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親在農村干農資的,但賒銷很厲害如何才能把錢收回來?

鄉村裡的一把火


賒銷是一個江湖,也是農業的毒瘤,用的好能促進銷售迅速建立銷售體系,用的不好就尾大不掉。

可惜用的好的不多,大多數農資零售商都是一肚子苦水,想不佘怕沒銷量,佘了又怕收賬困難,最要命的是收賬越來越困難。有的地方社會小哥也進入了農資領域,幾個小夥子到農戶家放下肥料就走,第二天就有人來找農戶打欠條,秋冬收穫就來了收賬人。農戶也是苦不堪言,葡萄等技術含量高的領域還好些,大田糧食作物等沒多少技術含量的區域最容易出問題,現在是兩頭防,兩頭怕,農民也一樣一肚子苦水。

解決不了題主的問題,大田作物沒多少技術含量,大多靠天吃飯,不確定性很強,這種區域賒銷本就非常危險,趕上災年有嘴說不清,只願關係和諧點,人心向善吧。


一起葡萄


題主這個問題我也深有同感,我少年時候父母在村裡開了個雜貨鋪,最令父親頭疼的就是農村的賒賬問題,可以說那個時候家家戶戶都欠我們的錢,多則幾百塊少則幾毛錢。每天賣上百塊的貨可是楞見不到現金,倒是賬本有一大摞了。農村是熟人社會,都是低頭不見抬頭見不賒賬很難做到,有些村民即便有錢他也要賒賬,不賒白不賒,所以農村很多商店都是因為賒賬垮的。

鄉鎮上賣農資也是要面臨熟人社會的問題,再加上有些農民確實沒有錢,農資店的競爭也大,就把能賒賬當成了競爭力。我以前有個堂叔在集市上賣農藥,我看過他家的賬本,那真是方圓五里幾乎沒有不欠他錢的,有些賬根本就無力上門催要,有些外出打工一年多見不到人,時間一長也就不了了之了,最終資金鍊斷裂,經營也就無法繼續下去了。即便是打官司要錢,那時間成本也是高的嚇人,而且涉及面這麼廣,就是去開庭你都要跑斷腿。

農村避免賒賬的唯一途徑就是堅決不賒賬,賒賬本來就是飲鴆止渴,想當然地認為這樣能夠促銷,但是促銷的根本目的還是為了盈利,不能盈利的促銷毫無現實意義。堅決不賒賬無需擔心競爭不過對手,資金鍊的安全比銷量重要,那些熱衷賒賬的商家最終會扛不住自動破產關門,不賒賬的自然就能存活下來。如果有些村民信用比較好也遇到了困難,賒賬也要簽好協議最好讓他提供擔保,可以找個靠譜的中間人擔保如果賒賬的人還不起他還,或者讓賒賬的人拿莊稼做個抵押,還可以把賒賬人的農機設備做個質押,如果到期不還錢就直接把農機賣掉。既然是做生意,就不能當成做慈善,不能心慈手軟,不能跟著感情走,還要有法律意識,要有白紙黑字帶手印的證據。以上就是我的觀點,歡迎轉發歡迎關注我!


心懷17


農資賒賬在農村很常見。

問:在農村鄉鎮賣種子化肥,附近農民賒賬,如何把農資賬要回來?

答:農村的事很複雜,要講究策略。

根據標題及相關描述,可以看到,你父親在鎮上賣種子,賒出去了很多賬,這種賬很難要回來,有的可以說算得上是死賬了。那要如何收回來呢?

農村社會關係複雜,不是親戚就是熟人。做熟人生意本來就有點困難,你給了他大量優惠幾乎不賺錢,他還以為你賺了他很多錢。

一、立原則

在農村做生意,不管是普通小生意,還是農資生意,要給自己立下一個賒賬的原則。這個原則大致可以是這樣:(1)講誠信的農民可以賒;(2)家裡實在沒錢的可以賒;(3)賒賬不全賒,必須交一部分貨款;(4)可以專門做一本賒賬承諾書,上載姓名、賒賬物資、還賬日期、逾期解決辦法等,讓賒賬的人簽字畫押。

不能自己用賬本記賬,必須要有賒賬人的簽字畫押,否則最後若欠款太多,別人不認賬就不好辦了。永遠要記住:你是做生意的,不是做慈善的。

二、如何收賒賬

正如你描述所講,有些農民賒賬後會外出打工,不好聯繫上。那他們外出打工後過年總要回來吧?那最好在臘月快過年的時候,專門來一次登門要賬,你是做生意的,也是要過年吧。

對於有些想賴賬的人,可以先讓對方用糧食抵押(有抵押總比什麼都收不回來要好一點吧),若對方執意不肯,可以找村委會解決。打官司不值,一來時間長,二來各種成本高。

先簡單回答這麼多吧,以上回答僅供參考,希望對你有用

刺楸,三農問答達人、農場達人。以專注的精神致力於三農問題解答,關注我瞭解更多三農知識,謝謝。

刺楸


父親在農村幹農資的,但賒銷很厲害如何才能把錢收回來?

