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馮小剛會說後悔捧紅了王寶強?

劉賢齊


名導馮小剛曾經在接受採訪時稱自己有三大遺憾,其中之一就是捧紅了王寶強。

此話咋一聽讓人詫異,似乎在責罵王寶強火了不知感恩。

但是馮導雖然嘴貧,有啥說啥不饒人,此番言論卻是完全出自善意。

王寶強在如今影視界可謂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而讓他成名的第一部影片,就是馮導的《天下無賊》。

在這部影片裡他飾演淳樸善良有些傻傻憨憨的“傻根”。

很難說到底是馮導成就了王寶強,還是王寶強成就了馮導。

《天下無賊》大獲全勝,收穫票房1.2億,成為馮導第一部票房破億的影片。

而王寶強隨著影片的走紅,愣頭愣腦的“傻根”形象也讓觀眾印象深刻,隨後出演了一系列憨傻的角色。

馮導雖然對於自己的此番言論並沒有過多去解釋什麼,但是會這麼說,想來原因有這麼幾個。

首先,王寶強以“傻”出名,他的母親在這一點上還是非常難受的,誰也不願意自己的兒子被別人說傻。

記得一次採訪節目上,王寶強的媽媽說到此事還留下了眼淚。

其次,“傻根”的形象塑造得過於成功,讓觀眾有一種先入為主的印象。

後期導演們來約戲時,基本也是同類型角色。

王寶強的戲路被限制,很難實現突破。最後,王寶強從一個北漂群演一下成為了一線男星,無疑給小群演們打了一針強心劑。

夢想是可以實現的,普通人也是可以一夜成名的。

於是很多人開始放棄原本的工作來當群演。

其實王寶強只是一個特例,並不是所有人都可以複製成功。

雖然之前受制於“傻根”的形象,王寶強的戲路受限,但是隨著他的努力,他飾演的角色類型也在不斷豐富。

現在的他甚至還做起了導演,觀眾們再也不敢說他傻了。所以馮導提起來的心,該放下來了。


獨狼映畫


馮小剛說後悔捧紅了王寶強,是指因為他啟用王寶強出演《天下無賊》,令王寶強一夜成名的同時,也使他從此被傻根這個形象定型,此後出演的角色大多離不開“傻”的形象。

其實瞭解過馮小剛的人就知道,他說話一向很圓滑,總喜歡變著法子捧人,而他說出後悔捧紅了王寶強這種話,其實是對於王寶強如今成就的一個肯定。

王寶強出生於河北省邢臺市一個普通的農民家庭,小時候因為看了《少林寺》而萌生了要到少林寺學武功的想法——於是他很早就上少林,拜於釋永信門下學習少林功夫。

到20歲時,王寶強學成到了北京,在各個劇組當武行和做群眾演員。之後,因為他淳樸的氣質被導演李揚挑中,在他的《盲井》中本色出演農民元鳳鳴。雖然,這部電影雖然最終未能在內地上映,卻讓他獲得了金馬獎的最佳新演員獎。

也因為這部電影讓馮小剛對他產生了興趣,因為《天下無賊》中傻根這個形象和《盲井》中的元鳳鳴性格上非常相似,便啟用他出演傻根這個角色。《天下無賊》是根據趙本夫的同名小說改編的電影,講述了一個民工因為自帶的善良和純樸感化了兩個賊的故事。

馮小剛對劇本的改編令這部電影成了一部更偏重娛樂性質的賀歲片,在票房和口碑雙豐收的同時也使王寶強從此被傻根這個人物形象定型。人們似乎樂意看到他傻傻的農民形象,也使他從此擺脫不了“傻”這個特質。

在他往後塑造的人物中,經典的形象如順溜、李元霸、牛耿等,都多多少少帶有傻根的影子。

其實像這種演員因為某個角色成名,卻又被那個角色定型的案例非常多,比如:

