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影師常用什麼濾鏡?

攝影圈子


一、UV濾鏡/保護鏡

UV鏡的主要作用就是保護鏡頭,保護鏡頭不被劃傷,保護鏡片不沾染灰塵、水汽等等。很多人覺得UV鏡很雞肋,不好用,如果你的鏡頭爛一次你就知道這玩意的作用了。我自己因為鏡頭上遮光罩,所以不怎麼用UV鏡。

二、偏振鏡 (CPL)

對於經常拍攝風光的人來說偏振鏡是必須要有的,偏振鏡的作用是增強畫面的對比度、藍色飽和度以及消除畫面的眩光和反光。舉個例子:你在戶外拍攝風光時,你使用偏振鏡能夠降低畫面反光,從而豐富畫面的色彩。

三、漸變灰濾鏡 (GND)

漸變濾鏡的作用是平衡光差,不讓畫面出現過曝或者過暗的情況。舉個例子:在拍攝日出/日落時,天空和地面的光差是很大的,拍出來的照片要麼地面欠曝,要麼天空過曝,很難拍出曝光正常的照片。遇到這種情況,用漸變濾鏡就可以解決,它能平衡畫面的光差,從而拍出一張曝光正常的照片。

四、減光濾鏡 (ND)

減光鏡顧名思義就是減少光線進入鏡頭,目前減光鏡有圓形和方形兩種,我個人建議買圓形的。可能有人會說:減少進光量不用專門買個減光鏡啊,可以調整光圈、快門速度、感光度等參數來減少光量啊,幹嘛去買減光鏡。

有些時候單靠調整參數不行,給大家舉兩個例子做說明:

案列一:拍攝長曝題材,拍攝這種題材快門速度是很慢的,這個時候單靠縮小光圈,降低感光度是不夠的,畫面任然可能過曝,所以需要用到減光鏡來減少光量。

案列二:在光線好的環境下使用大光圈拍攝。很多時候大家會使用大光圈將背景虛化,以獲得不錯的景深效果。光圈很大,光線又很好,快門速度就會超過相機設置,導致畫面過曝,這個時候也要用到減光鏡。

常用的濾鏡應該就上面這些了,其它還有常用的歡迎大家補充。另外,對於新手來說沒必要一下子把全部濾鏡買齊,還是要根據自己的需求來。如果有錢的話,那就隨意。


攝影初級班


對於濾鏡,說一下個人見解,歡迎討論。

濾鏡,在膠片時代,是風光大師們的法寶,各種色溫鏡、灰度鏡、偏振鏡、UV鏡……多了去了,因為膠片時代,照片的色調、灰度、光線平衡等等,都要在前期,也就是拍攝過程中完成,後期基本很難再進行矯正;到了現在數碼相機時代,強大的後期處理,讓很多濾鏡淡出了人們的視線,甚至風光大師的包裡的濾鏡也越來越少了。究期原因:濾鏡還真不是個便宜東西,動輒幾百上千,便宜的、劣質的濾鏡還不如不用,攜帶起來麻煩不說,稍不小心就容易碎,碎的不光是心,還有錢呢!更何況,現在數碼拍攝時,一般採用RAW格式,什麼色溫、色調、光線對比,全部鼠標搞定,只要你需要。

但是,後期處理再強大,有些濾鏡它還是不能代替的,比如:

減光鏡(ND灰度鏡)

這種濾鏡是對光線壓暗的濾鏡,分0.3、0.6、0.9……等檔位,一個0.3壓暗一檔光線,如果是3的話,就是壓暗十檔!作用就是通過壓暗光線,得到更慢的快門速度。

如上圖,如果不用ND鏡,這麼亮的光線情況下,不會得到讓水面霧化的效果。

偏振鏡

偏振鏡主要有兩個作用:消除玻璃、水面、金屬表面等反光和讓藍天更藍白雲更白。

使用偏振鏡時,拍攝方向和太陽的平角成90度,效果最為明顯,天更藍、雲更白。

至少,在我的攝影包裡,目前就這兩種濾鏡了,因為我覺得這是後期處理所不能代替的。


南方之南


濾鏡產品眾多,我只能粗略聊聊。好的,讓我們直奔主題吧。

UV鏡和保護鏡

UV鏡即紫外線濾鏡,作用是阻擋紫外線,說起來和我們塗抹的防曬霜功能差不多。由於數碼相機的感光元件對紫外線並不敏感,所以今天我們使用UV鏡主要是為了保護鏡頭,免於水漬、油汙、風沙或者意外磕碰。

