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產車的品質已經很好了,爲什麼還有人要買日系韓系的低檔車呢??

自卑毀人一生


國產車品質已經很好了?表面上不錯,實質上並沒有很大的起色,不管你承認與否這是事實!國人購買日系韓系低檔車,求的就是個省油省心,這是目前自主品牌汽車的軟肋。



誠然,自主品牌汽車近年來有了不錯的發展,外觀大氣,配置豐富,極具性價比,但這不能夠說明汽車品質好。保值率是能夠說明問題的,韓系車保值率低一些,但也要自主品牌汽車好,而日系車的保值率更是自主品牌汽車所不能比擬的,這是事實而非崇洋媚外。什麼時候國產國產車保值率高了,再說國產車品質好也不遲。


細心的朋友會發現,自主品牌汽車賣的好的價格十萬以內的車子,還是性價比優勢,也就是以配置換市場。超過15萬的車子大家還是普遍願意購買合資車,還是品質的問題。尤其是高端車型,自主品牌汽車幾乎是沒有什麼抵抗力,這是品牌力的問題。

韓系車其實並不差,多種原因導致韓系車在國內銷量大跌,但是起步比自主品牌汽車晚的韓系車短短几年已經具備完全自主研發發動機、變速箱和底盤的能力了,已經擺脫了模仿和逆向開發的老路子了,變速箱已經賣到中國市場了。成為了繼德系、美系、法系、日系之後的第五大車系。反觀自主品牌汽車,沒有一款拿得出手的發動機和變速箱?差距不言而喻。相比日系車,更是差了不是一點半點,不必多言。



並沒有詆譭自主品牌汽車的意思,也沒有崇洋媚外的意思,只是希望大家能夠真正明白目前自主品牌汽車發展的一個現狀,而選擇適合自己的汽車。日系韓系低端車包括飛度、威馳、雨燕、陽光、瑞納、K2等,質量並不差耐久性非常出色。自主品牌低端車型也不會很差,配置會更加的豐富一些,就代步來說也是沒有多大問題的,耐久性和保值率遜色一些。至於如何選擇,還是看需求。


小強說說車


其實這個顯現很好理解,即便是現在很多國產車企都在國外建立了研發部分,並且在車輛安全性、舒適性、以及發動機和變速箱技術上都有著比較明顯的突破,但是仍然有些人對國產車不屑一顧,寧願話同樣的價錢去買合資品牌的低端車型,也不願意買性價比更高的國產車。

首先是很多人,對於國產車有一種先入為主的概念,覺得國產車的質量和可靠性沒有合資車好,擔心買完之後會出問題。對於可靠性這個問題,誰也不敢拍著胸脯保證自家品牌一點問題沒有,大眾也出現過斷軸和雙離合變速箱故障問題,燒機油的現象到現在也依然存在,卻仍然有著不錯的銷量。因為大家對於大眾這個品牌的認可度比較高,寬容度也比較高,偏偏就對國產車比較偏激。



還有就是面子問題,越是買低端車的用戶,就越把面子看的很重。擔心花同樣的錢買輛國產車,會被身邊的人嘲笑。大家覺得合資車要比國產車開出去有面子,沒有多少人會去分析這個車用的什麼平臺,用的什麼技術,在行駛感受上有多大區別。只是知道這個車外形是否大氣!開開出去有沒有面子等等!

巖哥的觀點:平心而論,現在一些比較低端的二線品牌國產車,確實還有很多需要提高的地方。但是像長城、長安、廣汽、奇瑞等品牌的中端及中端以上車型,較以往都有了比較長足的進步,很多車型無論是從品質、配置、以及行駛質感,都完全不輸合資車。