六小齡童今生能夠讓人記住的角色也就只有孫悟空了。

而遊本昌的濟公、關德興的黃飛鴻、王剛的和珅,都是深入人心的,卻令他們從此定型的角色。

王寶強身高只有一米六多一點,又非常瘦小,長相也和“帥”字靠不上邊,其實就算不被傻根這個人物定型,也只會是個類似京劇中的丑角形象,和“生”字“淨”字靠不上邊。

每個人都有其角色定位,布拉德·皮特怎麼扮醜他都是個不折不扣的帥哥;而王寶強就算是在《一個人的武林》中盡力表現出猙獰兇狠的一面,也還是會引人發笑。

不過,剛踏入影視圈時的王寶強本希望做一名動作明星,最終卻是因為演技得到觀眾認可,相比純靠動作征服觀眾的明星來說,反而戲路要寬廣得多。

而自從出道以來,王寶強拿過金馬獎,也拿過海參崴國際電影節影帝;

他演過《人在囧途》和《人再囧途之泰囧》等優秀電影,也開啟了自己的招牌《唐人街探案》系列;

還執導過個人電影《大鬧天竺》,他的成就在內地眾演員中已經非常高了。

希望未來他能給大家帶來更多優質的影片!


電影爛番茄


我們看待一個人的成長曆程,總是習慣根據現有的結果去反推過程,然後人為的按上一個原因,自以為這就是他“成功”的奧秘了。

尤其是王寶強,因為憨厚的性格、貧苦的出身,一路逆襲完成財富積累和階層流動,成為了“勵志典範”。

然而,這麼多年過去,偌大的娛樂圈也只出了一個王寶強而已。


作為導演,馮小剛和張藝謀、周星馳等人有一個最大的區別。

——後者每次拍戲都會不斷的挖掘新人。

從“謀女郎”、“星女郎”,甚至包括王晶的“晶女郎”,這些海選後仔細訓練過的演員們,多年來隨著導演的一部部作品一起問世,為影視圈源源不斷的提供新鮮血液。

周星馳除了合作的知名演員外,先後挖掘了張雨綺、黃聖依、徐嬌、林允。

張藝謀更是捧出了鞏俐、章子怡、董潔、倪妮和周冬雨。


而馮小剛歷年來的作品中,除了揹著盈利指標時期,為節省成本在《芳華》裡啟用了年輕姑娘們,其他的作品主要角色輪來輪去就只有:葛優、張國立、徐帆、何冰、劉蓓、範偉、傅彪、張涵予這幾個“圈內人”。


王寶強是他啟用的第一個非明星的主演,也是這麼多年來唯一的一個。


無論馮小剛說的後悔捧紅王寶強是真有其事,還是媒體以訛傳訛,王寶強作為馮小剛從業幾十年唯一一個新人主角這件事情就很值得玩味了。


在《天下無賊》之前,王寶強只有一部作品《盲井》,這部片子給他帶來了包括金馬獎在內的四五個重量級獎項,然而因為題材問題,電影在國內未能上映。


王寶強確實肯吃苦,有天分,會武術,還懂得如何和人交際,但是在千軍萬馬往上擠、又都是人精的演藝圈,這樣的人實在是不少。

為什麼偏偏是他,被最不願意捧新人的馮小剛導演被捧紅了呢?


關於馮小剛為什麼一反常態的啟用新人王寶強,這件事情圈裡流傳著一個解釋。

因為無法確認真假,網上版本很多,大家權當聽個故事就好。

“明星會啟用一些武行出身的人來保護自身安全,王寶強在少林寺練過很多年武術,北漂期間曾經給一位京圈大佬做保鏢,後來在一個夜場因為爭風吃醋的事情和人衝突,被人捅刀子,王寶強為了保護這個人替他捱了一刀,在床上躺了一個多月,後來就被提攜獲得了主要角色。”


雖然只是故事,但是我更相信這種可能性。


(文\\硬核八卦 首發悟空問答 已維權 抄襲必究)


硬核八卦


一、回答本題前,有必要先看一遍王寶強星路歷程:

6歲習武,8歲少林寺俗家弟子,之後數年在北京當群眾演員。

20歲主演《盲井》獲金馬獎最佳新人獎及法國、泰國電影節影帝獎。

21歲得到馮小剛賞識,參演《天下無賊》的傻根一角獲得關注。

25歲《士兵突擊》以其接地氣的形象深受觀眾喜愛。《我的兄弟叫順溜》受到廣泛關注。

之後,星路越走越寬……

二、迴歸正題,到底為什麼馮導不止一次說過後悔捧紅王寶強呢?那麼,我們在這裡大膽設想一下馮導的意思。

天下無賊大獲成功,王寶強那憨厚、樸實的形象把傻根這一角色刻畫地細緻入微,在觀眾的腦海裡根深蒂固,甚至錯覺他是本色出演。

同時,他的成功激勵了盲目的一撥人。導致一大批資質和能力並不突出的年輕人鑄造了一個演員夢,編織了一個一夜成名的神話。

隨之而來的就是大批人放棄了原本的職業規劃,千里迢迢來做群眾演員。

所以,這些人的盲目是馮導的痛點,他有感而發,他後悔捧紅王寶強。

三、大多數認為寶強的成功是特例,不可複製。其實不然,為什麼?請回頭再看一遍文首部分。

重點是看他星路歷程的最前面部分:6歲,王寶強就開始為他以後的演藝生涯打基礎了。單從這一點,還覺得他的成功是特例嗎?唯一特例是,他比所有群眾演員幸運,遇見了伯樂馮小剛。

作為一個普通農民家庭出身的王寶強,突然成名了。得到媒體的關注,角色太深入人心,所以連報道都帶上了傻子這個頭銜。

這讓一個文化程度不高的老人(王寶強的母親)信以為真,多次落淚併為兒子辯解。雖然後來老人明白了。

但作為一個母親,不明真相的情況下全世界都在說兒子傻,這個母親承擔了多大壓力,內心忍受了多大的傷痛。

所以,寶強母親的老淚縱橫是馮導的痛點,有感而發,他後悔捧紅王寶強。

四、由於傻根的出色演藝,王寶強的戲路受到了巨大的限制,無論是士兵突擊裡的許三多,還是我的兄弟叫順溜裡的陳二雷,亦或是讓他事業達到第二春的人在囧途系列,都是一個類型,一個定義,無論怎麼努力也改變不了。

最近的《唐人街探案》,能看出寶強努力在擺脫以往的形象,但顯然無效,因為觀眾心中的人設不會變了。

所以,王寶強的戲路被限制是馮導的痛點,有感而發,他後悔捧紅王寶強。

五、王寶強在熒幕中的“傻根”形象深入人心,而這個形象也與他自己本身的形象十分相符,可以說是自我呈現,可是後來,不知道是在娛樂圈混跡久了,還是發生了什麼,王寶強竟然一夜間變得十分老練。

某資深記者稱,其實在《泰囧》之後王寶強就變了:“《泰囧》大火之後,媒體們普遍對王寶強的印象大概可以概括為,忽然性格都變了。接受採訪的時候,不再緊張,不再傻樂,情商極高。”

某網站記者回憶,2013年王寶強被推薦為河北省政協委員,當時有記者問“你都當上政協委員了,自己北京戶口解決了嗎?”當時王寶強回答:“我的戶口一直在中國,未來也一直在中國。”回答得滴水不漏,讓在場記者都感到十分意外。

或許看過《一個人的武林》時,馮導會有些許安慰吧。

可是,一個曾對王寶強做過專訪的記者稱,“2014年王寶強宣傳他的電影《一個人的武林》,我給他做了一個專訪。

採訪之前,我以為他是傻根和許三多那樣質樸的寶寶。結果發現並不是,採訪時,他挺會耍太極,回答問題像在背稿一樣沒誠意。”

