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豪門不賣冠名權,亞洲球隊大多數冠名權不得不賣

眾所周知,無論是在我們中國的足球聯賽還是韓國日本等其他亞洲國家的聯賽中(朝鮮除外)球隊冠名權大都給贊助商。哪家是背後老闆,那麼冠名權就在老闆身上。而歐洲的豪門則不一樣。

歐洲豪門不賣冠名權,亞洲球隊大多數冠名權不得不賣

在中超俱樂部比如江蘇舜天,這個俱樂部雖然是個註冊的公司,但是這公司也是舜天集團的,等於說舜天集團決定舜天俱樂部的生死。韓國例如水原三星,蔚山現代等等。

顯然,假如今天皇馬賣冠名那麼明天果斷會賣瘋了。而且賣的只是冠名權,不是俱樂部的話語權(不能參與球隊的事務),就僅僅這樣,那個冠名權也會賣上天價。連來自中東的大金主都沒能在歐洲球隊拿下一個半個冠名權。由此可以見得歐洲豪門球隊的底蘊。

歐洲豪門不賣冠名權,亞洲球隊大多數冠名權不得不賣

榮譽層面,他們是百年俱樂部,當球隊誕生開始踢球時候,有你們公司沒有還說不準呢。你來冠名,我臉往哪裡擱?我這出門就為五斗米折腰了我還怎麼做貴族?

球迷交待層面,申花的更名就可以見得,在球迷層面上,很多球迷反對球隊的冠名權出售。而相對歐洲球隊的分分鐘幾百萬球迷來說。難交代也是一回事。

歐洲豪門不賣冠名權,亞洲球隊大多數冠名權不得不賣

要知道,在歐洲有不少的球隊是採用會員制(例如皇馬,巴薩等)。球隊的會員不僅僅是一個球迷,還是球隊是小老闆。當然,大部分是以股份制為主的。

品牌層面,如果有一支隊叫皇家老乾媽馬德里,七度空間巴塞羅納,誰樂意?對人家而言品牌就是實力,我自身的名號就是品牌,出賣冠名權獲得的利潤相對於品牌形象的損失哪個更大?冤大頭才搞這個。

比如我想冠名可口可樂,現實麼?而中超這些個俱樂部沒有底蘊,俱樂部本身沒品牌,依託母公司才能生存。恆大的冠名權有淘寶的份也是不容易,強強聯合還算可以。

歐洲豪門不賣冠名權,亞洲球隊大多數冠名權不得不賣

經濟層面,我這財大氣粗不差錢,我不想給你冠名,你要走,行呀,後面排著好多人呢?我沒了你我活得挺好,你沒了我相當於少了一塊陣地一塊版圖,誰損失大?中超這邊,投錢足球的就是圖個熱鬧喜慶,就當打廣告了,根本賺不回來,本來就是拖油瓶。

說白了,他們不需要這點錢,也看不上。

而我們需要這些錢,沒錢就沒有生存,怎麼傳承,怎麼積澱底蘊?

他們是有收入的成年人,我們是嗷嗷待哺的兒童。


分享到:


相關文章: