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光耀多次表達要重新加入聯邦,爲什麼馬來西亞不願意?

愛分享的小兔兔




李光耀領導下的新加坡患上了“斯德哥爾摩綜合症”。

李光耀在中國為何會有這麼高的知名度?因為他確實成功了,他成功地將新加坡帶上了發達國家的道路,更因為他身上流淌著華人的血液,所以我們當中很多人會罵他數典忘祖。

1963年9月,新加坡正式併入馬來西亞聯邦。但是,僅僅過了兩年的時間,馬來西亞便通過國會投票將新加坡踢出了馬聯邦,1965年8月9日,新加坡被迫脫離馬聯邦,宣佈成為獨立國家。當時李光耀在宣佈這個消息後,聲音哽咽,哭得稀里嘩啦。

李光耀很矯情,以前在英國底下生活的時候想脫離英國,等到脫離了英國結果還是沒過上自己想象中的生活,又開始懷念英國的統治。在被馬來亞踢出局後,李光耀也很痛苦,不知道新加坡以後的路要怎麼走,於是又舔馬來人,懇求馬來人收了自己,可是馬來人堅決不要。更讓人發笑的是,這種事李光耀竟然做過好幾次,每次都遭到馬來人的拒絕。他想倒貼錢讓馬來人睡,結果馬來人完全不想睡他,尷尬吧?這用網絡上的流行語說是馬人虐他千百遍,他待馬人如初戀。簡明扼要地說,是犯賤。



新加坡為何渴望投入馬來西亞的懷抱,又為何會被馬來西亞無情地踢開?

1824年新加坡正式成為英國殖民地,1942年新加坡被日本從英國手裡搶走,1945年日本戰敗後又回到了英國人手裡,但是此時新加坡民眾在極力爭取自治。說起來,最早對新加坡進行殖民統治的應該是明朝,1407年明朝設立舊港宣慰司,政府駐地是蘇門答臘的巨港,當時稱為舊港,新加坡當時叫淡馬錫,屬於舊港宣慰司的轄區。所以說新加坡的歷史環境很適合殖民。

新加坡作為城市國家,不要說缺乏經濟發展所必須具備的能源了,連淡水資源也供應不了日常生活,脫離了英國又脫離了馬來西亞的新加坡應該怎麼辦?所以在1961年馬來首相東姑阿都拉曼說要聯合馬來、新加坡等國家和地區組成聯邦後,李光耀立刻屁顛屁顛地說我同意我同意,然後舉行全民公投,結果71%的人投了贊成票。甚至在已經被馬來踢出局後,仍然嚷嚷著要投入馬來人的懷抱。

馬來西亞為什麼不要新加坡,或者說為什麼不敢要新加坡?在東姑阿都拉曼的設想裡,新加坡的加入應該會增強自己的實力,但是他錯了。這好比是相親,男人看到女人長得漂亮,女人也願意嫁給他,那還等什麼?領證去!結果婚後生活特別不和諧,這個女人不僅不能下蛋,還特別強勢,總想著當“管家婆”,這下男人還能忍?兩個人本來也沒感情,既然如此,離!

馬來人不要新加坡的主要原因是什麼?新加坡的主體民族是華族,馬來西亞的主體民族是馬來族,馬來族玩經濟玩不過華族,玩政治也玩不過華族,所以馬來族很害怕以後會讓新加坡的華族掌控馬來西亞的政治和經濟,既然玩不過,所以乾脆仗著自己強壯的肌肉將新加坡踢出局,不讓新加坡玩。當然,在幾十年後新加坡或許會感謝馬來西亞的“不要之恩”,因為新加坡靠著自己的努力發達起來了,更因為1998年印尼發生的那場血腥事件,如果新加坡還跟著馬來西亞,誰能肯定不會發生這樣的事?