所以,這些消息很快傳到馮導那裡。王寶強從質樸變老練的性格變化是馮導的痛點,有感而發他後悔捧紅王寶強。

六、說王寶強不得不提起他不幸的婚姻。

據一個常年與他合作的劇組知情人士稱,王寶強在劇組一直都潔身自好,曾看到過有女演員想接近他,但是他從來不理不睬,在劇組就是悶頭拍戲,從來不亂搞男女關係。

另外,王寶強從來不擺明星架子,讓其他工作人員都讚不絕口。

王寶強曾去印度拍戲長達三個月,在國外拍戲工作強度極大,每天幾乎沒有時間休息。劇組工作人員稱,那時候王寶強是導演和主演,更加是工作量驚人。

別的演員都有老婆孩子來探班,王寶強一臉的羨慕,可是馬蓉從來沒出現過,讓王寶強一度感到傷心。

在娛樂圈呆久了,難免會讓一個人改變。性格改變是必然,但是骨子裡的質樸是一時不好改變的。也是因為這樣,對事業的執著,對妻子的過於信任,才導致他不幸的婚姻。

所以,寶強不幸的婚姻是馮導的痛點,有感而發他後悔捧紅王寶強。

願寶強且行且珍惜,不忘初心,做那個令自己喜歡的自己。

對此問題你有什麼不同的見解呢?有書君將會挑選一個精彩留言,送出神秘大獎!


有書共讀


據傳,馮小剛曾透露自己的人生有三大遺憾:

1、對不起結髮妻子。

2、和徐帆沒有孩子。

找王寶強演“傻根”。

第一個原因是因為他的前妻在他一貧如洗時願意嫁給他,並給他生了一個女兒。但是在他的事業發展得大好時,他與徐帆擦出了火花,前妻得知後主動跟馮小剛提出了分手,之後一直未嫁。

馮小剛覺得是自己耽誤了她。

和徐帆沒有孩子一是因為他和前妻生的女兒是先天性兔唇,二是因為他曾患有較嚴重的白癜風,怕遺傳給小孩,所以沒有要孩子。

但這也成了夫妻兩的遺憾。

至於說後悔找王寶強演“傻根”,卻不是因為王寶強演得不好,恰恰是因為他演得太好了,從此給觀眾留下了一個傻憨憨的印象。馮導認為是自己的這個選擇導致王寶強後來的戲路受到控制。

眾所周知,王寶強是因為飾演《天下無賊》裡的傻根而開始走紅的。至那之後很多導演找他演戲時給他的角色也是這種傻傻憨憨的,乃至於他塑造這類型的角色越來越多,給觀眾留下的印象就越來越固化,確實不太利於他的戲路的拓展。

馮小剛當時這麼說,顯然是帶有愧疚的意思,並非對王寶強本人有什麼不滿。

好在王寶強經過自己的努力成功拓寬了自己的戲路,比如《唐人街探案》裡的唐仁,就是一個形象有點浮誇但是具有極強的案件分析能力的人,身上絲毫沒有憨傻的跡象。而且還當起了導演,執導了《大鬧天竺》。

雖然這一部的反響不是很好,但畢竟是處女作,有不足也在所難免。而且就算他不走導演這條路,好好鑽研演戲,也肯定能穩健地走下去。



鯨魚電影


我們知道王寶強能夠有今天,離不開伯樂慧眼識人,那就是馮小剛,如果當年王寶強沒有演馮小剛的電影《盲井》、《天下無賊》,我想王寶強出名可能很難,甚至要很長一段時間,甚至有可能走不出來,娛樂圈我們說的機緣很難,錯過這個村就沒有這個店了,王寶強能夠走到今天,也要慶幸自己遇到真正的伯樂馮小剛。

馮小剛能夠培養這麼好的徒弟,他應該感到高興才對啊!為何他對記者採訪說,他一生有三大遺憾,第一件事情對前妻的虧欠很多,第二件事情就是對徐帆沒有生子女,第三件事情就捧紅王寶強,我先來說他第一大遺憾,他的前妻不是徐帆,而是張娣,因為他們當時結婚不對稱,那個時候馮小剛對這個張娣追得很緊,對方父母一直不答應,認為門不當戶不對,那個時候馮小剛家境十分貧寒,而且顏值不高,沒有文化,也就這三點對方父母死活不幹,可張娣卻義無反顧嫁給馮小剛,這為馮小剛初期創業奠定了基礎。

可最後卻因為拍戲認識徐帆,而且因戲生情,他們的關係越走越近,卻與前妻張娣的關係越來越緊張,最後大家都知道他很痛苦與前妻離婚,與徐帆在一起,張娣也是一個素質極高的人,她不吵不鬧,認為馮小剛感情已經不在自己這邊,想挽留也沒有用,還不如放手最好,所以想起前妻的好,馮小剛十分愧疚。