那麼保護鏡又是什麼呢?UV鏡能夠過濾紫外線是因為它的玻璃成分中含有鉛,而保護鏡則是使用無鉛玻璃製成的。理論上,保護鏡比UV鏡對色彩、亮度的影響更小,但實際上這點影響是感受不出來的——ET偏愛保護鏡,其實也只是追求心理感受。

UV鏡和保護鏡的品牌有上百種,同規格的售價也有上百倍的差別——有興趣的話,你可以去阿里巴巴(不是淘寶)上搜一下,俗稱“白片”的無牌、“低”仿UV鏡只要幾塊錢一片。劣質UV鏡雖然也能起到保護作用,但可能會對畫質造成不良影響(降低分辨率,容易出現眩光),嚴重的甚至可能影響對焦精度。

ET能接受的UV鏡/保護鏡,77mm規格通常在300元以上。如果你的鏡頭不到2000元,其實裸奔也無所謂。產品方面,B+W知名度最高,但假貨也最多。個人青睞肯高產品。以77mm規格為例,低端Air UV約160元、中檔Realpro約320元,高檔Zeta Quint約700元。

▲REALPRO是Pro1D的升級版,具備ASC防汙鍍膜

CPL鏡

CPL全稱CIR-PL,即圓形偏光(振)鏡。它的作用是消除玻璃等非金屬表面的反射光,讓水面變得更清澈。伴隨技術發展和後期處理的普及,很多原本需要使用濾鏡才能完成的拍攝,現在都有了替代方案,但CPL消除反射光的作用是無可替代的。當然,使用CPL拍攝風景也能讓天空變得更藍。但如果你只是想讓天空更藍,更直接有效的方法是在後期軟件裡調節藍色的飽和度和亮度。

CPL是一個雙層濾鏡,使用時需要旋轉前端以調節消除反光的效果。這裡不用記什麼方向口訣,直接通過取景器或者液晶屏觀看就可以了。需要說明的是,CPL會降低約1擋快門速度,因此不適合當成UV鏡、保護鏡一樣長期掛在鏡頭前面。同時,為了避免暗角和降低畫質,建議直接在鏡頭上安裝CPL,而不是在UV鏡上疊加CPL。

產品方面,如果您對暗角問題特別在意,可以考慮高堅純極薄CPL,77mm規格約1100元,真的是非常非常薄。一般用戶推薦肯高Pro1D超薄CPL,77mm規格約550元。

▲高堅純極薄CPL標稱厚度僅3mm,大多數產品則在5.5mm以上。

ND鏡

ND鏡即中灰鏡(也稱作減光鏡),目的是降低通光量,放慢快門速度。我們通常會在兩個情況下使用中灰鏡:戶外晴朗光線,使用大光圈進行拍攝;有云、水、行人的風景拍攝,通過延長曝光時間獲得超越人眼所見的效果。

描述ND鏡的減光能力,目前主要有兩種方式,即:

ND 0.3 = ND2 = 降低1擋快門

ND 0.6 = ND4 =降低2擋快門

ND 0.9 = ND8 = 降低3擋快門

ND 3.0 = ND1000 = 降低10擋快門

一般來說,防止大光圈拍攝時快門速度爆表,用ND8就可以了。想要在日出日落時獲得水面如霧如紗的效果,則要考慮ND500或者ND1000。ND濾鏡可以買圓的,也可以買方的。其實,只要鏡頭不是前組突出的(比如佳能11-24、適馬12-24、尼康14-24、騰龍15-30),ET都建議儘量選擇圓形ND。方形濾鏡系統真的很燒錢,鏡片貴,鏡架也貴。