李光耀扛著新加坡這個重包袱艱難地走上了發達國家的道路。

李光耀從最開始就不是追求新加坡獨立,因為他很清除新加坡所面臨的窘境和困境,所以在他最開始的設想裡,“我們甚至希望在實現自治之前,就同馬來亞合併,不幸的是,聯邦首席部長不同意我們的建議。”脫離馬聯邦而獨立後的新加坡像什麼?像一個突然沒奶吃的嬰兒!當時的新加坡有多少人?將近200萬人,要怎麼養活這麼多人?所以在被馬來人踢開後,李光耀是痛哭流涕。新加坡是英國殖民地的時候是英國的貿易樞紐和不可或缺的貿易中轉站,但是你現在獨立了,人家憑什麼繼續用你?

1965年8月10日,《悉尼先驅晨報》發文稱:“三年前,新加坡獨立是行不通的概念。從現在的情況看來,它依然是行不通的。”

全世界都在等著看李光耀和新加坡的笑話。

但是,李光耀卻在被所有人看作是沒有任何希望的絕境中將新加坡帶上了迅速發展的軌道,讓所有人大跌眼鏡。他扛著新加坡在大國之間遊弋,獲取任何可以獲利的機會。也許正如李光耀所說,“新加坡如果是個軟弱的社會,早就毀滅了。”

李光耀對於新加坡,絕對是英雄。


吾與吾國


新加坡想加入大馬是現實所迫,大馬不接受新加坡,是武大郎開店——容不下個子高的來。

新加坡為什麼想加入馬來西亞?

新加坡人口500萬,土地800平方公里,人口密度達到8000人每平方公里,是世界上人口最稠密的國家。


對比一下可以得知。北京人口2000萬,土地1.6萬平方公里,算上全北京,新加坡土地只有北京的20分之一,人口卻有北京的四分之一。

新加坡,面積相當於北京五環內那麼小的地方,在群狼環伺的馬六甲,能有多大安全感?

不僅如此,北京的生命力在於,能夠吸附整個中國北方甚至整個東亞地區的財富和人口,新加坡呢?簡單的一個人口停止增長就要了命。

新加坡的生育率始終保持在1.2附近,還一直有下降趨勢,人口自然增長率0.1%,趨於停止。這樣越來越老的國家,是無法支撐長遠發展的。對此李光耀和李顯龍都在鼓勵生孩子,但是大城市是最好的避孕藥,沒有農村,沒有低收入者的新加坡,人口增長點在哪裡?


如果新加坡加入馬來西亞,意味著什麼?

也許,馬來西亞最優秀的年輕人會來到新加坡,新加坡成為馬來西亞的“經濟首都”,新加坡功成名就的中老年,會在馬來西亞選擇一處山清水秀的地方養老。同時,新加坡的淡馬錫等大企業會到馬來西亞到處投資,把馬來西亞甚至整個東南亞當作自己的發展腹地。

但是,馬來西亞是不可能接受新加坡的!

因為,新加坡太強了!

新加坡GDP達到2.01萬億,馬來西亞人口3000萬,面積33萬平方公里,GDP卻也只有2.04萬億。

如果馬來西亞聯邦允許新加坡加入,那麼到底是馬來西亞吞併新加坡,還是新加坡吞併馬來西亞?

兩國如果合併,對馬來西亞政壇,經濟各方面影響太大了!


更重要的是,馬來西亞和新加坡種族不同,如果合併,甚至可能發生戰爭!

馬來西亞的主體民族是馬來族,佔50.4%的人口,土著佔11%,華人佔23.7%,印度人佔7.1%。不難看出,華人雖然是第二大民族,卻沒有什麼政治地位。

為什麼華人沒有政治地位?

原因很簡單,因為太優秀。這些華人,都是唐宋以來下南洋中國移民的後裔,勤勞勇敢是他們的品格,善於經商和種地是他們的優勢,更別說,華人還很團結,自發組織的洪門老鄉會等團地,相比好吃懶做的馬來人,他們是真正的東南亞開拓者。

當荷蘭,英國等殖民者到來時,人口少數但掌握經濟政治權益的華人,成了殖民者首先打擊的對象。於是殖民時期,馬來人特權開始建立。馬來西亞獨立後,“馬來優先”的政策成了國策。

宗教方面,馬來西亞定伊斯蘭教為國教,這對信祖宗信努力不信神的華人來說,是更沉重的打壓。

放在新加坡這個彈丸之地,情況完全不同了。

新加坡華人佔77%,馬來人佔14%,印度人佔7%,華人佔據絕對優勢地位,再加上華人優秀才能,這個地方始終掌握在華人手中。

試想一下,華人主體的新加坡加入馬來西亞聯邦,強大的經濟政治影響力,對整個馬來西亞都是摧枯拉朽的征服,如果人數過半的馬來人不服氣,合法手段撈不到便宜,賣國甚至發動戰爭完全可能。

小而強的新加坡,大而弱的馬來西亞要合併,是不是和日本侵華時期宣揚的“大東亞共榮”異曲同工呢?

