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從幼升小到高考將全面改革!關係到每個孩子!

自去年開始,國家教育部先後出臺了有關高考的學業水平考試、綜合素質評價、加分項目“瘦身”與自主招生三個重磅文件,引起社會極大關注,也帶來很多猜測。

今年,關於教育改革方面的變動又或多或少地變動著。對於此,從幼升小到高考的家長都應該全面貫穿理解,小編對此文件進行整理,同志們要早應對哦!

2018年,從幼升小到高考將全面改革!關係到每個孩子!


近期教育大變動

☞北京新高考改革執行情況

北京市教委印發的《北京市普通高中學業水平考試實施辦法(試行)》和《北京市普通高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實施辦法(試行)》,對普通高中學業水平考試和普通高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做出具體規定。兩個文件作為北京市高考綜合改革的重要配套文件,將從2017年9月1日起,即2017級高一學生起實行。

☞ 學區制和集團化辦學 政府支持力度加大

北京市內在推進學區制和集團化,這個工作應該說下了很大力氣,而且發展的也非常迅速。本市學區和集團已經成為擴大優質教育覆蓋面,促進均衡發展的重要的方式和有效的途徑。目前,我市中小學教育集團達到了158個,涉及到的學校呢也是415這樣的法定學校,已經覆蓋到了全市各個區域。學區已經達到了131個,涉及到的學校是1053所法定學校,這個已經佔到全市中小學總數的64.6%,這個應該說優質資源的覆蓋率是大幅提高了。

☞ 北京中考改革2018開始實施

中考改革帶來三大利好:一是增加4個可選科目,英語增加聽力、口語考試;二是所有選考科目包含10分綜合性社會實踐或開放性科學實踐成績;三是完善普通高中計劃分配方式。

2018年,從幼升小到高考將全面改革!關係到每個孩子!


回顧從幼升小到高考全面改革

您是否知道?國家教育部先後出臺有關高考的學業水平考試、綜合素質評價、加分項目瘦身與自主招生重磅文件,為了更好的幫助大家貫穿理解,小編對此文件的分析是至少有8個激變要早應對。

一、高考加分項目最大幅度縮減,分數更重要了

1. 取消體育特長生加分項目

在高中階段獲得“重大國際體育比賽集體或個人項目前6名、全國性體育比賽個人項目前6名”、“國家二級運動員(含)以上稱號”的考生,均不再具備高考加分資格;

2. 取消中學生學科奧林匹克競賽加分項目

在高中階段獲得全國中學生(數學、物理、化學、生物學、信息學)奧林匹克競賽全國決賽一、二、三等獎的考生,不再具備高考加分資格;

3. 取消科技類競賽加分項目

在高中階段獲得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含全國青少年生物和環境科學實踐活動)、“明天小小科學家”獎勵活動、全國中小學電腦製作活動一、二等獎,國際科學與工程大獎賽或國際環境科研項目奧林匹克競賽獎項的考生,不再具備高考加分資格;

4. 取消省級優秀學生加分項目

在高中階段獲得省級優秀學生稱號的考生,不再具備高考加分資格;

5. 取消思想政治品德有突出事蹟加分項目

在高中階段被認定為思想政治品德方面有突出事蹟的考生,不再具備高考加分資格。

-- 以上加分佔歷年高考加分項目的54.55%。--

二、得語文者得高考!語文在12年的基礎教育中、在中考和高考中第一重要。

高考改革後,三門統考課語文、數學、外語,其中外語可以多次參考,取最高分計入高考總分,就高考總分的區分度來講大大降低;數學在今後的命題中要大幅度降低難度,區分度也會較大下降,只有語文的廣度、難度提升,因此語文在高考總分中區分度會最大,最容易拉開學生檔次。

說得語文者得高考一點都不過分!語文的提高需要長期積累,小學不抓,中高考就會後悔,到時候想抓也來不及。

未來語文的地位就像原來小升初中奧數的決定性作用一樣,而比奧數更能一錘定音。得語文者得高考,得閱讀者得語文。閱讀習慣將成為學生小學入學前後第一重要的習慣,並將一直持續下去!