品牌方面,圓形濾鏡可以看看肯高、百諾、海大;方形濾鏡則是海泰(Hitech)和Lee,Lee的Big Stopper口碑非常好,除了貴沒什麼缺點了。

*方形濾鏡有樹脂、玻璃兩種材質。樹脂濾鏡價格相對便宜,特點是耐摔不耐劃,可能降低分辨率,不容易出現眩光;玻璃濾鏡價格相對較高,特點是耐劃不耐摔,對分辨率影響小,但是容易出現眩光。總之,兩種材質各有優劣,沒辦法做到兩全其美。

補充一句,ET個人不看好可變ND鏡(NDX)。這種濾鏡雖然可以靈活調整減光等級,但有偏色、X型光、價格貴等先天不足,總體來說弊大於利。

▲HOYA有一個濾鏡套裝,包括UV、CPL和ND8,77mm規格約470元,適合初學者體驗CPL、ND效果——價格在那裡,別對產品要求太高,另外那個CPL不是很推薦用在超廣角鏡頭上。

GND鏡

ND鏡是全畫面無差別降低通光量,整片濾鏡都是黑灰色的;而GND(中灰漸變)鏡則是區域性的降低通光量,鏡片一部分是黑灰的,一部分是透明的,主要作用是平衡畫面亮暗,相當於是硬件HDR。

不同拍攝場景對應不同的GND鏡:軟邊GND適合建築、山脈等不規則邊界場景,硬邊GND適合海平面等規則邊界場景,反向GND則適合日出日落場景。

GND和ND的減光等級描述方法是一樣的,這裡不再贅述。尺寸方面,100mm濾鏡適用於絕大多數前組不突出的鏡頭;150mm濾鏡可以滿足尼康14-24、騰龍15-30和佳能17移軸;至於佳能11-24,目前150mm濾鏡只能支持到12.5mm左右,想要充分發揮11mm端的視覺衝擊力,估計要用到170mm濾鏡——濾鏡、支架的價格會顯著提升。

剛才說ND鏡可以買圓的,也可以買方的,而GND濾鏡則必須買方的——市面上也有圓形GND濾鏡,由於不能調節明暗過渡的分界線,對構圖的侷限性非常大。選擇GND濾鏡,意味著你一定要添置插片濾鏡支架,要考慮轉換器和濾鏡包——嗯,你會發現這是一個大坑,需要用很多Money來填滿。

▲百諾FH150插片濾鏡架和超薄CPL的組合不錯,並且有對應幾款燈泡頭的接環。不過百諾自己的插片濾鏡並不算特別優秀,在意品質的朋友可以考慮LEE、海泰“炎龍”系列。

色彩濾鏡

數碼相機可以靈活調節白平衡,後期處理中校正顏色也非常簡單,所以大部分色彩濾鏡都被淘汰了——紅鏡除外,如果你開始瞭解潛水攝影,一定會用到紅鏡。

附加鏡

目前,市售鏡頭附加鏡主要有魚眼、廣角、遠攝和微距幾種,分別對應魚眼效果,或者增強鏡頭在廣角、長焦、近攝方面的能力。

魚眼、廣角、遠攝附加鏡,如果沒有原廠對應產品就不要買了,第三方產品就好像給手機配外置鏡頭一樣。可以玩玩,但是不要苛求畫質好壞。像富士為X100系列設計的兩款附加鏡,索尼為SEL16F28、SEL28F20設計的廣角、魚眼附加鏡,因為與鏡頭本身的光學特性更切合,所以畫質方面更有保證。

對了,增距鏡和遠攝附加鏡是兩種完全不同的東西。增距鏡安裝在鏡頭和機身之間,有1.4x、2.0x兩種,需要對應具體型號鏡頭;而遠攝附加鏡則安裝在鏡頭前端,就像安裝UV鏡、CPL鏡一樣。

