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上是如何評論A股的?

陽光的生活666


目前我們股市是內冷外熱。國內機構減倉應對。國外資金不斷增持。

筆者舉兩個例子。

一是, 貝萊德認為中國股市的估值在全球主要市場中長期還是偏低的 ,而且這些年中國推行很多的結構性改革,能夠逐步改善經濟結構,從而帶動股市估值的提升,如果把展望的目光看得更遠一些,我們對中國市場中長期的走勢也保持樂觀。貝萊德中國A股機遇私募基金一週多就完成了募集,在完成募資後幾天就完成了建倉而且是滿倉買入,分別在7月31日(資金規模2.5億元,參考淨值0.9999)和 8月2日(資金規模4500萬元,參考淨值1.0019)完成建倉,目前基金為滿倉運作,投資持有約200只股票,涉及不同行業中具有良好基本面和情緒面的優秀標的。

其次是陸股通,摩根資管認為當下市場估值存在投資價值,也有較多投資機會。所以外資不遺餘力的增持股票, 東方財富Choice數據顯示,7月以來,陸股通增持了687只個股,新進了30只個股,另有686只個股被減持。(增減持是指持股變動0.01%以上),其中的28只個股更是被增持超1%。拉長時間看,二季度1440只陸股通標的中,有905只二季度以來陸股通持股比例出現提升,佔比接近2/3,從比例看,大族激光、歐普照明、首旅酒店、重慶百貨和海螺水泥獲陸股通增持力度居前,持股比例均提升超過5個百分點。從絕對增持股份數看,其中陸股通資金對工行、民生、農行加倉超過一億股,對照中國石化加倉6億股,這有點意外,對中國建築、大秦鐵路和分眾傳媒等加倉一億股。

別讓外資抄了底,或許會成為一個不爭的事實。


杜坤維


對於一個只能做多的市場卻是長年的走熊市,從國內股民對A股的看法就能瞭解國際市場上對A股的表態了。


資本是逐利的,股民也是需要賺錢的,跌跌不休的股市又不能做空是很不待見的,股市代表著經濟晴雨表,在全球股市上漲之際A股卻是多年下跌,對於那些以基本面投資股票為先的國際投資者們顯然對A股並不看好。

首先,股市不好說明經濟不行,經濟不行就是經濟下滑太厲害股市一直在跌,既然經濟出現問題,那些資本就不會去投入這種單向交易的市場,因為風險太大。


其次,如果股市不能反映經濟形勢,那麼這種下跌就是存在內部問題,如果內部問題頗多就不能價值投資,那麼資本更不可能拿大錢做長期投資。

最後,拿一大筆資金入市,這些國外投行或者其它投資者都會去研究,就好比互聯互通交易,不可能不知道上市企業情況就隨便買入,這些資本應該也知道股市現狀。


所以,國際上一定是對A股市場嗤之以鼻的,在這種風險下,全球股市都在漲就A股跌,這是不健康的,人家有專業的團隊,有豐富的資管經驗,不會拿大資金來冒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