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課本上寫,殷商的首都是安陽,爲什麼有些人說是洛陽?

小名井蓋大名陸渾戎


歷史課本上殷商的首都是安陽,商朝歷史上曾多次遷都,洛陽也曾作國商朝都邑這個並不矛盾。商朝是我國曆史上第二個朝代,是第一個有直接同期文字記載的王朝。從公元前1600年到公元前1046年存在了五百多年。堯帝封帝嚳之子契為司徒。契幫助大禹治水成功被封在商邑(商丘’)於是以地名為部落名稱。《詩經-商頌-玄鳥》"天命玄鳥,降而生商″。帝嚳有四個妃子,姜源,簡狄,慶都,常儀。簡狄吞玄鳥蛋而生契。商人以鳥為圖騰。契十四世孫湯在鳥條之戰中打敗夏桀建立商朝,定都毫(商丘)。由於古代生產力低,種植業落後或受自然災害影響,商朝早期是經常遷都的,到了公元前十四世紀時商王盤庚才把都城遷都殷(安陽)。因此商朝也叫殷朝或殷商並稱。從此商朝的國都才固定下來,有273年時間把殷作都城。商朝中期和中期一直在中原一帶生活經常遷都,洛陽地區物產豐富,水利資源便利很適宜生存,做都城條件非常便利。


關東俠客


安陽是商朝的首都不假,但是洛陽也曾是商朝的首都,因為商朝不止一個首都。


商朝時期的河南氣候與現在河南氣候有很大的不同,商朝時期的河南屬於熱帶雨林氣候,這裡滿地跑大象,在洛陽、安陽、南陽、商丘等河南多地均有大象骸骨出土,所以河南在《禹貢》中被稱為豫州。

因為熱帶雨林氣候,經常分為旱季和雨季,進入雨季期,黃河經常發大水導致人們很多正常生活不能進行,再在加上商王朝自己內部王位爭奪與其他方國部落之間的征伐,為躲避雨季時期黃河氾濫與戰亂侵襲,尋找合適穩定的居所,商王朝因此進行了多次遷都。


商王朝前期三百多年先後在毫(河南商丘虞城)、南亳(今河南省商丘市睢陽區)、西毫(今河南洛陽偃師西)、囂(今河南鄭州西北)、相(今河南濮陽北、河南安陽內黃南;一說今河南安陽洹水北)、邢(今河北邢臺)、庇(今山東鄆城北、梁山西南)、奄(今山東曲阜)定都。

直到商朝中後期商王盤庚遷都殷(今河南安陽)才開始有固定的王都,並在此建都200多年,從此商王朝結束了“蕩析離居”、“不常厥邑”的動盪歲月,迎來了它政治、經濟、文化發展的輝煌燦爛的新時期。商朝後期遷都離殷都不遠的朝歌(今河南淇縣)。


西亳(bó),就是洛陽商代的古稱,其位置在《禹貢》九州中豫州的河、洛之間,今洛陽偃師城西二十里,西距漢魏洛陽城約10公里,西南6公里便是二里頭遺址。西亳為五帝時期帝嚳的都城,商朝的立國之都。

商湯即位商部落的首領時,定都南亳(今河南商丘)。在推翻夏后氏的統治之後,成湯在夏都斟鄩(洛陽偃師二里頭遺址)附近另建新都,稱西亳。商湯之後的外丙、太甲、沃丁、太康、雍己、小甲、仲壬、太戊諸王均以此為都,前後加起來共近200年,是時長僅次於殷都的都城。


所以說洛陽是商朝的首都無可厚非。


羚羊飛渡4


我發現只要是有關河南的總少不了金蘭8402那個陝逼造假一個黑河南的視頻又把所有人拉黑怕被別人給拆穿,你們說現在陝西人怎麼都這麼犯賤呢?


A成義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360, "file_sign": "70e737c6bb6b4b6d4044b46ff6c82e1c\

中華第一古都長安


文不對題,洛陽古稱“洛邑”,大概是公元前十世紀,西周初年周公姬旦攝政期間,平定東方殷商遺民三監之亂擴展地盤到東海一帶,而後為了安置監視其貴族就營造洛邑,史稱成周。


西府散人


洛陽有些人就是嘴髒,以罵人為樂趣,而且一罵就是一省人,要不全國人都討厭這省人。文化歷史不是那個人能訂論的,說說就行,不同意也不能氣極敗壞,撒潑亂罵,這叫什麼素質?


手機用戶55598643182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360, "file_sign": "1da66fcd1070401df460f04e8b0c9168\

金蘭8402


有些人說?那些人說的?先把說這話的人拎出來示眾!

頭條也不能捕風捉影吧?隨便來一個‘有些人說’,就放這裡惑眾!


崔百權


商朝最早生活在河南東部,山東安徽邊界附近,早期的都城有商丘附近的南亳北亳,後打敗生活在洛陽盆地的夏朝政權,定都洛陽偃師(西亳),中期也建都於鄭州附近,後期才遷居安陽,也稱殷都,晚期生活在朝歌,也就是現在河南鶴壁。


優恰寶


商朝經歷了多次遷都。商朝最初中心在河南東部一帶,而西邊夏朝活動中心在河南西部山西一帶,所以,在取代夏朝的過程中,可以在洛陽建都。後來遷都鄭州一帶,再遷都安陽,基本定居下來,歷史上稱定都安陽的商朝為殷商。所以,殷商在洛陽的說法是錯誤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