王寶強可以說是家喻戶曉,我,們們知道了王寶強時從《天下無賊》開始,王寶強傻傻天真的外表很快讓人們記住了他,《天下無賊》是馮小剛第一部票房過億的電影,外人看來,馮小剛成就了王寶強也成就了馮小剛。

可能是因為這個角色比較貼近王寶強個人的性格所以他塑造的這個傻根也是頗為成功的,但是也很遺憾,自傻根之後王寶強出演的電視劇和電影都是一些毫無心機,性格直爽,愣頭愣腦,被觀眾戲稱傻不拉幾的無腦角色。

也許王寶強本人並不在意自己戲路的侷限,但是可以想象王寶強的媽媽聽到大家叫他兒子傻根的時候她肯定是覺得很難過,畢竟在每個母親眼中自己孩子永遠是最優秀的,而且王寶強並不是真的傻!

王寶強在圈中人緣很好,有眾多好兄弟和好朋友力挺他。他應該是一個很會來事,很接近大智若愚的人。

據說當初傻根這個角色是劉德華推薦 王寶強飾演的,而劉德華認可王寶強是因為在片場廁所排隊的時候王寶強很有禮貌的讓劉德華先去。

我想起了前一段特別火的電視劇《情滿四合院》中何冰老師飾演的角色“傻柱兒”,電視劇裡四合院裡的老街坊都叫何冰老師飾演的何雨柱為“傻柱兒”,但是大院裡的人都知道“傻柱兒”不傻,熱心助人,為人善良正直。

其實縱觀王寶強飾演的這一系列“傻”角色,都能看出他的質樸和純真,直率和坦誠,俗話說就是沒心沒肺,直截了當不會動心眼耍機靈,這其實是一種為人品格的可貴之處。

人聰明當然比傻要強,但是如果伶俐勁兒都用在了坑蒙拐騙等歪地方,那還不如“傻”點實在,活得坦蕩踏實呢。

既然這麼好,為什麼馮小剛卻還會對外公佈說後悔捧紅王寶強呢?原因是,王寶強出演了天下無賊,演員和飾演的角色並沒有不合適,但是由於王寶強將人物演活了,不光戲裡是傻根,戲外別人也叫傻根,王寶強母親知道後特別心疼兒子,怎麼能這樣子叫兒子?

其實王媽媽不用太難過,觀眾都是明眼人,他們叫王寶強的“傻根”是一種愛稱,絕不是一種蔑視或調侃。

後來,消息傳到了馮小剛的耳中,馮小剛表示後悔讓王寶強去飾演角色,後期一直在給王寶強物色形象轉型的戲,《士兵突擊》開始選角色時,馮小剛在王寶強的角色競爭中出力不少,並表示,日後還會幫寶強物色更加合適的角色!

我是哈哈你是誰


如今的王寶強功成名就,是娛樂圈最炙手可熱的男演員之一,作為他的伯樂馮小剛,竟然在公開場合表示後悔捧紅了王寶強。這番說辭似乎不可思議,不合情理。其實只要秉著善意的心態去分析小剛導演的這番話,大家會發現馮小剛是一個多麼心地善良的人。

王寶強成名於馮小剛的電影《天下無賊》,從此“傻根”這一形象家喻戶曉,王寶強收穫了許多的粉絲,片約也越來越多。這麼看來,馮小剛做了一件功德圓滿的事情,將一個毫無社會背景的農村小夥子引領上了人生的康莊大道。

觀眾往往喜歡將劇中的角色屬性帶進去生活中,王寶強成名後,他的鄰里鄉親和電視機前的觀眾也喜歡親切的稱呼寶強為“傻根”。可是這個詞並不是褒義詞啊,得知所有人叫自己兒子“傻根”的王寶強母親落下了傷心的淚水,畢竟天下間有哪個父母希望自己的兒子被成為傻子呢!