近攝鏡到是一種很實用的附加鏡。用在長焦鏡頭上,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代替真正的微距鏡頭;用在真正的微距鏡頭上,則可以進一步提升放大特寫能力。青島樂拓光電出品的XPRO系列近攝鏡是價廉物美的選擇,在微距攝影愛好者圈子裡有很好的口碑。

▲索尼為SEL28F20推出的廣角、魚眼附加鏡,讓1只鏡頭具備3種玩法

“和相機、鏡頭、三腳架等產品相比,濾鏡的技術含量是比較低的,所以市面上才會有那麼多品牌,只是在同等價位下,還是會優先考慮B+W、肯高、HOYA、高堅、海泰、百諾這些大品牌、傳統品牌。


攝影圈子


用濾鏡風光攝影中,比較常用的濾鏡是CPL偏振鏡,中灰漸變(GND)濾鏡和中灰減光鏡(ND)。這是飛俠常用的百諾大師Master系列濾鏡。

如果單純的減少整個畫面進光量,可以使用減光鏡。

F10, 100秒曝光拉斐特城堡使用中灰ND1000濾鏡

F10,155秒曝光,使用10擋ND濾鏡,四姑娘山

F13,10秒。使用CPL強化水面的倒影。國家大劇院

CPL偏振鏡在消除表面反光,強化倒影,突出天空色彩雲彩的層次功能之外,也可以起到阻擋光線,降低快門速度。

F8, 9秒,使用了CPL角樓

弱光拍攝小TIPS:

凌晨的廣西靖西舊州古城 手電筒補光

1.弱光拍攝的曝光時間都比較長,幾秒到幾分鐘不等,這個時候,要注意的一個主要問題,就是要保證相機的穩定,這個時候,一個穩定的三腳架可以發揮重要的作用。

川西,貢嘎雪山。

2.同時,反光板預升、使用快門線,都是減少機身震動的好方法。

3.由於光線很暗,弱光拍攝的時候,往往不好對焦,這是可以使用相機的即時取景功能,放大對焦點,進行手動精確對焦。

好了,今天的分享就到這裡,希望大家都可以拍出精美的長曝作品。


網際飛俠


除了保護鏡頭的保護鏡或者UV鏡,最常用的就是風光拍攝時使用的濾鏡。

1.平衡光比的GND

漸變濾鏡,又稱GND。應該是風光攝影中用的最多的濾鏡之一。

我們知道風光攝影很多時候都有大光比的場景,相機不像人眼一樣能同時拍攝下明亮的天空與相對較暗的地面。所以就有這樣一種濾鏡,上半截像墨鏡遮光,下半截透明,來平衡天空的高與地面的暗,這就是GND。

GND不止一種。如果簡單分類的話,一般有這麼幾種分法:

首先,如果按形狀來分,有圓形的和方片的。請注意,GND一定要買方片的。因為這和GND的使用方式有關,很多情況下GND的那條分界線位置拍攝時就是地平線的位置。圓形的GND就像普通UV是直接擰在鏡頭前的,你無法上下調整分界線位置。沒有一個攝影師這一輩子拍的風光片構圖都是地平線在中間,所以一定要買方片的。

其次,如果漸變鏡的深淺劃分,可以有好幾檔,像什麼0.3、0.6、0.9等等。

最後,如果按漸變鏡的過度變化可以分為軟漸變和硬漸變。軟漸變濾鏡中的過度是逐級遞減的,上邊最深,分界線處已經很淡。硬漸變濾鏡中深色部分的濃度基本差不多,在分界線處突然就沒有了。前者適用場景較多,後者最適合拍湖面水面界限分明的情況。當然還有一種叫做RGND的漸變鏡,它的深色部分和軟漸變相反,上邊最淺,到分界線處最深。這款濾鏡適合日出日落時使用。

GND多用於平衡風景中的大光比場景


2.延長曝光的ND

剛才的分類中有一點沒詳細解釋,GND裡那些0.3、0.6、0.9是什麼意思?