三、中考改革改革新舉措

教育部出臺的新政策中,中考也將大改,並且整改範圍涉及小學、初中並且將於2018年開始實施。此次改革帶來三大利好:一是增加4個可選科目,英語增加聽力、口語考試;二是所有選考科目包含10分綜合性社會實踐或開放性科學實踐成績;三是完善普通高中計劃分配方式。

2018年,從幼升小到高考將全面改革!關係到每個孩子!


小編提示:朝陽區中招辦發佈重磅消息,2018北京中考報名時間將提前至11月6日-12日,目前雖然其他區有關中考報名的消息暫時還未公佈,不過根據以往經驗,時間相差不會太多。

四、幼升小、小升初、中考擇區、擇校重要,擇班同樣更重要

教改前擇區、擇校最主要的是獲得更多的優質教育資源,教改後擇班的重要性會被進一步強化。

教改後小學、初中弱校、強校間的差異被生源升學的最大化均等性所弱化,趨同性變得越來越明顯。

高考考試製度變為“3 3”、學業水平考試、綜合素質評價和自主招生四者的結合。

其中最重要的33和學業水平考試這兩項,反映在教學中必然的唯一選擇是:不久,全國的中學校都將展開“分層教學”和“走班制”教學,這就會出現“同班不同學”的現象,

因此,未來一個學生進了任何中學除了獲得這所學校的名頭外,要想得到更大的好處關鍵在班級的選擇上,而班級的選擇雖然是自由的但卻是完全按照分數進行的,不同分數的班講課的難度、進度、師資、教材、考題、生源等都是不同的。

所以, 教改後你進了什麼學校相比較教改前已經不那麼重要了,而能夠進什麼班將起更關鍵和最直接的作用。家長們不要再被名校的光環所籠罩了,此名校已非彼名校,教育生態環境已經完全改變,我們的思想觀念要徹底轉變了!

2017年北京幼升小、小升初政策上有差異性變化,小編為大家整理了各區入學政策精華要點,趕緊看看哪些實實在在與2018年上學有關喲!

01單校劃片、多校劃片結合

2017年的入學政策中明確提出單校劃片和多校劃片相結合的入學方式,在以往個別區域和學校參與多校劃片招生基礎上擴大參與多校劃片的學校數量和比例,意在使更多學生參與分配優質教育資源機會,促進入學機會公平。

解讀:多校劃片 不等同於“搖號入學”

什麼是多校劃片?與通俗意義上的“多校劃片就是搖號入學”的社會看法不同,在北京市義務教育入學政策中,“多校劃片”被作為優質教育資源機會公平分配的一種方式在發揮作用,其實質和操作方式是統籌2所及2所以上的學位資源(其中包括優質資源),根據個人需求和志願進行統一公平分配。

據北京市教委相關負責人介紹,“多校劃片”至少包含兩層含義:一是保障片區內總學位的數量,確保每個孩子享有就近入學的權利,也即片區內每個適齡孩子都能夠入學;二是確保每個孩子享受片區內優質資源的機會均等,確保每個孩子公平地就近入學,也即機會公平。

小編了解發現,單校劃片和多校劃片相結合的入學方式已被不少區在義務教育入學中採用,朝陽區明確將小升初的就近入學方式劃分為“單校劃片”和“多校劃片”;豐臺區則在幼升小和小升初都採用“單校劃片”和“多校劃片”的入學方式;東城區實施“多校劃片”已有3年之久。

市教委相關負責人稱,2017年將加大對適齡兒童入學條件的聯合審查力度,對完全符合學校單校劃片條件的,政策不變;不完全符合、入學條件不完全具備,應當就近入學的,實施多校劃片。未來,將根據房產、戶籍、居住年限等因素,進一步加大多校劃片的實施力度,具體辦法由各區根據各區及各校實際情況具體制定。