因為成名於“傻根”,王寶強的戲路也受到了限制,總是出演一些相似的形象,比如電視劇《士兵突擊》中的許三多,《Hello,樹先生》中的樹先生,還有《私人訂製》中的彈棉花傳人。連真人秀節目《真正的男子漢》中,其他嘉賓看待王寶強也有看待“傻根”的意味。

其實因為經典角色被限制了戲路,而無法獲得突破的演員有很多,比如六小齡童的孫悟空,陳曉旭的林黛玉。可是他們的是可以流芳百世的經典文學角色,“傻根”這一形象既不是經典,也沒有深刻的文化內涵,流傳越深,對於寶強的傷害也就越大。

所以筆者認為,正是基於以上兩個原因,馮小剛才會說出後悔捧紅王寶強的話來,在馮小剛看來,他是害了王寶強的,限制了他成為更高成就演員的可能性。

我不知道,馮小剛的這番話是不是在王寶強婚變之後說的,如果是的,那麼馮小剛可能也將王寶強那段悲傷的經歷追責於自己,如果不是自己捧紅王寶強,也許他就會過著平凡但又溫馨的日子,不會遭受婚變之苦。

不過話又說話來,現在的王寶強已經跳出了“傻根”的形象設定,角色類型也逐漸豐富了起來。比如前些年與甄子丹合作的《一個人的武林》,他在裡面扮演大反派封於修,一舉一動,一顰一笑,無不透漏著殺氣和邪氣,角色塑造的能力不俗。

還有今年春節檔上映的《唐人街探案2》,已經創造了將近30億的票房成績,是春節檔最賺錢的電影之一。

總而言之,馮小剛的後悔捧紅王寶強之說,完全是一片善意之言。


龍娛


小編搜遍全網,都沒有找到關於“馮小剛說後悔捧紅了王寶強”的明確出處,不過關於類似的話題,包括“馮小剛後悔找王寶強出演傻根”等內容,確實傳言已久。

馮小剛是否真的說過這句話,現已無從考證,也許他在有意無意間確實表達過類似的想法,不過拋開馮小剛的評論,王寶強在出演電影《天下無賊》的傻根一角後,生活、事業確實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認識馮小剛前,王寶強20歲來到北京,就開始在各個劇組當武行、做群演。雖然2003年,他憑藉在電影《盲井》中的出色表現,獲得了金馬獎最佳新人獎,但由於《盲井》這部影片的上映限制,許多內地觀眾對王寶強並不熟悉。

2004年,王寶強被馮小剛發掘,在電影《天下無賊》中出演單純樸實、個性獨特的傻根,《天下無賊》作為馮小剛導演第一部票房過億的電影,其巨大的影響力也讓王寶強被觀眾熟知。

但因為王寶強的“傻根”形象太過經典和深入人心,所以王寶強的戲路也因此受到了限制,之後的他在電影中出演的角色多半都是傻傻憨憨的類型。

無論是曾經創造華語片首周票房紀錄的《泰囧》,還是最近讓他坐擁近34億超高票房的《唐人街探案2》,王寶強都沒能脫開相似的人設。變窄的戲路和被人說“傻”的壓力,可能都成為了馮小剛後悔捧紅王寶強的原因之一。

王寶強除了被許多人貼上了“憨傻”的標籤,成名後的他也少有時間陪伴家人。王寶強在一檔真人秀節目中,就當面對母親表達了自己的愧疚,母子相擁痛哭流涕的場面也看哭了許多人。

除此之外,王寶強的成名可以算得上是北漂演員中非常勵志的故事了,這也促使更多的人選擇做群眾演員,夢想自己有一天也能一炮而紅。但畢竟王寶強的成功很難複製,很多人即使堅持多年,也並沒有得到這樣的機會,反而耽誤了自己的前程。

也許這些都會讓馮小剛覺得捧紅王寶強是一件讓他後悔的事情,不過馮小剛和王寶強的私下關係是非常好的。近日在北京國際電影節閉幕式上,王寶強就曾動情感謝恩師馮小剛:“是《天下無賊》讓更多人認識我,每個行業都有奇蹟發生,只要肯努力,奇蹟就會屬於你。”