新加坡的前途在哪裡?

新加坡的未來前途,無非兩個,一個是成為東南亞聯盟的領導者,一個是成為中國的附庸。

東盟,人口6億,土地400萬平方公里,GDP2萬億美元。新加坡GDP比重不小,可是人口只有百分之一,土地只有五千分之一,要領導整個東南亞,小馬拉大車,沒力氣。

如果新加坡能吞併馬來西亞,GDP比重超三分之一,領導東盟就順理成章了!

但馬來西亞不會同意。

新加坡作為僅次於中國的第二大華人國家,與我們同文同種,雖然現在反華,將來說不定能成為中國最好的盟友。

看看英國就知道,英國一直想成為歐盟領導者,但德國法國是歐盟主導,英國無奈,只好當了美國的跟屁蟲。

沒辦法,誰讓美國是最強大的英語國家呢?


歷史知事


李光耀從1965年新加坡被迫離開馬來西亞聯邦之後,隔三差五就會隔空喊話,表達重新加入馬來西亞聯邦的夙願,馬來西亞政府堅決不幹,這是為什麼?

答案很簡單,時移,世未易,星星還是那個星星,大馬也還是那個大馬,當年杜絕新加坡加入的一切不利因素仍然還在。

馬來西亞聯邦成立的背景就是兩大族群的權力之爭,馬來族當時的人口要略多於華族,但華族的經濟優勢要遠高於馬來族。代表馬來族的巫統提出的是“馬來人優先”的政策,人民行動黨則執行的是“推翻馬來人優先”的政策,兩者矛盾尖銳。

馬來西亞的華族勢力比較分裂,之前的馬共、馬來亞的馬華和新加坡的人民行動黨意見並不統一,削弱了華族在馬來西亞聯邦的政治力量。

1963年,新加坡加入到由馬來亞、沙巴、沙撈越組成的馬來西亞聯邦,人民行動黨也展開了謀求成為聯邦大黨的行動,當時的馬來西亞“

國父”東姑對未來的新加坡“國父”李光耀頗為忌憚,一馬難容二父,雙方展開明爭暗鬥。

1964年,人民行動黨在與巫統支持的馬華公會的大選對決中慘敗,是年7月,新加坡發生了兩民族街頭衝突,馬來族先佔了點便宜,在華族幫會力量組織下局勢翻盤,馬來族吃了大虧。

1965年8月,馬來西亞國會以126票贊成、0票反對的結果,通過了新馬分離議案,將新加坡踢出馬來西亞聯邦。

踢開新加坡之後的馬來西亞聯邦,巫統和馬華公會、印度國大黨和一些小黨結合而成“馬來西亞國民陣線黨”(BN)長期佔據了執政黨的地位,華族地位不高,國情比較穩定(除了民航系統)。

被踢出馬來西亞聯邦的新加坡則創造了經濟奇蹟,執政的人民行動黨也從未下臺。

李光耀總是喊出的“迴歸意向”,在近年來也沒有獲得馬來西亞聯邦政府的認可,他們認定這是李光耀的一種宣傳手法而已,他們表示,不想在馬來西亞境內,因為吐痰或嚼口香糖而遭到鞭刑(反諷新加坡法律)。

李光耀總是喊出的“迴歸意向”,在新加坡國內,被認為是一種對成長於新時期的年輕人的鞭策,更多的是為了激勵現在的年輕人具備“居安思危”的意識,瞭解自己國家的歷史和資源窘困的現狀,不忘初心、砥礪前行。