02就近入學強調實際居住

市教委相關負責人介紹,2017年將加大對入學條件聯審力度,對完全符合學校單校劃片入學要求的將實施單校劃片;不完全符合學校單校劃片入學的將實施多校劃片。

在單校劃片中,2017年,北京市將強化部門聯動審核,區教委將聯合街道、公安、學校等相關部門共同審查入學資格。特別是針對實際居住地的審核,重點對過道房、車庫房、空掛戶等情況進行核查,凡不符合實際居住條件的,均不得作為入學資格條件。這也就意味著,從2017年開始,所有的過道房將不能獲得入學的資格。

解讀:實際居住至少需一年以上

自2017年起,無法滿足基本居住需求的房子一律不能作為入學資格條件。

早在幾年以前,史家小學、中關村一小、人大附小等熱點學校就已經開始嚴格的“入戶實際調查”,調查的重點就集中在入學學生及監護人是否在登記地實際居住以及居住多久。

據瞭解,這個時間最短的也要求至少一年以上。這些做法都在依法落實對“實際居住”的審核。

不僅在熱點校,各熱點區在每年入學對房產和實際居住的要求上也在逐年縮緊。“六年一學位”即“一套房6年內只能滿足1個直系子女入學”成為熱點城區的共同門檻;石景山區的學位限制年限甚至達到“九年一學位”。

北京市教委相關負責人介紹,以往在執行“就近入學”過程中,因為學位足夠,只要滿足戶籍所在地的條件,也能保障入學資格。但如今,隨著學位的漸漸飽和,對“實際居住”的要求和審核也會越發嚴格,買了房子而不去住已經不再可行。

03入學年齡要求沒有變化

此前,教育部辦公廳印發了《關於做好2017年義務教育招生入學工作的通知》。通知中提到,“就讀小學一年級兒童的截止出生年月由省級教育行政部門根據法律規定和實際情況統籌確定。”對此,一些媒體解讀為這是教育部的新規,或引發入學年齡截止日期的改動,並引起了社會的廣泛討論。

根據2017年“幼升小”政策要求,凡年滿6週歲也就是2011年8月31日以前出生的本市戶籍適齡兒童必須參加人口採集進行免試入學。

解讀:年滿6週歲的適齡兒童方可入學

北京小學入學年齡截止日期一般定為8月31日,按照“年滿六週歲”的規定,8月31日以後出生的孩子就只能再等一年入學。

據瞭解到,從2014年開始,北京的義務教育入學首次啟用入學平臺,如果不足齡是沒有辦法進行註冊登錄的。

2017年,根據“幼升小”政策,北京在入學年齡上沒有改變。建議家長理性看待這一問題,要根據孩子實際的發育程度來判斷是否適合入學,盲目的早入學對孩子並沒有益處。

小編提示:2018年幼升小關於入學年齡,教委暫未發佈調整信息,請大家持續關注我們,後續有變化,我們會第一時間分享。

04“非京籍”入學仍需五證

2016年10月,北京正式啟用居住證政策,這對於非京籍適齡兒童入學來說帶來的影響是居住證要求將細化。

根據政策,非本市戶籍的適齡兒童少年,因父母或其他法定監護人在本市工作或居住的,需要接受義務教育的,2017年依舊要提供“五證”。

其中,對居住證要求細化為,家長可提供北京市居住證或有效期內居住登記卡或有效期內的暫住證。其他需要父母或其他法定監護人持本人在京務工就業證明、在京實際住所居住證明、全家戶口簿、戶籍所在地街道辦事處或鄉鎮人民政府出具的在當地沒有監護條件的證明等相關材料。