小時候我家裡就開過一個農資店,當時就有很多人先拿化肥,等到收穫以後才給化肥錢。那些年,村裡的農戶人家都比較困難,我們也沒有“概不賒銷”的說法,大多數人也能在收穫以後把欠的錢給補齊。仰賴鄉村鄰里的支持,家裡的農資店也開的比較大,在附近幾個村鎮都有店面。就在前些年,農資的賒銷現象越來越嚴重,甚至出現了連著幾年都不還錢的現象,家裡人都屬於老實的生意人,只能整天去這些人家裡去要錢,搞的像是我們家欠了錢一樣。雖然收回了一部份欠款,可還有相當一部份沒有收回,到最後只能停止營業,現在家裡基本上都是依靠前些年的積蓄和種地生活。



今年回去家裡過年的時候發現,鎮上開了一家很大的農資店,而且價格要比我家裡原來化肥高很多。問了家裡人,才知道這是另一家開的,因為賣農資的比較少,基本在鄉鎮裡處於壟斷,所以價格都很多,而且從不賒賬。沒辦法,我們當地的村民只能高價購買,也沒辦法去賒賬。大多數人都是不知道,這家農資店的暴利的,還總是以為自己撿了便宜。
從我家的案例可以分析出來幾個理論:第一做生意不能“賒銷”,如果有賒銷,也要有相關的憑證和記錄;第二做生意是兩個人的事,買賣雙方都遵守買賣契約,能促進市場向最好的方向發展;第三信息來源獲取的單一性,十分容易導致壟斷市場的產生,促使不良商人的產生。至於說如何要回賒銷的農資,第一要學會和他們溝通這個問題,不要一開始就想著通過法律來解決,中國鄉村是人情社會;第二要學會通過人與人的關係來解決問題,通過村裡的一些有地位的人(如村長)等來協調解決;第三走法律途徑,對於那些真正無賴的人,就要用法律去解決這個問題,不能讓他去危害更多的人。歡迎關注花開隴上,和有趣的人做朋友。


花開隴上


你這個問題怎麼回答呢?不能光貪經銷商哪一點銷量的小利啊!

說實話,這幾年糧價基本沒多大的漲幅,農民種糧積極性不高,加上現在農村農資市場逐漸放開後,競爭非常激烈,一些做農資生意的為了做好銷量,大部分都採取過賒銷的方式銷售,你父親的經歷可以說不是個例。

很多人都說,競爭那麼激烈,不賒銷賣不出去,但賒銷的後果就是,眼前的銷量有了,但當你的白條額度高於你的經營收入時,你確定你還是經銷商嗎?萬一裡面有幾個壞掉的賬單,虧本應該是大概率。

可能有人會說,這些賒賬的農民還都在村裡,不會跑,但問題是,他們會給錢嗎?你相信他們是付不起農資款嗎?即使你去要賬,估計也都是今天推明天,明天推後天,那天一卷鋪蓋就又出去打工了。

針對這種情況,一種是採取強硬方式要賬,一種是走法律途徑,說實話以上兩種每日糧油都不太贊同,畢竟做生意以和為貴。我的建議是,你可以在店裡掛個牌子,註明那個村誰誰那一年賒欠農資款多少多少,反正你還在做農資生意,十里八村的人都會過來,他既然想賴賬,你就給他個出名的機會,說不定哪天有自媒體小編直接給拍個小視頻,進行全國聯播。

說白了,也是能收回多少是多少吧。至於以後是不是還要賒銷農資,你們自己看著辦吧——反正目前農資市場現在成這個惡劣環境,都是經銷商自作自受的結果,你賒銷我賒銷,大家要賠都賠!


每日糧油


幹農資的最好不要賒銷,莊稼豐收了給你還錢,相反遭遇了滯銷天災等。你得農資錢也就不好要了。我建議大家心態放好,現金賣多少算多少。都不支持賒銷。他能總有辦法。賒出去的是人情,要回後就是仇人。


深山道士123


【農村金融服務,或許有效解決農村賒銷難題!】

解決農村賒賬的情況,已經被互聯網金融領域看到了商機。隨著互聯網下鄉步伐的加快,一些互聯網金融產品也隨之而來!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緩解一些農資店出現的賒賬現象。



農村金融服務,就相當於電商“打白條”,可以緩解農資店賒賬現象!即賒銷方式,為農民提供金融服務!

可能對於金融服務,大家或許並不瞭解。但對於現如今的分期買車買房,大家應該熟悉吧!

就是通過銀行等金融提供商,農資店可以在進貨時通過農村金融服務商貸款去廠家拿貨銷售,而不用自己直接準備大量資金去進貨,可以一定程度上緩解一些農資店資金短缺的情況。

而對於農民的購買,農村金融服務商也提供了相應的服務產品,就是可以分期購買化肥等農資產品。

這樣一來,雖然利潤相對減少了一些,但農資店就可以轉移賒賬風險了。以後農民如果還錢的話,是付給相應的農村金融服務商,而不再是農資店了!



對於農村金融服務商,如果出現農民長期不還錢的情況怎麼辦?

估計大家肯定刷過信用卡吧,如果一旦透支不還的話,你的信用就會降低,由於是全國聯網且共享的,一旦信用缺失,就會以後無法再享受一切金融服務,例如無法再貸款買房買車。

另外也出現了一些新情況,今年好像會對列入失信黑名單的人員,通過人工智能方式利用微信朋友圈等進行傳播,讓你的親朋好友都會知曉,這樣一來,以後就連親朋好友都無法再借到錢了。呵呵,可想威力如何了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