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劇在青島受歡迎嗎?

手機用戶100067664131


是的,呂劇在青島的確有一定的人氣。

呂劇是山東省地方戲曲劇種之ー,曾名“化裝揚琴”、“琴戲”。主要樂器是墜琴、揚琴,三絃、琵琶,稱“呂劇四大件”。它是由民間說唱藝術“山東琴書”(坐腔揚琴)發展演變而來的。起源於山東以北的黃河三角洲,流行於山東和江蘇、安徽的部分地區。

解放前,青島地區沒有專門的呂劇戲班,但呂劇的唱法與唱腔在民間已有流行,並深為人們喜愛,很多村莊的戲班開始呂劇唱腔的劇目演出,但當時呂劇還沒有正式命名,稱呼不一,影響力不是很大。

解放後,呂劇正式定名。這一戲劇藝術,在青島地區迅速推廣。1950年4月,青島文聯籌委會文工團排練演出洋琴戲《小二黑結婚》時,呂劇雖還末正式定名,但成為青島地區呂劇的萌穿。1953年山東省呂劇院成立之後,呂劇成為遍及山東、享譽全國的劇種。

繼之,山東等地的農村業餘呂劇團成立,於1953年春排練演出了第一個劇目《李二嫂改嫁》,這是青島地區的群眾第一次聽到和看到的大型現代呂劇。春節期間,劇團先後到數十個村莊巡迴演出,受到了各村群眾的好評,一股“呂劇熱”迅速形成,很多村莊成立起自己村子的“呂劇團”。演出的劇目繁多,既有傳統的呂劇《姊妹易嫁》、《喝面葉》、《都願意》《王定保借當》、《王大保喝了酒》、《小姑賢》、《牆頭記》等,也有現代呂劇《李二嫂改嫁》、《紅嫂》等,還有很多村莊根據當地素材自行編排呂劇曲目。1960年“五一”勞動節,在青島影院舉行的青島呂劇團建團大會上,公演了大型現代呂劇《春雷》,青島地區呂劇從此開始新的傳播與發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