我是巖哥,如果您有關於汽車方面的任何問題,歡迎您隨時向我提問,記得關注我喲。


巖哥侃車


李老貓說車為你非專業解答各種選車用車問題

國產車在十二三萬價格區間內確實擁有不錯的性價比,像哈弗h6,吉利帝豪,比亞迪f3都是普通吃瓜群眾喜聞樂見的神車,亮眼的銷售數據讓不少車企做夢都能笑醒。越來越多的人對自主品牌有了積極評價,其中的根本原因在於國產車品控有了質的提升,再也不是之前的粗製爛造,不論是發動機,變速箱等核心部件還是內飾做工還是外形設計,可以說從內而外煥發出了勃勃生機。和自身縱向對比實力提升有目共睹,就這個級別的定位來說可靠性與合資車差距越來越小,放心大膽的開個七八年是妥妥的沒毛病。而且相對而言國產的價格更加實惠,售價更低的同時也能提供豐富的配置,舉個例子終端價格六萬出頭的奇瑞艾瑞澤5已經標配了天窗,倒車影像,自動大燈,無鑰匙啟動進入,導航和中控觸摸屏等等,這在緊湊級合資車中絕對是高配車型才會有的,價格肯定不會是6萬,也許是8萬或者更多。

合資車的穩定性比國產車高這是事實,但兩者的差距也不會如價格所體現的那般明顯,除了產品本身的實力之外還有一個影響價格和銷量的重要因素那就是品牌影響力。在品牌方面稚嫩的國產車完全被合資車吊打,大眾,福特,豐田,本田,別克等的號召力比吉利,奇瑞,比亞迪高出了幾個數量級。國內消費者看品牌下菜碟的消費觀註定了國產車銷量還難以和合資車相企及,大部分人潛意識認為合資車更有面子,打死也不買國產車。2017年十大暢銷車型只有吉利帝豪ec7一家入圍,而且位居末席,由此可見兩者差距依然巨大。

品牌往往能給車企帶來良性循環,高大上的品牌能帶來更大的汽車保有量,保有量反向推動品牌溢價和二手車保值率,試想一下花同樣的錢肯定更多人會選擇品牌影響力和保值率更高的車了,畢竟和你的錢包息息相關。

不過品牌還是要有實力作為前提的,隨著國產車產品力不斷提升,品牌的提升也是必然的,只是時間問題,關鍵還是要看國產車企有沒有恆心把精品造車這件事堅持下去了。如果有一天國產車能達到合資車同樣的品質和品牌影響力那銷量也就水到渠成碾壓合資車了。反之,只靠販賣愛國情懷必然難以長久。

歡迎在評論區留言,發表你對此問題的觀點【李老貓說車】


李老貓說車


從2009你開始,家裡買過4臺車,第一臺2009年1.8手豪奇瑞瑞虎,93號汽油9個油耗,我自己開,5年,檔線脫落一次,維修費0元;第二臺2010年1.4T雙離合自豪大眾寶來,93號汽油8個油耗,大部分時間老婆開,3萬公里離合器打滑,總成更換,1.4萬,車輛缺陷保修;第三臺2014年3.0旗艦版現代格瑞(原裝進口),E92號14個油耗,我自己開,現在4.2萬公里,暫時沒什麼毛病;第四臺2.5自豪英菲尼迪QX50,E95號11個油耗,剛過2萬,還沒什麼毛病。

比較而言,車輛密封、鈑金、靜音,最好韓國現代,最差奇瑞瑞虎;操控做好英菲尼迪;變速箱最好是沒有升級前的寶來,7速雙離合,沒有任何頓挫感,315後開始升級,一次比一次差,最後離合器打滑,拆下來掉一地粉末。人工智能最好英菲尼迪。


憫42189479


其實,“國產車的品質已經很好了”與“為什麼還有人要買日系韓系的低檔車呢?”沒有必然的聯繫,因為該買日韓車的人還是會買日韓車系,不一定因為國產車進步而改變想法。

國產車品質這幾年進步很快,品牌也相當不錯了,特別是領軍企業,吉利、長安、長城、傳祺、哈弗,不論是在技術積累,發動機變速器等新技術研發上都大範圍突破。無論車的顏值,三大件,空間,整車安全性能,舒適性都有了長足進步,甚至超越了韓系車。在J.D.power新車質量評價中,傳祺的質量位居國內第一,也超越了大多數合資車型。