ND又叫減光鏡,其實就是漸變鏡中發透明的那部分去掉了,作用就是增加曝光時間。ND的深淺不同,增加曝光長短就就不同。所以ND後面會有一個標號,比如ND2、ND4、ND8,相當於減一檔曝光、兩檔曝光、三檔曝光。計算也很簡單,比如我現在照片的曝光時間是1/40s,那用一片ND2之後曝光就延長到了1/20s,用了ND4之後就是1/10s。

現在的曝光時間乘以ND標號的數字就是實際的曝光時間了。

一般情況下,只要曝光時間不超過30s,相機測光系統都能自己搞定,不過要是用到了ND1000這種高倍率的ND,那就只能自己算曝光時間,然後按下B門拍攝了。

那0.3、0.9又是什麼意思呢?這是另一種標號方法,0.3就對應ND2,0.9對應ND8依次類推。如果拿不準,很多品牌的購買頁面都有換算方法。

需要指出的是,減光鏡是可以多片使用的,比如一片ND4和一片ND8一塊使,就變成了ND32(不是ND12!)。並且ND鏡沒有地平線的問題,你用方的、圓的、扁的都行。

使用ND,水面柔滑,雲有動感


3.消除反光的PL

PL是偏振鏡,因為光是具有波粒二象性的。

偏振鏡在鏡頭前是可以旋轉的,它作用就是隻允許震動方向與鏡片相同的光通過,從而能夠減少拍攝物體表面的反光。偏振鏡有圓偏振鏡和線偏振鏡之分,不過由於線偏振鏡會影響單反的測光工作,所以最多用的就是圓偏振鏡,簡稱CPL。

請你記住CPL最大的作用就是消除非金屬物體表面的反光。所以說如果你哪天突發奇想去拍自家的鍋碗瓢盆但發現沒用的話,那很正常。

剛才說了,CPL在拍攝時候是需要旋轉的。雖然有厚薄,但圓形的CPL都是下圖的樣子:像UV一樣擰在鏡頭前,不過上層依舊用手可轉。

極薄的高堅CPL濾鏡,請注意旁邊的硬幣

請注意:偏振鏡的作用是消除偏振光,並不是消除所有的反光。減弱偏振光最好的位置是你的構圖角度與入射光成90°的時候,翻譯過來就是正側逆光,如果你正對或背對光源拍攝(逆光或順光),那麼基本消除不了。

使用CPL後水面反光減弱

雖然我們使用CPL可以減弱反光,但請記住對於攝影師來說,一張照片的呈現要有自己的想法,並不一定要機械的消除所有的反光。


熊天宇Bearsce


剛開始學習攝影的影友可能會看到或聽到“濾鏡”這個詞,甚至有的初學攝影的新手聽都沒有聽過過濾鏡這個東西。其實現在有很多不同種類的濾鏡,對於新手來說應該選擇什麼樣的濾鏡呢?濾鏡又會在什麼時間用呢?在這裡我想先說一下什麼是濾鏡,濾鏡都有哪些種類,為什麼拍攝時要使用濾鏡,最後再來回答你,攝影師最常用的濾鏡有哪些?

濾鏡(Filter)簡單說就是安裝在相機鏡頭前用於過濾自然光的附加鏡片,攝影行業中用到的濾鏡有9種,他們分別是:UV鏡、偏振鏡、中灰鏡、中灰漸變鏡、反向中灰漸變鏡、彩色濾鏡、近攝鏡以及特殊效果濾鏡。它們一般由特殊玻璃、樹脂和聚碳酸酯製成。

攝影師最常用的濾鏡:

1、UV鏡/保護鏡

UV鏡是大家最熟悉不過的了也是最常用的一種濾鏡,在日常的拍攝中可以長時間裝在鏡頭上,保護我們心愛的鏡頭。但是如果在例如夜景、星空等長時間曝光時,或是利用小光圈向著光源直接拍攝時,我就建議暫時先把這塊保護鏡摘下來,以免拍到鏡頭上的灰塵或是產生昡光問題。

2、偏振鏡(CPL)

