌風臺紀念之,屢毀屢建。東漢時期傳說是蔡邕書丹的小篆《大風歌碑》流傳至今,為江蘇省重點文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