歷來現實


新加坡於1963年併入馬來西亞,馬來西亞的主要民族馬來族,而新加坡的主體是華族,他們屬於精英階層,有文化,擅經營,有很高的經濟和政治地位,而馬來西亞比較安於現狀,懶散,沒有華人那樣肯吃苦,馬來人玩不過華人,根本不是華人的對手,長久下去,新加坡的華人勢必回全面掌控馬來西亞的政治和經濟命脈,既然玩不起就乾脆不跟你玩了,1965年馬來西亞就把新加坡從聯邦裡太了出去。


新加坡沒了英國這個爹,現在又沒了馬來西亞這個媽,成了孤兒一個,現在飲用水成問題,還有200多萬人要養活,李光耀確實是一個頭兩個大,急呀愁哦,多次死裡巴列地向馬來西亞總理乞求,想要重回馬聯邦,馬來西亞總理也明確告訴李光耀,你們是潑出去的水,射出去的箭,回來是永遠不可能的,熱臉碰到了人家的冷屁股,被打臉了。


好在新加坡的華人畢竟是精英中的精英,通過幾年的不懈努力,從一個被人遺棄的孤兒變成了亞洲四小龍,躋身進入世界強國,李光耀真要感謝馬來西亞的絕情和傲慢。



不過李光耀父子是絕對的奴才相,美國的看家狗,在許多重大國際場合損害中國利益,如果將來中美有得一戰,新加坡還是回倒向美國來與中國為敵的,中國應提高警惕。


遺產君


首先當年李光耀先生與新加坡從馬來西亞獨立出來,非本人意願,而是被逼無奈。
當初新加坡在1959成為英國的自治邦以後,因為匱乏的自然資源,狹小的地理環境。因此反覆與當時的馬來西亞政府商議,加入馬來西亞聯邦。經過各種考量,新加坡在1963加入馬來西亞聯邦。
而隔壁的印尼當時和馬來西亞關係緊張,非常不滿意身邊鄰居變得更加強大,因此採取措施,抵制馬來西亞商人來印尼經商。此舉,大大重創了新加坡很多往返與兩國之間進行貿易的商人。
而當時的馬來西亞,華族和馬來族之間的矛盾日益漸深,多次爆發大規模衝突。而作為華族所推崇的精英代表,李光耀在這次政治危機中,受到很大傷害。因為不僅華族群體非常支持李光耀,甚至很多馬來人也非常支持李光耀。甚至有傳聞他可能將在選舉裡獲勝,成為馬來西亞領導人。
因此出於各種壓力,馬來政府決定和新加坡分家。
李光耀先生心理對這個決定充滿了難過。當時的新加坡一窮二白,水資源都沒有,如果離開了馬來聯邦的水源,甚至三天就會渴死。李光耀在新加坡宣佈獨立的會場上,忍不住流下眼淚,這個視頻至今還令人印象深刻。
而之後,就是大家熟知的,李光耀勵精圖治,將新加坡發展到現在的盛況。我們也不禁幻想,如果當時沒有離開馬來聯邦,甚至成為馬來的領導人。國土資源地理優勢都有的情況下,這個偉人會做出怎樣一番貢獻。
也許世界上改革開放的優秀設計師會有兩位了。

新加坡眼


李光耀表達重新加入聯邦,為什麼馬來西亞不願意?

馬來西亞當然不會願意讓新加坡重新加入聯邦,因為當年把新加坡從馬來西亞聯邦踢出去原因,就是為了削弱馬來西亞華人族群的勢力,減少華人人口在馬來西亞的人口比例。

新加坡和馬來西亞同屬於英國海峽殖民地,二戰後,老牌殖民帝國英國、法國實力嚴重削弱,已經無力維持海外龐大的殖民體系,被迫允許地殖民地獨立,在這樣的大背景下,英國海峽殖民地也順應趨勢,也開始尋求獨立,英國海峽殖民地分為三地,分別是馬來亞、新加坡、沙撈越,1963年三地聯合成立馬來西亞聯邦。

然而聯邦成立之後開始出現大矛盾,主要就是馬來西亞聯邦內部兩個大族群的矛盾,掌控馬來西亞的馬來人和華人矛盾日益對立,因為馬來西亞人口結構來看,馬來族對於華人在人口數量上並不佔優勢,很害怕華人取得馬來西亞的主導權,最後馬來西亞掌權者做出一個艱難的確定,1965年,把華人人口占多數的新加坡踢出馬來西亞聯邦,這樣就再無人口數量不佔優勢的顧慮了。