偏光鏡也叫偏振鏡,是喜愛拍攝風光的影友必備的濾鏡之一,偏振鏡的作用是:令天空更藍,加強色調,增強畫面中的對比度和藍色的飽和度,同時減低/去除水面、玻璃、綠葉的反光,抵消畫面中的炫光和反光,減光效果。一塊高質量的偏振鏡在風景拍攝中是非常有價值的,因為透過降低反光,不但能令相片顏色更加豐富,更能拍到不用時拍不到的景物,例如清澈見底的湖水,或是玻璃下的飾物。

3、漸變灰濾鏡(GND)

除了偏振鏡,還有一種是風光攝影師必備的濾鏡,這就是GND漸變灰濾鏡了。GND漸變灰濾鏡是一塊由透明到灰色漸變的濾鏡,有方形和圓形兩種。GND主要是用來平衡光差,以免拍攝出現大幅過曝或過暗的情況。例如在強光的白天拍攝天空跟地面的相片,如果不使用GND濾鏡,一是天空會過曝而地面正常,或者是天空正常而地面過暗,GND便可以解決或降低這方面的問題,讓你拍出來的相片更符合肉眼所見的真實環境。

4、減光濾鏡(ND鏡)

減光濾鏡也叫中灰鏡,它的作用是讓鏡頭減少進光量,降低拍攝時的快門速度,營造出非常唯美的畫面效果。像下圖這種柔滑的流水效果是需要很長的曝光時間才能拍攝出來的,如果沒有ND鏡的幫助,我們很難拍到這樣的效果。


貝殼影像


方形和圓形濾鏡區別都有啥?

首先濾鏡也分為圓形和方形的。圓形濾鏡多為UV鏡和CPL偏振鏡。如果你不打算使用方形濾鏡,那麼圓形的ND中灰鏡也可以考慮。另外其實圓形的漸變灰濾鏡並不好用,受限比較大。

Φ89 即表示這支鏡頭的口徑為89mm

在購買圓形濾鏡時要注意必須和鏡頭口徑相同。怎麼看鏡頭的口徑?一般在鏡頭上或者鏡頭蓋內部會標出這支鏡頭的口徑,並用 Φ 符號來表示。另外,鏡頭口徑越大用料越多,則價格也就越貴哦。

常用的100mm規格濾鏡支架

方形濾鏡多為GND濾鏡和ND中灰濾鏡,且需要搭配濾鏡支架及轉換環,才能將它安裝到相機上進行使用。支架系統有67mm、85mm、100mm和150mm這4種規格,其中85mm和100mm的最為常用。

常用濾鏡都有啥?

最常見的濾鏡無非就是GND漸變灰濾鏡、CPL偏振鏡和CPL偏振鏡這三種,分別對應不同的使用場景。當然,它們也可以使用濾鏡支架來混合使用。是不是聽起來很厲害的樣子?

漸變灰濾鏡:一半深灰色,慢慢過渡到全透明的濾鏡。

作用:降低某一部分畫面的亮度,平衡過亮的天空與較暗地面之間的差別

偏振鏡:一塊可以旋轉的淡灰色濾鏡

作用:用於消除水面、玻璃、藍天等非金屬物體的反光。讓藍天更藍、顏色更純粹。

中灰鏡:一片深灰色的鏡片。

作用:只降低通過的光線強度不改變光線的色彩,多用於拍攝慢門。

濾鏡都有神馬材質?

濾鏡的材質有兩種:樹脂和玻璃。

樹脂濾鏡成本比玻璃的低,所以價格便宜較為親民,常常是攝影小白的第一塊濾鏡。而且它不像玻璃濾鏡那樣易碎,更易與攜帶。不過樹脂濾鏡的透光率、耐磨性比玻璃的要差一些,而且會帶有一點點偏色。

玻璃濾鏡有比較高的光線透過率,而且清晰度也比較高,色彩偏差的控制也會更好,自然而然地就成了高品質濾鏡的首選材質。不過它易碎的身體讓我們在購買它的同時,還要買一套靠譜的濾鏡包來放置。價格方面也比樹脂的稍微貴一些。


左手plus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