近幾年,我們也發現王寶強在努力嘗試擺脫“傻根”的影子。王寶強曾曬出肌肉照,還留起了小鬍子,秒變型男。

他也曾嘗試過主持人李詠式的長髮造型,被李詠調侃“我了個去”。

王寶強還轉型當起了導演,雖然處女作《大鬧天竺》不算成功,本片還讓他獲得了第九屆金掃帚獎最令人失望導演獎。

不過謙虛的王寶強還是表示:“雖然它不是個光彩的獎項,但可以鞭策人進步。我來領獎是因為我愛電影,尊重電影,尊重觀眾,尊重在座的前輩們。我第一次當導演確實欠缺經驗,有很多不足,我相信經過努力會成為一個合格的導演。感謝這個獎項給我個機會,對觀眾說聲對不起。”

王寶強的感言獲得了觀眾的陣陣掌聲,勇敢跨出新一步的他,也得到了更多人的支持,相信今後馮小剛也再不會覺得後悔了。


火八卦


我們漢語言文化真是博大精深,據說常用的漢字有兩萬多個,而我們普通人只是認識了其中的三千多個,就已經足夠應付日常生活所需。

特別是一些四字成語,更是令我們的語言經常能夠達到言簡意賅的效果。

就拿馮小剛說後悔捧紅了王寶強這件事來說,明顯可以用一個成語來概括,就是“斷章取義”。

每個人在特定的環境說的話,只需要斷章取義一下,截取一句話裡的一部分出來,可以立馬就逆轉他所要表達的意思。

王寶強出身農民家庭,據說是少林寺的俗家弟子,剛出道時被李楊相中在他的導演作品中扮演16歲的農村少年元鳳鳴。

他在電影中有出色的表演。

到了2004年又被馮小剛提拔,在《天下無賊》中扮演傻根。

這個人物非常成功,也令其一舉成名,但是他也從此被這個角色所定型,人們見到王寶強首先會想到傻根,認為他就是一個傻傻的人。

像這種演員被角色定型的情況非常常見,比如周星馳和金·凱瑞的共同特點就是他們都很難塑造一個正劇形象。

就算是在《風雨同路》和《楚門的世界》這樣的劇情片中他們的表演仍然讓人覺得有些搞笑。

馮小剛會說後悔捧紅了王寶強這樣的話,也正是因為他後悔令王寶強從此被傻根這個形象定型。

那麼王寶強到底傻不傻呢?

開玩笑!人家可厲害了,比你我精明多了!人家不差錢,比你我活得好多了!

其實我覺得王寶強就是那種單純和樸實,這種氣質也呈現在他的臉上,使其令人覺得老實,而他也的確是很老實,以至於後宮失火都渾然不知。哈哈哈哈~


壹條電影


出名後或將善始而不得善終,這是肈始者所不願看到的。

無論馮小剛在王寶強馬蓉事件之前,還是在其之後說出這番話來,針對王寶強,都有相當的契合度。

在馬蓉出軌門被王寶強半夜突然一腳跺開後,其所引起的無論基於引起王本人的家庭糾紛與痛苦,還是基於引起全國網民傳統價值觀的墮毀上來說,捧紅王寶強都是值得馮導後悔的事。

在王跺門之前,被捧紅之後,馮小剛發現,他親手毀了一個老實善良的好孩子。

王在走紅後,變得油滑、鑽營起來,一些原有的善良本性被爾虞我詐唯利是圖的娛樂圈磨滅殆盡,雖然王的經濟獲得了豐裕富足,但卻與其文化素質修養形成極不相稱的差距,這就會帶來基於自身的危險,果然後來的馬蓉門證明了這一點。

在捧紅王寶強之前,馮導就有這樣的擔心,因為他知道娛樂圈不僅黑,還是個大染缸,而把王放進去,從而捧紅他,雖是娛樂市場與資本獲利的內需,不由任何人做主,但馮導從人性價值與自我的角度,發出這樣一個感慨,明確表示了人性價值高於經濟價值的看法。不能不說我們從裡面可以見到馮導直率真實的一面,則稱他為性情中人也十分恰當的。

其實,馮導有一點未考慮進去,從王寶強未入他法眼之前,王就是一個業已形成性格,並非完全是個純樸,憨厚者,那只是表象而已。王應一直是個二愣子型,厚黑與鑽營深藏,有破釜沉舟,敢於出頭之概,慣於以奇反正之為。他只等待機會,一旦具有,便死抓不放而已。

如此,馮導的後悔,則大可不必,但足可見馮導業界良心與風範。

(謝謝加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