這幾年,國產車銷量不斷上升,佔據國內市場份額進步,尤其是在SUV、MPV領域的領先優勢更大,這也證明了國產車的品質獲得了越來越多認可。

但是,還必須看到,國產與國際先進的具有尤其豐田、雷克薩斯在品質方面還有很大的差距,革命尚未成功,同志們仍需努力。

買日韓車型低檔車,主要是品牌方面的考慮。其實就有點的虛榮心。這個東西不可避免,很多朋友感覺開個國產車沒面子,日韓系的低端車再怎麼樣也是合資車,所以說覺得自己虛榮心得到了滿足,這樣想也就不奇怪了,這些車型主要集中在轎車和SUV領域。(鹿鼎記)


DearAuto


實在看不下去了,我來說幾句吧

自主品牌到底好不好?值不值得買?與合資車有沒有差距?就這三點,我想談一下。

1,自主品牌車,如果僅僅代個步,買個菜家用,我覺得綽綽有餘了!

2, 做為普通小老百姓,不需太追求品質,又不花太多錢(十來萬),身主品牌完全值得買。

3, 自主品牌 與合資車有差距,差距在裝配工藝。特別是發動機,變速箱上,差距確實還大。

4,在新能源車上,合資車沒什麼優勢,同一起跑線,比亞迪電動大巴已經出口五十多個國家!

我認為,在燃油車領域,二十萬以內的家用車,自主品牌完全能滿足我們的需求!合資車不會把他高端的先進的技術應用在二十萬以內的車上,他們不是傻子,更不是是上帝,他們也要賺錢!所以,二十萬以內的合資車不會比二十萬以內的自主品牌高級多少。那些開個二十萬以內的合資車的人也就沒有什麼資格瞧不起自主品牌車了,因為你開的那車與自主車就一路的貨色,你還多花幾萬買了個合資車標而已!有什麼得瑟的?

在三十萬以上,合資車確實可以完爆自主品牌,毋庸置疑!但是,那些帶著一臉鄙視自主車的人,請你先摸摸自己的口袋,你是否買得起???

自主車到底行不行?對於普通的老百姓來說,不要去糾結,自主車完全夠家用!甚至有的自主品牌車在大量的出口了,洋人都在買中國車(比亞迪電動大巴),而你有什麼資本嫌棄??