解讀:居住證制度過渡期內 “三證”並存

2017年在非本市戶籍適齡兒童少年入學上,繼續堅持“五證”要求,由於2017年9月30日前本市在居住證制度過渡期內,因此居住證、居住登記卡和暫住證三證並存,因居住登記卡申領條件等同暫住證,2017年把“五證”中原“在京暫住證”改為“北京市居住證(或有效期內居住登記卡或暫住證)”。

小編提示:2018年幼升小家長因17年居住證是新出來政策,2018年幼升小部分城區或嚴格審核證件,建議大家提前辦理證件材料。

四、培養孩子各方面興趣要常態化,放棄功利化導向,越早越好。

雖然以後的高考取消了文藝、科技、體育等特長生的所有加分,這些興趣愛好似乎都不再重要了,其實這是重大誤解!

家長們必須要了解到:

最多兩年以後,高考錄取將不再區分一本、二本、三本,甚至連考試大綱也要取消,大學的錄取將完全按照專業進行,學什麼樣的專業與孩子的興趣、愛好直接相關,人學自己喜歡的、感興趣的,幹自己喜歡的、感興趣的就充滿樂趣也更容易成功、成才。

要想知道自己的孩子對什麼感興趣,就要從小學開始進行常態化發現和培養。

原來很多家長帶孩子學文藝、科技、體育特長主要是為了小升初升學,功利性很強,現在功利性因為小升初升學模式和直升校的緣故已經被極大弱化了,但與孩子的前途、未來的關係卻被強化了,所以學特長的出發點、目的都會不一樣了,後者變得更重要了,越早發現孩子的興趣、特長所在,家長就會越輕鬆、越坦然、越自信,孩子今後的出路也越平順。

五、教改後,高中學校的實力是關鍵。

高考改革後最重要的學科是語文、英語、數學,語文會更凸顯,因此高考改革的走向更偏“文”。

六、高考不再分文理科了,各區學校的真實差距家長做到清清楚楚地瞭解。

所謂的“大亂”,是指各個高中校要在幾乎所有的方面做出與改革配套的調整,是全面的改變而不是局部的。

比如:

分班、分層、一年多考課程的設置、安排、師資調配、課時設置、教室利用、課程研發、學業課程與高考課程的配置、綜合素質評價制定、實施等等。都會與以往完全不同,對每所中學都是前所未有的挑戰。

在這其中學校的綜合實力是最關鍵的,對學校的要求遠勝過對每個學生的要求。對普通高中校而言,更優的師資是保障“差生”能超越自身能力有更好、更高起點的決定性因素。

七、綜合素質評價進入高考,但不起決定性作用

教育部文件對學生的綜合素質評價做了以下規定:綜合素質評價內容包括思想品德、學業水平、身心健康、藝術素養和社會實踐5項。

  • 思想品德:重點是學生參與黨團活動、有關社團活動、公益勞動、志願服務等的次數、持續時間;
  • 學業水平:重點是學業水平考試成績、選修課程內容和學習成績、研究性學習與創新成果等,特別是具有優勢的學科學習情況;
  • 身心健康 :重點是《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測試主要結果,體育運動特長項目,參加體育運動的效果,應對困難和挫折的表現等;
  • 藝術素養:重點是在音樂、美術、舞蹈、戲劇、戲曲、影視、書法等方面表現出來的興趣特長,參加藝術活動的成果等;
  • 社會實踐:重點是學生參加實踐活動的次數、持續時間,形成的作品、調查報告等。

八、高考改革男孩更苦,女孩更樂。

男孩受自身生理特點的影響,頑皮,比女孩更難約束自己,好習慣的培養比女孩更困難。語文變為第一學科後,女孩的自我約束和紀律性,使她們更容易也更願意接受家長、老師的建議去按部就班地提高語文水平。而男孩大多數一般還會依然故我。

現在考上知名大學的女孩本來就比男孩多了,高考改革後女孩更是如魚得水了。因此,男孩的家長們就得更操心點了,早點培養他們的好習慣,特別是閱讀習慣。總之,怎麼說也不能讓男孩子在這關鍵的一輪中再輸掉一局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