1965年,新加坡成為一個獨立國家,實際上是被迫的,為此新加坡領導人李光耀為此還大哭一場,因為新加坡一旦獨立,沒有馬來西亞聯邦這個大集體的保護,外部環境十分兇險,印尼就對新加坡就虎視眈眈。

然而風雲變幻,新加坡沒有過多少年,經濟開始大騰飛,成為亞洲四小龍之一,創造東南亞經濟奇蹟,李光耀把新加坡這個面積很小的國家經營的有色有色,成為東南亞最富裕的地區,李光耀本人也在國際上聲望大漲。

新加坡經濟騰飛後,李光耀之後多次表示再次加入馬來西亞聯邦,這時的馬來西亞就更不敢讓新加坡加入了,李光耀再次加入馬來西亞聯邦,無非是把馬來西亞作為資源供給地,如果新加坡和馬來西亞一個國家,馬來西亞的豐富資源就可以大規模向新加坡輸入,降低了新加坡經濟發展成本,畢竟新加坡是一個什麼資源都沒有的國家。

而馬來西亞在新加坡在經濟騰飛後就更不敢讓新加坡加入的原因是,新加坡地位和之前不一樣了,李光耀本人也在國際上和東南亞地區有足夠的聲望和人氣,這時加入馬來西亞聯邦,馬來西亞如何安排新加坡地位,李光耀會不會因為足夠的聲望獲得馬來西亞聯邦的領導權,畢竟很多族群是很擁護李光耀的,也認可李光耀的治國能力。

以上就是“大正”對於該問題的看法,歡迎在評論交流,加關注!謝謝!


大正看世界


對於李家坡,我只想答非所問三個問題!第一,天朝和美國人開戰時李加坡人會和美國人同一個戰壕裡對天朝開槍!第二,李家坡人不管馬人還是所謂華人都不是中國人,且絕對性的反中國人和看不起中國人,包括開出租車的都如此.第三,李家獨裁下的李家坡,離不開美國爹,更加不會放棄做美國人的看門狗.


13776009494


李光耀自傳中有提到:當時馬來半島上有一支親共的抗日武裝,多數是以華人組成,在馬來西亞和新加坡獨立後,這支武裝仍然存在,對兩國出身殖民地統冶精英是個威脅,馬來西亞拉新加坡入夥,大概就是想利用李光耀在華人中的影響力來壓制這支武裝,李光耀和新加坡也有自己的打算,在成功解散這支武裝後,李光耀和他的人民行動黨不斷在馬來西亞內擴大,這就與馬來西亞統冶集團的巫統發生利益衝突,巫統代表馬來人,人民行動黨代表華人,兩黨兩族衝突不斷,和平分家是最好的選擇。新加坡也得到馬來西亞許諾得以購買馬來西亞的水資源等其他物資。題主所說李光耀多次提出重返馬來西亞不知在哪看的,在馬來西亞和新加坡分手後,無論是歷史還是現實那都是不可能的。


用戶8381529738922


馬來西亞會同意就有鬼了,加入這麼多的異己分子,對馬來西亞一點好處都沒有,馬來西亞的那些蘇丹恨不得把新加坡毀掉


帝國曆史觀察者


因為新加坡人口多唄,再加上馬來西亞本身的人口基數,那麼華人的地位就會和馬來人持平,有悖馬來西亞“馬來至上”的國策,假如新加坡的人口減少90%,馬來西亞肯定同意。在新加坡獨立前,華人的人口占馬來西亞的40%。現如今,新加坡有人口550萬,如果併入馬來西亞,加上原有的佔馬來西亞人口總數23%的華人,華人的人口仍會佔馬來西亞的35%,別忘了馬來西亞還有印度裔和其他種族,如果合併,馬來西亞馬來人和華人的比例將為47%,別忘了,還有有華人血統的馬來人,那馬來西亞是馬來人的馬來西亞還是華人的馬來西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