漁哥自媒體


一個賣二手車的過來解讀一波。

其實這個問題也很簡單,國產車現在在為自己曾經的奔放買單。

以前國產車還沒現在這麼百花齊放,主流的國產車品牌也就奇瑞,華晨,吉利,比亞迪長安,長城等幾個主流的,一些冷門的就更不用說了。

這些國產品牌的產品都是給人一種低端的感覺,當然事實上他們的定位也確實是低端。

低端產品加上自身造車經驗匱乏,所以早國產車的質量表現並不如意,但市場競爭還不算激烈,哪怕車再爛只要價格便宜都有人買,例如力帆。

於是國產車的口碑就這樣被透支了。

做工粗,質量不穩定,外觀抄襲或者不好看,價格便宜,這些都是老國產車留給別人的映像。

那些年透支的口碑一直還到現在,甚至很多都沒還完,例如剛剛說的那個力帆。

而韓國車進入中國就是從中級車開始,靠家用車火爆全國,而已造車經驗也比國產車豐富多了,在定位以及質量上韓國車都比當年的國產車好太多了。

加上後來韓國車來了次擅長的美容風暴,所以留下了不錯的口碑。

小老百姓買車那管這個,一般都是聽身邊人意見的,別看網上車市那麼火,真正買車的比例並不大。

尤其是一些小地方,更加註重身邊人的口碑,加上洋牌子,所以韓系車在那些地方賣的不錯。

例如現代最新的那臺4.99萬的瑞納,在我們這邊n線小城市能見度不低,但我在廣州深圳就很少見到。

再查下這款車的銷量排行榜,銷量也是一般,估計這車都是賣到小城市去了…

總得來說5萬塊買個合資車對小地方的人還是很有吸引力的。

配置,安全性?這些都不重要,反正夜就代個步,價格便宜就可以了,怎麼說也是個現代標,開出去也有面子。

話說有沒有人支持國產啊…價格實惠…


賣二手車的小哈嘛


眾所周知,目前,國產車,或者說是自主品牌汽車產品已經有了長足的進步,就像題主所說的,品質已經很好,可是還是有消費者不care國產車,或者自主品牌,而更願意去選擇日系韓系的低檔車,那麼,這是什麼原因呢?下面,我就在這裡來簡單地分析下吧。有幾個因素可能造成了部分消費者的這種選擇。

1、 固有的思維定勢。當下,國產車,或者說是自主品牌車有了不小的進步,市場率不斷地提升。但由於長期以來,國產車都給人留下低質低價的印象,合資車更多地代表著高品質、更高的價格,而這種印象又難以在短時間內得以改變或扭轉,即便國產車的質量與性能有了不小的提升。

2、 國產車自身的因素。儘管國產車越來越得到人們的喜愛,但是,不能迴避的是,在核心的三大件上,國產車與合資、進口車還是有著一定的差距的,在行駛質感與操控性等方面還有著不少提升空間。


汽車很聽話


首先非常感謝悟空提供的平臺,讓我們互相幫助,答疑解惑。

題主你好,很高興為你解答這個問題,下邊我來說下我的一些看法,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題主所說的


這種現象我覺得在轎車裡邊出現的比較多,因為目前在低價位SUV以及MPV車型裡邊自主品牌的銷量已經超過了合資品牌,所以重點來分析一下轎車,我感覺出現這種現象的原因有以下幾點:
首先是日韓系在低價位車型的分佈相對來說比較多,大家如果感興趣可以注意一下,在十萬元左右轎車裡邊日韓系的轎車型號要比SUV以及MPV多很多,這樣的話在選擇上就會有機率的增大,所以說選擇日韓系車主要原因是佈局比較側重低價位。
再就是保值率。雖然自主品牌在不斷髮展

,但是保值率依舊沒有太大起色,說實話自主品牌的車在幾年之後整體的品質下降的確實要比合資車嚴重,品控方面的把握依舊沒有太到位的表現,所以說很多車主考慮這一點也是更注重日韓系的選擇,也算是深思熟慮的表現。
再就是所謂的虛榮心。這個東西不可避免,很多朋友感覺開個國產車沒面子,日韓系的低端車再怎麼樣也是合資車,所以說覺得自己虛榮心得到了滿足,這樣想也就不奇怪了。

再就是三大件的差距。這一點雖然不想承認但是

確實存在,油耗方面的差距,駕駛感受的不同都是確實存在的,舉個例子威馳採用的是CVT變速箱,而遠景是4AT,差距一目瞭然,並且油耗也是確確實實的經濟輸出,誰不想更省一點呢。

以上這幾點是我個人認為日韓系車在低端銷量不錯的原因,有補充的可以留言評論,我是小輝,一個非專業的汽車評論員,喜歡我可以關注我,我們一起聊車,侃車,玩車!


小輝侃汽車


國產車有進步我承認,但你說它有多好?和合資車質量持平了?還得理性。

我是國粉,不過第一輛車買的尼桑,第二輛買的別克,第三輛買的中華。

前面兩輛,10來年下來,隨叫隨跑。

第三輛剛買來4個月15000公里時,啟動機壞了,啟動不了,半夜拖回4s,換個啟動機用了5天,且5天內,沒有代步工具給你,沒有補償。我正忐忑的用著新換的啟動機……

你可能說我只是個案而已。

我也支持國貨的。我就不告訴你,我們有兩個車友Q群和3個微信群的事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